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雋雋
摘要:“小鮮肉”是近年來廣受歡迎的一類明星,他們有著年輕、俊美、多棲發(fā)展等特點,并因為天價片酬而飽受議論。他們的粉絲大多是處于16-25歲之間的女性,從心理學角度看處于青春期和成年早期,需要獲得自我同一性并建立親密關系。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媒介環(huán)境下,這類女性在追星方面體現(xiàn)出極大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形成具有封閉性的粉絲亞文化群體,體現(xiàn)出“信息繭房”的特征。從兩者之間的關系來看,粉絲對“小鮮肉”形成了帶有色欲的愛慕、帶有認同的崇拜和帶有投射的守護等種種復雜的情感,一方面維持著偶像的地位,一方面也讓粉絲獲得了滿足感和成就感。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偶像制度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小鮮肉”;粉絲;愛慕; 崇拜; 守護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8)02-0061-07
近幾年,“小鮮肉”逐漸取代“花美男”“白面小生”,成為年輕俊美的男明星的代稱。被稱為“小鮮肉”的男明星,常常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一方面,他們有大量熱情而忠誠的粉絲,為他們的演唱會、影視作品和代言產(chǎn)品埋單;另一方面,他們常常作為一個整體被貼上種種負面標簽。本文將界定“小鮮肉”及其粉絲的特征,梳理兩者之間的關系,由此探析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偶像制度的特征。
一、“小鮮肉”的特點
被稱為“小鮮肉”的演員,總體上來說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年輕、不成熟?!靶 焙汀磅r”作為形容詞和定語,從字面上來理解,有著年輕、青澀、新鮮等意味。多少歲以下稱得上是“年輕”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但如果說吳亦凡、鹿晗等“90后”算得上“年輕”,李易峰、陳曉等已滿或接近三十,似乎沒那么“年輕”了。從其出道年限來看,李易峰2007年參加“加油!好男兒”至今已有十年之久,而吳亦凡2012年成為EXO中國隊長也有五年,即便不是經(jīng)驗豐富,似乎也沒那么“新鮮”了。然而在大眾心中,他們依然是“小鮮肉”。其原因在于,他們在影視作品中多扮演年輕時尚的角色,造型打扮十分亮眼,性格方面卻很難談得上有什么深度。而在影視之外,他們多代言針對年輕消費者的時尚品牌,給人的感覺總是較為年輕,依然是演藝圈的“新鮮血液”。
(二)長相俊美。人們對演員外表的審美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對于“小鮮肉”,粉絲們贊嘆他們帥氣,也有人認為他們氣質偏陰柔。主旋律大片《建國大業(yè)》上映期間,導演葉大鷹嚴厲指斥“女里女氣”的“小鮮肉”不應出演革命先烈。但如果說“小鮮肉”重視外表,五官精致、皮膚光潔,衣著講究,大概是沒有爭議的。因此,整體來說,“小鮮肉”具有單純、陽光的大男孩氣質,并因此得到粉絲喜愛。
(三)多棲發(fā)展。很多“小鮮肉”是在流行音樂領域獲得了一定的名聲之后,跨界電影、電視劇、綜藝等多個領域發(fā)展,這是向日韓明星偶像制度借鑒的結果。在歐美國家,流行歌手、電影和電視劇演員之間有清晰的界限;而在日韓,雖也有歌手、演員的分工,但“偶像”卻不在這個序列之內,甚至可以視為一種單獨的職業(yè)。以日本杰尼斯事務所旗下的藝人為例,他們雖然以發(fā)行唱片作為出道的標志,但出道前后都會參加各類演藝活動。韓國的SM公司與之類似,只不過杰尼斯藝人一般是終生雇傭,SM公司則采取合約制。目前人氣最高的幾位“小鮮肉”吳亦凡、鹿晗、黃子韜和張藝興都曾是SM公司旗下男子偶像組合EXO的成員,“00后”“小鮮肉”組合TFBOYS所在的經(jīng)紀公司也是對日韓模式的直接模仿。
(四)演技不佳。大部分“小鮮肉”明星的演技和他們出眾的外表不成比例,并因此飽受詬病。演技不佳可能是所有“偶像派”明星的通病——由于容貌出眾和演技稚嫩,他們往往會在一些故事背景極不真實的影視作品中,扮演缺乏深度的“完美”人物,滿足特定觀眾群體(一般來說是青少年女性)的幻想。但略有不同的是,一般的偶像明星所扮演的角色和他們的個性、外形比較接近,哪怕缺乏表演技巧,總體上還是符合整部作品的氛圍,能夠讓觀眾做一個悠長而滿足的白日夢;“小鮮肉”明星所出演的角色,無論在校園、都市,還是在幻想世界中,都顯得呆板、平淡和缺少內涵,演出者本人的辨識度遠遠大于他們所出演的角色,因此常常被譏諷為“面癱演技”“尬演”。當然,這個問題不能完全歸咎于“小鮮肉”,很多影視作品本身亦有問題,如情節(jié)缺乏邏輯、臺詞缺乏張力、人物缺乏個性等等,但“小鮮肉”不甚高明的表演技能無疑加劇了這些問題,以至于凡有“小鮮肉”出演的電影會被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是爛片。
