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艷
【摘要】朗讀教學的開展不僅能夠有效規(guī)范學生的普通話,還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本文主要從朗讀興趣和朗讀能力兩個方面研究了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策略。
【關(guān)鍵詞】新課程理念;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206-02
學生的朗讀能力對于語文教學的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文章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夠熟練掌握正確的普通話發(fā)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和信息處理能力,另外,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加強對于朗讀教學的實施,提高學生的朗讀速度和水平,從而增強小學生的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培養(yǎng)朗讀興趣
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能夠有效避免機械化學習的出現(xiàn),因此只有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才能夠讓學生更加投入朗讀教學中,而提高朗讀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做好示范工作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示范的方法非常多,如教師可以通過自己讀讓學生聽的方式進行示范,不過,這種方式對于教師的朗讀水平要求非常的嚴格,如果教師自身的水平達不到高要求和高標準,那么不僅起不到示范的作用,甚至還會誤導學生。因此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才能夠在示范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專業(yè)的音頻資料來給學生做示范,讓學生在傾聽專業(yè)朗讀示范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節(jié)奏和情感的美。
(二)熟練運用各種工具
在進行朗讀教學的時候,為了能夠使朗讀更加有趣,從而調(diào)動起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可以適當?shù)厝谌胍恍┮魳?、圖片和視頻等素材。尤其是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等難以理解的問題,學生通常缺乏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適當?shù)卦鎏硪恍┮魳罚估首x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音樂有著自身獨特的節(jié)奏和韻律,能夠有效地打動人心和感染觀眾,因此在朗讀詩歌的時候配合音樂,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于古詩詞美學的感知力,激發(fā)出學生學古詩詞的興趣,還能夠?qū)W生帶入情境中,讓學生學習到朗讀時語調(diào)高低、節(jié)奏和語速快慢等技巧。
(三)加強對于學生的表揚
無論是誰被表揚了都會非常的高興,而小學生也不例外,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對于朗讀的興趣,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了朗讀后,提出相應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盡量多運用表揚,從而調(diào)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勇于朗讀和大聲朗讀,甚至愛上朗讀。不過,教師要多運用表揚,并不代表著不批評,如果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錯誤,教師應當及時地指出來,不過在指出問題的過程中應當盡量委婉和溫和。
二、重視朗讀能力
朗讀能力對于語文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課本中多選擇的文章通常含有豐富的內(nèi)涵和人文精神,非常適合朗讀,學生在朗讀這些課文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加強對于文章的理解,還能夠領(lǐng)悟到文章的主旨、風格和神韻,從而起到熏陶和感染學生的效果。而怎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從一下兩方面來看。
(一)增加朗讀時間
在進行朗讀教學前,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讓學生能將其中的字句和停頓讀準,讓學生充分得投入到朗讀過程中,在不斷的反復閱讀后,學生就能夠熟練而流程地進行朗讀,這也是進行朗讀的基礎(chǔ)。另外,要想熟練地閱讀和感知課文內(nèi)容,就應當要經(jīng)常地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到眼、口、腦和耳的相互配合,才能夠理解和感悟其中的內(nèi)涵,而且反復的閱讀不僅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為整體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chǔ)。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方法和技巧
學生在小學階段通常有著好動、好奇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夠等特征,因此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使用多樣化的方式,在進行朗讀訓練和引導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多層次化,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朗讀中來,從而提高朗讀教學的效果。而教師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三點,一是重視細節(jié),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時,對于其中字詞的朗讀節(jié)奏應當尤為重視,尤其是其中的動詞,如果讀得過慢就無法體現(xiàn)出動詞本身的動態(tài)特征,而讀得過快很容易失去全句的情感。如在讀到“陽光跳進我家”時,則應當以較為活潑的語氣進行閱讀;二是融入情境,教師在學生進行朗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融入一些自己的動作和表演,如讀到“推開門”時,可以讓學生表演推這一動作,另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圖片、音樂和視頻等方式,加強學生的融入;三是把握情感基調(diào),朗讀并不是形式化的過程,而是要融入學生的思想感情,才能夠使朗讀更加繪聲繪色,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地挖掘出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并解讀和利用其中的情感因素,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基調(diào)。
三、結(jié)論
總而言之,語文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非常密切的學科,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情感,而朗讀不僅能夠?qū)⑽恼轮械那楦袃?nèi)涵表達出來,還能夠讓學生體會和理解當時作者的生活狀況。一直以來,朗讀都是語文學科中重要的學習方式,具有情感的朗讀能夠?qū)婊奈淖肿兂缮鷦拥挠新曃淖?,而隨著新課程的改革不斷推進,小學語文對于朗讀教學也越來越重視。
參考文獻
[1]姚愛萍.旨在促進學生學習的小學低年級朗讀教學[J].孩子天地,2016(6):40.
[2]孫影.以讀為本,奏好語文教學的主旋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探討[J].科學中國人,2016(8):312.
[3]余江.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搞好朗讀教學[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