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華
摘 要:核心力量訓練又被稱之為功能訓練、核心穩(wěn)定訓練,是當前青少年田徑訓練中較為常用的一種訓練方式,對青少年運動員競爭能力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可以幫助運動員更加良好地控制自身的各部分肌肉,同時還可以減少運動員在進行田徑運動時對身體所產生的傷害。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核心力量訓練在青少年田徑訓練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旨在有效提高運動員的田徑成績。
關鍵詞:核心力量訓練 青少年田徑訓練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c)-0038-02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使得田徑運動員的訓練方式逐漸發(fā)生變化,其中核心力量訓練是當前較為廣泛使用的訓練方式,由于核心力量在人體運動的過程中具有穩(wěn)定、傳導力量、發(fā)力減力等作用,因此,利用訓練器材以及訓練方式來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核心力量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促使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得以有效提升并且減少對自身身體的傷害。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核心力量訓練在青少年田徑訓練中的應用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的相關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1 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在20世紀90年代前主要是被用于醫(yī)學領域,直到21世紀初核心力量訓練才作為基本的體能訓練方式被應用至體育運動訓練中,而在運動訓練中核心力量訓練同樣是作為一項重要的訓練項目在提高運動員身體綜合素質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核心力量的相關研究是源于有關核心穩(wěn)定性方面的研究,直到2005年美國開始將核心力量定義為可以提高運動員身體機能穩(wěn)定性的力量。核心力量與核心穩(wěn)定性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人體在運動過程中主要核心部位是四肢肌肉的發(fā)力建立質點的穩(wěn)定性,以保證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身體各個部位的相互協調,而核心穩(wěn)定性主要是指為人體運動提供身體重心穩(wěn)定及移動力量的身體形態(tài)。核心力量主要是以控制重心運動及上下肢力量相互傳遞為目的,是保證人體運動穩(wěn)定的主要力量,通過對核心力量進行訓練,可以促使運動員在競技過程中將自身運動能力發(fā)揮到極致,是促使人體運動的重要源泉。
2 田徑核心力量訓練時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核心力量訓練是一項長期堅持的訓練內容,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因此,田徑教練在對學生進行核心力量訓練的過程中應注意結合青少年運動員當前的實際情況,并且合理控制訓練量及訓練頻率,逐漸增加核心力量訓練的任務量,而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也應按部就班,不可操之過急對身體造成額外的負擔從而對今后的田徑訓練造成嚴重影響。核心力量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應注重對人體神經系統(tǒng)進行訓練,只有這樣才可以充分調動神經元的興奮性,使得核心力量訓練得以在田徑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因此,田徑教練在對學生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時應注意以下兩方面內容:第一,結合運動員及運動項目的實際特點開展相關的訓練。由于田徑運動員的成長背景、身體條件均不相同,使得田徑運動員的體能也不盡相同,這就要求田徑教練在訓練時以運動員自身基本條件為標準進行訓練方案的設計,使得運動員可以在有效的訓練中不斷提升個人的運動技能,且不會對身體產生額外的負擔。此外田徑運動中包含多個項目,而不同項目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也不進相同,教師應充分掌握運動員身體各個部位肌肉的實際狀況以及項目的具體特點,合理安排訓練內容以保證核心力量訓練成果最大化[2]。第二,增強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由于核心力量訓練是運動員體能訓練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可以通過增強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來彌補運動員在專項力量訓練中存在的不足,使得田徑運動員可以得到均衡發(fā)展,從而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 田徑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
