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敏,李漸鵬,徐同成,徐雪娣,2,邱 斌,宗愛珍,劉 瑋,劉麗娜,杜方嶺
(1山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農(nóng)產(chǎn)品研究所/山東省農(nóng)產(chǎn)品精深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農(nóng)業(yè)部新食品資源加工重點實驗室,濟南 250100;2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山東泰安 271018)
食物中的天然葉酸由于處于還原狀態(tài),化學穩(wěn)定性低,在食物收集、貯藏、烹飪過程中易失去生物活性,而合成葉酸的穩(wěn)定性較高,常被用作葉酸強化食品的營養(yǎng)強化劑[1-2]?!吨袊用裆攀碃I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2013)》提出成人日常所需葉酸量為320μg/d,推薦攝入量為400μg/d,孕期婦女攝入量應為600μg/d,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1 000μg/d[3]。本文以此為參考,以面粉與葉酸為原料制備葉酸強化粉,使得每100g面粉增加200μg的葉酸含量,并以葉酸損失率為標準,檢測此強化粉在儲藏、加工過程中的葉酸含量變化,為葉酸強化粉使用人群提供葉酸攝入?yún)⒖肌?/p>
面粉,德州巨嘴鳥面粉;葉酸,食品級,河南百福食品添加劑;水,超純水;氨水、乙酸銨和甲醇,均為分析純,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ML104電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TDL-5-A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FD-1B-80冷凍干燥機,北京博醫(yī)康實驗儀器有限公司;超聲波組合反應系統(tǒng)XO-SM100,南京先歐儀器制造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安捷倫Agilent1200;超微粉碎儀,北京永光明醫(yī)療儀器有限公司。
葉酸強化粉制備共需三維混合3次。首先,將10g進行完超微粉碎的食品級葉酸粉加入到1kg面粉中,采用三維混合機充分混勻,制成葉酸濃度為10g/kg的基料a;取10g基料a加入到1kg面粉中,采用三維混合機充分混合篩勻,制成濃度為100mg/kg的基料b;再取20g基料b均勻兌入1kg的面粉中,制得濃度為2mg/kg的葉酸強化面粉。原面粉中的葉酸含量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計。
2.2.1樣品制備本實驗使用標準曲線法測量樣品的葉酸含量。葉酸標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量葉酸標品2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0.5%的氨溶液至刻度,搖勻得到濃度200mg/L的葉酸標品溶液。以此方法類推可得100、50、20mg/L的葉酸標品溶液,以繪制葉酸標準線。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強化粉樣品2g溶于10mL的0.5%氨溶液中,漩渦混勻1min,超聲15min,在4 000r/min的轉(zhuǎn)速下離心10min,取上清液。因為強化粉中葉酸濃度為2mg/kg,上清液中葉酸濃度約為0.4mg/L。將上清液置于真空冷凍干燥機中凍干,再滴加400μL氨水,即得到濃縮25倍后約為10mg/L的樣品。
2.2.2高效液相色譜洗脫條件使用C18色譜柱(50mm×2.1mm,1.7μm);進樣量為5μL;柱溫30℃;流動相:A為10mmol/L乙酸銨水溶液(pH=6.3),B為甲醇;梯度洗脫程序為:0~15min,B從2%升至22%;15~16min,B從22%降至2%;16~20min,B從2%升到22%,洗脫時間共20min;檢測波長為280nm;流速為1.2mL/min。
在常溫條件下,分別采用500g容量的避光塑料包裝袋、厚紙袋、普通面袋和普通塑料自封袋包裹400g葉酸強化粉,分別在第0、7、14、21、28天在每個樣品的3個不同位置取樣,檢測葉酸含量Fn1、Fn2、Fn3,得葉酸平均含量Fn=(Fn1+Fn2+Fn3)/3,計算得出葉酸損失率L,L值最小者為最優(yōu)包裝。
葉酸損失率L=(F0-Fn)/F0×100%
(1)
式(1)中,F(xiàn)0為第0天樣品的葉酸含量;Fn為第n天的葉酸含量,n=0、7、14、21、28。
采用2.3中得出的最佳包裝材質(zhì),分別在常溫25℃、冷藏4℃、高溫50℃的條件下貯存葉酸強化粉,并且在第0、7、14、21、28天在樣品的隨機3個位置取樣,檢測葉酸含量Fn1、Fn2、Fn3,計算得出葉酸平均含量Fn與葉酸損失率L,L值最小者為最優(yōu)貯藏溫度。計算方法與2.3中相同。
以葉酸強化粉作為原料,配制成饅頭粉,取樣檢測。和面醒發(fā),在醒發(fā)30、60min時取樣檢測,在二次醒發(fā)30min時取樣,在饅頭蒸熟后取樣檢測葉酸濃度,計算葉酸強化饅頭在制作不同階段下的葉酸損失率。
以葉酸強化粉作為原料,配制成面包粉,取樣檢測。和面醒發(fā),在醒發(fā)30、60、90min時分別取樣檢測,160℃烘烤30min,烘烤成面包成品后取樣檢測葉酸濃度,計算葉酸強化面包在制作不同階段下的葉酸損失率。以葉酸強化粉為原料,配制成面條粉,取樣檢測。制成冷鮮面成品并煮熟后再次取樣檢測。
