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久
【摘要】現(xiàn)今,我國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病癥嚴重危害了人類的健康。糖尿病的特征性病變就是糖尿病血管病變,這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殘德爾主要原因。在臨床治療之中,一般會選用藥物進行治療。本文主要對糖尿病血管病變展開分析,分析糖尿病血管病變在臨床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藥物治療;糖尿病血管病變;治療進展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6..01
1 前 言
糖尿病血管病變是臨床常見的多發(fā)疾病,因多種因素聯(lián)合而引起糖代謝紊亂為特征的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1]。在糖尿病之中糖尿病血管病變是主要的并發(fā)癥,會對皮膚、腎臟、心臟以及眼等進行損害,是糖尿病致死率和致殘率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血管病變的發(fā)生機率比較高,呈現(xiàn)出隨年齡增加而增高的趨勢,其中60歲的患者發(fā)病率超過50%[2]。在國內外中糖尿病血管病變成為了臨床研究的難點,世界各國現(xiàn)今仍然致力于研究相關的藥物治療?,F(xiàn)將對糖尿病血管病變展開詳細論述,從藥物治療的角度進行探究,主要如下。
2 藥物治療
2.1 ARI(醛糖還原酶抑制劑)治療
糖尿病血管病變主要是因為糖代謝多元醇通路激活緊密相關,因為該通路主要是由山梨醇氫酶和醛糖還原酶進行調控,其中醛糖還原酶是關鍵的限速酶,若血糖濃度維持在正常的水水平時,則醛糖還原酶不會被激活,但是在高血糖的狀態(tài)之下醛糖還原酶會促使葡萄糖轉為山梨醇,這樣山梨醇氫酶本身具有的活性就不會伴隨其增加。山梨醇本身是一個強極性物質,在細胞之內可積蓄,并會造成細胞滲透性水腫,造成細胞膜通透性的改變,并會有效的降低了NA+-K+-ATP酶本身的活性,進而損害了細胞代謝和功能,最終引起糖尿病并發(fā)癥。醛糖還原酶抑制劑本身可對AR活性進行抑制,這樣可有效的預防、延遲血管病變的發(fā)展。在現(xiàn)今ARI開發(fā)之中主要有依帕司他、非達司他以及AS3201。
2.2 AGEsI(糖基化終產物抑制劑)治療
在健康人的體內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導致AGEs形成、積聚的增加。但是糖尿病病患者因高糖的環(huán)境促使AGEs的積聚和形成,在組織蛋白和血漿之中的含量高于正常人。AGEs交聯(lián)結構主要是在器官、組織上進行積累,之后因為蛋白酶中的酶敏感度出現(xiàn)下降,而組織的致密性出現(xiàn)明顯增加,有效的降低了彈性,造成血管、組織的硬化,進而導致功能障礙[3]。AGEs和RAGE相結合產生的效應可有效的對細胞氧化應激進行誘導,增加胞內的自由基,進而使得氧化還原狀態(tài)出現(xiàn)失衡,引起信息傳導通路關鍵因子的激活。
2.3 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
英國對糖尿病展開了前瞻性研究,研究結果認為ACEI和β受體阻滯劑可減少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并且其降壓效果并無明顯差異。但是也有相關的研究認為,ACEI可有效降壓也可以經阻斷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減少視網膜內葡萄糖積聚等方面發(fā)揮有效的作用。依那普利、卡托普利可恢復腎功能,并減少蛋白尿,卡托普利可起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并且在心血管損傷方面起到防治的作用。
2.4 PARP(多聚聚合酶抑制劑)治療
PARP是一種存在真核細胞的核酶,本身有蛋白修飾、聚合核苷酸的作用。PARP過度活化是造成氧化應激而導致組織損傷的主要原因。因為PJ34為PARP抑制劑中可口服且水溶性較強的生物活性,并沒有抗氧化的作用。但是PJ34本身可以有效的減少視網膜微血管聚集,減少內皮細胞的死亡,進而可有效的抑制視網膜病變發(fā)展,可有效的使糖尿病病鼠血管反應恢復至正常,有效的增強其心肌功能,且在停藥之后的幾周保護作用仍存在[4]。
2.5 PKC(蛋白激酶C抑制劑)治療
蛋白激酶C抑制劑之中的J3異型體主要是在血管內皮細胞表達,因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造成的微血管缺血、血管生成以及滲漏成為了過度激活的基礎。LY333531可有效的對PKC活性產生抑制,并可有效的阻斷VEGF內皮細胞增殖、血管通透性改變以及新血管形成。
2.6 過氧化亞硝酸鹽抑制劑治療
可促進過氧化亞硝酸鹽進行分解的藥物FP15,對造模八周的I型糖尿病小鼠進行治療。在用藥一周之后,多元醇和葡萄糖在神經組織蓄積之下仍可對PARP的活性進行抑制,對坐骨神經、后腳趾部的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出現(xiàn)的異常進行糾正,且不會引起相應的改變。
3 結束語
藥物治療發(fā)展已有多年,但是目前大多數(shù)的患者因未接受針對性的治療,導致患者病情發(fā)展。雖然在糖尿病血管病變之中藥物治療取得良好的療效,且其治療優(yōu)勢不斷突顯。但目前藥物治療很多機理不明,也沒有理想的治療藥物,需要加強臨床發(fā)病機理、防治措施的探究,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更多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而在未來,糖尿病血管病變治療極有可能會往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的方向發(fā)展,但是需要在藥物治療的理論下展開指導,利用現(xiàn)今科技展開研究,這樣才能使臨床的治療研究取得更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 高 宇,楊秋萍.胰升糖素肽-1及其相關藥物對2型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影響的研究進展[J].疑難病雜志,2017,16(12):1292-1296.
[2] 伍宇思,趙 燕,羅 丹.縫隙連接蛋白與糖尿病血管病變的研究進展[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57(03):73-77+101.
[3] 魏丹蕾,周毅業(yè),李思寧,等.歸龍湯對糖尿病血管病變大鼠凝血功能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5,33(08):1903-1906+2059-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