(五)天價片酬?!靶□r肉”的片酬和拙劣演技不相稱,據(jù)稱人氣最高的幾位“小鮮肉”明星,出演一部影視作品甚至要拿上億元的片酬。有從業(yè)者認為,“小鮮肉”的天價片酬在影視作品的全部制片成本中占了過大比例,導致影片在其他方面投入的減少,以至于整部作品不得不粗制濫造。①監(jiān)管部門近日出臺的文件也特別規(guī)定了演員片酬在整個影視劇預算中所占的比例。將影視作品質量不高的原因全部歸結于“小鮮肉”當然失之偏頗,畢竟大量影視作品雖沒有“小鮮肉”卻依然質量欠佳。但這一歸因方式可以說明,“小鮮肉”演技和片酬之間的錯位,已經(jīng)讓他們在業(yè)界、觀眾和管理部門心中成為阻礙影視產(chǎn)業(yè)健康發(fā)展的不利因素。
上述“小鮮肉”的五個特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為因果關系,這也與國內流行文化產(chǎn)業(yè)的整體狀況相關?!靶□r肉”出道之前相貌衣著并不比普通的都市年輕人出色太多,但進入演藝界之后,他們會得到形體、唱歌、舞蹈等方面的訓練,這有助于他們在舞臺上展現(xiàn)個人魅力;同時,化妝師、造型師精心設計,再加上攝影、修圖技術,他們的發(fā)型、五官、皮膚、身材、衣著、飾品乃至身體姿態(tài),無一不精致完美。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小鮮肉”們無法成為基本合格演員。正如電影明星研究者指出的,電影表演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演員融入戲劇性故事中,另一種模式則是演員看上去同周圍的演員和環(huán)境分離而呈獨立自主性。自主性的演繹支持了明星的超凡地位?!盵1]280前者是優(yōu)秀演員的表演方式,他們能夠利用自己的身體呈現(xiàn)劇中人物的個性和心理;后者卻是明星的表演方式,無論演什么角色,都只會凸顯自己的存在并放大自己的魅力?!靶□r肉”必然地選擇后一種表演方式,甚至缺乏生動表情的演技,這某種程度上也具有維護“高冷男神”形象的功能。雖不利于營造完整的虛構世界,卻成功聚焦社會大眾的目光,因為這意味著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
社會學家鮑德里亞認為,當下我們所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應稱之為“消費社會”。商品已經(jīng)不再承載著使用價值,或者說使用價值已經(jīng)讓位于商品的交換價值和符號價值,人們更多地重視商品所帶來的情感體驗、文化聯(lián)想與幻覺。在這樣的情況下,“人的身體和性成了最具有符號價值作用的符碼,代表著人們的審美趣味,代表著人們欲望的對象,代表著人們的崇拜和消費對象?!盵2]664因此,年紀輕、顏值高、身材好、氣質佳的“小鮮肉”便應是這個社會中最為理想也最為昂貴的商品?!靶□r肉”價值產(chǎn)生的中介,就是集中在他們身上的注意力。美國經(jīng)濟學家邁克爾.戈德海伯(Michael H. Goldhaber)等注意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信息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但大眾的注意力卻并沒有同步增長,再加上其不可兼顧的排他性特征,注意力成為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稀缺資源。如何爭奪注意力,成為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商業(yè)營銷者需要考慮的問題。[3]在鏡頭中呈現(xiàn)為完美身體符號的“小鮮肉”是很多人渴慕的對象,他們因此擁有了大量的注意力資源。這些注意力能夠通過他們,轉移到他們所代言的產(chǎn)品和出演的影視作品上面,成為購買力的保障。從這個角度來說,“小鮮肉”的天價片酬,實際上購買的是他們所擁有的注意力資源。只不過,注意力的經(jīng)濟價值如何量化是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那么“小鮮肉”片酬的不合理,或許就是對集中在他們身上的注意力的錯誤估值。而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原因或許在于“小鮮肉”身上所集中的注意力,并不是來自普泛的社會大眾,而是來自特定的人群——他們的忠實粉絲。粉絲重復投入的注意力被簡單相加,其經(jīng)濟價值也就被相應高估了。可以說,正是粉絲的持續(xù)關注,讓“小鮮肉”成為流行文化產(chǎn)業(yè)最受矚目也最有爭議的話題。那么,研究“小鮮肉”這一明星類型,就無法繞過其粉絲群體。
二、粉絲的整體特征
