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憲法宣誓制度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出臺之后正式在我國建立,這一制度對我國樹立憲法權威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作為一項新制度,其依然存在缺陷,為了充分發(fā)揮這一制度的作用,需要我們對存在的問題一一進行完善。本文對憲法宣誓制度的內涵作出分析,并闡述了這一制度對我國社會的意義,在此基礎之上,立足于憲法宣誓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建議。
關鍵詞:憲法;宣誓制度;缺陷;完善
從整個世界范圍來看,憲法宣誓制度源遠流長,自從1215年英國《大憲章》規(guī)定憲法宣誓制度之后,這一制度就開始在各個國家建立并發(fā)展起來,到今天世界上大半國家都規(guī)定了憲法宣誓制度。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憲法宣誓制度,2015年7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下稱《宣誓決定》),憲法宣誓制度在我國正式建立。雖然這一制度在我國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也不能否定這一制度對于我國憲法實施以及憲法權威的重要影響。
一、憲法宣誓制度的內涵
對于憲法宣誓制度的概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定義,比如憲法宣誓制度是“在憲法中規(guī)定,國家公職人員(包括立法、行政、司法、軍事等國家公職人員)在就職時宣誓效忠憲法的一項制度?!薄皣以滓约皣覚C關工作人員在就職前向憲法宣誓效忠的制度,是政治生活中一項重要的儀式。”在筆者看來,可以通過分析“宣誓”和“憲法宣誓”的含義來定義憲法宣誓制度。
宣誓,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義為“參加某一組織或任職時在一定的儀式中說出表示忠誠和決心的話?!痹谖覀兊娜粘I钪薪Y婚宣誓、入團入黨宣誓、體育賽事宣誓等屢見不鮮,此外還有在英美法律劇中常見的證人宣誓等。歸根結底,宣誓是一種儀式。
憲法宣誓,也就是以憲法為對象進行的宣誓,內容應當包括但不限于表明自己將忠于憲法。憲法宣誓制度,顧名思義也就是一種宣誓主體表示自己將忠于憲法、履行憲法職責的儀式。
二、憲法宣誓制度的完善
(一)我國憲法宣誓制度存在的問題
憲法宣誓制度的建立是我國憲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意義重大,但是作為一項新設制度在肯定其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要關注其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憲法宣誓制度存在一下問題:
1.憲法宣誓制度未納入憲法。建立了憲法宣誓制度的國家中大部分將這一制度寫進了憲法正文或者附則中或者兩部分皆進行了規(guī)定。這種做法無疑恰當且必要,因為只有存在于根本大法之中才能最好的得到實施,雖然可能會有法律萬能主義的嫌疑,但寫入憲法才能完全發(fā)揮該制度的作用。
2.宣誓主體范圍過窄?!缎臎Q定》開篇規(guī)定“為彰顯憲法權威,激勵和教育國家工作人員忠于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加強憲法實施......”可以看出,憲法宣誓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那么,國家工作人員的范疇是什么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93條對于刑法上的國家工作人員作了規(guī)定,筆者認為根據體系解釋,刑法對于國家工作人員的定義可以適用于憲法宣誓制度之中。而縱觀《宣誓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規(guī)定需要宣誓的主體并不包括準國家工作人員,但由于準國家工作人員從事公務,他們的職責關乎人民的利益,而只要事關人民群眾整體利益的任何事和行為都必須慎而又慎,因此有必要將兩類準國家工作人員納入憲法宣誓主體范圍。此外,除前述準國家工作人員之外,行使權利時對人民整體利益影響巨大的人大代表也應當進行憲法宣誓,他們的權利和職責使得憲法宣誓成為必要。
