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 10—11日,“2017-2018全國青少年U系列攀巖聯(lián)賽—東莞站”在東莞水濂小鎮(zhèn)攀巖訓練基地順利舉行。中國登山協(xié)會經營開發(fā)部主任、中國登山協(xié)會青少年委員會主任丁祥華和東莞市體育局局長黃慧紅等相關領導出席了開幕式。
本次比賽是2017—2018全國青少年U系列攀巖聯(lián)賽的第二站,也是2018年度的首站比賽。共有來自全國21省市自治區(qū)的37支代表隊的159名運動員和近100名領隊、教練、家長參加比賽。
為進一步貫徹國家體育總局關于構建青少年U系列賽事體系的指示精神,落實《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加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改革和加強全國青少年U系列競賽工作的意見》,切實發(fā)揮攀巖賽事在促進青少年攀巖訓練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我國青少年攀巖運動員競技水平,推動青少年攀巖的發(fā)展,原全國青少年攀巖聯(lián)賽(以下簡稱“青攀聯(lián)賽”)從本站比賽開始在比賽名稱和年齡分組有所調整:比賽名稱將“全國青少年攀巖聯(lián)賽”調整為“全國青少年U系列攀巖聯(lián)賽”,同時參考國際青少年攀巖比賽劃分標準,并結合國內青少年攀巖發(fā)展實際情況將運動員年齡分組調整為U7(7歲)、U8(8歲)、U9(9歲)、U10(10歲)、U11(11歲)、U12(12歲)、U13(13歲)、U15(14~15歲,該組與國際攀聯(lián)接軌,即國際比賽的少年B組)。
據(jù)丁祥華介紹,從中國登山協(xié)會青少年委員會多年來舉辦青少年攀巖比賽所積累的經驗來看,青少年身體發(fā)育迅速,原先跨越兩歲的年齡分組無法契合青少年的比賽需求,所以本次比賽在年齡分組方面,針對7~13歲的青少年,將原先相鄰兩歲為一個年齡段的分組改為了一歲為一個年齡段,確保青少年比賽更加國際化和公平公正。
為了進一步推廣青少年攀巖運動的發(fā)展,自2013年起,中國登山協(xié)會就開始舉辦青少年攀巖冬訓營,在剛剛結束的寒假,中國登山協(xié)會舉辦了4期冬訓營,同時針對沒有攀巖基礎或基礎一般的青少年舉辦了10期冬令營。
啟動儀式
作為寒假過后的第一站比賽,本次賽事自然成了冬訓成果的檢驗場。而在賽場的教練中,也不乏中國攀巖曾經風光無兩的攀巖冠軍,如劉常忠和葉向陽。
作為劉常忠攀巖學校的創(chuàng)始人,劉常忠對于青少年攀巖訓練有著獨到的見解,曾培養(yǎng)過潘愚非、張悅彤等著名攀巖運動員,而本次代表劉常忠攀巖學校參賽的幾名運動員也表現(xiàn)非常出色。
“在本次冬訓中我們除了訓練攀爬能力之外,更加注重訓練的是‘運動員精神’——勇于拼搏,絕不輕言放棄,讓學員們以真正運動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從比賽的效果來看,冬訓還是收到了效果。比如任睎雯,在女子攀石預賽一號線路,由于身高的短板,別的選手可以用靜態(tài)動作完成的動作,她必須通過動態(tài)動作來完成。這條線路她嘗試了30多次,始終沒有放棄并最終通過了。而以前她很有可能在嘗試幾次都失敗后就放棄了。這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攀巖精神’對于青少年的影響,練習攀巖、甚至參加比賽,對于他們來說重要的并不是完攀了多少條線路,而是通過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困難,以及收獲的自信和堅忍不拔的品質?!眲⒊V艺f。
中山紀念中學攀巖隊教練葉向陽也曾經是著名的攀巖運動員,入行教練以來,培養(yǎng)出以黎金鑫、陳卓瑩和陳知行為代表的一批優(yōu)秀的青少年攀巖選手。本次中山紀念代表隊共有9名隊員,參與年齡組別跨越了U8~U15。平時葉向陽以中山紀念中學攀巖隊為平臺,吸納中山市對于攀巖運動感興趣且有天賦的孩子進行培訓,為攀巖運動發(fā)現(xiàn)好苗子,同時推廣攀巖在中山的發(fā)展?!斑@一次是我們的隊員第一次參加青攀聯(lián)賽,他們平時比賽的機會也不是很多,但是他們的表現(xiàn)我很滿意,特別是他們那種在比賽中所展現(xiàn)出的頑強拼搏的精神?!比~向陽表示。
代表成都大松果馬達攀巖館參賽的陳宣臻也是第一次參加青少年攀巖聯(lián)賽。在剛剛結束的冬訓中,她不僅參加了大松果馬達攀巖館的冬令營,還在春節(jié)期間去馬山進行了自然巖壁的攀爬訓練,因此這一次她的進步非常大?!斑M步最主要的就是對于線路的解讀能力有所提高,不再盲目進行嘗試,而是學會了思考。從前她看到線路就爬,讀線能力比較差,所以這一次冬訓就著重對此進行了訓練,也收獲了不錯的效果?!标愋榈母赣H陳競說。
