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營
摘 要:學校體育改革一直都是體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對的時代問題,這樣的問題也會直接影響到未來群眾體育的發(fā)展,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分析法等方法,對現階段的學校體育發(fā)展提出幾點建議,主要包括:校園體育文化、課外體育活動、體育教師、民族傳統(tǒng)項目、和學生自鍛能力幾個方面進行敘述,為新時期的中國特色學校體育發(fā)展提供一點基礎。
關鍵詞:學校體育改革 校園體育文化 課外體育活動 體育教師 民族傳統(tǒng)體育 自鍛能力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c)-0224-03
Abstract: The reform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era sports workers have to face such a problem,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through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t this stage mainly includes: campus sports cultur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sports activ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traditional items, forging ability of several aspects of the narrative,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period of school sports China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School sports reform; Campus sports cultur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Sports teacher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Self forging ability
隨著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的火熱召開,又一次帶動起國民運動的熱情?!叭\惠民,健康中國”,已經走過58年的全運會成為了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相結合、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相融合的新平臺。近年來隨著國家出臺的“健康中國2030”以及“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等一系列針對體育改革所出臺的措施和剛剛結束的中國共產黨十九大中習主席的報告等都可以感受到體育對國家發(fā)展的作用和認可。經過近些年的改革全民健身的熱度一直不斷升溫,國民整體身體素質發(fā)展水平也在漸漸提高,全民健康已經成為實現中國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受到群眾體育的感染,高校中作為引導學生愛上體育運動、教會學生基本運動技術的學校體育,也自然成為全民健身發(fā)展的重要基礎。面對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學校體育應如何引導學生喜歡運動、如何使學生掌握終身體育運動等等,這些問題都是現階段和今后時期學校體育工作者應該考慮和完成的問題。近年來學校體育一直被學生體質普遍下降的現狀所困擾,并且學校體育一直都難以帶動起全校園的運動熱情,甚至每周為數不多課時的體育課還常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不能保證課時,很多高校校園中課余時的操場中、球場上,場館里都很難看見學生經常鍛煉的身影,能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以上的學生也更是占學??側藬档囊恍〔糠侄?,所以我們經常感嘆現在的年輕人怎么了?其實影響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學校體育是唯一可以有權利改變這一現狀的。
回望過去再放眼未來,體育必將伴隨著國家的發(fā)展不斷前進,但著眼當下的學校體育來說,肩上的任務更重、責任也更大了,因此筆者通過自身教學經驗與所見、所讀等,總結了現階段學校體育的改與革。希望能為今后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打下一點點基礎。也希望更多奮戰(zhàn)在一線的基層體育工作者們不要坐而論道,從眼下做起從細節(jié)做起,為體育的明天一起努力。
1 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是有效促進學生體育參與的重要手段
隨著現在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雖然為人們帶來了很多方便和快捷但它也是利弊相對的,手機功能的發(fā)展就是典型的代表例子,在高校校園中許多學生已經不知不覺患上了網癮而成為“低頭族”,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早就成為了現代年輕人的一種習慣。在這樣的一種集體網癮的氛圍當中想要把學生們吸引到運動場,可借鑒的方法就是改變學生每天生活的環(huán)境氛圍,讓學生們每天一進入到這一體育氛圍中就有運動的想法,這樣就會從內心挖掘出學生運動的動力。
發(fā)展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出發(fā)點就是要引起更多學生對運動的興趣,所以宣傳的同時興趣的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學校要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條件加強校園內體育設施的興趣開放,和體育文化、知識的宣傳力度,運用一些標語、圖展、宣傳海報還有體育運動周、運動節(jié)、運動季,同時應面向全校學生組織開設一些體育項目為主題的社團,吸引在校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加入并定期組織體育活動,也可以選拔各個學院里單項運動成績較優(yōu)秀的同學或體育學院的運動員擔任技術指導等等。通過各種形式來不斷加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盡可能的向學生們滲透體育運動的重要作用。
發(fā)展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師生對體育鍛煉意識,在大學的四年中正是學生身體和心理發(fā)育的關鍵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所以在這一階段的體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體育運動不僅可以保證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fā)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鍛煉學生的性格,為學生正確認識事物樹立人生價值打下很關鍵的基礎。
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發(fā)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校師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但怎樣搞好校園體育文化的宣傳從而帶動整個校園的段煉欲望是需要一線體育工作者們去思考的。
2 課外體育活動依然是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助推器
課外體育活動作為學校體育課堂的延伸,它是學生在業(yè)余的時間里運用各種身體練習的手段與方法,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豐富課外文化生活為目的的學生身體鍛煉和身體娛樂活動。如今高校的學生在業(yè)余時間能想起去鍛煉身體的還是不多,而且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在高校中很難看見女同學經常鍛煉的身影,只是在體育課堂當中教師的要求下才能簡單的練一練,究其原因一定是很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因為體育沒有給她們實實在在的興趣和獲得感。
學校體育課一直都在說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為主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但是看現在的學校體育發(fā)展,看校園中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加程度,喊了很多年口號的學校體育實際上距離達到這一目標還很遠。換個角度來講,要是只靠每周開設為數不多的體育課的話,學校體育未完成的任務也就會越積越多,發(fā)展也就自然緩慢了。
以體育課為主導課外體育活動為輔助,學與練相結合、興趣性與實效性相結合的“體育課與課外體育活動一體化”發(fā)展模式,這也許會是學校體育值得借鑒的改革,不可否認的是課外體育活動能幫助體育課去完成未完成的任務,體育課能幫助課外體育提供技術基礎,而且發(fā)展課外體育活動也是提升學校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今后發(fā)展的一定時期內,課外體育活動的地位和作用依然是學校體育發(fā)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
