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理論傳播的“雅”是指傳播主題鮮明、方向正確、立場堅定;網絡理論傳播的“俗”是“雅”的工作原則和內容的具體、生動、鮮活的轉化形式,“俗”是將抽象、高深的理論藝術化群眾喜聞樂見的過程。在網絡理論傳播中,“雅”與“俗”的關系不是割裂的,而是對立統(tǒng)一的,共同服務于黨的中心工作,目的在于提升網絡理論傳播的有效性。
關鍵詞:理論傳播;政治立場;具象化
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現在是‘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統(tǒng)一的問題,是提高和普及統(tǒng)一的問題。不統(tǒng)一,任何專門家的最高級的藝術也不免成為最狹隘的功利主義;要說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為清高,群眾是不會批準的?!?“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統(tǒng)一的問題也是網絡理論傳播需要處理的問題,即“雅”與“俗”的關系問題?!把拧?,指的是網絡理論傳播主題鮮明、方向正確、立場堅定;“俗”,指的是網絡理論傳播的通俗化、大眾化、具象化,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宣傳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宣講家網站一直堅持走精品化和大眾化相結合的理論傳播路線,既高度重視傳播內容和主題的“雅”,又積極探索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俗”,做到雅中有俗、俗中有雅,最終達到雅俗共賞的網絡理論傳播效果。
一、“雅”是網絡理論傳播原則的集中體現
“雅”,《毛詩序》云:“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興廢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大雅焉?!编嵭吨芏Y注》云:“雅,正也。”《論語集解》中引孔安國語:“雅言,正言也?!绷簡⒊夺屗脑娒x》云:“雅音即夏音,猶言中原正聲。”可見,“雅”在古代最初的本義是“正”。網絡理論傳播應堅持正面宣傳,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強化黨性原則,站穩(wěn)政治立場,做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馬克思的立場觀點方法,這些原則與“雅”的本義“正”緊密相連,網絡理論傳播必須堅持正確的宣傳原則,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是“雅”的集中體現。
1.網絡理論傳播應堅持弘揚主旋律、激發(fā)正能量,準確把握正面宣傳為主的原則
1989年11月,李瑞環(huán)在全國新聞工作研討班上正式提出和全面論述了“正面宣傳為主”的工作原則。他指出,“新聞報道必須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必須遵循的一條極其重要的指導方針。”2016年2 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再次強調,“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本W絡作為黨的理論宣傳四大平臺之一,在傳播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時同樣要遵循正面為主的原則。為什么要強調正面為主?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是中國共產黨多年來領導新聞輿論工作取得的寶貴經驗,也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根本要求。堅持正面宣傳為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科學辯證思維的特點,正面宣傳不是只報喜不報憂、只談成績不談問題,而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突出優(yōu)點和成績,目的在于弘揚主旋律、激發(fā)正能量,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向善、向美的一面,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培養(yǎng)廣大網民陽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在哲學上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很好的處理了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之間的關系,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辯證思想結合中國實際的靈活運用。
2.網絡理論傳播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服務和服從于黨的中心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睂蛘齽t思想明,思想明則行為端。正確的輿論導向事關全國各族人民的幸福和福祉,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網絡理論宣傳承擔著明辨是非、澄清謬誤、凝聚人心的重要職責,在導向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不能有半點含糊。網絡是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重要陣地,游離于中心工作,偏離了工作大局,導向就會跑偏,工作就難有作為。網絡理論宣傳要充分認識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重要性意義,努力提高講導向的質量和水平,盡心盡力做好網絡理論傳播工作,持續(xù)不斷的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在凝心聚力中推動實際工作有序開展。
3.網絡理論傳播應要站穩(wěn)政治立場,牢牢堅持黨性原則
堅持黨性原則、站穩(wěn)政治立場是政治家辦網的根本要求,網絡理論宣傳要有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這是做好網絡理論傳播工作的指導原則和靈魂。馬克思主義認為黨性和人民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堅持黨性就是要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從來不是單純的業(yè)務工作,講政治是第一位的。因此,網絡理論宣傳工作人員要有政治政治鑒別力、政治定力和政治敏銳性,既是做好網絡理論宣傳的業(yè)務專家,又擁有政治家的眼光、政治家的頭腦和政治的智慧,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善于把政治導向和政治要求體現到具體的網絡理論宣傳工作中。
二、“俗”是做活網絡理論傳播的手段