在人們的印象中,追星的粉絲一般是不諳世事的青少年(以女性居多),她們頭腦簡單、心靈空洞、言行怪異,對于偶像之外的一切事物皆毫無興趣,卻對偶像抱有種種不切實際的熱情和幻想。追星族楊麗娟的新聞因央視報道而轟動全國,這可以說是主流媒體對粉絲的刻板印象和頑固偏見的集中體現(xiàn)。2007年,楊麗娟的父親因女兒極其渴望單獨見到偶像劉德華的愿望始終無法滿足,留下一封指責劉德華的遺書后跳海自殺,央視等主流媒體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大量報道。有學者認為,這樣的做法“以非常規(guī)事件的凸顯左右和主導公眾對事件常態(tài)的把握和認知?!瓕⑷藗円蛄藢λ^‘病態(tài)粉絲的關注,……從而完成了對粉絲亞文化的邊緣性、非理性和破壞性的界定?!盵4]時至今日,這樣的報道策略沒有太大改變,粉絲在輿論中依然常常被視為“腦殘”。2017年8月,由“小鮮肉”楊洋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為了推高票房,楊洋的粉絲進行了“鎖場”活動(即每個場次買一兩張票以保證放映場次)。影院的利益受到損害(每場買票人數(shù)過少導致放映收入低于成本,且無法換成更受歡迎的電影),雙方發(fā)生了沖突。在報道這一事件的時候,有的媒體使用了《“三生三世,十里鎖場” 流量明星的粉絲有多瘋狂?》②《楊洋粉絲鎖場被群嘲,可怕的是她們以此為榮》③之類帶有預判性和引導性的標題,將粉絲描述為瘋狂到了可怕地步的人群。也有媒體采用了較為中立的態(tài)度,剖析粉絲行為的深層原因。即便如此,還是有人在評論中表示,“我不相信有這樣的粉絲,我更相信是明星經(jīng)紀公司以粉絲的名義搞的。因為,實在是太腦殘了,正常人干不出這事。”④還有人驚嘆,“這是粉絲?感覺快成邪教徒了?!雹菀圆蝗葜靡傻膽B(tài)度,將粉絲等同于由于缺乏辨識力而任由他人指使和控制的非正常人群。
但如果對粉絲的態(tài)度僅僅限于批判、指責和嘲笑,就會很難理解這一群體,以及這一群體與“小鮮肉”明星,與當下的流行文化產(chǎn)業(yè)之間的關系。
根據(jù)艾瑞咨詢發(fā)布的《2016年中國粉絲追星及生活方式白皮書》,娛樂明星的粉絲中,女性占76%,16—25歲的年輕人(也就是“90后”)占68.2%,學生占34.8%,企業(yè)白領占22.0%,而廣東、江蘇、北京等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粉絲所占據(jù)的比例也較大。⑥數(shù)據(jù)和人們的預判接近,顯示“小鮮肉”的粉絲以年輕女性居多,她們多是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大中學生和年輕白領,經(jīng)濟較為寬裕,生活較為獨立,能夠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和金錢。同時,因為身處富裕而開放的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她們的消費依據(jù)的不是物品是否“劃算”、有用,而是其符號價值可見,如果說“小鮮肉”是文化工業(yè)精心炮制的優(yōu)質商品,粉絲正是最理想的優(yōu)質消費者。正是由于她們不惜付出大量的注意力和金錢,“小鮮肉”們才成為最有價值的明星。
但這些數(shù)據(jù)并沒有揭示更為深層次的問題——為什么“小鮮肉”會對這樣一個群體產(chǎn)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以下結合互聯(lián)網(wǎng)的傳播環(huán)境,分析粉絲的社會學特征,并對“小鮮肉”粉絲的特性及行為模式進行剖析。
(一)粉絲的心理狀態(tài)
粉絲是一個龐大而無名的群體,其中的個體狀況千差萬別。但年齡和性別兩個方面的因素,導致她們作為整體存在一定的共性,這些共性也是她們對“小鮮肉”明星產(chǎn)生強烈情感的原因。
從年齡方面來看,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艾里克.艾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人的一生有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每一階段需要克服不同的危機,獲得社會化發(fā)展。大部分粉絲所處的16—25歲,屬于“青少年期”(12—19歲)和“成年早期”(20—24歲)。青少年期的年輕人需要克服的是“自我同一性危機”,充分了解自己的獨特性,樹立自己的價值和理想,將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確定未來將要扮演的社會角色。而成年早期的危機則是建立親密感,克服孤獨感。這個時期的個體已經(jīng)獲得了自我同一性,獲得了心理上和經(jīng)濟上的獨立地位,進而希望將自我與他人的同一性相融合,獲得“愛”的品質,并通過伴侶間的相互支持和分享來應對撫育后代的責任。[5]15艾里克森的理論由于解釋含混、階段劃分刻板等遭到質疑和修正,但其有效性也得到了心理學界一致承認。借助他的理論可以看出,處于特定年齡階段的粉絲,迫切需要在認識自身的基礎上,對于未來職業(yè)和親密伴侶進行考察和抉擇。但是,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讓她們對自我的認識、評價、定位常常搖擺不定,也很難作出正確選擇。
而從性別方面看,四分之三的“小鮮肉”粉絲是女性。能夠且愿意追星,和當下女性的社會地位密切相關。20世紀之后,女性解放運動讓女性在制度層面上獲得了基本和男性平等的權力,她們能夠自由支配自己的財產(chǎn)而不會受到法律制裁和輿論指責。但另一方面,當下社會中的男權意識依然主導著社會秩序,女性往往需要付更大的努力才能獲得和男性一樣的地位、資源和權力。因此,作為一個社會性別的總體,女性在生產(chǎn)領域依然處于相對弱勢的狀態(tài),而只能在消費領域,通過物品的符號作用和象征意義,展示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社會地位。