本次定線團隊由資深青少年攀巖定線員王清華領銜,擔任主定線員。10年的青少年攀巖定線經歷讓王清華對于中國青少年攀巖水平有著更深入準確的了解,據(jù)他介紹,本次比賽每個組別的選手水平相差較大,這對定線員的工作提出了更多了挑戰(zhàn)。
本次比賽舉辦的初衷是推廣攀巖運動,吸引更多青少年運動員參與到比賽中,如果線路太難則會打擊選手們的信心,讓很多選手望而卻步,而難度太低則無法體現(xiàn)區(qū)別度,因此定線團隊在設計線路,特別是攀石比賽的線路時,十分注重線路的難易結合,線路難度介于V0~V3之間,既讓高水平選手賽出水平,也能讓水平一般的選手充分感受到比賽的樂趣。
同時,對于青少年攀巖運動發(fā)展來說,定線員擔任的是引領者的角色。因此,在此次線路設計方面,定線團隊將國際先進的線路風格置入本次的設計之中,著重考察選手的動態(tài)和平衡能力。
活動現(xiàn)場
“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希望選手可以依照國際攀巖最新的線路風格來考察自己的水平,更是希望給前來領隊參賽的教練員一些啟示。目前國內青少年攀巖教練水平參差不齊,有一些水平很高且有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但有一些仍舊停留在體能訓練階段。盲目強調體能的趨勢過時了,為了更好地促進青少年攀巖水平,教練們必須與時俱進,因此我們這一次的線路設計也是給教練們一個參考,希望他們能夠及時調整訓練思路?!蓖跚迦A表示。
青攀聯(lián)賽是中國登山協(xié)會在攀巖相繼進入奧運會、青奧會、亞運會、全運會的發(fā)展新形勢下,重磅推出的一項全新的國家級青少年攀巖賽事。在賽制方面參考奧運會攀巖全能賽比賽模式,鼓勵運動員往全能方向發(fā)展。參賽目標對象明確定位為全國各地優(yōu)秀的青少年攀巖運動員,因此只有通過參加相應的國家級或省級攀巖比賽并獲得一定的名次才可參加青攀聯(lián)賽。
跟第一站采取一輪攀石預決賽的比賽模式不同,本次比賽攀石、難度、速度在短短兩天的時間里均采取預賽決賽兩輪的比賽模式,目的就是要求青少年選手們從現(xiàn)階段開始適應奧運會攀巖比賽賽制,在提高攀巖水平的同時也要提高體力,適應高強度的比賽。
“從我們積累的辦賽經驗來看,能夠進入決賽的選手們,體能都非常好,兩天三項兩輪的賽制是在他們能力范圍以內,因此我們及時調整了賽制,同時也希望給予無法適應高強度比賽的選手們引導,希望他們回去加強訓練?!敝袊巧絽f(xié)會青少年委員會副秘書長余建新說。
青攀聯(lián)賽最大的亮點是首次將獎學金應用到攀巖比賽的獎勵中,根據(jù)賽季總排名各組別前六名將獲得一定額度的獎學金,主要用于攀巖訓練提高和文化學習。另外,2018賽季的時間安排從3月份至11月份,考慮青少年運動員的參賽便利,各站具體時間一般都安排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
青攀聯(lián)賽的推出,結合即將啟動構建的青訓體系,旨在給優(yōu)秀的青少年攀巖運動員提供更多的交流平臺,為他們搭建通向更高平臺的橋梁,在青少年攀巖體系建設方面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不斷擴大我國青少年攀巖人口數(shù)量,持續(xù)提高青少年攀巖運動員技術水平。
本次比賽是國家級攀巖賽事首次落戶東莞,自籌備以來得到了東莞市體育局、南城區(qū)人民政府等各級單位的支持,廣東水濂小鎮(zhèn)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本次比賽的承辦單位,一直以來堅持緊跟教育改革步伐,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促進少年兒童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己任,以互動體驗、研學營地、戶外拓展、心智教育為主要教育服務形式,以教育技術為質量核心,努力建設全國領先,省內一流的特色鮮明的研學實踐教育營地為目標,堅持弘揚主旋律,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育人方向,積極承接、開展各類活動。
為了更好地籌辦此次青攀聯(lián)賽,東莞市成立了市攀巖協(xié)會。這為東莞市普及、推廣、發(fā)展攀巖運動,完善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系,提高東莞青少年攀巖教練員和中小學攀巖教師的執(zhí)教能力和綜合素質,保證東莞中小學校安全順利開展攀巖運動,夯實東莞市攀巖運動的基礎,持續(xù)為攀巖特色體育文化建設注入強勁的活力。
活動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