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全
【摘要】近幾年,隨著素質(zhì)教育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推廣和普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漸開始加強師生互動,這對教學效果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是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的意義和作用、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的對策三個方面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意義和作用;存在問題;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向?qū)W生傳授語文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注重促進學生思想情感的進一步豐富,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隨著在教學中對各種新興教學模式的應用,師生互動也逐漸成為教學中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時候,還是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其難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還是需要提高對這一方面的注意,確保師生互動的有效性能夠得到充分提高。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的意義和作用
作為小學階段中的基礎性課程,語文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文學性特征,涉及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教師需要靈活地應用多種教學模式向?qū)W生傳遞語文課本當中所包含的知識內(nèi)容與情感。同時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需要提高自身語言感染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確保能夠在教學中向?qū)W生有效地傳遞各種知識內(nèi)容。在素質(zhì)教育與新課程標準改革下,教師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加強對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這對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另外,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融洽的師生人際關系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保障,在教學中必須注重良好的師生互動。這樣不僅僅能夠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順利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同時對學生自主學習以及身心健康發(fā)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缺乏互動意識
在不斷深入的素質(zhì)教育與新課程標準改革中,教師已經(jīng)逐漸開始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同時在教學中也逐漸開始嘗試各種新興的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與能力的提升,實現(xiàn)其全面發(fā)展。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教師,尤其是任教時間比較長的教師,一時之間很難接受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甚至不認同,這樣在教學中就會仍然延用原先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在互動意識缺乏的基礎上,自然難以加強師生互動。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但是由于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在教學中不能在恰當?shù)臅r間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難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互動方式較為落后
師生之間互動的有效性,是良好人際關系建立的基礎保障,同時也是和諧課堂教學氛圍構(gòu)建的重要途徑,而且教師還需要認識到,互動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所有的課堂教學。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過于追求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在開展互動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師仍然處于領導者、權(quán)威者的地位,導致學生參與互動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另外,還有部分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方式也比較單一,通常都是采用提問的方式,如果教師長時間都僅僅使用一種互動方式,學生就會逐漸失去參與興趣。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說,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也會存在一定的傾向性,即喜歡提問成績好的學生,在這種不對等的氛圍中,就難以達到預期的互動教學效果。
(三)教師難以準確把握好互動時機
在小學階段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都比較差,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加強引導。為了保證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教師就需要準確把握好互動時機,這也是提高互動教學效果的關鍵,同時這也對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對于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說,也具有一定的多樣性,所以,教師就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選擇互動方式。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很難準確地把握好互動時機,隨意打斷學生互動的情況十分常見,這不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同時也會降低其效果。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的對策
(一)教師需要增強自身的互動意識
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增強師生互動,最關鍵的就是教師需要增強自身的互動意識。所有教師都需要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素質(zhì)教育改革以及新課程標準改革當中的標準要求,改進和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積極地嘗試各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與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地轉(zhuǎn)變自己的互動觀念,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其個體觀念,逐步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到互動教學在學習當中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在講解《小英雄雨來》一文時,整篇文章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因此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構(gòu)建相應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進行情景再現(xiàn)、表演、朗誦等,讓學生在相互互動的過程中了解和掌握整個故事情節(jié),對文章內(nèi)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好地感知到文章中的思想情感,這對學生情感表達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教師需要靈活應用多種互動方式
作為基礎性課程,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啟蒙作用,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其認知水平發(fā)展和心理年齡都不夠成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都比較弱,因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加強引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能夠深化理解和掌握各種理論知識,并增強學生的認識。在選擇互動方式的時候,除了需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之外,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點、愛好等,可以選擇一種互動方式,也可以結(jié)合多種互動方式,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fā),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由此可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靈活應用多種互動方式,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三)在語言上加強交流和溝通
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在語言上的交流和溝通主要表現(xiàn)為提問,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深入探討相關問題。為了在語言上進一步加強交流和溝通,就需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教師在提問的時候,需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目的性,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內(nèi)容,這樣才能夠確保提問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師還需要創(chuàng)新語言交流方式,可以綜合應用演講、辯論等多種方式,這也能夠起到良好的交流和溝通效果。比如在講解《我選我》一文的時候,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主人公王寧推薦自己當班干部,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王寧的這種做法與我國傳統(tǒng)習俗中“謙卑”思想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應用這一思想來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讓兩組學生分別持不同的觀點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樣一來,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更好地對文章內(nèi)容有深入的了解,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也都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四)教師需要注重傾聽
教師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占據(jù)著重要的角色,教師不僅僅需要將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傳遞給學生,同時也需要傾聽學生的思想,了解學生是如何發(fā)言、如何討論、如何讀書的,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必須保持足夠的耐心和誠心。另外教師在傾聽的過程中,應該放低自己的領導心態(tài)和權(quán)威,用平等的態(tài)度來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感受,并注重對學生的有效引導,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必須保持平等的態(tài)度,避免傾向性,不能根據(jù)學生的成績而帶有“有色眼鏡”,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在傾聽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細致、全面的觀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互動方式做出相應的改進和完善,進一步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從學生角度來說,教師的傾聽能夠給予學生更多表達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進而促進互動教學的有效開展。
四、結(jié)語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是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構(gòu)建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提高其綜合素質(zhì)與能力,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針對目前在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當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提高注意,并積極總結(jié)出問題存在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將師生互動教學方式的有效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馬西剛.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課外語文,2017(28).
[2]孫玉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
[3]管善福.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探索[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8).
[4]王威.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吉林教育,2017(Z2).
[5]劉成才.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研究[J].考試周刊,2017(33).
[6]李學寶.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策略探討[J].中華少年,2017(8).
[7]侯云惠.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新課程導學,2017(5).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