簡言之,正是由于年齡和性別兩個方面的共性,“小鮮肉”的粉絲有了共同的心理需求。而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則為她們提供了共同行動的可能,她們也由此展現(xiàn)出了與之前追星族不同的特征。
(二)粉絲的創(chuàng)造性
粉絲有著很強的創(chuàng)造性。美國學者亨利.詹金斯教授是《星際迷航》(Star Trek)的忠實粉絲,他一直親身參與并親眼見證著粉絲如何利用復印機、錄像機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通過郵寄等非正式渠道傳播和分享。雖然這種自掏腰包且耗費大量時間的行為既不能帶來經(jīng)濟收益,也很難得到外界的理解——在非粉絲看來是不體面、不名譽的,而握有知識產(chǎn)權的公司則有可能起訴這些侵權的行為。但粉絲們卻樂此不疲,從這種活動中創(chuàng)造出屬于特定群體的亞文化。
在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粉絲的創(chuàng)造性更是得到了驚人的發(fā)揮。無限延伸的互聯(lián)網(wǎng)使得粉絲能夠方便地溝通協(xié)作,各種新的技術產(chǎn)品,大大降低了非專業(yè)人士創(chuàng)作的難度。如果說,用戶生產(chǎn)內容已經(jīng)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重要發(fā)展趨勢,當下的娛樂偶像,一定程度上也是粉絲與文化工業(yè)的合謀,而不是粉絲被動接受的“成品”。對于大部分粉絲來說,偶像的身體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不在場的。但是,正如鹿晗某后援團體的主要負責人曾講解過內部的分工情況:“我們站子的工作組分為產(chǎn)品部、市場部、媒拓部、公關部等,每個部下面再分組,比如產(chǎn)品部又分為資源組、翻譯組、設計組、影音組等等,誰在哪個部門都是根據(jù)每個人的專業(yè)、職業(yè)和特長決定的,……加上每個部門都相對獨立又互相合作,做事的時候說是一條流水線也不為過?!盵6]就這樣,與其說粉絲忠心耿耿地“粉”鹿晗,不如說她們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以有效的方式組織起來,生產(chǎn)出了鹿晗這樣一位人氣超高的明星。
(三)粉絲的互動性
1990年代,“追星”成為青少年群體中一種較為普遍的行為。許多初高中生盡管只有很少的零花錢,卻省吃儉用,盡可能多地購買偶像的唱片、海報、書籍及其他周邊產(chǎn)品。這是孤獨的甚至地下的活動,父母師長可能會嚴厲制止,周圍的同學好友也未必共同參與。
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百度貼吧、微博、微信能夠讓粉絲突破時空的限制進行交流;而在線下,除了傳統(tǒng)的聽演唱會、看電影、買周邊產(chǎn)品之外,粉絲還會通過其他的方式讓自己變得可見。例如,著名網(wǎng)絡小說《盜墓筆記》中虛構了一個所謂的“十年之約”,即2015年8月17日“長白山下。青銅門開,靜候(張起)靈歸?!庇谑沁@一天長白山景區(qū)游客數(shù)量暴增,景區(qū)管理者準備的簽名版上寫滿了粉絲的感言,發(fā)行的紀念明信片也被搶購一空。⑦張起靈只是小說中的虛構人物,但對于“稻米”來說,這一次長白山之行兼具了圓夢、朝圣、旅行和社交多種意義,讓散居于各地的粉絲獲得了一個自我表達和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是一種儀式,讓追看這部小說長達若干年的粉絲脫離原有的生活軌道,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與自己喜愛的人物發(fā)生交匯,并通過這個虛構的符號,分享了關于這個文本的共同記憶、經(jīng)驗和情感。
(四)粉絲的分裂性
憑借自發(fā)的創(chuàng)造、傳播和交流,粉絲獲得了快感和樂趣。但群體的“圈地自萌”也有很大的消極后果,就是將自己封閉在“信息繭房”之內。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由于信息量的超載,注意力有限的公眾只能選擇偏愛的信息領域,接觸立場一致的人,看想看的內容,聽想聽的聲音,每個人都為自己定制了一份‘我的日報。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一個僅能容納相同意見的‘回音室。身處封閉繭房中的人們聽到的只有自己被放大的回聲,其結果必然是作繭自縛,閉目塞聽。”[7]信息繭房不僅隔絕了與外界的交流,還會導致內部感情走向極端。原因在于,“網(wǎng)絡用戶在發(fā)布信息時,往往將情緒和觀點、戲劇和現(xiàn)實相混合,”這樣的信息可以稱為“情感新聞”,而在粉絲身處的信息繭房之內,“個體收發(fā)情感新聞,原先持有的觀點、情感、情緒和意識形態(tài)也在不斷強化和加強,與其他繭房的對立也就十分尖銳?!盵8]這樣的事件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例如,某媒體發(fā)布了有關某偶像的負面言論引起其粉絲的不滿,于是雙方立刻就會“撕起來”。對媒體而言,發(fā)布信息是自己的自由權利,粉絲蠻不講理的謾罵是一種“腦殘”行為;而對于粉絲而言,媒體在不了解事實的情況下隨意評論自己所喜愛的偶像就等于侮辱了粉絲群體,必須予以反擊。雖然也有不少粉絲認識到“粉絲行為,偶像買單”,不恰當?shù)难孕袝o偶像帶來負面影響,但是粉絲對偶像的高度感情投入,以及她們對偶像的認知與非粉絲之間的偏差,已經(jīng)決定了雙方不可能達成“理性”的溝通。很多時候,“撕起來”的雙方甚至不能講出任何道理,而只會給對方貼上“腦殘”“黑子”的標簽,以越來越粗俗、越來越暴力的語言相互攻擊。而在這種情感極化的狀態(tài)下,雙方幾乎沒有相互理解和和解的可能。