所以學校體育要想“活起來”,就必須要摸索出一條契合實際的發(fā)展道路,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與特點去制定方法實現“與時俱進”。
3 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應緊跟學生的時代特性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校中也同樣如此,學生每年都在不斷更新換代而且學生的性格特征也越來越符合時代發(fā)展的特點,隨著90后一代的學生漸漸走向工作崗位,00后一代的學生正在逐漸邁向高校校園,學生從性格特點和智力程度上都要比80后和90后進步很多,高校中的學生也正在進行著跨世紀的轉變。但是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無法體現時代性,老教師多數基本上還是以經驗為主的教學法,忽略了學生發(fā)展的個性特征,年輕一代教師多數受到老教師的影響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也體現不出年輕教師所應具備的特點。
正因如此,學校體育就應該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個根源問題上著重下功夫,既要保留老教師值得肯定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又要隨著教學對象的更新把教學方法與時俱進。既要讓年輕教師多多借鑒老教師的經驗,又要保證不受老教師的束縛而符合年輕教師特點具有創(chuàng)新力。長期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好的教學方法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來說只有得到了好教學方法的指導才能慢慢喜歡上體育課并從體育運動中得到樂趣。學生的性格特征在一代一代的變換,所以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也會有很多特點,體育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和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并有針對性的設計自己的體育課,讓體育課也要緊跟學生的需求,實現體育課與學生的和諧相處。
4 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普及是學校體育改革不可或缺的因素
對于學校體育來說想要建立起具有本校特色的思想、理論和方法而且還能形成符合中國大學生性格特征的知識體系等,是需要從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發(fā)展進行深入研究的。把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放進校園、放進課堂,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有效的發(fā)展和弘揚了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魅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學校體育的內涵,學生參與學校體育活動多了選擇,也多了趣味。
現階段我國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很缺乏在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上的研究,而且被普及和被重視的程度也遠遠不夠。學校是體育發(fā)展的搖籃,民族傳統(tǒng)體育只有走進學校、走進體育課,讓更多學生認識和接觸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體育精髓,這樣才會得到繼承和發(fā)展。學校體育應針對我國的民族體育未能在學校向青少年全面推廣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把傳統(tǒng)體育項目與學校體育相結合,篩選出適合學生學習的項目并不斷進行普及和推廣。進而帶動學校體育階段性的新發(fā)展。
5 學校體育要注重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yǎng)
古人說:“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边@個道理同樣適用于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與認識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是切實提高學生自身身體素質,改善體質狀況的需要,也是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的基礎。從現階段的高校體育現狀來看,多數學生還是較被動的地參加體育活動。許多學生還缺乏終身體育意識、能力和習慣,學生畢業(yè)后大多不再參加體育活動,能夠安排時間堅持進行自我鍛煉的更是屈指可數。因此,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自我鍛煉的能力,是對促進新世紀學校體育改革發(fā)展的發(fā)展趨勢有著重要的現實和深遠意義。
自鍛能力的培養(yǎng)能使學生樂于體育鍛煉和有獨立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讓學生掌握一些科學鍛煉的方法,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興趣,初步具有獨立進行科學鍛煉的能力。所以應適當在課時教案里明確規(guī)定每節(jié)課在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方面的任務,并將布置課外體育鍛煉任務、指導課余鍛煉的方法作為體育課的一項重要內容去執(zhí)行。
自我鍛煉能力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1)認識能力: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有關知識、技術,這是由被動鍛煉到主動鍛煉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包括學生對學習、鍛煉的進取動機,以及對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2)實踐能力:即運用所學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方法在業(yè)余時間獨立規(guī)范的進行體育鍛煉的實踐能力。這包括在學校內和家庭中的體育實踐鍛煉,和閑暇與工作之余中體育實踐鍛煉。(3)調控能力:即在獨立鍛煉中,為了取得良好效果,對鍛煉過程中的自我技術進行準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對身體負荷(練習次數、時間、強度等)、心理負荷(情緒、注意力、意志等)方面的控制能力。(4)管理能力:即獨立從事體育鍛煉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包括制訂鍛煉計劃、組織安排鍛煉的時間、檢查監(jiān)督鍛煉的進行和評價鍛煉效果的能力。以上四個基本要素是在日常教學與鍛煉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認識能力是基礎,只有對體育鍛煉常識有了一定的認識,才能進一步培養(yǎng)運動的興趣愛好,去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術和方法,自覺地去進行科學體育鍛煉。而要使鍛煉收到預期效果,又必須善于調控和管理鍛煉的過程,檢查評定鍛煉的效果??傊囊刂g是一個有機整體,既相互溝通又相互聯系,需要體育工作者在實踐教學中去合理運用。
6 結語
由于各個學校的辦學類型、規(guī)模、條件、師生結構不同,加上學校所處的地區(qū)、環(huán)境、地理氣候、民族特色等差異,決定了學校體育改革的思路有所不同。以上的幾點希望能給同仁們一些改革中值得借鑒的思路。而面對新時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作為現階段的體育發(fā)展來說未來需要我們研究和改革的地方有很多,希望體育戰(zhàn)線上的我們凝聚起來干出點真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德洪.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創(chuàng)新[J].當代體育科技,2013,3(1):49-50.
[2] 徐浩健.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4(1):49,51.
[3] 陳琦.從終身體育思想審視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fā)展[D].北京體育大學,2002.
[4] 毛振明,賴天德.論體育教學中“共性”與“個性”的關系[J].中國學校體育,2006(1):14-15.
[5] 毛振明.體育教學內容的分類方法[J].體育學刊,2002(6):8-11.
[6] 毛振明.論大學體育教育的危機與改革[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1):13-17.
[7] 毛振明,吳鍵,馬錚.體育教學模式論[J].體育科學,1998(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