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燕
隨著課堂觀察這一課堂研究方法的優(yōu)勢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與肯定,它的功用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也開始活躍起來。然而,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觀察實踐活動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想要使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我們就必須要在語文教學中積極吸納課堂觀察理論,并對其進行相應的改造。
初中語文課堂觀察的定義與特點
初中語文課堂觀察的定義
初中語文課堂觀察就是以促進初中生的語文學習為目的,依據(jù)初中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對教師與學生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兩方面進行全方位觀察,并對觀察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和評價的專業(yè)觀察方式。
初中語文課堂觀察的特點
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并重。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體,初中語文課堂觀察注定會與其他學科的課堂觀察有所差別:語文學科的只有部分內(nèi)容(工具性)可以通過量化來觀察,而其他(人文性)內(nèi)容則很難通過量化來觀察。因此,想要在初中語文課堂觀察中有所獲,我們就必須在課堂觀察的過程中將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結合起來。
觀察項目的設置有所不同。初中語文觀察量表在觀察項目的設置上具有明顯的語文學科特點。比如,寫作觀察量表、月度觀察量表等。
課堂評價更注重生成。除了對教學目標的觀察之外,初中語文教學觀察還非常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學習生成。這種學習生成不僅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將學生思維中的“創(chuàng)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
數(shù)據(jù)與信息解讀具有分歧性。鑒于語文學科的獨特屬性,課堂觀察的數(shù)據(jù)與信息解讀也會因為教師、學生個人情感經(jīng)驗的差異而有所區(qū)別。因此,對于那些信息模糊的觀察項目(如寫作等),讀者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也往往會產(chǎn)生較大的差異。因此,觀察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必須根據(jù)班級具體狀況有選擇性地吸收。
初中語文課堂觀察量設計原則
考慮可行性
雖然課堂觀察的量表設計已經(jīng)較為成熟,然而,由于量表設計、制作對專業(yè)性、技術性要去要求過高且操作過程繁瑣,它對語文學科的課堂觀察實踐活動中的可操作性稍顯不足。想要更好地使之與初中語文教師課堂觀察的專業(yè)水準與教學實際相匹配,我們就必須在其可行性方面做出一些相關調(diào)整。比如,降低觀察量表難度;開發(fā)初中語文專項觀察量表以及擴大課堂觀察量表的使用范圍等。
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教師在制作課堂觀察量表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的重要因素。然而,想要更好地突出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們首先可以利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來設計量表。比如,對初中語文教材中部分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可以進行數(shù)據(jù)化采集的。其次,在量表設計中納入描述式觀察內(nèi)容。畢竟由于學科性質(zhì)的限制,許多語文課堂觀察的評價都相對模糊,比如,“領會”“感悟”等很難用觀察量表進行精確的統(tǒng)計,因此,非數(shù)據(jù)化部分的加入,也就是說用描述式的方式進行觀察對初中語文課堂觀察量表的設計就顯得極為有必要了。
確??尚判?/p>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觀察量表的可信性意味著量表本身設計的科學性。
當人們在感受某個客觀信息時,其主觀認知也必然會出現(xiàn)與之相適應的變化。同樣,這種變化與差異也會反映在人們對觀察量表概念的理解上。再加上,不同認知層次的人也必定會在觀察量表設計的過程中有所差異。因此,觀察量表的設計不可能精確到百分之百的準確度。
既然如此,那么,怎樣才能使觀察量表更具可行性呢?
想要更好地達成這一目標,我們必須在量表設計時就重視量表項目的精確性,即便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精確,也要百分之九十九。在此基礎上,我們的量表才會具備更高的參考價值。
兼顧前瞻性
觀察量表的前瞻性指的是在現(xiàn)有水平之上的適度超前性。
鑒于對教師專業(yè)性提升的現(xiàn)實意義,觀察量表的設計可以在考慮整體鋪開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如此一來,它不僅能使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最大限度發(fā)揮自身的潛能,還能使一些重要的觀察思維和觀察項目迅穩(wěn)前進。
初中語文課堂觀察的技術操作
分配觀察任務
觀察量表在設計完成后便可以進入具體的實施階段,然而,由于量表體系的龐大以及信息龐雜,我們想要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在課堂觀察活動展開之前對觀察任務進行系統(tǒng)化的分配,使教師能夠在教學活動中明確自身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做到有的放矢。
記錄觀察量表
定性記錄和定量記錄是觀察量表記錄的兩種主要方式,想要課堂觀察活動有所獲,我們就必須要將這兩種記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有機融合起來。
定量記錄包括記號(“×”“√”)和劃分等級(“較差”“一般”“普通”“較好”“優(yōu)秀”等)。通過定量記錄的方式,教師方能夠進行迅速、便捷的數(shù)據(jù)采集;定性記錄主要包括描述和圖示,他可以將非數(shù)據(jù)化的觀察項目記錄下來,為課堂觀察的分析提供輔助。
相較定性記錄而言,定量記錄采集信息簡便、快捷,然而,由于語文課堂的組成中有許多內(nèi)容都是不能通過量化方式來記錄,單一的定量記錄只會造成重要信息的大量流失,導致教師對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判讀上的偏差。因此,只有將定量觀察與定性觀察結合到一起,觀察量表才能最大限度地在課堂觀察實踐中發(fā)揮自身的巨大潛力。
