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曲《讓世界充滿愛》是中國大陸第一首流行套曲。流行套曲往往曲式結構宏大,多為社會人文題材。本文主要闡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對流行套曲《讓世界充滿愛》誕生的原因進行了剖析,其主要受1985年美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兩場百名歌星演唱會的影響。第二,對流行套曲《讓世界充滿愛》進行了音樂本體與演唱形態(tài)分析。其結構宏大,一般由眾星集體參與演唱。第三,對流行套曲《讓世界充滿愛》誕生的社會意義進行了闡釋。其的音樂形態(tài)成為日后大型社會文化活動歌曲的創(chuàng)作樣板,但是流行套曲這種音樂形態(tài)并不完全符合流行音樂的文化屬性與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
[關鍵詞] 流行套曲;郭峰;《讓世界充滿愛》;百名歌星演唱會
[中圖分類號]J6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5-0017-04
20世紀初期,中國大陸進入改革開放這一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隨著社會的不斷開放與高度發(fā)展,流行音樂也開始復蘇。有記載稱,“對于中國流行音樂來講,尤其在改革開放后,中國流行音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高潮”。[1]同時,“社會制度、社會環(huán)境、社會的開放程度對流行音樂演唱的生存與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2]此時的大陸流行音樂的創(chuàng)作者與歌手都在爭相模仿港臺地區(qū)甚至歐美的流行音樂,不但表現在歌手的演唱風格上,音樂人的創(chuàng)作方式、編曲方式等方面都有較重的模仿痕跡。中國大陸第一首流行套曲——《讓世界充滿愛》就是在此社會文化背景下促成出現的。需要指出的是,流行套曲是流行音樂中的一種音樂形態(tài),之所以稱為套曲,就是其在曲式結構上較宏大,常常為復部曲式結構。具體來講,中國大陸流行套曲的出現主要受美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這兩場百名歌星演唱會的激發(fā)。
一、中國大陸流行套曲的出現
1985年,美國的45名流行歌星在洛杉磯為非洲的災民籌集善款,舉辦了一場名為“We Are The World(我們就是世界)”大型賑災義演演唱會,這其中有歌星邁克爾·杰克遜(Michael Jackson)、哈里·貝拉豐特(Harry Belafonte)、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肯尼·羅杰斯(Kenny Rogers)、蒂娜·特納(Tina Turner)、、埃爾頓·約翰(Elton John)、鮑勃·迪倫(Bob Dylan)、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布魯斯·斯普林斯?。˙ruce Springsteen)等。這次演唱會的盛況通過衛(wèi)星電視向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了實況轉播,演唱會的同名主題曲《We Are The World》(《我們就是世界》)也隨即風靡世界。此次演唱會的盛況在中國大陸并沒有播出,而是在中國臺灣地區(qū)進行了播放。臺灣音樂人羅大佑受此形式的啟發(fā),召集了60位歌手,組織了一場名為“獻給1986世界和平年”的大型演唱會,并與李壽全合作創(chuàng)作了主題曲《明天會更好》。大陸的歌手與音樂人通過各種方式聽到或者看到這兩場演唱會后也備受啟發(fā)和鼓舞。1986年5月9日,在中國錄音錄像出版總社的吳海崗和東方歌舞團的王彥軍兩人策劃、組織以及北京電視臺的協助下,于北京首都工人體育館舉辦了名為“獻給世界和平年”大型演唱會。此次演唱會集結了全國的128名歌手,也稱為第一屆百名歌星演唱會,這是中國大陸流行歌手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集體亮相,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參加此次演唱會的歌手有程琳、張薔、鄭緒嵐、張暴默、牟玄甫、王潔實、謝莉斯、韋唯、付笛聲、成方圓、崔健、常寬、胡月、李玲玉、毛阿敏、田震、孫國慶、屠洪剛、蔡國慶、杭天琪、朱樺、胡曉晴、索寶麗、劉欣如、張海波、張偉進、丁武、王迪、趙莉、王虹等。同年10月份北京電視臺對此次演唱會進行了實況轉播,中國錄音錄像總公司和東方音像公司還發(fā)行了演唱會的唱片。此次演唱會上由群星演唱的中國第一首流行套曲《讓世界充滿愛》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認可,這種結構宏大的流行歌曲在中國大陸是第一次出現。
