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英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普及,在信息化課堂的全新理念下,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要求全新的課程形態(tài)與教學模式。微課基于個性化教學理念思想,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課程學習越來越具有現(xiàn)實感。微課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師正積極參與到這一全新教育模式的建構中。
[關 鍵 詞] 微課程;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48-02
在大數(shù)據(jù)時代里,對中職院校來說“微課程”是一線教師和各級科研部門普遍關注的話題,但目前微課建設還處于碎片化狀態(tài),而將整門課程做成微課型課程的實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微課程建構將具有重要意義。
一、微課程概述及其對傳統(tǒng)課堂的突破
(一)微課的概念
我國對微課(Micro Learning Resource)的定義有不同版本,胡鐵生認為微課又名微課程,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教學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焦建利的微課定義為,微課是以闡釋某個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以學習或教學為目的在線教學視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定義為,微課的全稱為“微型視頻課程”,它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xiàn)形式,圍繞學科知識點、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進行的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有機結合體[1]。
(二)微課的組成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xiàn)方式共同“營造”了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huán)境”。
(三)微課的主要特點
一個微課只講授一兩個知識點,沒有復雜的課程體系,也沒有眾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對象,看似沒有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許多人稱之為“碎片化”[2]。但是微課針對特定的目標人群、傳遞特定的知識內容,微課自身仍然需要系統(tǒng)性,一組微課所表達的知識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課的特點有:(1)主持人講授時主持人可以出鏡,可以話外音。(2)流媒體播放性,可以視頻、動畫等基于網絡流媒體播放。(3)教學時間較短,5~10分鐘為宜,最少的1~2分鐘,最長不宜超過15分鐘。(4)教學內容較少,突出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技能點。(5)資源容量較小,適于基于移動設備的移動學習。(6)精致教學設計,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7)經典示范案例,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8)自主學習為主供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課程,是一對一的學習。(9)制作簡便實用,多條途徑和多種設備制作,以實用為宗旨。
(四)微課的分類
1.按照課堂教學方法來分類
根據(jù)我國中職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的分類,同時也為便于一線教師對微課分類的理解和實踐開發(fā)的可操作性,微課劃分為11類,分別為講授類、問答類、啟發(fā)類、討論類、演示類、練習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
2.按課堂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進程)來分類
微課類型可分為課前復習類、新課導入類、知識理解類、練習鞏固類、小結拓展類。其他與教育教學相關的微課類型有說課類、班會課類、實踐課類、活動類等。
(五)微課對傳統(tǒng)教學的突破
微課成為人們探索教學模式改革的突破口。首先,突破傳統(tǒng)課堂的時間限制適應個性化學習、深度學習的需要。其次,打破了傳統(tǒng)課程內容的不可重復性、主題單一特點。最后,微課還促使傳統(tǒng)融入現(xiàn)實可生成適用性強的真實情景。
二、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建構的現(xiàn)實依據(jù)
一個微課資源一般只闡述一個知識點,要想使學生形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需要建立專題微課課程,并將其與信息平臺相結合,與實際教學相聯(lián)系,實現(xiàn)中職教學真正的變革。
(一)中職微課程建設的意義
1.對中職學校的意義
中職院校推進微課的建設能夠進一步豐富學校的數(shù)字教學資源。同時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整合微課與課堂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學習。中職院校還可以利用微課開展培訓、繼續(xù)教育,增強學校對社會的服務能力。
2.對中職教師的意義
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tǒng)的聽評課模式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微課開發(fā),教師能夠嘗試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幫助教師完善和改進教學技能,并且能夠促進同行之間的交流,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同時教師的角色由教育者轉變?yōu)橐I者,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3.對中職學生的意義
微課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而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主體。由于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微課能為他們的個性化學習提供可能,滿足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學生在課堂中沒聽明白或者忽略的地方可以通過微課復習鞏固和自學。
(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特點適用于微課教學