有論者認為,“信息繭房”有著巨大的潛在危險,因為“身處封閉環(huán)境中的個人,其認知水平和媒介素養(yǎng)將不斷退化,進而影響到價值觀的確立。對整個社會而言,‘信息繭房構建的是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信息的藩籬,長期的異質性缺失,勢必將造成群體的極化。失去了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群體之間黏性逐漸喪失,社會價值觀離散,給社交媒體的媒介生存造成極大的隱患?!盵8]而對于粉絲群體來說,和外界無法進行正常溝通,也會給她們帶來身心的極大困擾。
可以說,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興起的環(huán)境下,人們接受文化產(chǎn)品的方式發(fā)生了變化,由單向、靜態(tài),變得多向、動態(tài)。被粉的人/物不再被遠距離欣賞和崇拜,而是充當交流的媒介,以自身的某些特質,溝通這些有著共同的趣味、喜好和某些特質的粉絲。在這樣的情況下,粉絲作為一個亞文化群體,“通過分享一系列信念、符號、含義、價值和實踐,……制造出一種集體歸屬感,它會調和與文化主流群體的非傳統(tǒng)或對抗性關系?!盵1]294進入“小鮮肉”粉絲的交流空間,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粉絲眼中,“小鮮肉”帥氣、善良、單純、努力,甚至有些“呆萌”;而在非粉絲眼中,“小鮮肉”不僅演技差、耍大牌,更有無數(shù)負面新聞纏身。兩者差異之大,判若兩人。這不能簡單理解為粉絲或非粉絲的認知偏差,因為明星形象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明星個人的真實呈現(xiàn),而是“包含了無數(shù)媒體和環(huán)境對他或她的呈現(xiàn):影迷雜志與主流新聞媒體、電視報道和人物傳記、許多電影里的表演、訪談、傳聞以及各種場合的出席?!盵9]137如果說,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明星形象是由媒體機構塑造而成;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每一個人都成為可以自由發(fā)布信息的媒體,那么在粉絲群體內部,“小鮮肉”的正面信息就會多次、反復傳播,成為群體內的主流意見;而負面信息在粉絲群體內部則會遵循“沉默的螺旋”效應,逐漸變得微弱直至消失不見。這樣,雖然不被群體之外的人所理解,有著良好品質且個性惹人喜愛的“小鮮肉”形象就成為粉絲群體內共享的文本。處于特定年齡階段的女性粉絲不斷多次消費這個自己參與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本,一方面滿足了自己特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讓“小鮮肉”成為這個時代的文化奇觀。
三、“小鮮肉”和粉絲的關系
偶像和粉絲之間的關系往往會根據(jù)情境而千變萬化,沒有哪一個既有的模式可以套用來分析“小鮮肉”和他們的粉絲。根據(jù)“小鮮肉”及其粉絲的特點,兩者關系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帶有色欲的愛慕
從字面上看,“小鮮肉”這個詞組的主語是“肉”,“肉”以提喻的方式指代“人”,在古代漢語中“作為稱謂詞出現(xiàn)在口語會話中,在感情色彩上還具有一定昵稱性,多指自己心愛的人”。[10]可以說,“小鮮肉”這個詞匯本身就有著情感乃至肉欲的色彩,而他們與粉絲的關系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親密程度?!靶□r肉”會定期在微博上發(fā)布關于自己的圖文和視頻。這些材料經(jīng)過技術處理之后賞心悅目,還讓粉絲覺得,自己打破了地理空間的隔離,深入到偶像的私人空間和工作場所,看到偶像的一舉一動。而如果留言,還有可能得到偶像(或者說以偶像本人口吻發(fā)出)的即時回復。除此之外,粉絲還有接機、探班、見面會等多重線下形式與偶像近距離接觸。這些線上和線下的接觸,讓粉絲產(chǎn)生了和偶像“親密無間”的關系。因此,粉絲對偶像的稱呼常常是“我家”某某,某些情況下甚至變成“老公”,營造形同情侶乃至夫妻的關系。百度貼吧的“吳亦凡吧”里出現(xiàn)過這樣的帖子——“妮最喜歡凡凡身體哪個部位?”下面所附的圖片大部分是吳亦凡身體細部的截圖。⑧如果說眼睛和雙手還僅意味著觀看和欣賞,那么腳踝、舌頭、鎖骨等部位的截圖和放大,就很明顯地帶上色欲的意味了。