核心力量訓練主要是指對人體的核心肌群、深層小肌群的強度、穩(wěn)定性、平衡能力進行訓練,使得田徑運動員得以在核心力量訓練下有效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競技能力、運動成績,并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田徑教練的在進行核心力量訓練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對田徑運動員進行訓練:第一,不借助任何器材的單人訓練。不借助任何器材的單人訓練主要是用于核心力量訓練初期,是最基本的訓練內容。田徑教練可以在訓練過程中采用俯臥肘支撐后交叉腿訓練對學生進行核心力量訓練,這一訓練內容主要是為了訓練運動員的腹直肌、腹內側斜肌、臀大肌等肌肉部位的力量,在訓練時注意俯臥在地用肘關節(jié)支撐身體,在保證身體平直的前提下進行雙腳交換后交叉。初次訓練應將訓練量控制在15個左右,左右交替為一組,共3組,然后在今后的訓練中根據運動員的實際狀況周期性增加訓練量。平面支撐訓練也是初期訓練中的基本動作,這一訓練內容主要是為了訓練運動員的股二頭肌、豎脊肌、背闊肌、腹內斜肌等重點肌肉部位的力量,在俯臥雙手支撐、雙腳尖點地時應注意讓背部、臀部、腿部與地面保持平衡,在初次訓練時應將訓練量控制在3組4個八拍左右,然后在接下來的訓練中將訓練量按照周期增加2個八拍。背橋訓練也是核心力量訓練中一種較為有效的方式,這一部分的訓練同樣是為了股二頭肌、豎脊肌、背闊肌、盆底肌等重點肌肉,在訓練過程中首先應仰臥,然后將雙腿彎曲,大小腿呈90°,髖部上頂,使得頭部、胸部、髖部、大腿呈一條直線,同時注意接下來的訓練中逐漸增加訓練量。通過這些訓練方式,促使青少年田臀部用力不要松懈。在初次訓練時應將訓練量控制在3組8個八拍左右,然后在徑運動員得以在訓練過程中充分掌握人體核心肌肉群的力量,并可以在今后的運動過程中合理控制身體中的各部分肌肉,有效提升運動員身體協調性、穩(wěn)定性,為運動員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3]。
第二,不穩(wěn)定器械練習。不穩(wěn)定器械練習是核心力量訓練的進階階段,主要是通過相關運動器械的使用來輔助運動員進行核心力量訓練,對運動員的核心肌肉群、體力的要求較高,而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運動員通過合理調整身體各個核心部位的深層肌群可以直接參與到運動過程中,進而有效提高運動員身體核心肌群的平衡與穩(wěn)定,加之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的田徑運動員始終在對身體核心肌肉群進行協調、調整,極大程度上增強了核心力量訓練的效果,并且消除了傳統(tǒng)力量訓練中需借助外力來維持身體平衡的弊端,有效促進了運動員自身運動能力的提升。在不穩(wěn)定器械練習中,田徑教練可以將瑞士球、平衡球等作為訓練的主要器械,并且注意應增強訓練的強度,使得核心力量肌群的爆發(fā)力、平衡力、穩(wěn)定性均得到有效提升,以保證田徑運動員的得以在今后的運動中有效提升個人能力及水平,進而為今后良好發(fā)展奠定有利的基礎。
4 實驗與分析
從表1中看到,實驗組的隊員在經過4個月的訓練中,加入上述核心力量訓練方法訓練后,各項成績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除此之外,這一實驗組的隊員動作穩(wěn)定性比實驗前有明顯好轉。而對照組的隊員沒有加入核心力量訓練方法進行訓練,成績也有所提高,但與實驗組的隊員相比,提高幅度不如實驗組的隊員大,動作的穩(wěn)定性也不如實驗組的隊員理想。
5 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力量在人體運動的過程中具有穩(wěn)定、傳導力量、發(fā)力減力等作用,對于提升田徑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競技能力、運動成績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田徑教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加入核心力量訓練的相關內容,使得田徑運動員的身體協調性、穩(wěn)定性可以在接受核心力量訓練后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員神經系統(tǒng)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幫助運動員盡可能減少在運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損傷,在訓練過程中田徑教練應充分結合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進行核心力量訓練,同時控制好訓練的強度以保證運動員的生命健康安全,進而為提高運動員的綜合運動水平奠定有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區(qū)嘉俊.中學男子中長跑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實驗研究[J].體育時空,2017(2):111-112.
[2] 邵曉華.田徑項目中核心力量訓練應用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6(8):33-34,59.
[3] 石辰,張衛(wèi).青少年短跑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方法探析[J].青少年體育,2017(1):56-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