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龍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現(xiàn)代啦啦操運動(Cheerleading)起源于美國,是一項集舞蹈、體操、特技、音樂、健身及娛樂為一體的有氧運動。啦啦操是健美操的一種,作為一項風靡全球的體育運動,啦啦操運動的普及和發(fā)展速度令人驚嘆,全世界已經有60多個發(fā)達國家開展了啦啦操運動。技巧啦啦操屬于技能主導類表現(xiàn)難美性項群的運動,除藝術價值和完成情況外,主要是以難度價值取勝。難度動作是技巧啦啦操比賽中最具有觀賞性的亮點,它點綴在成套動作中,使技巧啦啦操的成套動作起伏跌宕。
本文通過對2016年全國大學生啦啦操錦標賽大集體技巧啦啦操前6名成套動作難度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在藝術、完成和難度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期在較短時間內提高我國技巧啦啦操運動技術水平。
本文以2016年全國學生啦啦操錦標賽大集體技巧啦啦操成套動作難度為研究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運用中國知網、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等網絡期刊,查閱與啦啦操運動基本特點、全國啦啦操錦標賽的基本現(xiàn)狀等相關的文獻和期刊資料。通過對查閱的文獻資料進行總結分析,為本文的寫作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使本文的后續(xù)寫作能夠更好地完成。
2.2.2 錄像分析法 反復觀看2016年全國學生啦啦操錦標賽大集體技巧啦啦操成套動作北京體育大學、廣州體育學院等前6名的比賽視頻,對托舉、金字塔、拋接和翻騰4類難度動作的編排和運用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2.3 問卷調查法 以2016年全國學生啦啦操錦標賽大集體技巧啦啦操成套動作難度為調查對象,設計相關問題制定成調查問卷。對參加錦標賽的運動員進行問卷調查,從中得出相關數據,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礎。根據表1所示,調查問卷的回收率、有效率均高于75%,滿足本研究的需要。
2.2.4 數理統(tǒng)計法 利用Excel對問卷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從中獲得有效數據,并將統(tǒng)計整理后的數據進行系統(tǒng)分析。
3.1.1 托舉類難度動作編排分析 托舉是由一人或多人組成的底座把尖子托離地面,在不同的高度空間完成不同姿態(tài)的動作造型過程。托舉的過程分為上法、空中姿態(tài)、下法3個過程;托舉的形式分為單底座托舉、雙底座托舉和多底座托舉3種形式;托舉的位置分為髖位、肩位、高位和火炬式4種。托舉動作出現(xiàn)的形式和托舉動作的完成質量,是教練員評判的重要標準。
隨著6支隊伍排名的由高到低,托舉動作高位出現(xiàn)的次數和總次數在減少。北京體育大學高位托舉次數最多,肩位托舉次數最少,利用了肩位動作的過渡轉換高位托舉動作。廣州體育學院雖然在高位托舉次數和總次數中最少,但是與其他隊伍相比在難度動作的選擇上多次使用單底座托舉,彌補了在托舉次數上的不足。湖南懷化學院雖然在托舉動作的總次數上不是最少的,但出現(xiàn)1次髖位托舉動作,也是唯一一支出現(xiàn)2次失誤的隊伍,在托舉動作中與其他隊伍拉開了一些差距。福建師范大學、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在高肩位托舉動作出現(xiàn)的次數上沒有明顯差別。托舉類難度動作應以較高難度的高位托舉為主要編排,需要教練員充分利用肩位托舉的配合,從而提高高位托舉動作的次數,為托舉類動作取得較高的分數。
表1 調查問卷發(fā)放與回收情況統(tǒng)計表 n=90
3.1.2 托舉類難度動作在成套的占比情況分析 托舉類難度在6支隊伍成套動作中所占比重都非常高,北京體育大學所用的托舉類動作在6支隊伍中所占比重最大,為52%,超過整個成套動作編排的50%,在托舉動作中運用了多種上法和下法,使整個托舉動作復雜多樣。廣州體育學院與湖南懷化學院的托舉類難度編排比重較低,僅有13×8拍,占整個成套動作的30%左右,但是廣州體育學院在短時間內,利用了較高的難度動作,足以展示出隊伍的托舉實力。
3.2.1 拋接類難度動作編排分析 參賽的6支隊伍在拋接難度動作中沒有出現(xiàn)嚴重的失誤,但是存在一些技術上、姿態(tài)上的問題。尖子的數量和尖子在空中展示的動作是裁判員的重要評判標準之一。廣州體育學院和南京體育學院在尖子數上最少,2次拋接動作都是以多底座的形式出現(xiàn),不過在難度選擇上,踢轉720°和后空翻360°是6支隊伍中最高的,但在動作的完成質量上2支隊伍的尖子出現(xiàn)了抬頭做空翻和尖子底座發(fā)力節(jié)奏不一致的技術錯誤。屈體分腿跳和屈體并腿跳這兩個動作被4支隊伍所采用,因此尖子在空中的姿態(tài)和拋起高度至關重要。福建師范大學和北京體育大學在尖子數上都為6人,都使用了3次相同的拋接動作,但在踢轉360°動作中福建師范大學的尖子帶臂踢腿位置不到位,導致轉體度數不夠。因此,底座尖子的配合發(fā)力和尖子在空中的姿態(tài)是拋接類難度動作完成的關鍵。
