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小峰 馬凌云
摘要:依據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2007年至2016年讀者紙質圖書的借閱信息,選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的化學、數學、經濟學、教育學、哲學五個基礎性學科,分析這些學科讀者近十年來借閱偏好、變化以及學科間的差異。結果顯示:在專業(yè)圖書方面,化學、數學學科的讀者偏好是以較新的教材、教參及習題類圖書為主;哲學學科的讀者偏好是經典著作,圖書原創(chuàng)性比例較高;經濟學與教育學讀者偏好以教材、教參類圖書為基礎,兼顧新近出版的專業(yè)圖書,其中原著為外文的圖書關注度較高。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圖書借閱;借閱偏好;借閱變化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8.0068
1 引言
用戶偏好是指用戶根據自身認知、情感傾向對商品和服務做出的理性選擇,通常是在比較多種事物的狀態(tài)關系時所表現出的傾向性[1]。掌握用戶偏好是制定館藏策略、推送個性化服務、滿足用戶需求的前提。
偏好理論在心理學、經濟學、行為學等領域運用十分廣泛,圖書館界對此研究也由來已久。業(yè)界對讀者偏好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偏好理論,如高麗[2]等對多指標框架下偏好變化的研究;(2)偏好信息的收集與挖掘方法,如張云中[3]等對用戶偏好信息的挖掘研究;(3)偏好分析及運用,如黃傳慧[4]等對用戶學術信息行為的研究。這些成果都闡明了研究用戶偏好對探索讀者服務的優(yōu)化途徑具有重要的價值。研究者從多角度分析了獲取偏好信息的方法以及挖掘分析的技巧,但是具體實證研究都未有涉及。
偏好是由認知、情感、行為傾向三個要素構成的,它們在偏好結構中作用不同,缺一不可[5]。圖書館的用戶偏好從廣義上講是指讀者獲取所有信息過程中流露的偏好,從狹義上說僅指讀者在利用圖書館資源與服務過程中展現出的偏好。對館藏、服務、建筑等了解和評價,利用圖書館的情緒體驗以及在利用圖書館資源和服務過程中的行為傾向是體現用戶偏好的三個方面。前兩項屬隱性信息,需通過訪談、問卷等形式獲取;第三項屬顯性信息,可通過讀者行為記錄來獲取。偏好信息的量是巨大的,僅就行為方面而言,就包括用戶檢索、網頁瀏覽、社區(qū)交流、下載保存、文獻引用、到館借閱、文獻傳遞、薦購、續(xù)借、書評等行為。這些大量的信息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深入挖掘這些信息對精準把握讀者的需求動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研究目的
隨著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發(fā)展,讀者獲取文獻信息的行為更多地依賴于電子文獻,各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的外借量逐年下降。與此同時,圖書館加大了對數字文獻館藏建設的力度,很多圖書館將采購經費的60%用于數字資源的建設。紙質文獻的購買在收縮,而數字文獻的建設在擴大。但是,數字文獻與紙質文獻共存的現狀短期內不會改變,前者不可能完全取代后者。紙質文獻的建設在數量上逐漸減少,采選的難度無疑在逐漸增加。因此精準把握用戶借閱偏好顯得尤為重要。
因學科間的差異性,讀者對不同載體文獻的依賴度、對所借閱文獻的內容選擇等均存在差異。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學科在利用紙質圖書時具體存在何種差異;在總體不斷下降的借閱量中,不同學科讀者維持不變的偏好以及需要引起關注的變化動向等,以為學科建設、文獻保障及讀者服務等工作提供參考。
以筆者所在的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紙質圖書的借閱信息為樣本。從圖書館管理系統(tǒng)流通模塊導出2007年至2016年讀者借閱日志,從中篩選出讀者及其借閱圖書的詳細信息,共243 615條記錄,包括姓名、卡號、學院、專業(yè)、借還時間、圖書條碼號、圖書題名、責任者、出版社、出版時間、索書號、館藏地等信息,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
3 結果與討論
3.1 總體情況
2007年至2016年,我館紙質圖書總的外借量逐年遞減,由2007年的475 143冊降至2016年的171 237冊,下降了64%,年均降幅達10%,見圖1。
與之相對應,各學科的外借量均呈下降趨勢,其中經濟(74%)、數學(69%)、化學(67%)降幅高于平均降幅(64%),教育(57%)、哲學(27%)降幅低于平均降幅,其中哲學外借量自2011年以后有所回升,見圖2??傮w而言,圖書館紙質圖書外借量在逐年下降,但各學科的降幅有所不同,哲學學科降幅明顯低于其他學科,而且近幾年還略有回升。也就是說,對于紙質圖書的依賴度哲學學科要高于化學、數學、經濟和教育學科。
3.2 不同學科讀者借閱偏好分析
3.2.1 圖書借閱種類的偏好分析
抽取化學、經濟、數學、教育、哲學五個學科讀者2007年至2016年借閱圖書的詳細信息,統(tǒng)計各學科讀者借閱圖書中專業(yè)類圖書所占的比例,此外,文學類與語言文字類是各學科讀者借閱都比較多的兩個大類,一并加以統(tǒng)計。我館每年圖書外借量,最高的一直是文學類。但是分學科統(tǒng)計的數據顯示,十年間五個學科讀者平均借閱圖書中專業(yè)類圖書占比都超過文學類圖書,見表1。