以葉酸強化粉為原料,配置成曲奇粉,取樣檢測。170℃烘焙15min,烘焙成曲奇后再次取樣檢測。
圖1 葉酸濃度標準曲線
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分別測定濃度為20、50、100、200mg/L的葉酸標準溶液的峰面積,得到峰面積分別為186、279、540、1256mAu*s,以葉酸濃度作為橫坐標、以峰面積作為縱坐標制得圖1,葉酸標準線公式為:峰面積(mAu*s)=6.089 8×葉酸濃度(mg/L)+1.941 1,R2=0.948 8。
經(jīng)過28d的貯藏實驗后,避光塑料袋包裝的葉酸強化粉葉酸濃度最高,葉酸損失率最低,僅為12.38%±1.20%,厚紙袋、普通面袋、塑料自封袋內(nèi)的強化粉葉酸損失率分別為29.41%±2.11%、26.67%±0.93%和25.71%±1.84%,約為避光塑料袋強化粉的2倍,說明葉酸對光照較敏感,遇光易失活。因此選擇避光塑料袋作為葉酸強化面粉的包裝袋(圖2)。
圖2 4種包裝袋包裹的葉酸強化粉在不同時間的葉酸損失率
經(jīng)過28d的貯存后,常溫25℃貯存的葉酸強化面粉葉酸損失率最低,僅為12.38%±1.81%,冷藏溫度貯存的強化粉葉酸損失率略高,為15.09%±0.92%,高溫貯存的強化粉葉酸損失率最高,達51.02%±3.41%,且在第21~28天間葉酸損失率明顯快于之前??梢娚壑械娜~酸在長時間高溫貯藏條件下易失活,且貯存時間越久,葉酸損失率越加快。常溫25℃是貯藏葉酸強化粉的最佳溫度(圖3)。
圖3 3種溫度下貯藏的葉酸強化粉在不同時間的葉酸損失率
葉酸強化粉在制成饅頭的過程中,葉酸損失率逐漸升高,但總體來進損失率較小,成品饅頭的損失率僅為8%±1.65%。饅頭可作為良好的葉酸載體為人體提供營養(yǎng)支持。按每個饅頭100g來計算,一個饅頭的有效葉酸含量約為184μg,每日食用2個100g的葉酸強化饅頭即可滿足1位成年人每日的葉酸攝入量。在制成面包的過程中,葉酸損失率逐漸上升,烘焙成面包后損失率為13%±4.22%。按成人日常所需葉酸量320μg/d來算[3],每天攝入184g,按切片面包每片60g算,3片面包就滿足成人1天的葉酸攝入量。
葉酸強化粉與原面粉相比,顏色淡黃,在制成冷鮮面并煮熟后,面條呈微黃色。在面條蒸煮過程中,葉酸損失率較大,為47%±11.20%,遠遠高于其他烹飪方式對葉酸的影響。葉酸強化粉在烘焙成曲奇后,葉酸損失率僅為7%±1.23%,是4種烹飪方法里對葉酸穩(wěn)定性影響最小的一種(圖4)。
圖4 葉酸強化粉在制作蒸煮為成品過程中的葉酸損失率
在包裝材料與貯藏溫度對葉酸穩(wěn)定性影響的實驗中,葉酸在避光塑料袋中的損失率最低,在常溫及低溫的貯存溫度下?lián)p失率低,可見葉酸對光照敏感,在長時間的高溫環(huán)境里易失活,這與其他報道的結(jié)果相似:蔬菜中的葉酸在4℃、35℃、40℃貯存6h后葉酸損失率分別為12%、30%、43%[4];葉酸強化麥片中的葉酸在長時間室溫貯藏中損失率極低[2]。
在烹飪過程對葉酸損失率影響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短時間的高溫烹制對葉酸穩(wěn)定性的影響小于長時間高溫貯存。葉酸強化粉在烹制為成品的過程中,烘烤蒸煮溫度均高于貯藏溫度實驗中的50℃,但是成品檢測出的葉酸損失率均低于貯藏實驗中的51.02%±3.41%,原因可能是相比長時間暴露在較高溫度的環(huán)境而言,短時間高溫處理對葉酸的穩(wěn)定性影響更小,或者是在烹飪過程中面粉制品的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5],有利于葉酸穩(wěn)定性的保持。而且烘烤、汽蒸對葉酸穩(wěn)定性的影響遠小于水煮,可能是面條內(nèi)葉酸在烹煮過程中溶于水的緣故。也有其他文獻得出相似結(jié)論:面包在230℃烘烤90min后,葉酸損失率只有9%,但馬鈴薯和洋白菜用水煮沸后,損失率卻高達90%[6]??梢娕腼兎绞綄θ~酸損失率的影響很大,除了熱解之外,葉酸從食物中浸出是損失率較大的另一個原因[2]。就葉酸損失率與居民飲食習慣而言,葉酸強化饅頭為人們?nèi)粘Qa充葉酸的最佳選擇。◇
[1]Bailey L.Handbook of vitamins[M].Boca Raton,F(xiàn)La,USA:CRC Press,2007.
[2]Robert J.Berry,Lynn Bailey,Joe Mulinare,et al.Fortification of flour with folic acid[J].Food and Nutrition Bulletin,2010,31(1)(supplement):s22-s35.
[3]中國營養(yǎng)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日攝入量(2013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4]袁振遠.葉酸[J]. 食品科學,1987,8(7):1-7.
[5]Elzbieta Gujska,Katarzyna Majewska.Effect of baking process on added folic acid and endogenous folates stability in wheat and rye breads[J].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2005,60(2):37-42.
[6]陳青川,牟世芳.葉酸與人體健康[J].化學教育,1996,1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