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平
(安徽省安慶市再芬黃梅戲藝術(shù)劇院,安徽 安慶 246003)
作為一名青年戲曲演員,最渴望最期盼的時刻莫過于自己的表演能夠達到觀眾的認可,跟自己的所塑造的人物達成合二為一的和諧境界,與舞臺上另一個“我”體驗著同一種悲歡離合,觀眾隨著我的情緒帶動入戲,產(chǎn)生共鳴或是滿足。而話說回來怎樣能使自己的表演令人滿意,從而成功呢?我以為演員本身對角色的塑造應拿捏好尺度,過之或是不及都會影響狀態(tài)的發(fā)揮。
演員、角色、觀眾是戲曲表演生命的三元素,表演是一個一部分人在創(chuàng)造著,而另一部分人在觀看的過程,觀眾到場中來看的是演員如何當著自己的面把一個并不在生活中并不存在的角色形象,完全是靠演員的身體和情感塑造形象,突出其活靈活現(xiàn),如果演員沒有真實體驗角色,沒有情動于衷,那創(chuàng)造的人物必然是蒼白乏味,在飾演程式動作較多的角色時,不可只顧炫技,而忘之所以這么做的初衷,所以說演員與角色間總會有差距的,甚至有時還得女扮男裝,例如黃梅戲中的一出小戲《戲牡丹》有個道童,是個男性角色但是一般由女孩飾演,那顯而易見的是難度系數(shù)較高,不僅外形肢體上要男性,還有聲音也得修飾,還有神態(tài)、裝扮、妝容等等一連串都要改變!所謂裝龍像龍、裝虎像虎,演什么就是這么,通過自己身心的情感去塑造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舞臺形象。
將理性、感性、角色三者合為一體,恰好中國戲曲巧妙地結(jié)合間離與共鳴的統(tǒng)一,在劇場觀眾的興趣往往不止是注意到故事劇情的發(fā)展和思考劇中的道理,而是演員的人格魅力更是看重塑造角色的能力,演員如何通過表演技巧來演飾劇中角色的情感,這一點不管是內(nèi)行還是外行都特別關(guān)注的方面,而觀眾既然買票來看戲來追捧的就是名角,時常會意味深長的議論演員們的做工精湛,和唱腔上的韻味,這就更考驗演員在舞臺表演上與角色的里應外合。
例如筆者大四那年在校編排了黃梅戲《荊釵記》飾演錢玉蓮她是一個做派青衣,劇中一折《投江》講訴自己的夫君上京趕考至今未歸,繼母使用毒計殘害,為逃繼母威逼再嫁深夜跳窗潛逃,最后無奈走投無路之下投江而死,從設計在屋內(nèi)逃出跳窗到奔跑在荒郊遇到了咲犬,又看到月亮在觸景生情之后看到了江水,沒有退路的情境下跳進江水之中,就在跳入后,我們選擇了運用長水袖,七尺五的雙袖,配合著戲曲程式動作舞蹈肢體表現(xiàn)在水里的掙扎 遇險的狀況,在這一套動作下,既要有求生欲望還要體現(xiàn)人在遇難時的正常自衛(wèi)的現(xiàn)象,既要有優(yōu)美的動作展示又還不是純自然寫照,用水袖亂舞一通,藝術(shù)來源生活卻又高于生活,所以此時就要感情和理性的半對半了,理性的支配動作感情卻又要充實其中,兩者融為一體,把有意識設計好的動作,無意識的流露出來。恰如其分的體現(xiàn)完美!當然合理的安排技巧動作是表演的最終保障。
內(nèi)在是通過心里描繪和情緒起伏等側(cè)面手法來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外在是肢體,行為,表情,身份等方面入手。兩者是塑造一個完美人物的前提,之間密切存在通過挖掘內(nèi)心來烘托人物外在,若有一方失去就會錯誤,不統(tǒng)一不和諧,也不會有可欣賞的角色形象。舉例說明如黃梅生活小戲《鬧花燈》對于這種傳統(tǒng)又是經(jīng)典的劇目,既要自然也要嚴謹,如果本色出演就是一個大嫂,只注重真實毫無程式動作美感,就一味地大大咧咧,嗓門粗厚必然是沒有看點和欣賞之處。常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何為美就是美好的事物、畫面等向善向真的精神,若按在戲曲上來說就是可欣賞的,可帶動人得劇目、人物就算是飾演反面角色那也有特定專屬的人物形式,語氣、表情、潛臺詞等等那也是非常出彩的,而鬧花燈屬于最原始的雛形“二人戲”講訴夫妻兩去看燈會鬧騰出來的一些趣事,形容樸實的鄉(xiāng)村氣息和醇厚的人情風,劇情簡單、人物明了、應該是非常容易把握的,但恰恰相反越是這種貼近生活的小戲越難自然流露,內(nèi)心要豐富,一個眼神一個指法都要有角色特定的形象,她的年齡、性格、身份以及含義,不可沒有章法!
黃梅生活小戲在臺詞上最能體現(xiàn)趣味,也考驗一個演員對生活細節(jié)的敏感度,劇中就這樣的你一言我一句,你一問我一答,其樂融融!平平常常卻也能將夫妻間感情牽引出來,當然你若是像背臺詞那樣念出來,沒有真情、真實、真投入,那必然是沒有效果,所以說要想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戲曲演員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要想讓觀眾覺得你就是這個角色、以假亂真、就難上加難了。藝海無涯對于作品我們來說沒有好只有更好!
心動是一切表演的根基,也是最基本的演繹守則。演戲重要的是過程,并不是結(jié)果,所以老藝人常說演戲要知戲情、懂戲理。這里筆者以自己的觀點列出幾點體會: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身之戲在于臉,一臉之戲在于眼,任何一個人的內(nèi)心、感受情緒、心語等等都是透過眼神來表達的。而一名稱職的演員在舞臺中表演若是內(nèi)心空白眼睛無戲,試問用什么來打動觀眾,用什么來征服觀眾。反對沒有飽滿的內(nèi)在感受而去做作的模仿,“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這句警言是我們要時常感悟的道理。
掌握表演節(jié)奏就是一出戲的靈魂所在,不僅僅是靠導演的統(tǒng)籌,演員才是呈現(xiàn)的關(guān)鍵,所以心理素質(zhì)和隨機應變要靠不斷的舞臺實踐,和長年累月的積攢,都說一個演員的成熟期在三十歲左右,我想這大概意思就是藝術(shù)絕對不是臺上見得事,諳知熟能生巧也非一日之功,而戲曲節(jié)奏則是非常重要,“冷場”是舞臺上的大忌,如果不是特定情境的需要,一般都是不可以有的。所以演員之間的默契配合都是十分嚴謹?shù)模枰L時間的磨合,才會精彩!
獨角戲除外,一臺大戲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搭檔,好戲并不是一人之力就可以完成的,不論是跑龍?zhí)椎倪€是主演都應該尊敬臺前幕后的每一個人,在臺上不要搶戲在臺下也要謙遜,唱戲先做人德藝雙馨絕非只是四個字,都說高調(diào)門唱戲低調(diào)門做人,真實善良才會心靈美,也只有這樣的內(nèi)心和思想才能塑造出真實的角色!
因此,作為一名藝術(shù)工作者,我們要知道肩上的責任和擔當,為更好的傳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必需加強修為自身的舞臺藝術(shù)呈現(xiàn),更要重視文化底蘊的培養(yǎng),為黃梅戲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