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麗
【摘要】本文先提出對微課的再認識,并以人教B版普通高中數(shù)學選修2-1《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為例,給出以微課作為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重要載體的教學設計.以此為基礎,提出進一步做好微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微課;再認識,教學設計;雙曲線
1對微課的再認識
隨著“微”概念的流行,以及“翻轉課堂”和可汗學院教學模式在全球的迅速傳播,“微課”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并在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國內,最早提出“微課”概念的是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隨著國內外微課實踐的不斷豐富和相關研究的逐步深化,微課的概念在不斷的發(fā)展和改進,許多學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來自己的看法.目前國內對“微課”概念的界定還未達成共識.
一般認為,“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1].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xiàn)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huán)境”[2].
根據(jù)以上分析,筆者對微課的再認識有以下幾點:
(1)“微課”不同于傳統(tǒng)的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設計,是在其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新型的教學資源.微課可以用在課前、課中,課后,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用靈活,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一部分.
(2)微課的時間一般5~10分鐘,時間簡短而內容精要,但絕不是一節(jié)課的縮影,是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是某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展開,內容選擇不宜過大.
(3)微課的應用,使教學時間與空間得到拓展,既能提高數(shù)學教學的有效性又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2基于微課的數(shù)學教學設計
微課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下面以人教B版普通高中數(shù)學選修2-1《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為例,給出以微課作為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重要載體的教學設計.
(1)目標分析
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復習橢圓的相關知識,并在視頻的引導下,運用類比的思想自主思考得到雙曲線的定義,深刻理解雙曲線的概念.進一步在課上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推導得出雙曲線的標準方程.通過探索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認識問題.
(2)教學素材的準備
課前給學生關于復習橢圓的定義與方程、類比推導雙曲線的微視頻以及自學報告單,幾何畫板,動態(tài)演示雙曲線的圖像.
(3)教學理念的準備
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思維“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開展課堂教學.在類比橢圓的過程中,讓學生去感受、理解雙曲線的概念,學生往往能深刻的理解雙曲線的本質.同時,前后知識也能很好的連貫起來.本次微課雖然時間短暫,但是仍提供大量的時間給學生探索、體驗、思考、整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讓學生體會雙曲線的形成過程.
(4)微視頻、自學報告單設計分析
2.1微視頻
將《雙曲線的標準方程》這一節(jié)的教學內容做成PPT,回顧橢圓的定義、標準方程,用實驗來獲得雙曲線的定義制作成微視頻.
①溫故知新
教師用PPT呈現(xiàn)如下三個問題:
問題1:橢圓的定義是什么?
問題2:橢圓的標準方程是什么?
問題3:如果把橢圓定義中“距離的和”改為“距離的差”那么動點的軌跡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要求學生將問題1、2的答案寫在自學報告單上,并思考問題3.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回顧,既檢測了學生對橢圓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又為下面雙曲線的學習做好鋪墊,導入新課.
②實驗探究
師:數(shù)學家歐拉曾說過:“數(shù)學這門科學需要觀察,也需要實驗”.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問題3:
實驗用品:大頭釘 2 個,一條拉鏈,筆,剪刀
實驗步驟:
1.取一條拉鏈,拉開一部分,將其中一支拉鏈剪短(保證了距離之差為定值);
2.將拉鏈的兩端固定在兩個大頭釘上;
3.筆尖P放在拉鏈的拉頭處,并隨著拉頭移動.
實驗一:慢慢將拉鏈拉開,筆尖在板上慢慢移動,看形成的圖形,思考作圖過程.
在圖形的形成過程中,兩個大頭釘間的距離是變化還是不變的?
在畫圖形的過程中,筆尖與兩個大頭釘間距離大小有怎樣的關系?
實驗二:將兩個長短拉鏈的固定位置互換,再慢慢將拉鏈拉開,筆尖在板上慢慢移動,看形成的圖形,思考作圖過程.
教師通過幾何畫板形象展示雙曲線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分析、歸納雙曲線的定義.
我們可以歸納出雙曲線定義應包含下列要素:
由于剪掉的拉鏈長度是固定的,所以點P到兩個定點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是個定值;
點P到兩個定點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要小于兩個定點之間的距離.
③類比橢圓的定義,我們可以得到雙曲線的定義:
平面內與兩個定點F1,F(xiàn)2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等于常數(shù)2a(小于|F1F2|,且不等于0)的點的軌跡叫做雙曲線.這兩個定點叫做雙曲線的焦點,兩焦點間的距離2c叫做雙曲線的焦距.
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把握平面內動點的軌跡、距離差的絕對值為常數(shù) 、常數(shù)要小于|F1F2|且不等于0等重要特征,教師設置兩個問題:
問題1:類比橢圓,尋找雙曲線定義中的關鍵字
問題2:若分別去掉這幾個關鍵字曲線會發(fā)生怎樣變化?
特殊情形:
若常數(shù)2a=0,軌跡為線段F1F2的垂直平分線;若常數(shù)2a>|F1F2|, 此時軌跡不存在;若常數(shù)2a=|F1F2|,此時軌跡為以F1或F2為端點的兩條射線;若去掉絕對值,則表示雙曲線的一支.
④自主練習
學習了橢圓的定義讓我們來解決下面的問題:
問題1到點F1(-4,0),F(xiàn)2(4,0)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為6的動點P的軌跡
答:點P滿足雙曲線的定義,是雙曲線.
