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
【摘 要】幼兒園教育是對幼兒的啟蒙教育,隨著新聞不斷曝光的虐童等事件,幼兒園逐漸受到了人們更多的廣泛關注。由于幼兒的年齡非常小,身心發(fā)育不成熟,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強,所以在初入園的時候很容易產(chǎn)生哭鬧情緒,此時幼兒教師和家長應該對其進行有效的疏導,讓他們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緒,并且要使其逐漸樹立正確的情緒觀,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本文主要針對初入園幼兒哭鬧情緒的原因分析和解決策略進行了探究,旨在呼吁成人能更多地理解兒童。
【關鍵詞】初入園 幼兒 哭鬧情緒 原因分析 解決策略
當前很多幼兒在家中都會得到家長的精心呵護和照料,而且由于獨生子女較多,或者二孩政策放開以來,很多家長都對孩子有著溺愛的教育,幼兒在家中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但是,對于初入園的幼兒來說,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將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很難及時地適應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也就很容易產(chǎn)生焦慮、難過等哭鬧情緒。對于這種情況,幼兒教師和家長應該攜起手來,共同思考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引導幼兒健康成長。
一、初入園幼兒哭鬧情緒的原因分析
1.從家庭生活到群體生活的變化
在家庭中,幼兒往往是中心,尤其是獨生子女。他們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捧在手心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的自我中心特點十分突出,獨占意識也比較強。突然來到幼兒園,由于他們沒有群體生活的經(jīng)驗和概念,對于群體生活感到陌生,而由于班上都是新來的小朋友,老師不可能也不會時時刻刻關注某一個人。所處地位的突然改變,讓他們一時很難適應,這是幼兒入園哭鬧的重要因素。
2.人際對象和關系的變化
家庭成員,尤其是親子之間面對面關系,使他們之間的互動頻率很高。這種十分密切的相互關系和相互影響是在日常生活中實現(xiàn)的。家庭中的親子關系和相互影響,不僅因為血緣關系而得以加強,而且由于父母對幼兒的照顧,提供和滿足幼兒的精神與物質上的需要等養(yǎng)育關系而變得近乎不可取代。而幼兒園中交往對象的變化性和非固定性使人際關系變得不固定,無法形成家庭那樣一對一的相對不變的關系。另外,較小的幼兒需要通過較長時間的相處,才能建立起對他人的信任和相應的情感。幼兒入園后,其人際交往也從主要與小范圍內親人交往轉向與老師、同伴交往,交往方式也往往從獨生子女特殊的“小太陽中心”,轉向以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關系維系的師生關系和必須以平等相處為前提建立的同伴關系。
二、對于初入園幼兒哭鬧情緒的解決策略
1.適度轉移策略
適度轉移,即將幼兒對親人的依戀,轉移到教師或其他事件的依戀,具體主要包括情感轉移、言語轉移和游戲轉移。情感轉移策略,即將幼兒對親人的依戀轉移到對教師的依戀。例如教師直呼幼兒的乳名(瑤瑤),會讓幼兒倍感親切,從而消除陌生感,加深彼此的情感。因為幼兒早期觸覺較為敏感,多與幼兒肌膚相親,可以讓幼兒對教師產(chǎn)生深深的親切感和依戀感,從而使幼兒的依戀由家人轉向教師,減緩因失去依戀而引發(fā)的分離焦慮;言語轉移策略,就是教師通過各種鼓勵、安慰性的語言來說服、引導幼兒,達到緩解焦慮的目的;游戲轉移策略,是針對孩子注意力不穩(wěn)定、情緒變化快的年齡特點制定的,比如與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戲等等。
2.適度肯定策略
教師對幼兒所獲得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當孩子不再哭著不愿進餐而能自己獨立用餐時,當孩子能安然入睡時,當孩子來園時能主動和爸爸、媽媽說再見時……教師就用小紅花或和她大拇指碰一碰等方式,及時給予獎勵和肯定,強化幼兒的積極情緒,促使其向穩(wěn)定行為發(fā)展。
3.回避策略
就是將引發(fā)幼兒情緒波動的人、事、物進行適當?shù)幕乇芾纾河變簣@中背孩子誤認為親人的教工應盡可能地少出現(xiàn)甚至不要出現(xiàn)在幼兒活動場所;對觸及親人分離的故事或誘發(fā)孩子想念家人的話題應避開;對勾起孩子恐懼、緊張、不安的教玩具或其他器件暫時擱起,以消除幼兒的焦慮。
4.引導幼兒參加集體生活
在幼兒各方面發(fā)展上,應該做到幼兒園和家庭的步調相一致,盡量減少幼兒對幼兒園和家庭生活的落差感,家長要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各項工作,要信任教師,主動向教師提供幼兒信息。比如,我與瑤瑤的家長協(xié)商,要盡量多一些時間陪孩子,與孩子靜下心來多聊聊天,注意傾聽孩子的想法。抓住一切時機鼓勵幼兒多參加集體活動,讓她多一些交往的機會,平時要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使孩子的性格開朗起來。另外,還要加強孩子平時的自我動手能力。孩子年齡小,受身體發(fā)展水平的限制,能力有限,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的缺乏,孩子很容易遭受失敗和挫折,此時應該教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增強自信。
5.家長要允許幼兒適當宣泄,提供必要的安全感
當前,一些家長在幼兒出現(xiàn)負面情緒時,通常會采用直接抑制的方式,如讓幼兒及時停止哭泣,告訴幼兒“愛哭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建議當幼兒出現(xiàn)焦慮、生氣、難過等情緒時,可以考慮給幼兒一定時間,比如5分鐘或者2分鐘去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盡量讓幼兒說出來而不是憋悶在心里,這樣可以減少幼兒生活中負面情緒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幫助幼兒朝著更為成熟的心態(tài)發(fā)展。此外,幼兒在不同年齡階段都會有自己所恐懼的事物或事件,而家長如果能注意觀察幼兒的情緒替換,給幼兒積極的暗示,比如一個包容的擁抱,有助于培養(yǎng)其積極向上的情緒,更好地進行自我調整管理情緒。
總之,初入園幼兒哭鬧情緒的出現(xiàn)有多種原因,幼兒出現(xiàn)哭鬧情緒時也有多樣表現(xiàn),而成人在處理幼兒哭鬧情緒時常帶有成人的主觀想法,多采用抑制兒童哭鬧情緒的方式,對于疏導哭鬧情緒、給予兒童情緒宣泄的機會方面有所欠缺。希望通過此文的介紹,成人在日后處理兒童哭鬧情緒時能夠允許兒童有宣泄情緒的機會,引導他們學會情緒的自我調整,這對一生的成長都將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恒菊 . 對初入園幼兒哭鬧情緒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5(10):42-43.
[2]姚海芳 . 小班幼兒入園哭鬧情緒的策略探究[J].讀書文摘,2015(04):85-86.
[3]黃敏琪,陸克儉 . 小班幼兒初入園不良情緒表現(xiàn)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5(08):29-30.
[4]吳慧慧 . 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調查分析及對策[J].家教世界,2017(0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