二、中國大陸第一首流行套曲——《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本體與演唱形態(tài)分析
歌曲《讓世界充滿愛》(見譜例1)是由陳哲、小林、王健、郭峰、孫銘作詞,郭峰作曲,群星演唱的一首流行套曲作品。整體上來講,該作品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歌曲的結構與規(guī)模比較宏大。第二,參與演唱的人數較多。第三,演唱中歌手的聲部、聲種、唱法、風格等涉及較廣。這些特點也給創(chuàng)作者增添了很多“麻煩”,因為要把眾多歌手統一安排來共同演唱一首歌曲,這需要音樂人進行周密的安排和協調,這也是流行套曲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蹲屖澜绯錆M愛》這首歌曲在歌手演唱分配問題上處理得就非常好。
該作品屬于套曲形式,復三部曲式結構(見圖1)。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充分顯示出作曲家郭峰深受西方傳統音樂作曲理論的影響。歌曲的序曲部分是完整地再現單三部曲式結構,四四拍、D自然大調、速度較慢、音域跨度為十二度(b—#f2)。序曲的A段和A1段是合唱部分,沒有歌詞,全部采用襯詞“啊”進行集體哼唱。引子部分用電子合成器模擬弦樂進入,展現出一種宏大的氣勢。在進入A段合唱部分后,弦樂在其中起鋪墊作用,電貝司托住低音,合唱聲整齊、協和。A段的第一、三句完全相同,第二、四句是屬和主的關系,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在歌曲的第一、二、三部分也同樣出現。進入B段后,管樂隊進入,尤其是小號的演奏,使歌曲增添了神圣、輝煌的效果。尾聲用管風琴的演奏來結束,給聽眾一種莊重之感。
歌曲的第一部分(首部)是并列單二部曲式、四四拍、C自然大調、中等速度,音域跨度較大為十四度(a—g2)。其中的引子部分采用管鐘進行演奏,彰顯莊重、宏大的氣勢。A段和A1段基本上采用男女歌手穿插切換式的演唱方式——歌手一人一句,先女后男的演唱順序。A段整個部分由鋼琴來伴奏,進入A1段后弦樂和管鐘進入。B段采用男女齊唱的方式,其中女聲的高音部分很有力量,將第一部分的演唱推向了高潮。歌曲的最后一句女聲落在主音上,男聲落在三音上,一種合音演唱的處理方式。A段在進行第二遍演唱時,也采取一人一句的演唱方式。A段在進行第三遍演唱時,其最后一句“以微笑面對祖先”的“先”處,女聲結束在下中音上,男聲結束在主音上,形成一種小調色彩。首部的A段和A1段整體之間是屬和主的關系,B段的第一、三句完全相同,第二、四句也是屬和主的關系。另外,B段采用合唱的表現方式。
歌曲的第二部分(呈示型中部)是再現單三部曲式、四四拍、G自然大調、速度為慢板、音域為十度(a—c2)。引子部分采用鋼琴獨奏的形式,突顯安靜感。A段第一遍演唱時采用女聲合唱、第二遍采用男聲合唱的方式,兩遍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進入B段后采用男聲與女聲分唱不同聲部的方式,結尾時男聲結束到屬音上,女聲結束到主音上。進入A1段之后,前三句進行男女聲齊唱,最后一句也是男聲結束到屬音上,而女聲則結束到主音上。A段和A1段屬于完整再現,只是歌詞有所改變。A段和A1段各段的第一、三句完全相同,第二、四句是屬和主的關系,B段中的第一、三句完全相同。整個第二部分以鋼琴伴奏為主,弦樂始終作為鋪墊,各段之間的過渡主要依靠架子鼓來進行連接和推進。
歌曲的第三部分(再現部)是再現單三部曲式、四四拍、C自然大調、速度較快、音域為十二度(c1—g2)。引子部分采用拉丁音樂的編配方式,其中有康加鼓、響棒的演奏,管樂進行拉丁節(jié)奏的演奏,同時還伴有大量嘈雜的人聲,這種編配方式展現了拉丁美洲碧草藍天,自然、和諧的地理人文風貌。從音樂本體上分析,第三部分的旋律是第一部分旋律的變奏,演唱形式的編排也與第一部分基本相同。第三部分是把第一部分的每一小節(jié)都增加擴展成兩個小節(jié),同時,歌曲的速度整體加快,并且采用了當時全世界正流行的迪斯科節(jié)奏,使整個歌曲充滿了動感和活力。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迪斯科是英文Disco的音譯,其是20世紀70年代在全世界傳播開來的一種流行舞曲形式,節(jié)奏強勁、充滿動感。其節(jié)拍以四四拍為主,但是打破通常四四拍那種強、弱、次強、弱的節(jié)拍規(guī)律,而是每拍都是強拍,其實際演奏效果很像全部都是重拍的一拍子。在迪斯科音樂當中,一旦節(jié)奏型與速度固定下來后,整首歌曲全部都會采用這一種節(jié)奏型進行下去。其速度一般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分鐘120拍或者更快。迪斯科的結構上比較短小,很多都是一段體,但是重復較多,在重復演唱中往往有大量的即興。它的歌詞也比較簡單、明了。起初,迪斯科主要是加入到一些主流流行、搖滾樂的歌曲中來,以此提升音樂的動力和節(jié)奏的,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另外,在演唱完第三部分后,又把第一部分的B段重復演唱了多變,目的是回歸和再現歌曲的主題。其實整個歌曲的第一、二、三部分,也是一個再現的結構,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變奏再現??傮w來講,流行套曲結構宏大,音樂起伏變化相對較大,屬于流行歌曲中的巨型結構音樂形態(tài)。