“俗”,《說文解字》云:“俗,習也?!?根據《辭源》《辭?!返慕忉?,“俗”大概有以下四種義項:習俗、風氣,即風俗習慣;大眾的、通俗的;庸俗、凡庸、低級、粗鄙;佛教講的世間,即世俗、在家。網絡理論傳播中的“俗”是“雅”的工作原則和內容的具體、生動、貼近群眾和生活的轉化形式,不是媚俗和低俗,“俗”是將抽象、高深的理論藝術化群眾喜聞樂見的過程,便于群眾理解、掌握和傳播,也就是網絡理論傳播的藝術化、通俗化、大眾化、具象化。
1.網絡理論傳播的大眾化與通俗化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邏輯嚴密、抽象深奧的理論體系,以這種理論體系指導中國的革命、改革和建設,必須經過大眾化、通俗化和藝術化的轉化過程,變成人民群眾聽得懂、看得明白、記得住的語言,才能真正吸引大眾的關注。毛澤東在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曾指出,“‘大眾化就是和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就應當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绷袑幵浾f過,做人的工作是最偉大的藝術。尤其是網絡理論傳播,更需要講究藝術性,增強感染力,強化滲透力。要努力做到親切自然、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因勢利導,這就需要理論工作者善于正面地、真實地、親切地、有效地表達理論。網絡理論傳播要按照貼近群眾生活、貼近群眾思想的原則,以人民群眾所喜愛的通俗生動的語言風格來增強中國特色理論對人民群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網絡理論傳播的具象化
注重用形象化的方式宣傳、普及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革命道理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象在中國古代思維中是表達意義的一個主要手段和工具 ,《周易﹒系辭》日:“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通過象來達意和交流,是中國哲學的特點,也是中國人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具象化思維源遠流長,尤其在傳播抽象的理論方面它的突出優(yōu)勢就更加明顯,具象化可以擺脫抽象理論深奧難懂的約束,把理論轉化為有聲有色的可視化作品,把無形的信息轉化為有形的信息,把抽象的道理轉化為具體的道理,讓觀眾能夠直接把握。尤其是在互聯網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具象化的信息無處不在,以象表意已經成為網絡傳播的重要方式,人們隨時隨地的運用圖像來傳遞信息和表達思想,具象化傳播與互聯網可視化、互動化和微型化的趨勢相互促進,開創(chuàng)了網絡理論傳播大眾化的新形式。
3.網絡理論傳播的服務化
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說: “我的執(zhí)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網絡理論傳播打破了過去以灌輸和說教為主的方式,高度重視與網友的互動交流,受眾的主體性得到了尊重和體現。過去理論傳播者與接受者的主被動關系變成現在的平等、自由、雙向式的互動關系,理論傳播者的“絕對權威”地位被打破了,在網絡時代人人都是“麥克風”,人人都可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網絡理論傳播格局的變化,促使網絡理論傳播宣傳模式發(fā)生變化,要求在網絡理論宣傳中融入服務的理念,服務滿足了網友“上帝”感的需求,把服務送給網友的同時也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帶給了他們,化理論傳播為無形的服務之中,達到潛移默化的宣傳效果。
三、“雅”與“俗”在網絡理論傳播中的辯證運用
1.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
在網絡理論傳播中,“雅”與“俗”的關系不是割裂的,而是對立統(tǒng)一的,共同服務于黨的中心工作,目的在于提升網絡理論傳播的有效性,更大限度的凝聚人心,體現在具體的工作中就是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把拧笔抢碚撔麄鞴ぷ髟瓌t的集中體現,在內容上、思想上、方向上必須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俗”是做活網絡理論傳播的方式和手段,堅持走群眾路線,將高深的理論簡單化、通俗化、生活化,用群眾看得懂、聽得明白、用的上的語言和藝術形式表達出來,融入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中。沒有純粹的“雅”,也沒有純粹的“俗”,科學的理論都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的,偉大的理論首先是“俗”的、是大眾的,其次才是“雅”的、是文化的。馬克思說:“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崩碚撚羁?,愈有說服力;邏輯愈縝密,愈能抓住人。深刻的思想理論完全可以用比較通俗的、活潑的方式表現出來,貼近網友、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做到深入淺出、舉重若輕,讓專業(yè)人員不覺其淺,普通大眾不感其深,應當是網絡理論傳播的目標。
宣講家網站一直堅持走精品化的路線,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及時深度、全面、詳細的解讀黨的最新方針政策和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每天推出1-2部政治及文化類的視頻報告和文稿,在“雅”的方面狠下功夫。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發(fā)表重要講話后,宣講家網推出了解放軍出版社昆侖圖書編輯部主任丁曉平《講好中國故事 避免誤讀歷史 增強價值觀自信》的解讀報告。與此同時,他們還在網絡理論傳播的內容和形式上做文章,讓“陽春白雪”的“雅”內容以“俗”的形式走進“下里巴人”,使網絡理論傳播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后,《人民日報》相繼刊發(fā)了劉云山、王岐山、劉奇葆、栗戰(zhàn)書、趙樂際、楊晶、王勇等權威解讀十八屆六中全會的理論文章,宣講家網按照理論傳播的特點,將這些理論文章的核心觀點整理出來,分別做成圖解和理論秀等不同形式,把理論具象化、生活化、網絡化,在PC端和移動端進行二次傳播,受到網友的普遍好評。廣州網友留言說,“看了宣講家網站制作的理論秀,我認識到了黨中央做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意義,增強了我繼續(xù)學習的興趣,感謝宣講家網給我們提供了這些通俗易懂的內容,給你們點個贊?!?/p>
2.運營的規(guī)律性與實踐的目的性相結合
