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舟麗
為培養(yǎng)高素質審計人才,提升科藝學院審計教學現(xiàn)狀,筆者從學院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革措施。我們認為,目前科藝學院審計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課程教學時間不足,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在此基礎上,改革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時間,增強教師培訓刻不容緩。
審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理論基礎,目前注冊會計師考試的迅速推行,使得審計師成為一門熱門的職業(yè)。在此基礎上,加強審計學教學,改革審計教學現(xiàn)狀刻不容緩。本文在探討學院審計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試著就審計學教學改革措施進行了探討。
一、科藝學院審計教學現(xiàn)狀
(一)課程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目前我們國家審計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政府審計、內部審計和民間審計。由于三種審計服務對象的不同,審計在實務的運用中差別很大,政府審計主要針對機關等單位,內部審計針對上市公司內部,由公司自己設置,而民間審計主要的服務對象也是公司,區(qū)別在于民間審計是由外部獨立機構對公司進行審計,發(fā)表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
民間審計,也叫注冊會計師審計。由于近幾年來,注冊會計師考試的迅速推行,高校審計教學內容也逐漸的從政府審計、內部審計偏向注冊會計師審計,而這實際上不利于我們學生的發(fā)展,學生的學習目標集中在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學習目標過于單一。高校的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科教育強調教育的廣泛性,因此學生過多的將眼光集中在注冊會計師考試上并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二)課程教學時間不足,教學空間狹窄
學院目前針對審計這門門課,僅僅是一學期三個學分的課程。與審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會計這門課,在會計上,我們開設了基礎會計學、中級會計學、高級會計學。從內容上做對比,兩門課的內容是不相上下的,僅僅一學期的審計教學,很難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好學深,在教學課程中,有很多學生向我反映,認為審計是一門記憶性的學科,這其實是由于教學時間過短,讓學生對我們的課程造成了誤解,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只能向學生傳授基礎性的知識,而基礎性的知識偏偏需要大量的記憶,在我們的學生剛剛開始理解這門課程,可以進一步學習的時候,學期也結束了。
就審計課本身而言,審計學是有其獨立的理論基礎的,從分類上來看,審計學可以分為政府審計、內部審計、民間審計;從基礎理論角度看,審計學有歷史審計學、應用審計學、技術審計學,審計信息系統(tǒng)。由于學院沒有單獨開設審計這個專業(yè),審計這門課程只能依附在會計專業(yè),僅僅開設一門《審計學》,導致審計缺乏底氣,教學時間不足,教學空間狹窄。教學時間的不足,必然影響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導致學生認為審計學是一門需要記憶的、枯燥的課程,學習興趣不足。
(三)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
審計學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主要集中在理論方面,而理論部分如果只是通過老師講授,又會顯得非常的枯燥,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審計學因此也成為了學生最頭疼的學科。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一方面是學生缺少自己動手的機會,我們的課堂主要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很難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另一方面,教師在講授課程的時候也沒有很好的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目前高校教師本身所學知識大多也來自理論學習,很少接觸實踐內容,老師尚且缺乏實踐,何況學生?
(四)審計學教材建設低水平
我們采用的教學主要是注冊會計師教材,注冊會計師教材有一個特點就是厚,學生在看到教材的第一時間就對這么課產生了畏難的情緒。另一方面,注冊會計師教材難度比較高,而我們的教學時間又非常的短,所以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并不能講解所有的章節(jié),而只能選一些基礎性的章節(jié)進行講解。
筆者認為,目前教材和學生已完全脫節(jié),我們的學生在剛接觸審計這門學科時,拿到手的教材卻是最難級別的,這在課程的學習上是非常不利的。因為教材難度過高,筆者也看了目前市面上其他教材,在難度上與注冊會計師教材不相上下,只是在章節(jié)上有所篩選。這應該是我們所有高校審計教學的一個難點:沒有一本基礎性的審計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在我們的會計教學上,我們有基礎會計學這類教材,而在審計教學上,我們缺乏類似基礎審計學的教材。
二、科藝學院審計教學改革措施
(一)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提升審計教學時間
目前我們的學生過于看重注冊會計師考試,將目標集中在未來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而不是學習審計知識上,使得教學目標偏移。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方面應強調注冊會計師考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不忘引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此基礎上,審計教學應強調學生“自學”的重要性,教師更多的需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將學生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以這種教學模式代替?zhèn)鹘y(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
此外,提升審計教學時間刻不容緩,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我們很難將這門課講好講深,在一學期的教學時間內,學生只能理解一些粗淺的知識,導致我們的學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審計業(yè)務實驗》這門跟審計相關的實踐課。由于理論教學時間過短,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過少,在將理論用于實踐這個過程中就容易出現(xiàn)問題。因此筆者建議,在教學大綱中,提升審計教學時間,為審計學教學提供更多的空間。
(二)教學模式改革
嘗試以學生自學為中心,強調學生自學的重要性。目前不論是審計,還是其他課程,我們學院的學生都過大的依賴老師,在學習上遇到問題,第一時間不是自己去解決,而是直接問老師。這種依賴性,從短期上而言,確實比較方便學生,而從長期上來看,學生喪失了自我學習的能力,不利于長遠的發(fā)展。
為了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不論是學院還是教師,都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強調自我學習的重要性。比如在審計這門課程中,以審計報告這一章節(jié)為例,我們可以分三步讓學生進行學習。第一步,教師將相關課件,教學指導書,一些基礎的習題放在網絡上,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學習。第二步,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基本要求,引領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詳細具體的講解審計報告的類型和出具各種審計報告的情形,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在講解中穿插實例。第三步,教師尋找實例,安排課堂案例討論,讓學生針對案例出具具體的審計報告。
(三)增強教師培訓,及時補充教學內容
審計學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教師在講解知識時需要更多的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以方便學生理解。而現(xiàn)實情況是,高校教師普遍缺乏實務經驗,這就導致教師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很難舉出代表性的實例。因此筆者認為,學院應增強教師培訓,注重教師的實務經驗,在教學考核中,加入教師實務培訓的指標。此外,學院也應為教師提供實習的場所,為教師尋找學習的機會。
近年來,隨著環(huán)境的日益復雜,各種舞弊案件的發(fā)生,幾乎每年都有新的關于審計的變革。因此我們教師在教課課程中,要時刻關注審計環(huán)境的變化,審計法規(guī)的變化,及時補充教學內容,保證審計教學知識的與時俱進。(作者單位為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
基金項目:科藝學院審計教學現(xiàn)狀與教學方法改革措施(項目編號:kyjg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