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摘 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比較法等,對比賽教學法在技?;@球課技、戰(zhàn)術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結合技校學生特點,對比賽教學法在籃球教學中進行了一些適當?shù)母倪M,適應技校學生水平的要求,為技校的體育課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籃球教學 比賽教學法 技?;@球課 技戰(zhàn)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2(b)-0065-02
比賽教學法是在比賽條件下,按比賽規(guī)則來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方法。以往的教學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得不到培養(yǎng)。比賽教學法是一種實踐教學法,在掌握了基本的動作要領后,讓學生在學習鍛煉實踐中得到提高,在實踐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將比賽教學法運用到籃球課教學中,對增強學生體質,鞏固和提高其籃球技、戰(zhàn)術水平,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1 比賽教學法在籃球基本技術動作教學中的運用
1.1 原地運球比賽
學生每人手持一球,做原地運球,在規(guī)定的5min時間內(nèi)連續(xù)原地運球,看失誤次數(shù)的多少,失誤少的同學名次靠前,依次確定名次。失誤最多的5名同學做10個俯臥撐。這種練習目的是提高大家原地運球的穩(wěn)定性。
1.2 運球接力比賽
全班分成人數(shù)相同的幾個組,成縱隊站在底線外,兩組之間間隔相同的距離,從排頭開始運球到另一端底線,然后換另一手運球返回,過三分線后將球傳給第二名同學繼續(xù)運球,依次類推,最先完成的一組獲勝。在掌握了基本的運球技術之后,為了提高運球技能,可以進行運球過障礙比賽,安排3~4名見習的同學站在場地中間作為障礙,讓學生們繞過見習同學做曲線運球,最先完成的一組獲勝。期間老師指導運球的動作要領,這樣讓學生體會變向運球過人的動作,適當增加了練習的難度,還增加了練習的興趣,對學生掌握好這項運球技術有很大的幫助。
1.3 傳、接球比賽
1.3.1 原地傳接球比賽
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分成2~3組,每組再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組,兩組同學左右一臂間隔相對站立,相距3~4m,從排頭開始折線傳球到排尾,然后再從排尾傳到排頭。見習的同學可以設為裁判,時間設定為5min,可以有兩種比賽形式:第一,按失誤次數(shù)的多少排名;第二,按完成的次數(shù)決定名次。為了便于統(tǒng)計次數(shù),傳球同學呼報次數(shù)。這種練習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原地傳接球技術動作。
1.3.2 全場傳接球比賽
全班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兩大組,分別安排在兩片場地,成兩路縱隊站在底線后籃球架兩側,面向場地,比賽開始后,各組兩名排頭在跑動中完成傳接球到球場另一端底線,然后交換位置傳球返回,過罰球線后傳球給第二組同學,依次進行練習,用時最短的一組獲勝。
1.4 投籃比賽
1.4.1 罰球線后定點投籃比賽
全班分成實力均衡的幾個組,每組一個籃筐和三個籃球,成一路縱隊站在罰球線后投籃,每人投一次,投完之后自己撿球,把球傳給后面準備投籃的同學,依次類推,先完成20個進球的一組獲勝。在掌握了原地跳起投籃技術后,可以適當增加原地跳起投籃比賽,方法與原地投籃相同。
1.4.2 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比賽
全班分兩組,成一路縱隊分別站在中線與邊線的交界處,面向球籃。每組前4名同學各持一球。比賽開始,兩排頭分別向籃筐方向快速運球接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未投中者補籃,投中為止,然后快速運回到中線,過起點之后第二個同學繼續(xù),最先完成的一組獲勝。
2 比賽教學法在籃球戰(zhàn)術中的運用
2.1 半場比賽
將全班分成水平基本相等的若干個小組(每組3人),平均分在兩個半場進行三對三的比賽,先進5球為勝,負者下場休息,換另一組與勝者繼續(xù)比賽,依次進行。累計獲勝最多的兩隊再進行比賽,決出勝負。
2.2 全場比賽
由于班級內(nèi)打籃球的同學人數(shù)不盡相同,各班在組織全場比賽時可以5人一組,分成幾個組,抽簽決定比賽順序,5球為勝,勝者繼續(xù)比賽,負者休息。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一隊連勝兩場后下場休息換另一隊繼續(xù)比賽。
3 采用比賽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3.1 結合教學實際,難度適中
采用比賽教學法一定要在學生掌握了基本動作的基礎上再進行,對基本動作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也好掌握,經(jīng)過幾次練習之后再進行比賽,也好控制教學秩序。
3.2 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