問題2到點F1(-4,0),F(xiàn)2(4,0)的距離的差為6的動點P的軌跡
答:點P的軌跡雙曲線的一支
問題3到點F1(-4,0),F(xiàn)2(4,0)的距離的差為8的動點P的軌跡
答:點P的軌跡為以F1或F2為端點的兩條射線
問題4到點F1(-4,0),F(xiàn)2(4,0)的距離的差為10的動點P的軌跡
答:點P的軌跡不存在.
⑤小結:
2.2自學報告單
微課環(huán)節(jié)自學報告溫故知新問題1和問題2答案及方法分析: 實驗探究雙曲線定義應包含的要素:雙曲線的定義問題1和問題2答案及方法分析:自主練習問題1、問題2、問題3、問題4答案及方法分析:學習困惑通過自學后,還有的困惑和問題?(6)教學過程
教師批改自學報告單,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二次備課,適當調整教學設計.
①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師:同學們看微課了嗎?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知識?——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板書)
師:雙曲線的定義是什么?
生: 平面內與兩個定點F1,F(xiàn)2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等于常數(shù)2a(小于|F1F2|,且不等于0)的點的軌跡叫做雙曲線.這兩個定點叫做雙曲線的焦點,兩焦點間的距離2c叫做雙曲線的焦距.
②小組交流辨析重點
小組內,互相批改自學報告單中的自主練習,互相辨析有不同答案的題目.
通過教師提問、小組交流的方式,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對雙曲線概念的掌握情況.
③小組匯報落實重點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小組學習情況開展學習活動,重點針對學生在微課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點撥,進一步深化對雙曲線概念的理解.
④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利用微課解決雙曲線概念理解的難點后,接著進行標準方程的教學.
教師設置問題:
問題1回顧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步驟及方法;
問題2類比橢圓試著推導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問題3換元處理與橢圓有沒有區(qū)別?
問題4猜證雙曲線焦點在y軸上的標準方程.
學生回顧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步驟及方法:①建系;②設點;③列式;④化簡
小組合作交流在教師的引導下,認真思考教師設置的問題,類比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嘗試完成雙曲線標準方程的推導.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合作推導出雙曲線的兩種標準方程,加深學生對類比思想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引導學生對雙曲線方程的兩種形式進行比較,強調雙曲線方程的特點與判斷焦點位置的方法
生:認真觀察雙曲線的兩種標準方程,通過小組討論、比較,歸納雙曲線方程特點,以及如何判斷焦點的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交流、合作探索,讓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⑤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焦點在x軸標準方程:x2a2-y2b2=1
焦點在y軸標準方程:y2a2-x2b2=1
注意:
雙曲線方程特點:
① 方程中x2 ,y2的系數(shù)異號;②a>0,b>0,c2=a2+b2但a,b大小不確定.
判斷焦點位置:
如果x2的系數(shù)是正的,則焦點在x軸上;如果y2的系數(shù)是正的,則焦點在y軸上.
⑥例題精講 簡單應用
例1已知雙曲線的焦點 F1(-5,0), F2(5,0),雙曲線上一點P到焦點的距離差的絕對值等于8,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例2已知雙曲線的一個焦點坐標是(0,-6),經過A(-5,6),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例3已知A,B兩地相距800m,在A地聽到炮彈爆炸聲比在B地晚2s,且聲速為340m/s,求炮彈爆炸點的軌跡方程.
前兩道例題由學生講解,教師指導補充.教師引導學生對例3進行分析,詳細講解求解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精講例題,鞏固所學,幫助學生掌握求雙曲線標準方程的兩種方法:定義法與待定系數(shù)法,以及雙曲線方程的簡單應用.
⑦歸納總結 思維提升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來歸納總結,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查、自我小結的良好習慣,將知識進行整理并系統(tǒng)化.
⑧分層作業(yè) 鞏固落實
【設計意圖】布置作業(yè),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作業(yè)中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實施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
3幾點啟示
本次微課給出的是雙曲線的概念,是一次概念教學課.基于本次微課的教學,為進一步提高微課的教學質量,筆者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1)微課教學要合理選題,切題迅速
微課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微”,這個“微”字,一是指時間簡短,二是指只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或某些例題.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微課教學,要合理選題;同時,內容選擇上范圍不宜過大.此外,微課教學中要處理好“微”還需做到切題要快,開門見山,切題迅速,選擇與所講內容緊密相關的知識,主題突出,這樣才會有時間講解重點內容.
(2)微課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
微課是圍繞數(shù)學課程中的某個知識點或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一般是教學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微課雖然短小精悍,但它也有完整的教學過程,是完整的教學活動.每次微課都有其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引入、師生互動、相應練習、歸納總結等[3].
(3)微課的教學對象始終都是學生
雖然錄制微視頻時,沒有學生在場,但是微課的教學對象還是學生,在視頻中也要有師生的互動.因此,設計微課,最關鍵的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而不是從教師的角度去設計,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4].
(4)切實重視自學報告單的應用
盡管微課的時間比較短,但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可以在需要思考的地方提示學生暫停,進行思考.在此,應特別強調自學報告單及其應用,自學報告單一定要標題醒目,講究配套,適合完成自學練習,并能利于提出存在的困惑的問題,以便教師全面掌握學情,及時給予個性化答疑,以切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
微課作為新興的教育資源,它的出現(xiàn)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符合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開啟了教育的“微時代”.但是,作為新生事物,我們在教學中應合理應用,揚長避短,更好的促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等.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2.
[2]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wǎng)絡,2013(10).
[3]李璜.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觀摩中國微課大賽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數(shù)學教學,2014(1).
[4]張仕凱.對小學數(shù)學微課“熱”的冷思考[J].學科教學探索,2015(17).
中學數(shù)學雜志(初中版)201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