黨的理論宣傳工作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其科學性體現在它集政治性、理論性和實踐性于一體,藝術性則表現在工作技巧、方法和原則上。網絡理論傳播既要遵循一定的科學方法,按照傳播規(guī)律去做,達到“雅”的效果;又要高度重視工作技巧和宣傳的實際效果,將科學的理論運用到社會實踐中,指導廣大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實現“俗”的目的性?!把拧币?guī)律性與“俗”的目的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遵循理論宣傳的規(guī)律,是為了更好的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不是為了宣傳而宣傳,而要為了指導實踐和推動工作。習近平指出,“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chuàng)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guī)律,把握好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边@里強調的就是規(guī)律性,做好網絡理論宣傳要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傳播規(guī)律,充分利用傳播規(guī)律,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毛澤東主張采用布告、標語、壁報、口號、簡報、傳單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開展宣傳工作。這里強調的是目的性,利用規(guī)律和運用規(guī)律要有載體,這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宣傳形式是網絡理論傳播規(guī)律在社會實踐中的運用,對我們做好網絡理論傳播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宣講家網始終堅持政治建網、改革興網、依法治網的辦網理念,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扎實工作,不斷研究網絡理論傳播的規(guī)律,推動網絡理論傳播的內容、形式、機制和體制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方式和方法。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聯通網友、貫穿網上網下的的理論傳播之路,概括為網絡理論傳播的“三化”:服務化、具象化、數字化。宣講家網站本著服務群眾、服務網友的理念,將首都社科大家、名家請進了網站演播室,將北京市各單位的優(yōu)質報告搬到了網上,方便全國各地的理論愛好者隨時隨地的學習黨創(chuàng)新理論。宣講家網站以創(chuàng)新促發(fā)展,認真研究網絡理論傳播具象化的方式方法,將抽象難懂的理論用視頻、音頻、圖片、動漫、數字等多種表現形式鮮明、生動、形象的呈現給網友,改變了理論傳播的單一形態(tài),豐富了網絡理論傳播的內容和形式。宣講家網站高度重視理論傳播的數字化,充分發(fā)揮數字在理論傳播中的獨特作用。一是整理上傳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文獻資料,為網友查找資料和理論學習提供便利;二是利用理論本身具有的數字特征,發(fā)揮數字宣傳的好聽、好記、清晰、簡單的特征,提高理論傳播的節(jié)奏感和趣味性;三是總結梳理理論內部的邏輯關系,以數字的形式概括抽象的理論。
3.內容的高大上與形式的美易簡相結合
內容與形式的辯證關系問題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根本指導思想,這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有效傳播有很大的關系,正是我們倡導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本身是內容,是科學的理論體系,遵循用事實說話和實事求是的原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這些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實事求是的產物,具有嚴密的邏輯體系和精準的概念系統(tǒng),屬于“雅”的方面。如何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形式問題,屬于“俗”的方面。傳播的內容要經受住考驗,必須讓老百姓能夠看得到、摸得著。創(chuàng)新傳播手段和方式是促進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關鍵,尤其要重視網絡宣傳手段的創(chuàng)新,發(fā)揮網絡媒體融聲音、圖片、文字于一體的優(yōu)勢,突出網絡傳播生動有趣、互動性強的特點,激發(fā)網民、特別是年輕網民的興趣,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主動參與當中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熏陶和教育。
宣講家網站以“中國視頻智庫,傳播創(chuàng)新理論”為己任,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方式方法,先后開創(chuàng)了、理論秀、理論漫話、圖解理論和微視頻等形式解讀中央精神,形成“十位一體”宣傳工作格局,宣傳形式獨具特色,拓展了網絡理論傳播內容的呈現形式和載體。這些形式各具特色,單獨或者融合文、圖、音、視頻、漫話等各種元素為一體,用通俗幽默的語言、美輪美奐的畫面將難懂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使理論宣傳呈現清新、向上的新風格,吸引了廣大年輕網友關學習和關注理論的興趣。2016年網站重點打造了微講堂,集中力量推出了一批好聽、好看、好玩的優(yōu)秀作品。例如推出了微講堂《經久不衰的話題——酒色財氣》和《小城故事》,這2個微講堂畫面優(yōu)美、聲音悅耳、思路清晰、主題鮮明,看后讓人深思,久久不能忘懷,起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宣傳效果,提升了網絡理論傳播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周艷、言實.網絡理論傳播的三個辯證關系[J].青年記者.2017(05)上:52-53
[2]金桂香.理論宣傳應做到雅俗共賞[J].新聞愛好者. 2008(12):160-161
[3]龔鐵琳、劉堂燈.論習近平的網絡傳播思想[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2017(05):13-15
[4]周艷.網絡理論傳播的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10):124-127
[5]李偉.習近平網絡宣傳思想研究[J].新聞戰(zhàn)線.2015(12):397-400
[6]周艷.十位一體:讓抽象理論具象化[J].網絡傳播.2017(07):90-91
[7]溫鴻偉.淺析如何堅持正確的新聞輿論導向[J].新聞研究導刊.2017(04):217
作者簡介:
戴淵(1974--)女,湖南衡陽人,碩士研究生,現任職北京千龍新聞網絡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宣講家網發(fā)展中心副總監(jiān);研究方向:網絡理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