陳燕英
【摘要】文本解讀可從文化背景、體裁結構、文本內容、情感價值觀、寫作技能等多個不同視角進行多元解讀,基于文本特點設計多樣化有意義的閱讀任務,讓文本更有生命力,幫助學生多角度思考和體驗文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的終身閱讀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五步閱讀法;外貿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核心,引導學生在閱讀、理解、體驗文本內涵的過程中,學習語言,體驗話題和訓練思維,同時獲取閱讀技能,理解文化內涵,提升思維能力和語用能力。因此,對文本的解讀顯得尤為重要。文本解讀的本質是對文本的感知、理解、體驗與評價,并形成自己對文本特有的價值取向。其過程可以是多元化的,以多維的方式和獨到的視角,可讓學生對文本內涵進行不同維度、深度和效度的體驗,幫助學生體驗文本話題,理解文本精髓,理清文本框架,領悟文本情感文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升學生閱讀綜合素養(yǎng),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和終身閱讀有著積極的意義。
但在平時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忽視文本解讀,脫離文本或解讀不充分,或者沒能把握住文本內涵,設計的任務就會脫離主題,無法為教學目標服務,導致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是表淺的(段湘萍,2011)。有效的文本解讀是簡化、活化文本,會讓文本更有生命力。學習興趣是建構在學生的理解基礎之上的,由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所決定。教師通過文本解讀,依據(jù)學生特點,設計豐富合理的教學活動,賦予文本以全新的生命,使得閱讀教學更加立體和有效。讓學生多元感受體驗文本,讓學習過程更有意義和價值,無疑將有助于學生終身閱讀學習和促進學生內生長。
對文本解讀的維度、深度和效度將直接影響著教學設計和教學效率。為此,本人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開展了多元文本解讀的實踐研究,嘗試和實踐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職英語國家規(guī)劃新教材英語基礎模塊3(第一版)Unit 3 Reading 部分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進行中職英語閱讀教學多元文本解讀,讓學生更好地感知對話文本,提升閱讀教學效度。
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職英語國家規(guī)劃新教材英語基礎模塊3(第一版)Book 3 Reading部分的第一課時為例,內容是一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的打工經(jīng)歷以及他的體會感受,語言項目是要求學生能從文章中提取作者留學期間做兼職工作的類型,能識別兼職經(jīng)歷和作者對待未來學習生活態(tài)度的因果關系以及能轉述作者的留學經(jīng)歷。文本由三個段落組成,前兩個段落描述了自己的留學經(jīng)歷,最后一個段落描述了留學兼職經(jīng)歷對自己未來學習生活的影響及自己的體會感受。
閱讀過程是讀者與文本的對話和溝通過程。成功的閱讀體驗會讓閱讀者緊跟閱讀過程,自發(fā)激活閱讀興趣,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最后內化文本內容(傅詠梅,2014)。因此,本人從文化背景、體裁結構、文本內容、情感價值觀、寫作技能等多個不同視角進行多元文本解讀嘗試和實踐。圍繞閱讀材料的話題主線——留學打工經(jīng)歷及感受,遵循“理解-模仿-運用”的原則,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架構語言知識內容,開展文本感知體驗,挖掘各種文本內涵,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文本,最終掌握相關閱讀寫作技能并形成自己的觀點。
本節(jié)閱讀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步驟一:文化背景解讀,進入文本話題
在課前,向學生布置了收集中國學生和國外學生的兼職圖片,讓學生提前參與課堂,并利用學生收集的圖片信息進行課堂組織。
導入時,呈現(xiàn)四張中國學生經(jīng)常做的兼職照片,如收銀員、促銷員、發(fā)傳單和快遞分揀員,向全班提問:“What are they doing?”學生回答后,直接引入文本主題“Doing part-time jobs”。由于作者是在澳大利亞留學,呈現(xiàn)澳大利亞國旗,讓學生猜測國旗屬于哪個國家,再呈現(xiàn)澳大利亞地圖,自然補充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對于以后要從事對外貿易的國際商務專業(yè)學生來說,各國的地理位置精確于心也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學生很渴望了解澳大利亞學生的兼職打工情況,于是教師繼續(xù)向全班提問:“What part-time jobs do Australian students often take part in?”學生了解甚少。于是教師播放自制的微視頻“Australian students part-time jobs”,契合學生興趣點,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很專注地觀看了視頻,然后通過PPT再次快速復習各種兼職的英文表達,其中包括文本中提及的tutor, kitchen hand和housekeeper,迅速輕松進入文本主題,也為后面閱讀做好了文化背景及詞匯鋪墊,自然獲知中澳學生兼職工作的差異,體會到中外文化的差異和多元性,擴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也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最后引入文本主角an overseas student張林,進入他的留學經(jīng)歷。
本次導入環(huán)節(jié)部分,是基于文化意識方面的文本解讀。成功的閱讀教學需要學生以讀者的身份進入閱讀文本,調動已有的相關知識,設置與文本主題、學生已有知識和興趣相契合的問題,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兼職和澳大利亞學生的兼職,即中外學生的兼職還是有所差異的,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拉入教學主題中,同時自然呈現(xiàn)了澳大利亞的國旗和世界地圖,為學生參與文本的解構和建構提供文化背景知識。所設計的問題與學生已有知識契合,與學生興趣投合,在回答問題和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融入了話題,開啟了學生閱讀之旅(卞金華,2015)。英語閱讀材料信息密度高,語言豐富,基于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情感帶動的目標來解讀處理文本,構造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課堂,從而讓學生理解交際中的文化差異,拓寬文化背景視野,開闊了學生視野,加深了對國內外文化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國際理解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化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