參與人員的合作
課堂觀察是一項專業(yè)合作的教研活動,需要觀察團隊協(xié)作完成。
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合作。在這里,被觀察者包括授課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倘若被觀察的教師只是將課堂觀察作為自我教學水平的展示,那么,他在課堂上所展現(xiàn)的狀態(tài)必定是一種非常態(tài)的教學行為,這樣一來,所進行的信息分析也就對指導教學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倘若被觀察的學生故意迎合或是抵觸授課者與觀察者,那么,課堂觀察所采集到的學生信息必然會在準確性上大打折扣。由上可見,合作的前提是觀察雙方有共同的專業(yè)需求以及平等民主的精神。只有在觀察雙方的通力合作下,課堂觀察者所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才會更為準確、豐富,課堂觀察的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和收獲。
觀察者之間的合作。觀察者包括觀察教師和專家兩種人員。課堂觀察的數(shù)據(jù)需要觀察教師和專家共同勘定。由于每個觀察者都有自己所負責觀察和采集的信息點,觀察者之間的合作便能使之在合作基礎上博采眾長,收集到多角度的數(shù)據(jù),這既有利于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又有利于避免信息采集的主觀故意,從而提高信息采集的真實性與科學性。作為觀察者的教師,與被觀察的授課教師在認知上彼此接近,他們之間的合作能夠促進課堂觀察的迅速展開。作為觀察者的專家往往有極為豐富的教研經(jīng)驗以及敏銳的課堂觀察力。因此,在兩者的通力合作之下,教師與專家必將獲得雙贏的局面。
對初中語文課堂觀察活動來說,這些技術操作既是課堂觀察良好效果產(chǎn)生的重要保障,也是課堂觀察活動日益規(guī)范化的重要標志。作為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熟練掌握這些技術操作。
初中語文課堂觀察的深入
相信很多教育者工作者都知道,作為一門新興的課堂研究方法,課堂觀察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想要不被歷史發(fā)展的洪流所淘汰,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潮流,使初中語文教學與有效的課堂觀察活動緊密結合,以課堂教學實踐來完善課堂觀察,同時,以課堂觀察活動來引導課堂教學實踐。在課堂觀察活動與課堂教學實踐“雙管齊下”的影響下,初中語文教學必將會取得豐碩的教育成果。
關注科學的目標敘寫
初中語文教學目標是整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而初中語文課堂則是實現(xiàn)初中語文教學目標的重要過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目標敘寫指向“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然而,諸如此類的目標是難以在有限的四五十分鐘內(nèi)完成的。再加上,傳統(tǒng)的目標敘寫更多地將教師作為主體,忽略了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學生的存在。想要更好地改善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關注目標敘寫的科學性。那么,這一科學方法又具備怎樣的特點呢?
分解宏大目標。目標分解要做到可達成,可測量。對此,崔允漷在其著作《有效教學》(第114頁)中說到:“根據(jù)目標需求制定出合適的評價方案,判斷學習目標中所描述的各種要求,以此來評判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進行預設、反饋和指導,促進教與學都能按照有效的目標導引方向前行。”
發(fā)展多元化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對教學活動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教學行為日益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下,教學評價也應該是多元化的。
觀察與評價教學目標實施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教學評價的立足點,因而,對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觀察與評價理所應當?shù)爻蔀榱私虒W評價的重點。那么,如何才能判斷有關目標達成的觀察點設定的科學與否呢?想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通過“學生主體性”“是否符合邏輯規(guī)律”以及“保真性”這三個方面下手。同時,評價目標實施的有效性就必須考慮目標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以及學生達成實習目標的方式等。一言以蔽之,就是觀察者要觀察課堂是否目標合理、教學是否圍繞目標展開、學生完成目標情況、學生存在的困難以及教師的輔助等。
注重觀察與評價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指的是教師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通過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學習,促進自身教學經(jīng)驗不斷豐富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有效提升的一個重要過程。在教師專業(yè)化的組成部分中,作為其中最重要的專業(yè)知識主要包括教育理念和關于教學的知識。課堂觀察與評價的多元化應該將觀察點擴展到教師的專業(yè)化方面,而不僅僅是對教學成效的觀察與評價。
注重觀察和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美國著名學者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同時都有多種智能;大多數(shù)人是有可能將其中一種智能發(fā)展到令人滿意的水平;這些智能之間通常以復雜的方式共同起作用;每一種智能類別存在著多種表現(xiàn)方式?!?/p>
就我國目前的教育狀況而言,語言智能與邏輯智能得到大家普遍的認可,然而,個體的其他職能卻被拋諸腦后。正是因為如此,學生多元化的智力開發(fā)成為被嚴重忽略的一部分內(nèi)容。比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記憶、理解以及書面表達等成為評價的主要方面,而其中的活動體驗、問題探討以及口頭表達等往往被一筆帶過。可見,多元化的評價,不僅有利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還能使之對語文這一學科建立長遠而穩(wěn)定的興趣,有利于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
(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