由表1可知,讀者借閱圖書與所學專業(yè)匹配度最高的是哲學專業(yè),達41.8%,其次是教育學37.2%,數學36%,經濟學32%,化學學科最低,為24.3%。表明讀者對本學科紙質圖書的依賴度哲學專業(yè)最高,而化學專業(yè)最低。除專業(yè)類圖書外,各學科讀者借閱量較大的均為文學類和語言文字類。五個學科讀者所借閱的專業(yè)類、文學類及語言文字類圖書之和均超過了總借閱量的50%,表明讀者的偏好總體上有一個共性:以專業(yè)類、文學類及語言文字類圖書為主。學科間的差異是這三個類別的圖書在總的借閱量中比例的差異。其中教育學和經濟學學科的讀者,借閱這三類圖書占總借閱量的比例最高,達到72.8%及67.3%,其次是哲學學科,而化學和數學學科較低。表明各學科讀者借閱內容相對比較集中,其中教育學與經濟學專業(yè)的讀者對文學與語言學習類圖書的需求要高于其他三個學科。
為方便觀察各學科讀者的借閱偏好在近十年來的變化情況,下面僅分析借閱量較高的專業(yè)類、文學類和語言文字類圖書,表中數據為該類圖書借閱量/總借閱量×100%,見表2。
2007年至2016年,化學、數學、教育、哲學學科的讀者專業(yè)類圖書的借閱量占總借閱量的比例均呈上升趨勢,經濟學學科比較平穩(wěn)。五個學科讀者語言文字類的借閱量占總借閱量的比例均呈下降趨勢,表明讀者對語言學習類圖書的借閱偏好不斷降低。對于文學類圖書的借閱,化學學科的讀者借閱波動性較大,經濟學及教育學學科讀者借閱平穩(wěn),而數學與哲學學科讀者借閱均呈下降趨勢。
可見,近十年來,各學科讀者借閱偏好都更強調專業(yè)性,專業(yè)類圖書借閱比例均呈上升趨勢,各學科讀者對語言文字類圖書的借閱均呈下降趨勢,表明讀者借助紙質圖書學習語言的方式正在弱化。專業(yè)性圖書借閱與文學類圖書借閱呈逆向分布,即專業(yè)性圖書借閱量越多,則文學類圖書借閱量越少,化學、經濟學、數學學科這一現象尤為明顯,專業(yè)性圖書借閱呈上升趨勢,文學類圖書呈下降趨勢。
3.2.2 專業(yè)類圖書借閱的偏好分析
為了解五個學科讀者對專業(yè)類圖書的借閱偏好,從圖書的學術性、涉及主題的寬泛性、高頻主題詞、責任者原創(chuàng)性及國別、出版時間等方面進行分析。具體操作:(1)抽取圖書MARC數據中210、320、606字段,獲取圖書的出版年、書目、附注內容、主題詞等信息;(2)統(tǒng)計主題詞詞頻;(3)統(tǒng)計責任者為“著”的圖書的比例;(4)統(tǒng)計中譯本及外文圖書的比例;(5)統(tǒng)計圖書出版時間及出版社。
第一,內容及責任者分析。從去重后主題詞的數量及高頻主題詞內容上看,化學、數學學科主題詞數量較少,教育、經濟學科數量較多,哲學數量居中。表明化學、數學學科讀者閱讀偏好與其課程學習的緊密度最高,教育、經濟學科讀者閱讀偏好內容比較寬泛,哲學學科居中。其中化學、數學學科的教材和教參占比近90%,教參中習題類圖書占比近50%,表明習題演算是這兩個學科讀者對紙質圖書需求的一個興趣點。教育、經濟學科中教材與教參占比略低,哲學學科中教材類圖書占比最少。
讀者借閱的圖書,責任者是“著”的圖書各學科占比也不同,其中哲學學科最高,達73%,其次是教育和經濟學科,化學與數學學科較低。表明哲學學科讀者閱讀偏好更注重文獻的學術原創(chuàng)性,教育和經濟學科其次,化學與數學學科讀者借閱的習題類圖書占比較大,原創(chuàng)性最低。
譯本及外文圖書的比例中,哲學學科最高,達41%,其次是教育、經濟和數學學科,化學最低,占9.4%,見表3。
第二,出版時間與出版社分析。各學科借閱的圖書按年代排列,可知讀者對圖書出版時間的偏好。各學科讀者借閱的圖書中,近十年出版的圖書占總借閱量的80%以上,表明讀者借閱偏好以近十年出版的新書為主。但在時間跨度方面,哲學學科跨度最長,經濟學學科跨度最短。
統(tǒng)計五個學科讀者借閱的專業(yè)類圖書的出版社,根據頻次排序,見表4。選取各學科排名前十的出版社與前期學者的研究成果比對[68],發(fā)現頻次高的出版社與一些研究成果中通過多種方法測評的各學科的核心出版社基本吻合。表明讀者借閱的圖書對優(yōu)質出版社有一定的傾向性,同時也說明利用圖書借閱數據測定核心出版社是一個有效而簡單的方法。
表4 五個學科借閱圖書排名前10的出版社
序號化學經濟數學教育哲學1科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科學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2化學工業(yè)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中華書局3高等教育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4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人民出版社5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6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7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8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國防工業(yè)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9清華大學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0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4 結論與展望
通過收集2007年至2016年化學、數學、教育學、經濟學、哲學等五個基礎性學科讀者的借閱信息,可以看出近十年來讀者紙質圖書借閱量的絕對數不斷下降,但是各學科讀者借閱的專業(yè)類圖書的相對數是上升的,因此簡單的將借閱量下降的因素歸于數字資源的增加是不全面的。經過多角度分析讀者借閱偏好、變化以及學科間的差異,總結出以下特征:(1)總體來看,近十年來紙質圖書外借量逐年下降,但五個學科的降幅有所不同,哲學學科降幅明顯低于化學、數學、經濟學和教育學學科,而且哲學學科近幾年略有回升。(2)五個學科讀者歷年借閱偏好均以專業(yè)性圖書為主,且專業(yè)匹配度逐年加強。其中專業(yè)匹配度最高的是哲學學科,教育學和經濟學科其次,化學和數學學科最低。各學科讀者對于語言學習類圖書的需求均呈下降趨勢?;瘜W、經濟學、數學學科呈現出專業(yè)性圖書與文學類圖書的借閱逆向分布的特點,教育學、哲學學科的專業(yè)性圖書與文學類圖書借閱同向增減。(3)借閱圖書的專業(yè)性方面,化學、數學學科的讀者偏好以教材、教參、習題演算類圖書為主,與之相對應的,其借閱的圖書中責任者原創(chuàng)性以及外文原著比例也最低。教育學和經濟學學科讀者借閱偏好內容最寬泛,教材、教參占一定數量,責任者的原創(chuàng)性及外文原著比例略高于化學與數學學科,其中經濟學責任者為“著”的圖書80%是外文原著的中譯本。哲學學科的讀者借閱偏好內容相對比較集中,學術性最高,而且外文原著的中譯本占比也最高。(4)五個學科讀者借閱圖書時間方面的偏好有共同的特點,即以近十年出版的圖書為主。但在時間跨度方面,哲學學科跨度最長,經濟學學科跨度最短。(5)五個學科讀者借閱的圖書對優(yōu)質出版社有一定的偏好。
