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笑芳
課堂問答與交流是促進學生思考的重要方式,是學生對已有知識經驗的總結利用,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及時做出調整。本文以《認識鐘表》為例,對如何設計教學進行分析。
教學設計與概論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認識鐘表》第一課時(84、85頁)。
教學目標:①完成學生對鐘面的外部構成的初步認識,結合學生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②培養(yǎng)學生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養(yǎng)成遵守、珍惜并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③通過觀察、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教學重難點:①認識鐘表,區(qū)分時針與分針;②掌握看整時的方法。難點:兩種表示整時的方法。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謎語導入 在多媒體視頻中出示謎語:嘀嗒嘀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教師說:“大家猜出謎語中的它是誰了嗎?”學生們大聲回答:“鬧鐘?!痹O計意圖:在聽、猜、議中營造積極、活躍、民主的學習氛圍,利于孩子們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認識不同類型的鐘表 教師引導學生:剛才我們認識了鬧鐘,其實,它只是巨大的鐘表王國里的一員,下面我們一起到鐘表王國看看吧,用教學課件播放不同種類的鐘表,以學生觀看為主,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這種鐘表的特點。
揭示課題 教師繼續(xù)引導:剛剛我們看到的鐘表中,有些是有指針、數(shù)字的,有些是只有指針沒有數(shù)字的,還有一些是沒有指針只顯示數(shù)字的,在生活還有許多具有各種功能、不同特點的鐘表。設計意圖: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感興趣的鬧鐘開始,利用外形不同、特點各異的鐘表激發(fā)學生對鐘表的興趣,從整體上培養(yǎng)學生對鐘表的感性認識。
探究新知與鞏固練習
介紹什么是鐘,什么是表,引導小朋友說出鐘表都有一個“表盤”(也就是鐘面)。認識鐘面的組成。利用課件,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說一說鐘面上都有些什么。學生回答:“有兩根針”。教師說:“對,長針和短針?!秉c擊課件上的分針,配有錄音:我是分針,我長得又細又長;點擊時針:我是時針,我長得又粗又短。學生區(qū)分時針與分針后,教師將鼠標移到數(shù)字1到12,這12個數(shù)就表示一點、兩點……十二點。鐘表上12個大格將鐘表分開(點擊閃爍)。
“時針和分針每天都在鐘面上不停地跑,你知道它們誰跑得快,誰跑得慢?”教師在設問之后,用課件給大家演示了時針和分針從9點走到10點的過程?!跋駮r針,分針按從1、2、3……12,這樣走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蓖瑫r,老師帶領學生用手比一比。設計意圖:通過按順序數(shù)數(shù)字和用手比劃兩根針轉動的方向來初步感知鐘面運動的軌跡,為學生今后的認鐘表做好鋪墊。
認識整時。課件出示小紅起床的圖片:小紅正準備干什么呀(起床)?小紅是早上什么時候起床的(早上7時)?你怎么知道是7時的?教師和學生一起看掛鐘: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7。就是7時。時間有2種表示法:普通計時法,“數(shù)字”加上“時”,如就寫為:7時;另一種是電子表計時法,數(shù)字加上冒號后面再寫兩“0”,如7:00。接下來,教師課件出示小紅上課的圖片,教師引導說: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8,就是8時。再讓小朋友跟著大屏幕書寫8時和8:00。繼續(xù)播放小紅下午4時放學,教學4時和4:00。設計意圖:運用課件演示,引導學生對小紅一天4個時間的安排進行認識,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以及它的兩種表示方法。四個時間段的學習,即做到了舉一反三,同時也是加強鞏固。
課件同時出示7時、8時、4時、6時的鐘面。讓學生觀察這4個鐘面的時針和分針,發(fā)現(xiàn)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引導學生總結出:在鐘面上,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設計意圖:學生學習了7時、8時、4時、6時的認識和書寫后,再集中觀察這幾個鐘面,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能力,滲透不完全歸納思想。
第一,撥鐘。(每位小朋友拿出學具鐘)教師撥鐘,請大家說時間;學生在鐘面上撥出最喜歡的整時時刻,同桌說出時間,并說一說這時你在干什么,交換進行。課件出示想一想:為什么小明一個10時在讀書,一個10時在睡覺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會有兩個10時?引導學生明白:一天包括白天和晚上。時針一天要轉兩圈,一圈表示白天的時間,一圈表示晚上的時間。
擴展學習:利用課件給大家展示鐘表的演變史,讓學生知道古代計時工具——日晷和漏壺。
總結: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時間是每個人最寶貴財富,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合理利用時間、珍惜時間,做時間主人。
教學反思
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認識鐘表的經驗,讓學生在交流中逐步認識時間,確立整時的概念。利用和學生作息時間一致的小紅的作息時間圖,學生對7時、8時、4時、6時有更明確的認識,能夠結合生活感受整時。教學過程中的交流,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不同類型的練習題,鞏固了對整時的認識。在學具鐘上撥時間,使學生更清晰地區(qū)分時針與分針。歌曲的播放,在調節(jié)課堂氣氛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時間的重要性,學會愛惜時間,培養(yǎng)學生按時作息意識。
(作者單位:江西省石城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