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鐘
無償獻血旨在拯救他人生命,將自身血液無私奉獻給社會公益事業(yè)。然而,血液傳播是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一旦獻血者血液中含有病毒,卻未能經(jīng)過篩查排除危險,將會導致血液傳播病毒的風險提升[1]。血液病毒中HIV、HBV、HCV屬于危險性較高的三類,針對這三種病毒的血液篩查一直是無償獻血過程血液標本檢測的重點內(nèi)容[2]。本次研究以汕尾市無償獻血者的血液標本18776份的HBV、HIV、HCV的篩查為課題,探究酶免檢測聯(lián)合核酸檢測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研究的18776份標本均來自2016年1月—2017年5月汕尾市中心血站的無償獻血者,其中包括單采獻血者與全血獻血者。獻血者的年齡18~53歲,平均(36.7±5.2)歲。所有獻血者均經(jīng)過嚴格的健康檢查,要求對獻血者進行體檢和健康征詢,經(jīng)過初期篩查合格后才允許捐獻,研究所用標本均在獻血者知情同意后方可采集留取。
1.2 儀器與試劑
1.2.1 儀器主要采用包括:URANUS AE150全自動酶免儀一體機,設備購自深圳愛康;浩源血液核酸篩查系統(tǒng),主要有ABI7500熒光PCR儀,購自美國ABI;EZbead自動核酸提取系統(tǒng),購自美國TBG。所有設備均經(jīng)過校驗,處于校驗合格期限內(nèi),方可使用。
1.2.2 試劑采用英科新創(chuàng)(廈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萬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2種ELISA試劑進行HBsAg、抗-HIV、抗-HCV檢測。使用的試劑在中國藥品生物鑒定所檢驗合格批準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過程需要嚴格按照試劑盒的說明書執(zhí)行操作,抗HIV陽性標本需要送交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再次確認。病毒核酸檢測采用的HIV、HCV、HBV核酸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酶免檢測18776份血液標本均依照我國《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3], 采用英科新創(chuàng)(廈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萬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2種ELISA試劑進行HBsAg、抗-HIV、抗-HCV檢測。
1.3.2 核酸檢測所有酶免檢測合格的標本再次進行核酸檢測,采用EZbead自動核酸提取系統(tǒng)進行自動處理,取每份標本150 μL,每8份標本混合成1份匯集池標本(1.2 mL/份)。在經(jīng)過EZbead自動核酸提取系統(tǒng)與ABI7500熒光PCR儀對血液標本采取核酸定性篩查,對血液標本進行HBV、HIV、HCV核酸檢測。檢測中的每批均設置1個陽性質控和1個陰性質控及1個外部陽性質控,匯集池中均含有DNA內(nèi)對照與RNA內(nèi)對照。病毒核酸檢測采用的HIV、HCV、HBV核酸檢測試劑盒購自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判定標準
1.4.1 酶免檢測判定任一種試劑檢測結果為陽性,重新取血樣進行雙孔復試,若復試任一孔表現(xiàn)為陽性,則判定不合格[4]。所有檢測結果均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書通過邁科實驗室管理系統(tǒng)和Liswell實驗室管理軟件自動判讀,其中發(fā)現(xiàn)HIV陽性標本立即送交疾病預防中心進一步確認。
1.4.2 核酸檢測判定若匯集檢測結果表現(xiàn)為核酸陰性,匯集池中8份標本合格;若匯集檢測結果表現(xiàn)為核酸陽性,則拆分檢測匯集池中的8份標本,拆分檢測結果若為表現(xiàn)出核酸陰性,則視為NAT檢測陰性,若拆分檢測結果表現(xiàn)出核酸陽性,則視為NAT檢測陽性[5]。所有標本接受試驗的結果均需要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書要求由浩源integOne實驗室管理軟件進行自動判讀。
2.1 酶免檢測結果2016年1月—2017年5月采集的18776份獻血者血液標本中,在酶免檢測篩查下,存在單項陽性標本282份,占據(jù)15.02‰。這些單項陽性標本中,HBsAg單項陽性共計212份,占據(jù)11.29‰;抗-HIV單項陽性標本8份,占據(jù)0.43‰;抗-HCV單項陽性標本62份,占據(jù)3.30‰。所有樣本中,有118份血液樣本的其他檢測指標不合格,因此,可進行核酸檢測的HBsAg、抗-HIV、抗-HCV酶免檢測合格血液樣本數(shù)量為18376份。見表1、表2。
表1 各時間段酶免檢測結果