本文立足于近十年的借閱信息較系統(tǒng)地分析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的化學、數學、經濟學、教育學、哲學五個基礎性學科讀者借閱偏好、變化及學科間的差異,并得出了一系列的結論,希望能對本校及其他高校一些基礎性學科資源建設、讀者服務提供借鑒。但是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讀者的偏好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有一些內容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如細化讀者身份,分析其信息獲取的偏好;某學科的讀者多種類型文獻獲取時的偏好情況等,其他一些相關問題也有待在后續(xù)研究中解決。
參考文獻
[1]張繼東,楊楊.基于多維情景的移動社交網絡用戶偏好獲取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17(3):54-60,70.
[2]高麗,王宏光.多指標決策框架下圖書館用戶偏好變化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4(2):22-26.
[3]張云中,楊萌,徐寶祥.基于FCA的Folksonomy用戶偏好挖掘研究[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1(6):72-78.
[4]黃傳慧,孫雨生,明均仁,等.情景化用戶偏好引導下用戶學術信息行為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2):36-39.
[5]馮軍.消費心理學[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6]劉銀華,劉華.理工科圖書核心出版社的確定方法研究[J].圖書館建設,2009(9):38-41.
[7]郭秦茂,邱薇,王秀琴.國內經濟類圖書出版情況及“核心出版社”比較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5):35-38.
[8]羅華,周艷.基于引文分析的圖書館館藏質量評價實證研究——以西南大學圖書館教育類文獻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0(6):62-67.
作者簡介:莊小峰(1987-),男,碩士,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應用。
馬凌云(1978-),女,博士,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館藏測評與讀者服務。
(收稿日期:2018-03-27 責任編輯:孫 煒)
Abstract:Based on readers paper book borrowing information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2007 to 2016, selecting five basic subjects of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chemistry, mathematics, economics, pedagogy and philosoph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readers borrowing preference, its chang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in recent 10 years.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books, readers of chemistry and mathematics are mainly interested in new textbooks, teaching reference books and exercises books; readers of philosophy prefer classic works with a high proportion of originality; readers of economics and pedagogy prefer to take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books as the basis and give consideration to newly published professional books, among which books in foreign languages attract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ies; Book Borrowing; Borrowing Preference; Borrowing Cha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