3.憲法宣誓時的誓詞不恰當。《宣誓決定》中對于宣誓時的誓詞也作了規(guī)定,卻并不具有針對性。雖然統(tǒng)一的誓詞有利于實施,整體上看起來會整齊劃一,但是,憲法宣誓的主體并不只有一類,《宣誓決定》規(guī)定由全國人大選舉或者任命的宣誓主體包括國家主席、總理、中央軍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而這些主體在我國行使的職能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在他們宣誓時使用統(tǒng)一的誓詞并不能最充分的體現(xiàn)他們所承擔的職責的特性,便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fā)他們的使命感、責任感,長此以往,憲法宣誓制度流于形式的風險也會增加。
4.對于憲法宣誓的程序未作出全面規(guī)定。《宣誓決定》第八條對于憲法宣誓制度的形式做了規(guī)定,但這一條僅僅對宣誓形式做了粗略的規(guī)定,譬如宣誓時可以單獨進行也可集體進行,宣誓時的動作等等,但對于宣誓時的時間、地點等沒有具體規(guī)定。
5.未規(guī)定違反誓言時應當承擔的責任。根據有權必有責,權責相統(tǒng)一的行政法基本原則,任何權力都必須與責任相伴而生,否則,權力會被濫用,憲法宣誓制度亦同,因此,規(guī)定違反責任確有必要。
三、我國憲法宣誓制度的完善
針對前述我國憲法宣誓制度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1.將憲法宣誓制度納入憲法規(guī)定。由于我國憲法沒有附則,因此,可以將憲法宣誓制度寫入憲法第三章之中,因為這一章內容是規(guī)定國家機構的權力和義務的章節(jié),將憲法宣誓制度寫入其中也是相得益彰。當然,由于我國憲法修改程序十分嚴格,并且準備憲法修改事宜也需要較長的時間,當下可以退而求其次,在相應的法律中對這一制度進行規(guī)定,待修憲時機合適之時再將這一制度納入憲法之中。
2.擴大宣誓主體范圍。筆者認為,可以在《宣誓決定》原文做出修改,將刑法上的準國家工作人員以及各級人大代表加入憲法宣誓的范圍。
3.修改憲法宣誓時的誓詞。分析《宣誓決定》中的誓詞,筆者認為可以只修改“履行法定職責”這一部分,使誓詞更具有針對性,而剩余部分是所有宣誓主體應當盡到的職責,無需修改。在修改誓詞時應當考慮到相關主體對應的職責,這樣才能更好發(fā)揮憲法宣誓制度的作用。當然,作為誓詞也不可能將宣誓主體的職責悉數包含,選擇最為重要的一些職責宣誓即可。
4.對憲法宣誓的時間、地點等程序性事項作出規(guī)定?!缎臎Q定》中只規(guī)定了宣誓主體在依照法定程序產生后以及就職時進行宣誓,對時間的表述語意不清,應當給定一個具體的期限或者指明就職時的具體界定。關于宣誓的地點,筆者認為應當在選任或者決定主體的會場內進行集體宣誓,如果是出于特殊情形單獨任命或者單獨決定的就單獨進行宣誓。此外還有如何確定領誓人、宣誓著裝等問題也需要闡明。
5.規(guī)定宣誓主體違反誓言時應當承擔的責任。宣誓主體違背宣誓時的誓言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有學者指出宣誓主體違反誓言時所追究的責任也應當是政治責任,然而筆者認為由于政治上的責任大多只是免除職務以及開出黨籍等,對于一個違反誓言但尚未達到相關刑事犯罪條件并且也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的主體來說,這樣的政治責任缺乏威懾力。因此可以在我國《刑法》的犯罪構成條件以下,在開除黨籍條件以上增加規(guī)定違誓責任承擔條件,并闡明具體應當承擔的責任,但是同時也需要注意在設定責任時遵循我國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憲法宣誓制度才剛建立,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這一制度的重大影響,反而應當從實踐出發(fā)一步步改進該制度的缺陷,發(fā)揮這一制度應有的作用,從而達到增強憲法權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汪太賢,盧野.我國憲法宣誓制度的效力與實現(xiàn)[J].河北法學,2016,03:24-36.
[2]馮煥玲.各國憲法宣誓制度比較研究——以《世界各國憲法》為素材[J].中國憲法年刊,2015,00:62-86.
[3]蔣偉.論建立忠于憲法的宣誓制度[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2000,05:58-62.
作者簡介
譚蜜(1992-),女,漢族,籍貫:重慶,學歷:研究生在讀,單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方向:訴訟法與司法制度。
該項目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新苗課題項目資助
(作者單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