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蘭
摘要:導語的好壞往往關系著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的成敗。設計導語使其新穎別致引生入勝,讓學生快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讓短小、幽默、智慧的故事把學生帶入快樂的學習殿堂。巧引古詩文,把國學精華注入學生的心靈。精心設計疑問,引發(fā)思考,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教師煽情和多媒體音響圖畫效果感染鋪設情境,引發(fā)共鳴。作為語文教師,應精心設計導語并巧妙用好導語設計,這樣我們才能超越傳統(tǒng)課堂的束縛,拓展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才能讓自己的課堂妙筆生花,讓學生的學習效果速至最優(yōu)化。
關鍵詞:導語;激發(fā);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創(chuàng)造能力
導語,即課堂教學的開場白,導語的好壞往往關系著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的成敗。如何設計導語才能使其新穎別致引生入勝,讓學生快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呢?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我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種常用的導語設計方法,與大家分享。
一、讓短小、幽默、智慧的故事把學生帶入快樂的學習殿堂。
短小、幽默、智慧的民間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都因其情節(jié)性強,易于吸引人的注意,而深受學生的喜愛,把與文章相關的故事作為導語,定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主要是寫老北京人過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時,為了激發(fā)學生了解民風民俗的欲望,激起學生探究民風民俗的興趣,我為同學們簡要講述關于“年”的故事。以過年的來歷導入新課,借此喚起學生對春節(jié)神往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們對北京春節(jié)的興趣。導語是這樣設計的:“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觊L年深居海底,每睡夠365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年····這節(jié)課,老師就帶領你們一起去過一個《北京的春節(jié)》?!庇纱诉M入新課的學習,學生自然是興趣盎然,帶著激情走入教學場景。
二、巧引古詩文,把國學精華注入學生的心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要“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新課標突出了語文課程注重審美探究的基本理念,強調了文學作品的審美感受和審美創(chuàng)造。詩詞名句是濃縮的精華,意蘊豐厚正體現(xiàn)了這一要求。因此設計導語是,恰到好處地運用一些詩文名句,不但能使學生通過對古詩文名句的意蘊進行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或想象,而且能創(chuàng)設“先聲奪人”審美情境,從而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能盡快感受所學課文的精華之處。比如我在
三、精心設計疑問,引發(fā)思考,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導語設計不僅激發(fā)學生進入課堂的興趣,更主要的是要引發(fā)學生更多的思考。在學習完本科知識后,再回顧我們設計的導語會使學生有新的收獲。如在教學《買櫝還珠》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我們讀過故事《井底之蛙》,你見過你身邊的哪些人像井底之蛙呀?學生一定會開動腦筋,去搜尋自己認為的井底之蛙,在學生討論后教師稍加指導就直接進入課題: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過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 因此,我認為設計一個好的導語疑問一定要做到:1、要有一定的深度。即:“要把知識的果實放在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位置。”切記不能讓學生形成不動腦筋就能輕易答出的懈怠。2、導語問題設計應具有探究性和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和靈活性。在學生解答完提出的問題后,教師還可以留下具有生活化、又具有探究性的空間,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去探究。
四、通過教師煽情和多媒體音響圖畫效果感染鋪設情境,引發(fā)共鳴。
一堂好課,最終被調動起來的不僅是學生,甚至還包括教師自己,可以說好的情境導入,是打開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例如,在教學《詹天佑》這一課時就采用這種方法,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我們知道,現(xiàn)在中央電視臺每年都要評選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每一年評選的時候,他們的精神都深深的感動著我們。其實,每一個時代都有感動我們,感動中國的人物。你能說一說他們嗎?(學生根據(jù)課前搜集有關材料稍加討論,老師直接導入課題),有這樣一個人,雖然,他離我們生活的時代比較久遠,但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他,他就是——詹天佑,同學們知道嗎?這是一個讓人動容的名字,每一次讀這篇課文,老師總會被強烈地震撼,在那個任人宰割的年代,詹天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中國人好樣的,中國人了不起。在我的心目當中,詹天佑可以當之無愧地被評為感動20世紀的中國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詹天佑,認識詹天佑。(播放多媒體詹天佑事跡)。通過實體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喔!詹天佑真?zhèn)ゴ螅?/p>
總之,新課的導入猶如發(fā)動機開始啟動,直接影響著整臺機器的正常運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精心設計導語并巧妙用好導語設計,這樣我們才能超越傳統(tǒng)課堂的束縛,拓展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才能讓自己的課堂妙筆生花,讓學生的學習效果速至最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