比賽教學法在運用時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為了團隊都想爭第一,會盡最大努力去爭取,特別是在快速運球和小組賽比賽中,很容易發(fā)生危險,缺少自我防護意識,容易造成身體傷害。所以一定要考慮到安全性,控制好練習和比賽的節(jié)奏。技校的學生在這方面有更強的好勝心理,在比賽之前一定要強調(diào)比賽的安全性,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增強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需要體委和各個班委控制好好比賽的秩序,減少意外的發(fā)生。
3.3 突出趣味性,結合教育性
籃球教學有了趣味性,學生也就有了興趣,在突出趣味性的同時,教育性同樣重要。在比賽教學法實施的各項教學中,除了發(fā)揮個人技術能力外,更多的是要大家樹立全隊合作的精神,個人的表現(xiàn)直接影響到集體的利益,要顧全大局,要有為集體爭光的積極進取精神。
3.4 照顧到大多數(shù)同學
班級內(nèi)有的同學特別喜歡籃球,能夠很好地開展比賽,有的班級學生不愛好運動,就得適當降低難度,通過有籃球基礎的同學多帶動大家都參與進來,從簡單的做起。在比賽中可以給他們安排裁判或是記分員的職責,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3.5 比賽公正,給予鼓勵
通過教學經(jīng)驗了解到學生對比賽的結果看得還是比較重要。教師在裁判時要做到公正、公平、嚴肅、認真。獲勝的一方積極表揚, 失敗的一方要多鼓勵,表揚他們在比賽中積極拼搏,鼓勵大家向其學習,幫助其總結經(jīng)驗,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爭取下次取得勝利。對獲勝者要設立更高的目標,獲取更大的進步。
4 比賽教學法在技?;@球教學中的意義
4.1 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單一教學方法只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調(diào)動,通過比賽教學法這種靈活多變的教學能調(diào)動起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滿足了學生愛活動的天性,在娛樂的同時獲得籃球知識。
4.2 在比賽中提高技戰(zhàn)術水平
籃球運動具有很強的實戰(zhàn)性,在掌握了基本的動作要領后,通過籃球比賽將各種動作技術靈活運用到比賽中,在比賽中檢驗自己的技術優(yōu)點及不足之處,在以后練習中及時得到改進提高。全隊的戰(zhàn)術配合也得到檢驗,學習別人的靈活多變的戰(zhàn)術配合,對本組也是一種提高。
4.3 培養(yǎng)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比賽教學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各種比賽,通過在小組團隊合作下才能完成,需要每個人的努力,所以有助于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比賽是在激勵的競爭下完成的,最后要分勝負,這樣又增強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在比賽中團結意識和競爭意識都得到了增強。
5 結語
本文介紹了在籃球課教學中一些簡單易行的教學方法,通過比賽教學法教學,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大部分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盡快掌握知識,并能應用到實踐中,同時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改變了之前只采用比較單一的教和學的模式。變被動為主動,學生主動參與到籃球課教學中來,達到了傳授知識,增強體質的目的。只要選擇得當,運用及時,安排合理,組織嚴密,在組織中注意安全,強化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促進我國技校體育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水順.比賽式教學法在高?;@球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55-158.
[2] 張秀清.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比探究[J].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84-85.
[3] 陳章云.籃球意識研究(綜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6(3):1-5,11.
[4] 楊樺.論現(xiàn)代籃球戰(zhàn)術意識[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8(1):39-43.
[5] 陸國萍,周志仙.從心理學角度論球感和球感能力的培養(yǎng)[J].寧波學院學報,2003(2):60-62.
[6] 楊正云.試述體育教學中的體育游戲與教學[J].體育教學,2002(6):22-23.
[7] 劉福林.體育游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8] 劉玉林.現(xiàn)代籃球技術教學與訓練[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2.
[9] 《籃球》教材編寫組.籃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0.
[10] 北京體育學院學報編輯部.體育游戲[M].北京:北京體育 學院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