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珉, 江元山, 朱建華, 高嘉嘉, 王永濤, 胡志敏, 劉志鋼
(1 武漢市第一醫(yī)院, 湖北 武漢 430022; 2 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湖北 武漢 430015)
唑的敏感率高于MSSA,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皮膚軟組織分離的MRSA對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的敏感率為86.90%~95.24%,而痰分離的MRSA僅為1.56%~15.63%。967株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出210株攜帶mecA基因,10株攜帶PVL基因,210株MRSA 中有8株未分型,占3.81%。MLST主要以ST 239(177株)為主;SCCmec分型主要以Ⅲ型(177株)為主;spa分型主要以t 030(177株)為主;agr分型主要以Ⅰ型(196株)為主。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獲得甲氧西林抗性基因mecA而形成的,是醫(yī)院感染常見病原菌之一,對臨床上使用的抗菌藥物常出現(xiàn)多重耐藥,其耐藥基因常位于mecA周圍,和mecA偶聯(lián)在一起,因而有學者將其命名為SCCmec,即葡萄球菌盒式染色體mec(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1]。由于SCCmec結構的不同導致不同型別的菌株耐藥性和流行特點均不同,而對于不同來源的MRSA,社區(qū)獲得性MRSA致病性較醫(yī)院獲得性MRSA強,且大部分攜帶殺白細胞素基因(Panton-Valentine leukocidin gene,PVL),該基因與各種皮膚感染和壞死性肺炎關系密切。本研究對MRSA進行藥敏分析及基因分型,為了解MRSA的流行病學特點及預防MRSA傳播有重要意義。
1.1 菌株來源 某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所有住院患者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檢出的重復菌株。并將菌株來源標本分為皮膚軟組織標本、痰標本和其他來源標本;其他來源標本包括血、尿、引流液(透析液、胸腔積液、腹腔積液、導管引流液和傷口膿液)。
1.2 細菌鑒定及藥敏試驗 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規(guī)分離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進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鑒定和藥敏試驗分別應用GP細菌鑒定卡和GP-67細菌藥敏卡在Vitek 2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tǒng)上進行。藥敏試驗質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ATCC 29213;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和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
1.3 細菌DNA模板制備 挑取MRSA臨床分離株轉入液體LB培養(yǎng)基中37℃搖床200 r/min振搖過夜培養(yǎng),離心收集菌落,棄上清后加入TE緩沖液300 μL混懸,加入5 μL葡萄球菌溶菌酶消化細菌,37℃培養(yǎng)箱孵育1 h,提取細菌DNA步驟按照TIANamp Bacteria DNA Kit操作說明稍加調整進行,每個PCR反應液中分別加入1.5 μL細菌DNA洗脫液做模板進行實驗。
1.4 MRSA分離株的多重PCR鑒定 采用Zhang K等[2]研究中引物對所收集MRSA進行分子鑒定,確認金黃色葡萄球菌并攜帶mecA抗性基因,繼而鑒定其為MRSA菌株,同時進行PVL毒素基因檢測。
1.5 MRSA分離株的SCCmec分型 第一套方案采用多重PCR SCCmec分型。所用引物參考Milheiri?o C等[3]的研究,考慮到第一套實驗方案中部分菌株帶型不易確定,故第二套方案采用Kondo Y等[4]研究中引物作進一步證實,具體實驗均根據(jù)文中條件進行,實驗過程中確保ccr位點/mec位點和J區(qū)兩個區(qū)域同時有預期PCR產物檢出。SCCmec Ⅳ型亞型鑒定參考Milheiri?o C等[3]研究中引物和條件進行。為了有效區(qū)別不同電泳片段,第一套方案PCR產物點樣于2.0%瓊脂糖凝膠中100 V電泳75 min;第二套方案PCR產物點樣于1.5%瓊脂糖凝膠中100 V電泳45 min。
1.6 金黃色葡萄球菌附屬因子調節(jié)子(agr)分型、金黃色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spa)分型和多位點序列分型(MLST) 根據(jù)參考文獻引物和PCR條件對MRSA菌株進行agr分型分析。根據(jù)申恩華等[5]研究中PCR反應對spaX區(qū)進行擴增,雙向測序后到網(wǎng)站(http://www.spaserver.ridom.de/)對每條序列進行spa分型。根據(jù)Enright MC等[6]的研究,對7個管家基因進行PCR擴增,PCR產物送英駿生物有限公司進行雙向測序;測序結果通過MLST數(shù)據(jù)庫(http://www.nlst.net)進行MLST分析。
1.7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數(shù)據(jù)導入Whonet 5.4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應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標本來源MRSA檢出情況 2014年1月—2015年11月共檢出非重復金黃色葡萄球菌967株。標本來源分別為:皮膚軟組織710株,痰94株,其他標本163株(血110株、尿16株、引流液37株)。MRSA檢出210株,MRSA總檢出率為21.72%;其中痰標本MRSA檢出率最高,為68.09%,皮膚軟組織檢出率最低,為11.83%,痰和皮膚軟組織標本中MRSA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5.23,P<0.01)。見表1。
表1 不同標本來源的MRSA檢出情況(株)Table 1 Detection result of MRSA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specimens (Strain)
表2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常見抗菌藥物的敏感情況Table 2 Susceptibility of S. aureus to common antimicrobial agents
-:無相關數(shù)據(jù)
