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睛
[摘 要]隨著網絡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進步,新媒體時代悄然而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的社會精英,他們的心理問題一直備受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高校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最后一道門檻,“互聯網+教育”的模式給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發(fā)展契機。分析新媒體對高校心理課程的影響,探究新媒體時代下推動高等院校開展心理課程改革的可行性策略。
[關 鍵 詞]新媒體時代;心理健康;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4-0112-01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高等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大學生正確心理認知和行為方式的養(yǎng)成。高校大學生正處于確立自我價值的關鍵時期,他們急于擺脫家庭、學校和教師的束縛,追求獨立自主,但是心理又極其脆弱。此外,新媒體時代下,網絡占據了學生越來越多的時間,海量的網絡資源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但是也更加容易使學生出現心浮氣躁的心理狀態(tài),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部分學生出現各種心理問題,進而影響自身的發(fā)展甚至放棄自己的生命。傳統(tǒng)的心理課程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當代的高校學生,因此,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推動高校心理課程改革,探索符合新媒體時代潮流和高校大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心理健康的高素質人才。
一、新媒體對高校心理課程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一方面推動了高校心理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給高校心理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
第一,新媒體具有融合性、開放性、互動性等特點,網絡給高校的心理課程提供了海量的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也使心理課程的教學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授課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多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也不再局限于課堂,能隨時隨地通過教學平臺分享優(yōu)質的資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此外,大學生對網絡文化和新媒體文化的接受能力較強,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也更加偏向于新的教學形式。
第二,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WIFI、手機、電腦、iPad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對網絡資源有相當程度的依賴,再加上,高校心理課程一般都為大班教學,教師很難管理到全部學生,這就使很多學生將注意力轉移到刷手機上,降低了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在對待教師留的課下作業(yè)時,很多學生懶于思考,盲目依賴網絡,這就嚴重背離了高校心理課程的教學目標。由于網絡上很多的不良信息,大學生也缺乏一定的辨別能力,這就很容易造成高校大學生的認知偏差,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校心理課程的發(fā)展。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心理課程改革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合理適度地利用新媒體資源
新媒體時代下,網絡給大學生打開了一扇了解萬千世界的大門,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絡在改變著大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也極大了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針對一些學生在心理課程的學習中存在對新媒體資源的利用不合理的問題,在課程改革中,學校一定要重視引導學生合理地利用新媒體資源。例如,學??梢詣?chuàng)建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加強正能量的傳播,挖掘網絡交流平臺中的教育教學資源,用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思想影響學生。另外,心理課程教師在課堂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玩手機現象的管理,并提高對學生作業(yè)質量的控制和監(jiān)督,杜絕學生盲目依賴網絡資源的現象發(fā)生。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
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心理教師也要充分發(fā)揚“互聯網+”的理念,將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運用到教學中,勇于改變傳統(tǒng)的心理課程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可以將社會熱點話題結合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或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組辯論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這樣不僅可以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還能讓學生在互動、參與和實踐中對社會熱點和教材內容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提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
(三)搭建心理課程網絡交流平臺
新媒體時代下,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以課本講解和課堂教學為主的傳統(tǒng)心理課程教學已經遠遠落后于高校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難以適應大學生的學習需求,網絡為高校心理課程教學提供了多種形式的載體,可以有效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和缺陷。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自己錄制或從網絡上搜集資料,將對教材的講解、學習方法的分析或是經典案例制作成微視頻,在課堂結束之后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自行下載,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搭建網絡教學平臺還可以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讓教師能及時地得到學生的反饋,及時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對高校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的普及也給高校的心理課程改革帶來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因此,新媒體時代下,高等院校必須積極地引導學生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搭建心理課程網絡交流平臺,推進高校心理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1]周虹. 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按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改革[J]. 教育與職業(yè),2014(17):135-136.
[2]邱杰.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新探[J]. 延邊黨校學報,2012(3):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