在當前互聯(lián)網不斷普及和計算機技術不斷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微課教學發(fā)展勢頭強勁。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關于計算機知識的入門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具備相應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由于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其課程覆蓋范圍較廣,課程具有知識點多、實踐性強的特點,且許多知識點之間有著某種內在聯(lián)系,一般采用“少講多練”的教學方法,特別適合項目驅動、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的開展[3]。教師通過網絡技術,結合課程特點,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內容進行碎片化處理,將知識點細化,并制作為微課資源,不斷完善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微課課程建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也方便了學生的在線學習和下載保存,較好地滿足了師生的個性化教學和學習需求。
三、微課程建構的實踐
做好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建構內容的整體規(guī)劃,確定建設方案和進程,形成建設規(guī)范和體系。內容規(guī)劃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要按照大綱要求及學生特點,確定知識點譜系,進行微課程開發(fā),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建構要有效進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團隊組建分工協(xié)作
微課程開發(fā)的核心是主持老師的創(chuàng)意,即將知識進行數(shù)字化重構。如何構建微課程,需要系統(tǒng)化考慮。因此,微課程建構需要團隊各成員互相配合協(xié)作。課程策劃人員對課程內容進行情景劇設計,策劃教師團隊人員完成腳本的撰寫以及實現(xiàn)微課程的課例講解錄制;技術團隊人員實現(xiàn)界面設計以及視頻、音頻后期制作剪輯,最終形成微課;后勤保障組人員負責微課內容在線的報送、審核發(fā)布、評價反饋等環(huán)節(jié)。團隊成員分工合作促進完成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內容的可行性建構。
(二)選題策劃
選題是微課制作的重要步驟,合適的選題既需要教師對知識的教學目標和難易程度有很好的把握,也需要教師能對中職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很好的把握,從而設計出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與學生學習生活接近的案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最好是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資源建構首先將課程資源分成7大模塊,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網絡知識、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多媒體技術應用、Power Point演示文稿,然后對每個模塊進行知識梳理,選出其中的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最后根據(jù)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設計出能涵蓋知識點的微課案例[4]。每個模塊根據(jù)內容精選出5~10個左右的選題作為微課制作的單元,制作出微課視頻。
(三)微課設計
首先,設計微課要進行知識點的選取,將這門課細分為最小的知識單元,滿足一節(jié)微課的內容。其次,相比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微課選擇重點知識作為教學內容,整個講述要圍繞教學內容展開,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設計。選題后進行每個微課的設計,微課設計包括教學目標與思路設計、確定教學目標與難點、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目標與思路設計是微課制作者思考通過什么樣的教學形式和過程來完成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與難點設計則是每個微課所要解決的主要內容;教學過程設計一般包括問題引入、知識點講解、操作演示、總結、作業(yè)布置等過程。
(四)微課制作
微課制作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就是拍攝或錄制,根據(jù)《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少、重視實踐操作技能的特點,大多采用“PPT+錄屏”的形式。一般采用可汗學院微課教學的方式,他們使用的是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手寫板(Wacom Bamboo Pen Tablet)+繪圖軟件的方法(SmoothDraw)[5]。對微課進行設計之后,打開軟件并進行相應的講解,同時錄制聲音。錄制結束以后技術人員通過視頻編輯軟件對視頻進行相應的處理,包括增加字幕或聲音等,常用的編輯工具有繪聲繪影。
四、應用效果及反饋
微課程內容開發(fā)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一般要經過選題設計、課例拍攝、后期加工、在線報送、審核發(fā)布、評價反饋等環(huán)節(jié),才能確保其質量。微課作為移動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習者,僅有教學視頻是不夠的,還應該配有在線練習、在線測試、學習交流、學習評價與答疑輔導等輔助功能。交流與應用是微課建設的最終目的。通過專家點評、集中展播、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廣大師生推薦觀摩學習、評課、反思、研討等活動,推進基于微課的新模式形成。只有推廣和應用微課,才能發(fā)揮微課對中職教育改革的推動作用。能夠使開發(fā)者愿意開發(fā),學習者愿意學習。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更是一個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平臺。
當然,在微課建構的過程中也需要得到教育教學部門的支持,首先,學校應該建立培訓制度、激勵制度。其次,應配套相應的硬件設施。通過學校的服務器校園網助學平臺,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方便教師上傳微課的同時實現(xiàn)學生隨時學習,促進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最后,教育行政部門需要引領指導,規(guī)范微課資源建設與持續(xù)更新;教學行政部門應制定保障機制,推動微課共建共享;幫助老師解決微課制作的視頻拍攝、錄制、制作、編輯、合成、發(fā)布拍攝等核心技術問題,倡導教師終身學習的理念。
參考文獻:
[1]劉萬輝,微課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小剛,王運武,馬德俊,等.微型學習視野下的微課程設計與教學應用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23(10):31-35.
[3]張青,謝妞妞.高職微課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探索:以“計算機應用基礎”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8(3).
[4]林鵬.微課的概念辨析與意義探究[J].高教論壇,2014(6):22-24.
[5]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