3.2.2 拋接類難度動作在成套的占比情況分析 拋接類難度在選擇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動作比較單一,整個拋接動作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較快,出現(xiàn)2~3次即可展示出整個隊伍的拋接實力。6支隊伍的拋接類難度在成套動作中所占比重最少,所占拍數也只有4~5個八拍,均占10%。拋接動作對底座運動員的爆發(fā)力和絕對力量具有很高的要求,各隊伍都將拋接動作編排在整個成套動作的開場位置以及托舉動作的前后。
3.3.1 翻騰類難度動作編排分析 隨著6支隊伍名次由高到低的變化,翻騰動作出現(xiàn)的次數和動作的難度在降低。北京體育大學使用的毽子接直體后空翻360°為最高難度,同時翻騰動作所出現(xiàn)的次數也最多,為4次。毽子接后空翻360°被6支隊伍所采用,翻騰動作的靈活性較高,可以任意編排,穿插在整個成套動作中。福建師范大學僅出現(xiàn)過1次毽子接后空翻360°翻騰動作。在參賽的6支隊伍當中,都出現(xiàn)了各種不同類型和程度的錯誤,是由于運動員的技術問題導致??辗惢緞幼髦饕募夹g錯誤有起跳板角度和時機不對、起跳帶臂動作不夠充分、空翻抬頭和身體緊繃不夠4種。
3.3.2 翻騰類難度動作在成套的占比情況分析 北京體育大學和南京體育學院翻騰類動作所占比重相對較高,占整個成套動作的19%和15%,可以看出在編排成套動作中教練員合理地利用了運動員的優(yōu)勢。例如,在金字塔動作中,可以盡量將參與翻騰的運動員安排出來,在金字塔成型的過程中同時進行翻騰動作。武漢體育學院和福建師范大學翻騰動作所占比重較少,占整個成套動作的6%,只是單獨利用了3個八拍的時間進行翻騰。運動員的整體個人素質跟成套動作的編排、完成水平和項目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翻騰類動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技巧啦啦隊在運動項目上的競技水平,成為今后發(fā)展此項目的風向標。
(1)在2016年全國大學生啦啦操錦標賽大集體技巧啦啦操前6名成套動作中,托舉類難度動作在4類難度動作中所占比重最高;利用肩位托舉的過渡,高位托舉動作不斷變化,使高位托舉使用次數和托舉動作出現(xiàn)的總次數增加;單底座高位托舉難度較高,若能成功使用,則可以為整個隊伍的成套動作得分取得一定的優(yōu)勢;托舉動作的造型比較單一,運用難度較高的上法可以為托舉動作加分。(2)在2016年全國大學生啦啦操錦標賽大集體技巧啦啦操前6名成套動作金字塔難度中,金字塔的尖子數和高度是教練員評判的關鍵;在金字塔的動作編排過程中,添加翻騰動作,可以使其在內容上更加豐富;金子塔在上架的過程中,使用復雜的過渡連接動作,可以增加金字塔的觀賞性;我國技巧啦啦操運動員對金字塔的理解還不夠全面,在動作過程中不能完全展示出隊伍的實力。
(1)托舉類難度動作中出現(xiàn)失誤,大多是技術上的原因,底座與尖子之間的配合十分重要,在平時的訓練中,應注重基本功的訓練。在難度選擇時,要盡量追求單底座的托舉動作,在創(chuàng)編動作時,要敢于大膽嘗試。(2)在練習金字塔難度動作時,要注意運動員的安全問題,高度越高也就意味著危險越高;多搜集一些國外優(yōu)秀技巧啦啦操隊的視頻,仔細觀看借鑒其中的動作,在金字塔的編排中盡量使用復雜多樣的過渡連接。
參考文獻:
[1]李鴻.我國啦啦隊運動的開展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2(2):89-91.
[2]莊培厚,魏錦龍,韓學民,等.對中國啦啦操運動的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2):97-100.
[3]趙杰.技巧啦啦操難度動作的基本技術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3):64-66.
[4]邱建鋼.優(yōu)秀技巧啦啦操運動員專項素質特征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9):134-136.
[5]高柳.簡論美國啦啦操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我國的啟示[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2).
[6]閆曉.從競賽規(guī)則變化看我國技巧啦啦操運動的發(fā)展與編排[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27(3):36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