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摘 要】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點知識內容。因此,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效果。因此,本文針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做出了進一步探究,對各項教學策略給出了詳細分析,對語文古詩詞的日常授課起到了重要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 古詩詞教學 開展策略
古詩詞的教學工作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深入探索,從多個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開展教學。要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感受到古詩詞當中的美,感受到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以及詩句當中的寓意,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古詩詞的學習當中。教師要避免采用枯燥的單純背誦的教學模式,防止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在教學工作當中,教師應當積極地進行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用更加先進的教學方法以及認真的教學態(tài)度去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
一、注重誦讀
誦讀是學習古詩詞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我國古代一直沿用這種教學方式,直到今天在古詩詞教學中仍然是非常有效的途徑。通過誦讀能引導學生理解詩詞的大意,深化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并可以體會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思想意蘊。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大,教師也沒能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從誦讀中體會古詩詞的文字美、韻律美、情感美,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任務中也忽視了詩詞的誦讀,只注重詩詞的基礎知識,只要能應付考試即可。可以說古詩詞在現(xiàn)有教育體制下,學生掌握的只是詞義的解釋與答題的技巧,喪失了古詩詞本應有的特色,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誦讀古詩詞。首先誦讀要注重詩歌的平仄對仗與押韻,讓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誦讀詩詞,從而在誦讀中體會詩歌音韻美感。其次誦讀不只是發(fā)出聲音,應是心、眼、鼻、耳的全身投入,教師可以播放適宜的音樂或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詩詞意境畫面,引導學生深入把握詩詞韻味。再次誦讀古詩詞不能是簡單的完成任務,在讀的過程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加入個性化的理解。如誦讀一些憂傷的詩詞,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自己的傷心事,激發(fā)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
二、營造詩中情景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古詩的意思、詩人表達的情感、詩人使用的技巧手法等相關語文詩詞知識。在學生的心目中,詩詞就是一些要背誦的東西以及要掌握的必考知識點。學生甚至都沒有對古詩詞進行籠統(tǒng)地學習,只是進行了淺顯的知識背誦和記憶。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古詩詞有一種遙遠的距離感以及不喜的厭惡感。詩詞是古典文化中最具有魅力的,也是一種文化特色,是語言之美。因此,教師要轉換古詩詞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方式。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定的詩中情境,用詩詞中的文字為學生展現(xiàn)一種美感。例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詩中通過“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四個詞匯將一種夕陽西下、寧靜致遠的畫面勾勒出來。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jù)詩詞展開想象,在學生展開聯(lián)想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資源搜尋一些有關海邊日落的圖片或者是動畫展現(xiàn)給學生,再讓學生根據(jù)畫面品讀詩詞,讓學生去思考能否用更好的詞匯來進行畫面的勾勒。在一番想象、品讀、思考之后,學生會發(fā)現(xiàn)古詩詞簡短精練的特點,體味到詩詞之美,從而對古詩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在以后的學習中對古詩詞進行深度地探究和學習,自主去摸索古詩詞中蘊含的美感。
三、多角度的開展古詩詞教學
古詩詞是我國的重要文化寶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意義。作為教師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對古詩詞教學開展研究,并對學生進行多層面的教育,進而能帶來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先要引導學生重視語言方面的價值,讓學生能從古詩詞語言中了解到作者當時的所思和所想,同時觀察作者為表達自己的情感使用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這些內容在古詩詞中的體現(xiàn),需要教師多角度地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對其進行了解、分析、理解、應用,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會到古詩詞的深刻內涵,進而能真實地感受到作者寫作中所寄托的情感。例如,蘇軾詩兩首中《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的時候,教師先要帶領學生分析詩的表層含義,然后再引領學生對該詩歌的創(chuàng)造背景以及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細致地分析,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內涵。其實單獨從字面理解作者是出游來到赤壁舊址,心有所感,看到曾經(jīng)所有的輝煌已經(jīng)化歸塵土,一切都以煙消云散,但是結合作者當時的境遇能了解到當時蘇軾被貶斥心中的愁緒無從發(fā)泄,看到此地此景,感嘆即使曾經(jīng)的周瑜風光無限,也已成過往云煙,而自己何嘗不是呢?所以寬慰自己凡事不必過于放在心上。作者其實古詩詞的價值層面有很多,教師需要使用比較的形式讓學生能發(fā)現(xiàn)古詩詞的奧妙,最終使得學生能對古詩詞有著藝術的認知與感悟。另外,古詩詞的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極強,若能將古詩詞的字音轉換為音律,讓學生進行朗讀,相信學生能深刻地體會到古詩詞的情感,進而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四、詩詞意境帶入生活
由于時代的差異很多詩中描述的場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受不到,為了方便學生體會當時的情景,體會故事詞所表達的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適中的觀點套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例如在《將進酒》中:“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教師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兩句的觀點。通過思考學生認為李白的一些生活觀點在現(xiàn)代并不適合,人生得意須盡歡,雖然是及時行樂的一種生活方式,并不適應于現(xiàn)代,后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勵志的,但是千金散盡容易回來就難了。
結語:為了適應高中教育發(fā)展的趨勢,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和學生對語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語文課程必須體現(xiàn)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既要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普遍獲得進一步提高,同時也要為具有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組織古詩詞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緊跟語文新課改趨勢,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力求滿足全體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周紅霞. 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研究[J]. 考試與評價,2017(2).
[2]茆卉. 淺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J]. 情感讀本,201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