2.3 不同來源標本MRSA的藥敏情況 共分離MRSA 210株,其中分離自皮膚軟組織84株、痰64株、其他標本62株;皮膚軟組織分離MRSA對慶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的敏感率為86.90%~95.24%,而痰分離MRSA僅為1.56%~15.63%;但皮膚軟組織分離MRSA對紅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敏感率分別為15.48%、29.76%,而痰標本分離MRSA分別為46.88%、68.75%。見表3。
2.4 MRSA分離株基因檢測與分型 967株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出210株攜帶mecA基因,10株攜帶PVL基因。210株MRSA 中有8株未分型,占3.81%。MLST共有6種ST型,其中主要以ST 239(177株)、ST 59(12株)、ST 398(5株)、ST 5(5株)為主;SCCmec分型共有4型,主要以Ⅲ型(177株)、Ⅴ(10株)、Ⅳ(10株)為主;spa分型共有6型,主要以t 030(177株)、t 437(13株)、t 002(5株)、t 034(5株)為主;agr分型共有3型,其中以Ⅰ型(196株)、Ⅱ(5株)為主。見表4。
表3 不同來源標本MRSA對常見抗菌藥物的敏感情況Table 3 Susceptibility of MRSA from different sources of specimens to common antimicrobial agents
表4 MRSA分離株MLST型別與SCCmec、spa、agr分型Table 4 MLST, SCCmec, spa, and agr typing of MRSA strains
自1961年在英國發(fā)現(xiàn)世界首例耐甲氧西林菌株,進而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劃分為MSSA和MRSA以后,MRSA逐漸成為全世界醫(yī)院感染的主要病因。報道[7-8]顯示,隨著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介入治療、腹膜透析、靜脈留置導管等技術破壞了人體正常防御機制,MRSA臨床檢出有下降趨勢,取而代之的是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MRCNS)成為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本地區(qū)引起醫(yī)院感染的葡萄球菌屬細菌中是否也出現(xiàn)這樣的趨勢,有待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結果顯示967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檢出210株MRSA,檢出率為21.72%,同時該院臨床分離的73.42%金黃色葡萄球菌來源于皮膚軟組織,而大多數(shù)醫(yī)院金黃色葡萄球菌分離主要以呼吸道標本為主,故應根據(jù)臨床癥狀排除污染或定植,否則會高估MRSA檢出率。
從本研究的藥敏結果可看出,臨床所分離MRSA和MSSA均未發(fā)現(xiàn)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藥株,MRSA對9種臨床常用抗菌藥物的敏感率均比MSSA低,且表現(xiàn)為多重耐藥,其中對大環(huán)內酯類的敏感率最低,糖肽類最高,這可能與抗菌藥物的使用負荷和MRSA的多重耐藥機制有很大的關系。
臨床分離的MRSA進行SCCmec分型是區(qū)分醫(yī)院感染和社區(qū)獲得性感染的一個重要指標,醫(yī)院獲得性的MRSA菌株常常攜帶SCCmecⅠ~ Ⅲ型中的一種,而社區(qū)獲得性MRSA或非多重耐藥MRSA菌株攜帶SCCmecⅣ型或Ⅴ型[9-10]。由于兩者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及毒力存在差異,故檢測SCCmec分型及耐藥譜,可明確菌株分型特點及流行株,進一步結合耐藥譜合理選用抗菌藥物,從而有效預防與控制耐藥菌株的傳播和感染。本研究 210株MRSA中檢出5株SCCmec Ⅱ型(2.38%),177株SCCmec Ⅲ型(84.29%);10株SCCmec Ⅳ型(4.76%),10株SCCmec Ⅴ型(4.76%);說明臨床分離的MRSA菌株中以醫(yī)院獲得性MRSA為主。
MLST和spa分型均是基于公共數(shù)據(jù)庫,對MRSA菌株特定靶基因的序列分型,有利于比較不同時間和空間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流行克隆菌株在分子分型上的宏觀變化趨勢[11-12]。本研究通過spa分型共檢出6種型別,其中以t 030型為主(84.29%),表明t 030型是該MRSA主要流行的分子型別,這與全國性MRSA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結論[13-14]相一致。MLST和spa分型顯示,ST239-MRSA-SCCmecⅢ-t030為優(yōu)勢型菌株(84.29%),其次為ST59- MRSA-SCCmecⅤ-t437(3.33%),ST59-MRSA-SCCmecⅣ-t437(2.38%),ST398-MRSA-SCCmecⅣ-t034(2.38%)。與孫明姣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大陸兒童CA-MRSA 分離株以ST59克隆為主一致,但分型不同,兒童最主要的流行型是ST59-MRSA-SCCmecⅣa-t437 型,其次為ST59-MRSA-SCCmecⅤ-t437 型,考慮可能成人與兒童年齡段不同,所以導致MRSA優(yōu)勢型不同,需要大樣本數(shù)據(jù)進一步分析。金黃色葡萄球菌的agr系統(tǒng)調控大約為100個基因的表達,包括毒素、代謝、轉運和降解途徑,根據(jù)agrD和agrC的多態(tài)性分為4個agr型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本研究中agr分型共檢出3型,主要以agrⅠ型為主(93.33%),與文獻[16]報道結果相一致。
PVL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細胞外毒素,大多數(shù)社區(qū)感染性MRSA攜帶PVL基因,因此PVL陽性可以間接證實為社區(qū)獲得性感染[17]。PVL由兩種蛋白質組成,即S和F蛋白(LukS-PV,LukF-PV),兩種組分各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功能,對人體的多核白細胞(PMNs)和巨噬細胞具有高度的特異性,是一種致病性蛋白,與各種皮膚感染和嚴重的壞死性肺炎密切相關。目前5種主要的PVL 陽性CA-MRSA克隆菌株(ST1、ST8、ST30、ST59、ST80)已經(jīng)散布全世界[18]。本研究共發(fā)現(xiàn)PVL基因陽性菌株10株,占MRSA 4.76%,分型多為ST398-MRSA-SCCmecⅣ-t034,標本主要來源于皮膚感染,與報道中PVL的型別分析相一致。ST398從遺傳背景獲得PVL,向社區(qū)中個體的傳播,會導致嚴重的醫(yī)療問題,因此,監(jiān)測和限制這一克隆的傳播尤為重要。
