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如今,80后、90后多數(shù)都已為人父母。他們是在激烈的競爭和社會迅速發(fā)展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因此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在為自己的工作和事業(yè)奔波,而出現(xiàn)家長無暇顧及孩子,直接將孩子交給祖輩照看的情況。但祖輩的愛永遠無法替代父母的陪伴。從孩子出生到成長的過程中,他們要經(jīng)歷與父母依戀關(guān)系的建立和分離焦慮的處理、要經(jīng)歷生理與心理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并且會遇到很多屬于他們的人生第一次,而這些都是需要親近的父母和他們一起去面對的。除了祖輩的愛無法替代父母之愛以外,隔代教育中的溺愛也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在大部分祖輩心中,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他們會義無反顧地奉獻出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財力。很多家長都表示孩子在祖輩的照顧下,一個個都變成了說一不二的“小霸王”“蠻公主”。這樣的孩子如果將這種強烈的自我中心帶入校園,就極有可能成為不聽管教、我行我素的“頑童”。
有研究證實,父母的陪伴對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有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所以不管父母工作有多忙,壓力有多大,既然決定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就請做好陪他一起成長的準備,因為父母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是至關(guān)重要且無可替代的。
陪伴意味著看得見對方,家長要能傾聽孩子的心聲。曾經(jīng)有一位很喜歡打籃球的學生分享過這樣一件事。記得有一次打完球,回家和父母分享,剛說沒兩句,母親立刻接話鼓勵孩子:“打籃球,非常好啊,鍛煉身體,磨煉自身意志,培養(yǎng)團隊精神,一定要好好堅持下去!”聽完這些話,孩子感覺身體里流動的能量一下子全被憋回去了,淤堵在心中,失落卻又無從發(fā)泄,因為母親沒有說錯任何話。父母作為成年人,都會有一套自己認可的價值觀念,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很容易將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傳達給孩子,而忽視孩子真正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孩子打籃球的體驗、滿足的表情,流動著一個生命的存在感。但如果只能看到這項運動可以強身健體、磨練意志,聽不到孩子快樂而急促的呼吸、看不到他滿足的表情,孩子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的快樂也不能感染父母、引起父母的心理共振,那么家長和孩子根本不存在一個共同空間。這樣,父母所謂的“陪伴”對孩子而言沒有任何價值。
好的陪伴不是以改變對方為前提。作為父母,教育孩子似乎是一種天職和本能,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事情,父母最常想到的是,通過這件事,可以教給孩子什么,所有的教育和學習都是以改變?yōu)槟康?。縱使我們的孩子還不夠完美,但相比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的鞭策,他們更需要理解和接納,真正好的陪伴是孩子能感受到父母走進他們的世界卻沒有強行改變他們。關(guān)注但不打擾,這應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陪伴狀態(tài)。
(作者單位: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