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軍/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二中學教師
《小王子》劇照
“老師,我不喜歡讀書咋辦?”QQ上閃出一行字,我數(shù)了數(shù),共十個字。我該怎樣回答這個問題呢?
我反復思忖,一個小時以后,我寫了一千多字回復他。
親愛的孩子:
教育家魏書生曾給行為不良生畫過像:肩膀一邊斜,頭歪向低的一邊,眼睛不正視,嘴角下撇,一條腿顫啊顫。瞧,這孩子的形象,你喜歡嗎?指定是不喜歡的吧!再想想,電影里的壞人也往往帶著丑陋和惡相對嗎?而凡你見過的文化修養(yǎng)高的人,卻是高雅溫婉、肌理柔和。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么?這就是長時間受文化滋養(yǎng),心底生輝,精神燦爛的原因??!
親愛的孩子,和老師一起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洗禮,也讓自己做那高雅溫婉、肌理柔和、心底生輝、精神燦爛的人吧!
快看看,我們美麗的校園是建在圖書館中的,那漂亮氣派的圖書館和南北大廳的開放書吧都是滋養(yǎng)我們靈魂的地方??!有人說,一個人如果真正精讀過100本有意義、有滋味的好書,做人做學問就有了根基。而我們的校園圖書館那11萬冊圖書會讓你的根基有多么的深厚?。?/p>
意大利文學家安伯托?艾柯說:“不讀書的人只過了一生,讀書的人過著5000種生活?!遍喿x,是我們拓展心靈疆域的最好方式。一書一世界,翻開一本書,就是推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如果世間有一種美是所有人追尋的,那便是我們得以遇見更好的自己,而讀書這種最日常、最優(yōu)雅的生活,就是讓我們做更好的自己。當書本中的一字一句、一點一滴,都融入我們的生命時,我們的精神、品格會得到升華,最終形成我們獨一無二的氣質(zhì);讀書是讀者與作者的對話,讀書是在別人的思想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三更有夢書當枕”“半床明月半床書”,自古就是高潔之士的寫照。明月雖然清寒,書卻因博大精深而溫潤生命。在閱讀中,我們會一次次受感動,又會在感動之后更深切地洞悉生活的真諦。因此,讀書的過程也就是一個物我回響交流的過程。讀書能喚起我們對永恒和偉大的渴望,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大師林語堂先生對“品嘗讀書味道”有其獨到見解,他把學習看作是品味一道美味佳肴,一本好書會使他滿口余香,“三月不知肉味”。他說:“讀書須先知味,這是讀書的關鍵。所謂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的胃口,各不相同,自己必須知其所好,才能讀出味來?!?/p>
林語堂先生把品嘗味道看作讀書學習的整個目的,而抱著這個目的去讀書,才能稱得上是一種藝術。他認為這種讀書方法如果掌握好了,讀者就獲得了讀書的趣味,那么他的談話中也會有滋味,他所寫的文章也不能無味。
親愛的孩子,讀書,不是用來換好處的,而是用來喂飽我們的靈魂的。沒有食糧,我們的肉體會饑餓;沒有書籍,我們的靈魂會干癟??!
快快讀書吧!請你相信:有書的冬天不會冷,讀書的生活有詩意,讀書的人生自芬芳!
......
第二天,他回復我:老師,我找來了《小王子》,準備先讀這本,讀完向您匯報。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