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艷
摘要:民法通則采取的是絕對否認胎兒民事權利能力的觀點,民法總則規(guī)定了特殊情況下胎兒具有民事權利能力與世界立法接軌。?本文主要對民法總則第16條規(guī)定的對胎兒利益保護問題,筆者認為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見。
關鍵詞:民法總則;胎兒利益;進步;不足
2017年10月1日,歷時兩年多的《民法總則》終于問世。我們看到在胎兒利益的保護、降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最高年齡標準、監(jiān)護制度、法人制度等的完善方面都有創(chuàng)新。但是,對胎兒利益的保護方面,筆者認為結合司法實踐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下文筆者著重講述自己對16條的一些看法。
一、民法總則對胎兒權益的一般規(guī)定
《民法總則》第16條規(guī)定,涉及遺產(chǎn)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故筆者認為,我國對胎兒的民事權利能力規(guī)定采取附法定的解除條件規(guī)定說。即胎兒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受孕,只是當出生時是死體的,該權利自始不存在。第13條規(guī)定,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故對純獲利益的行為(接受贈與、繼承)法律上擬制胎兒具有民事行為能力。該條是民法通則所不具有的,民法通則不承認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胎兒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只有繼承法規(guī)定在分割遺產(chǎn)時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顯然,我國既有規(guī)定對于胎兒的保護十分有限?!睹穹倓t》不僅明確了胎兒可以繼承遺產(chǎn),而且明確了其可以接受贈與。此外,《民法總則》第16條還使用了“等”字,表明了胎兒還可以享有其他的利益,從而明確了我國采概括保護模式。例如,胎兒在未出生之前,健康利益需要受到保護的,也應當視為其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二、民法總則對胎兒權益保護存在的不足
(一)16條的后半句規(guī)定,胎兒出生是死體的,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筆者認為,該條在司法實踐中可能會對胎兒利益甚至生命權存在一定威脅。比如,因交通事故導致胎兒受傷時,胎兒的健康權受到傷害,賠償時應保留胎兒的份額,但肇事者為了減少賠償,可能會再次碾壓母體,壓死腹中胎兒。胎兒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屬于胎兒的賠償份額返還行為人,這樣會使社會道德淪喪,小悅悅事件再次出現(xiàn)在公眾的視野。故筆者認為,需要相關的司法解釋對該條予以嚴格的規(guī)定,從而更好的保護胎兒的權益。
(二)16條規(guī)定了胎兒民事權益,但對民事權益具體如何實現(xiàn)沒有明確規(guī)定。比如,新法雖然賦予了胎兒民事權利能力,但沒有明確胎兒的主體地位歸屬。筆者認為,可以將胎兒視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保護機制來保護胎兒利益,設立胎兒的監(jiān)護制度。又如,胎兒的當事人能力。涉及胎兒利益的保護問題,胎兒可以以原告的身份由其監(jiān)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起訴。再如,胎兒的人身權利、財產(chǎn)權利及其實現(xiàn)。民法總則規(guī)定胎兒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理論上來說自母體受孕時胎兒具有民事主體的地位,享有所有自然人所具有的權利。筆者認為,對胎兒享有的人身權,除了在胎兒未出生自然不能享有的權利外,其他權利如身體權、健康權、名譽權等在理論上胎兒都一樣可以享有,除此之外,胎兒還享有財產(chǎn)權,如因繼承所享有的財產(chǎn)權,因贈與行為所享有的權利以及一系列的財產(chǎn)性權利。
因此,筆者認為,有了民法總則16條對胎兒利益保護總體規(guī)定,還需要大量的司法解釋和分則對胎兒權益作出更加詳細的規(guī)定。
參考文獻
[1]王洪平.煙臺大學法學院論胎兒的民事權利能力及權利實現(xiàn)機制.
[2]王利明,周友軍.《我國<民法總則>的成功與不足》比較法研究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