[1] Walkey AJ, O'Donnell MR, Wiener RS.Linezolid vs glycopeptide anti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suspected 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nosocomial pneumonia: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hest, 2011, 139(5): 1148-1155.
[2] Zhang K, McClure JA, Elsayed S, et al. Novel multiplex PCR assay for simultaneous identification of community-associated 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strains USA300 and USA400 and detection ofmecA and Panton-Valentine leukocidin genes, with discrimination ofStaphylococcusaureusfrom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J]. J Clin Microbiol, 2008, 46(3): 1118-1122.
[3] Milheiri?o C, Oliveira DC, de Lencastre H. Update to the multiplex PCR strategy for assignment ofmecelement types inStaphylococcusaureus[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7, 51(9): 3374-3377.
[4] Kondo Y, Ito T, Ma XX, et al. Combination of multiplex PCRs for 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 type assignment: rapid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mec, ccr, and major differences in junkyard regions[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7, 51(1): 264-274.
[5] 申恩華, 王立紅, 王輝, 等.中國15個地區(qū)分離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0, 31(3):308-311.
[6] Enright MC, Day NP, Davies CE, et al.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and methicillin-susceptible clones ofStaphylococcusaureus[J]. J Clin Microbiol, 2000, 38(3): 1008-1015.
[7] 林金蘭, 李六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醫(yī)院感染及社區(qū)感染的流行特點[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1, 21(12):2604-2606.
[8] Barrios López M, Gómez González C, Orellana Má, et al.Staphylococcusaureusabscesses: methicillin-resistance or Panton-Valentine leukocidin presence?[J]. Arch Dis Child, 2013, 98(8): 608-610.
[9] 戰(zhàn)曉微, 鄭秋月.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及SCCmec基因分型研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4, 35(18):2512-2514.
[10] 周義正, 王昌富, 李艷.荊州地區(qū)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分子型別及相關臨床特征[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 2016, 9(1):45-51.
[11] 鄒自英, 韓黎, 熊杰, 等.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分離株spa分型和耐藥特征研究[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14, 14(2):142-145.
[12] 楊延成, 程航, 周人杰, 等.SCCmec遺傳元件及其在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中的應用[J].遺傳, 2015, 37(5):442-451.
[13] 朱佩瓊, 蔣琰, 王燕飛, 等.浙江省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 2014, 7(4):301-305.
[14] 馬曉波, 侯舒毅, 徐和平, 等.醫(yī)院感染甲氧西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的 SCCmec分型及同源性研究[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14, 14(3):182-185.
[15] 孫明姣, 王麗娟,劉穎超, 等.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軟組織感染臨床分離株的分子特征及耐藥性研究[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13, 13(1):19-24.
[16] 裴雙, 蘇建榮.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變遷及SCCmec基因分型[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5, 14(6):462-466.
[17] 劉彩林, 陳中舉, 孫自鏞, 等.殺白細胞素基因陽性MRSA的流行性及分子生物學特征[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3, 36(11):1038-1041.
[18] 來俊, 孫愛華, 張傳領.殺白細胞素基因陽性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分子特征[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 2017, 37(4):26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