除了親密感,對于長期的粉絲來說,她們可能會經(jīng)歷情感、職業(yè)和家庭方面的變故,而和偶像的關系卻是穩(wěn)定的(除非自己決定“脫飯”,否則不會結束),總是正面積極的,成為順境的陪伴和逆境的安慰。在人際關系淡漠且流動極快的都市,對于尋求親密關系的年輕女性粉絲來說,甚至比真正擁有一個異性伴侶還更要令人滿意。因此可以說,“小鮮肉”們因為其精致的外表,為粉絲所愛慕。
(二)帶有認同的崇拜
一般來說,認同往往發(fā)生在同性的明星和粉絲之間。粉絲會對明星所扮演的角色、經(jīng)歷的事件感同身受,進而認同明星及其扮演角色的行為方式及內在價值。但“小鮮肉”和他們的女性粉絲之間,同樣也有認同的作用發(fā)生,并被一部分粉絲上升到崇拜的地步。主要原因在于,“小鮮肉”并不純粹是以“男性魅力”取勝。他們因外表精致而被認為氣質陰柔,在銀幕上所扮演的角色,也往往顯得溫柔、體貼、耐心。雖然馮小剛、葉大鷹等公眾人物表達了對“小鮮肉”喪失男性氣質的擔憂和恐懼,但這種中性氣質卻有著積極的意義。女性主義認為,“雌雄同體”是最為理想的性別氣質。英國作家伍爾夫在多部作品中塑造了“雌雄同體”的人物,并認為“最正常、最適宜的境況就是(男性和女性)這兩個力量結合在一起和諧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時候?!彼J識到,“要讓女性和男性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必須從根本上消除兩性之間形而上學的二元對立,消除建立在兩性對立基礎上的整個社會意識、思維模式、倫理價值標準。這樣,男性與女性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人類才能真正發(fā)展進步。”[11]當然,無論是“小鮮肉”還是他們的粉絲,未必能夠從這樣的角度思考問題,相反“小鮮肉”們還會刻意展示“爺們”的一面。⑨但實際上,正是因為他們中性的特質,讓粉絲既對他們產(chǎn)生面對異性明星的愛慕,又產(chǎn)生面對同性明星的認同。
很多粉絲回憶追星歷程,會把自己對偶像的熱愛總結為“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⑩雖然精致的外貌是吸引她們的重要條件,但讓她們長期關注某一明星的,是他的種種行為和品質,例如在拍戲的過程努力克服困難的堅毅,低調進行慈善事業(yè)的善良,以恰當?shù)姆绞交貓蠓劢z的溫柔等等。
可以說,粉絲崇拜明星并非因為無所事事、見識淺薄,而是通過偶像重溫和確認自己的價值選擇。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對于處在人生抉擇時刻的粉絲來說,通過偶像這樣一位有社會影響力和個人魅力的人物確認自己的價值選擇有著巨大的意義,能夠減輕她們的迷茫和壓力,讓她們對自己的選擇更加執(zhí)著和堅定。由此,她們會對偶像由價值觀層面的認同,上升到由衷的敬佩和崇拜。例如,有粉絲在知乎話題中談到鹿晗的時候贊嘆,“在我心里面他帶給我的不再只是娛樂性質的滿足,不再是閑暇無聊時的消遣,而是精神上的一種指導,我愿意尊敬他為先生?!?當然,由認同上升到崇拜,不排除藝人經(jīng)紀團隊的刻意宣傳,及粉絲自身對信息的不斷篩選所造成的偏向,但對于粉絲來說,這份崇拜之情卻讓自己的生命因對特定價值的信仰而變得飽滿充實,也讓她們感到格外美好。
(三)帶有投射的守護
大部分“小鮮肉”明星是參照日韓的造星方式塑造出來的,無論出道多久都是處于“養(yǎng)成”的狀態(tài)。而他們的粉絲則有很多是身處大中學校園中或初入職場,正在逐步從青澀走向成熟。兩者之間的共同之處,讓很多粉絲將自我成長、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投射在“小鮮肉”身上。不少粉絲表示,偶像是她們的人生榜樣。正是從偶像的努力進取,粉絲獲得了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前行的動力。例如,一位楊洋的粉絲談到,“我在試著把他當做我的動力,他越來越有名,越來越成熟和自如,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作為羊毛的我也會努力,要做一個優(yōu)秀的記者,也許有一天真的可以站在他的面前采訪他?!?對于這些粉絲來說,偶像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在處理自己的現(xiàn)實問題的時候,她們從偶像的事跡中得到勇氣,通過學習偶像來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乃至整個人生軌跡。
而在將自己的人生理想投射到偶像身上的時候,偶像的事業(yè)也就成了粉絲自己的事業(yè)。在互聯(lián)網(wǎng)連接一切的條件下,粉絲不再是遠遠仰慕,而是通過打榜、投票、控評等行為,直接影響偶像的人氣和口碑。這樣,偶像的每一次成功都和粉絲的用心守護直接相關,粉絲也會通過種種維持偶像地位的行為而獲得成就感。這樣的心理被經(jīng)紀公司有意識地利用了,例如,TFBOYS所在的經(jīng)紀公司“并沒有像傳統(tǒng)經(jīng)紀公司一樣根據(jù)自己的評估標準去給藝人預設好‘人設,而是通過這些網(wǎng)絡視頻的人氣反饋來權衡每一位練習生的價值。這就讓受眾有了較為強烈的‘參與感,……用戶粘度……明顯高出許多?!