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俊
摘 要:由于國情和歷史的因素,我國農村的集體土地確定權的登記工作相對落后,發(fā)證工作緩慢,登記發(fā)證率較為低下。在廣大農村地區(qū),可以接受城市輻射的只有少數(shù)近郊區(qū)域。這些農民由于生活需要,對土地登記發(fā)證的工作流程有一定認識。相對而言,他們進行土地登記發(fā)證工作相對簡單。與之相對的是偏遠村莊、宅基地的確權工作相對較難開展。而且這類地區(qū)的活動具有滯后性,往往是在出現(xiàn)問題之后,才想到土地登記的證件重要性。本文以具體例子分析集體土地登記工作在農村開展時遇到的難點,以及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集體土地登記;土地所有權;發(fā)證流程;解決措施
一、集體土地登記發(fā)證的現(xiàn)狀與難點
1.土地權屬有爭議
我國的土地所有權經歷了多次改革[1]。由于現(xiàn)實條件的制約,加上土地確權工作的復雜性,土地確權工作任務繁重,時間要求緊。因此在土地確權工作中,往往會出現(xiàn)土地確權不合理、劃分界線不清等問題,爭議集中的主要方向是:溝渠、道路和林地。其次,某些村民之間有時互相交換土地,長時間下來,土地的邊界往往模糊了,界址點位置難以識別。這些都是爭議形成的原因。還有些村小組的農民擅自把原本屬于本小組的土地,承包給其他村小組的村民耕種。這種承包不是短期承包,而是長達數(shù)年的長期承包。甚至出現(xiàn)承包人都忘記具體邊界的情況。有的土地被人多次承包,造成土地邊界混亂、土地被遺棄的現(xiàn)象。邊界一旦破壞,再次確認就難上加難。在村干部帶領下對土地進行邊界劃分的時候,村民各執(zhí)一詞,詳細的邊界范圍難以追查。一些村莊瀕臨河流,臨近河流的河灘地一直由農民耕種。由于法律沒有規(guī)定水流的寬度,這就造成了河灘面積的自然損耗。但是村民不承認這種損失,便想通過向岸上擴張來恢復原有土地面積。在水流干涸的時候,這種爭議便越發(fā)明顯。
2.部分干部群眾不配合
部分干部群眾不配合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工作。在指定界限的時候不簽字、不蓋章,更有特殊村干部拒不指界,與工作人員發(fā)生沖突,使得土地確權工作難以進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一是思想較為落后。許多村民和部分村干部認識不到土地所有權確立工作的重要性,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居民宅基地調查登記發(fā)證工作的認識不足。有種通俗的說法是“主人翁意識太強”,認為在村子范圍的土地應當由村子自己控制,由本村村民自行支配,搞不搞調查與我無關;調查之后發(fā)不發(fā)證與我無關;發(fā)證之后確定的范圍是否正確也與我無關。二是擔心收費。大多數(shù)村民由于不了解調查實情,覺得調查之后國家就要收費,由此產生了抵觸情緒。三是個人私心作祟。村民以地為生,誰都想多占地,有部分干部群眾退休后在農村修建養(yǎng)老宅院,占地面積多,這些人都害怕通過調查會減少很多他們的占地。四是拆遷之后的補償不夠。在城鄉(xiāng)接合部、城郊附近、近郊村落、城中村,村民“擁地為王”,想為自己手里的土地賣一個好價錢,對國家提出的補償有所疑問。五是村委工作落實不到位。有些村委打著為村民的旗號不辦事,工作來了能推則推,能躲則躲,在工作人員需要帶領指定界限的時候見不到村委人員,造成效率低下[2]。
3.權屬來源資料不全
土地經過了幾次大的變革,導致其缺少統(tǒng)一的土地管理機構,土地由多部門管理,造成土地權屬及來源混亂。二是進行“三項非農業(yè)建設用地清查”后,填證工作混亂,造成了面積不準、宅基地造假、宅基證發(fā)放錯誤等問題;三是第三次土地清查時,任務重、時間緊、工作粗放、不規(guī)范,幾次大的清查、清理活動大多是用測繩、皮尺、鋼尺量邊,甲、乙雙方認定界線后進行了登記發(fā)證等,這些都造成權屬材料來源不全。還有資料丟失的情況,工作人員的疏忽、農民自己保管不善,或因部門合并、新局設立、文檔轉移途中造成丟失,種種問題給依法登記發(fā)證帶來一定的難度。
二、集體土地登記發(fā)證困難的解決辦法
1.全面調查,充分了解
在正確方針指導下有序嚴謹?shù)剡M行農村集體土地調查確權工作,弄清楚每一畝集體土地的權利歸屬、面積大小和界限起止。給每一畝土地找到自己的主人。 參考專門的法律,同時結合我國各歷史時期的土地政策,在遵從歷史的前提上著眼于現(xiàn)實,牢記土地資源管理的重要使命,依法有序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和登記發(fā)證工作,切實維護集體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2.多方位確認,確保土地確權萬無一失
由于土地的特殊性質,歷史上有許多事業(yè)共同參與了集體土地的管理,這就要求土地管理人員多方面與農、林、畜牧、水利等部門協(xié)調溝通。結合所有線索,在農村集體土地權屬調查的工作上做到萬無一失。要綜合各方面意見,妥善地處理集體土地權屬爭議。以協(xié)商為主,避免沖突。
3.發(fā)揮優(yōu)秀村委班子的作用
團結廣大村委班子,對其進行思想教育,使其了解到土地確權工作的重要性和嚴謹性。加大執(zhí)法力度,對不配合的村委要敢于批評,善于批評,讓村委帶頭,率領村民參與。在此過程中要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的知情參與權,充分考慮農民的意見,但也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遇到權限不明或存在爭議的土地時,應當由村委率先調節(jié),本著和平解決的方式處理矛盾。如果矛盾無法解決,則需要追根溯源,找到可以提供證明的書面材料,于村內進行公告,沒有異議的話,直接確權和登記發(fā)證[3]。
三、總結
集體土體登記發(fā)證工作首先難在其材料不是十分明確;再次是村民法制意識低,自我意識強,貪小便宜的心態(tài);再加上這項工作本身費時費力,我國國土面積廣大,人口眾多。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做好集體土地登記發(fā)證工作,是為人民造福,為國家造福。
參考文獻:
[1]鄭明貴、鄭方.關于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工作的幾點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
[2]丁皓希.淺談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J].山西農經,2012
[3]孟繁偉、胡利.淺談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fā)證工作中易產生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與企業(yè),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