2.2 核酸檢測結果經(jīng)常規(guī)檢測合格的18376份血液標本,經(jīng)過核酸檢測后發(fā)現(xiàn)存在34份匯集檢測陽性,陽性率為1.85‰。其中經(jīng)拆分檢測中病毒核酸陽性的有17份,另外17份拆分檢測呈陰性。而拆分核酸檢測陽性標本中,HBV DNA陽性17份,陽性率為1.85‰。見表3。
臨床輸血安全一直是人們關心的重點問題,直接關系著用血患者的生命健康。有關輸血安全的研究有很多,大部分均在血液配型輸送方面的探索,對血液來源的安全性考慮不夠充分。我國血液質量管理在不斷的完善,無償獻血質量管理也同樣在不斷完善,尤其是針對血液樣本中的病毒篩查,更是成為血液檢測合格與否的重點[6]。但病毒窗口期、免疫沉默、病毒變異等因素容易造成血液樣本酶免檢測發(fā)生漏檢,導致血液樣本存在病毒風險[7]。核酸檢測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ELISA法檢測存在的不足,有助于進一步提升血液樣本中HBV、HIV、HCV病毒的檢出率,從而保證無償獻血血液樣本安全,為臨床輸血安全打下基礎[8]。
表2 各時間段常規(guī)檢測合格份數(shù)
表3 各時間段核酸檢測結果
采用酶免檢測,可有效篩查獻血者血液標本中的不合格血液標本,在本次研究中經(jīng)酶免檢測后發(fā)現(xiàn),共有282份標本不合格,其他檢測不合格血液標本有118份,因此,初步篩查樣本HBV、HIV、HCV的酶免檢測合格樣本數(shù)為18376份。但實際上,經(jīng)酶免檢測后的樣本中仍然可能存在含有HBV、HIV、HCV病毒的血液樣本,主要是因對血液樣本進行酶免檢測過程可能產(chǎn)生漏檢,造成血液樣本中仍然包含不合格血樣,這會對血液的使用造成嚴重影響,可能對臨床用血安全帶來極大隱患[9]。
核酸檢測是檢測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采用PCR技術,通過擴增試劑及引物,覆蓋常見病毒毒株,存在較高的靈敏度。該方法能夠提升檢測特異性,有助于降低假陽性的概率[10]。在酶免檢測后結合使用核酸檢測,有助于提升血液樣本中HBV、HIV、HCV的檢出率,降低漏檢發(fā)生率。在本次研究中,酶免檢測后采用核酸檢測,仍然測得1.85%的病毒陽性血液樣本,這說明采用酶免檢測篩查中存在了漏檢樣本,給血液使用者帶來了病毒傳播風險。通過核酸檢測將漏檢的病毒樣本檢測出來,發(fā)現(xiàn)為17份HBV DNA陽性。研究結果說明,針對無償獻血者的血液標本采取核酸檢測,有助于解決酶免檢測漏檢問題,提升了血液樣本的病毒檢出率,從而保證了臨床用血的安全。
綜上所述,汕尾市無償獻血者HBV、HCV、HIV的酶免檢測聯(lián)合核酸檢測,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血液病毒檢出率,降低了病毒傳播的風險,提升了臨床輸血的安全性。
[1] 段學云,左江濤,焦東麗,等.輸血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風險評估[J].中國醫(yī)藥,2015,10(4):606-608.
[2] 李微,溫馨娜,鄭慧麗.齊齊哈爾市無償獻血者血液HBV、HCV、HIV酶免檢測聯(lián)合核酸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1):35-36.
[3] 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18467-2011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4] 林詩雅,王淏,李仲平,等.2015年廣州地區(qū)無償獻血者核酸和ELISA檢測結果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7,19(2):137-141.
[5] 王立林,盧亮,聶冬梅,等.2種核酸篩查系統(tǒng)對血清學陽性獻血者檢測結果的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9):1090-1093.
[6] 陳錦艷,黃伯全,黎世杰,等.開展HBV和HCV核酸檢測條件下獻血者ALT篩查的意義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6):669-671.
[7] 王霞,許曉絢,吳桂丹,等.深圳地區(qū)2003—2014年獻血者 HIV 血液篩查結果及其窗口期確認[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3):299-302.
[8] 王勝藍,吉克春農(nóng),魏祿川,等.開展核酸檢測后涼山地區(qū)獻血者HIV/HBV/HCV篩查策略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6,29(7):679-681.
[9] 劉祎,傅立強,朱守兵.無償獻血者血液病原體ELISA與核酸檢測結果分析[J].預防醫(yī)學,2017,29(6):579-581,584.
[10] 楊剛,馬曉軍,楊文勇,等.核酸檢測技術在基層血站血液篩查中的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16,29(11):1249-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