盵12]TFBOYS三位成員都是在十四五歲的年紀以不成熟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公眾視野中,雖然其作品堪稱粗糙,卻讓粉絲產(chǎn)生看著他們長大的感覺。其他“小鮮肉”及其經(jīng)紀公司也在日常的宣傳中,強調他們?yōu)榱伺碾娪啊⒊瓒冻龅钠D辛,常常讓粉絲對偶像在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困境感到心疼,進而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偶像一直在努力拼搏,得到回報理所應當。粉絲購買偶像的音樂、影視和代言產(chǎn)品,讓偶像的經(jīng)濟價值得以凸顯,事業(yè)得到提升,讓他們的努力得到切實的回報。這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鎖場”事件,就不能簡單被視為擾亂電影市場秩序的行為了。對于無權無勢的粉絲來說,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以消費的方式將偶像的銀幕之作推廣給非粉絲群體,這是對偶像的守護和支持,也讓原本只是文化商品的被動接受者的粉絲感到,自己不但把握住了偶像的命運,也掌握了自己所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
總而言之,1990年代以來,隨著H.O.T、SMAP等在中國走紅,日韓的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模式對我國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出現(xiàn)了時代峰峻和TFBOYS這樣模仿而來的經(jīng)紀公司和偶像團體,打榜、應援等線上線下的粉絲活動也越來越成為常態(tài)。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媒體環(huán)境下,偶像和粉絲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之間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偶像的人氣和地位,越來越依賴于粉絲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粉絲對偶像,則在親密互動的基礎上,發(fā)生了欲望、認同、投射等心理作用,并在以言語表達愛慕和崇拜的同時,采取積極的行動守護偶像,以此來確認自己的價值選擇,體驗成就和喜悅。兩者之間的雙向關系,成為新的明星制度的核心。
四、結語
近幾年來,“小鮮肉”憑借年輕俊美的陽光男孩形象吸引了大量的女性粉絲,這些粉絲大部分處在從幼弱到成熟、從依附到獨立的人生階段,“小鮮肉”的形象和內涵符合她們此時的心理需求,讓她們產(chǎn)生了帶有色欲的愛慕、帶有認同的崇拜和帶有投射的守護等復雜的情感,并為此付出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通過種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生產(chǎn)性的活動,維持自己所粉的“小鮮肉”的人氣和地位。從這個角度,我們才能夠理解有關“小鮮肉”及其粉絲的種種看上去不合常理的現(xiàn)象。當然,這并不代表“存在即合理”,我們需要認識到其中需要加以克服的消極方面。從粉絲個人角度來說,他們需要走出“信息繭房”,以更加理性的方式與自己所在的社群之外的人交流;而從文化產(chǎn)業(yè)的角度來說,則需要考慮如何克服偶像和粉絲關系中封閉的特點,在更廣闊的空間獲得更加長遠的發(fā)展。
注 釋:
①參見《天價片酬不敬業(yè),“小鮮肉”之病怎么治》,源自北青網(wǎng):http://news.youth.cn/jsxw/201703/t20170330_9384849.htm;
《小鮮肉片酬高水平低 知名導演編劇們群起而攻之》,源自鳳凰網(wǎng):http://ent.ifeng.com/a/20170113/42810981_0.shtml。根據(jù)這些新聞報道,“小鮮肉”明星的片酬最高甚至達到2億元之巨,但是筆者認為,這個數(shù)字的真實與否無法證實,不排除新聞炒作的可能。但是,2017年9月22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lián)合會電視制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lián)合會演員委員會、中國電視劇制作產(chǎn)業(yè)協(xié)會、中國網(wǎng)絡視聽節(jié)目服務協(xié)會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電視劇網(wǎng)絡劇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規(guī)定各會員單位及影視制作機構要把演員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圍內,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制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于總片酬的30%。如有超出40%的情況,需要相關單位備案并進行說明。