三、中國大陸流行套曲誕生的意義
“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大陸的流行音樂開始復蘇,一度還出現了高潮期?!盵3]《讓世界充滿愛》這種流行套曲的出現,開創(chuàng)了中國大陸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的新形態(tài)。自1927年中國流行音樂誕生至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出現之前,中國的流行歌曲基本上都是結構相對短小的一部曲式、單二部曲式、再現單三部曲式結構。流行套曲屬于結構較為復雜和宏大的音樂作品,這是在之前所沒有出現的。另外,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在題材上有一定的突破,其不再是之前流行歌曲多出現的愛情題材,而是轉向了人文關懷題材上。有記載指出,“這也給了人們一個明確的回答:流行歌曲是可以和能夠表現好重大題材的。那種認為流行音樂只能唱唱風花雪月、只能哼哼卿卿我我的觀點是十分片面的。事實上,與傳統音樂和嚴肅音樂相比,通俗音樂最善于表達群眾的強烈愿望,最能夠直接表現時代的尖銳主題,包括政治性的題材”。[4]同時,在演唱風格上,此歌曲的眾多歌手在演唱時不單單只是溫柔、抒情的呈現,硬朗、激情的風格也有體現。這種流行套曲成為后來很多大型音樂活動的模板化創(chuàng)作形態(tài)。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的世界環(huán)境日、世界五十億人口日、亞運會、香港回歸等活動中都有流行套曲出現,甚至進入21世紀流行套曲的創(chuàng)作模式依然有活力。2008年為了迎接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由林夕作詞、小柯作曲的《北京歡迎你》也屬于此形態(tài)。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流行套曲的音樂形態(tài)不完全符合流行音樂的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因為流行音樂之所以而得名,其最重要的音樂本體特點之一就是短小、精悍,并不是追求結構宏大、作曲技法嚴格且較強的方式。這從流行音樂的文化闡釋上就可看出,有記載指出,“流行音樂(Popular Music),一般是指那些結構簡練、內容通俗、情感真摯、能夠被廣大群眾接受、喜愛、欣賞或傳唱,流行一時甚至流傳后世的各類音樂作品”。[5]而流行套曲都是結構宏大,對創(chuàng)作技法非常講究。很多進行流行套曲創(chuàng)作的音樂人都有傳統作曲的研習經歷。
總之,中國大陸流行套曲的出現表明了大陸流行音樂人有著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和基本功,他們完全有能力創(chuàng)作高水平、藝術性較高的大型流行聲樂作品。流行套曲的音樂形態(tài)也成為后來大型音樂活動甚至社會活動的主流創(chuàng)作模式,是中國流行音樂發(fā)展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參 考 文 獻]
[1]王 韡.流行音樂學學科設置論[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17(03):94.
[2]王 韡.中國流行音樂演唱的社會學宏觀考察——基于社會干預、社會效應與社會生產的視角[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06):162.
[3]王 韡.論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的民謠演唱風格[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7(06):10.
[4]梁茂春.通俗歌曲的重要收獲:評歌曲《讓世界充滿愛》[N].北京音樂報,1987-05-20.
[5]王 韡.流行音樂的文化特性[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