② 源自鳳凰網(wǎng):
http://news.ifeng.com/a/20170813/51622386_0.shtml
③ 源自:http://ent.jschina.com.cn/gdxw/201708/t20170809_ 904355. shtml?bsh_bid=1782991547
④ 來自“南方周末”公眾號2017年8月17日新聞《“鎖場”影院,不這么玩就會死?粉絲與票房的三世恩怨》后的留言。當然這樣的懷疑并不是沒有根據(jù),有圖文顯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出品方的確有意引導了粉絲的行為。
⑤ 來自公眾號“虹膜”8月10日發(fā)布的文章《你以為楊洋的粉絲容易?他們可是為愛豆操碎了心》的留言。
⑥ 該報告下載地址:
http://www.iresearch.com.cn/report/2576.html。此外,2014年,虎嗅網(wǎng)對鹿晗微博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了挖掘和粉絲,發(fā)現(xiàn)160萬的微博粉絲中女性占到128萬,為男性3倍;53%的粉絲是90后;海外、北京、廣州、江蘇和浙江等幾片區(qū)域的粉絲是占比最高的,加總達到45.42%。(《大數(shù)據(jù)顯示女性粉絲更愛小鮮肉 南方粉絲偏愛老干部》,http://news.zol.com.cn/624/6247879.html)百度貼吧也在2015年統(tǒng)計了10萬個明星吧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其中71.1%的粉絲為女性,69.8%的粉絲年齡在24歲以下,但從粉絲活躍度、關注度等指標來衡量,在粉絲勢力排行榜排名最高的前10位藝人當中有9位是男性或男性樂隊組合。這幾個數(shù)據(jù),有的是針對特定“小鮮肉”粉絲,有的是針對特定社交媒體;有的采用大數(shù)據(jù)研究法,有的則采用傳統(tǒng)的抽樣調查,都得到了相似的數(shù)據(jù)。
⑦ 參見《南派三叔的十年之約 引來大批粉絲擠爆長白山》,http://news.ifeng.com/a/20150818/44455912_0.shtml。
⑧參見吳亦凡百度貼吧話題:http://tieba.baidu.com/p/5146749192。 其中“妮”為吳亦凡粉絲“梅格妮”(每個你)的簡稱。
⑨ 不少“小鮮肉”將體育運動作為自己男性氣質的證明,比如吳亦凡多次展示自己的籃球技術,鹿晗則將足球作為自己的愛好,并代言相關品牌。
⑩ 參見知乎話題“成為鹿晗的粉絲/被鹿晗圈粉是什么感受?”,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827596。“先生”一詞既是男性的通用稱呼,也是對教師的尊稱。筆者認為此處應做后一種理解,即這位粉絲將鹿晗視為自己的精神導師。
? 參見知乎話題“成為鹿晗的粉絲/被鹿晗圈粉是什么感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827596
? 參見知乎話題“喜歡楊洋是什么感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934522
參考文獻:
[1]理查德.戴爾.嚴敏譯.明星[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趙一凡等編.西方文論關鍵詞[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3]徐光遠,王旭海.注意力經(jīng)濟研究的新視角[J].思想戰(zhàn)線,2013(3).
[4]陳霖,楊培.大眾傳播媒介對“粉絲”亞文化的再現(xiàn)——以央視對“楊麗娟事件”的報道為例[J].文藝研究,2012(4).
[5]羅伯特.費爾德曼.蘇彥捷,鄒丹譯.發(fā)展心理學——人的畢生發(fā)展[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
[6]粉絲們的怪力亂神日常[EB/OL].
http://ent.163.com/15/0819 /21/B1DM0JV900034UOI.html.
[7]劉華棟.社交媒體“信息繭房”的隱憂與對策[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4).
[8]田林楠.網(wǎng)絡情感是如何極化的?——一個情感社會學的視角[J].天府新論,2017(2).
[9]格雷姆.特納.高紅巖譯.電影作為社會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10]梁吉平.“小鮮肉”的前世今生[J].語文建設,2015(13).
[11]張昕.完美和諧人格的追求——弗吉尼亞.伍爾夫的雙性同體思想[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12).
[12]TFBOYS無法復制,中國杰尼斯之夢難以實現(xiàn)[EB/OL].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969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