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勁松 陳灝(通訊作者)
(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yī)院骨科二病區(qū) 重慶 404500)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討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中,采取長柄生物型假體關節(jié)置換術后,取得的治療效果。對我院在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間,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研究?,F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有120例。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在60例對照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72.16±2.35)歲。其中,有33例為摔傷骨折,有15例為交通車禍骨折,有12例為高空墜落骨折。在60例觀察組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72.08±2.41)歲。其中,有37例為摔傷骨折,有13例為交通車禍骨折,有10例為高空墜落骨折。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致病原因等一般資料,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術前準備 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對其進行全面檢查,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據檢查結果,結合患者自身的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明確手術的辦法,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其次, 利用中立位外展木板鞋加尼龍?zhí)灼みM行常規(guī)性的皮膚牽引。再次,給予彩超檢查,判斷患者心血管的情況。然后,再檢查肺部、腹部等功能。最后,檢查患者血糖情況,針對低蛋白、貧血的癥狀,要及時糾正[2]。根據以上檢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手術治療的條件,不存在緊急癥狀。
1.2.2 手術治療 讓患者保持側臥外,實施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然后,從髖關節(jié)后外側入路,切開闊筋膜,分離臀大肌,使患者外旋,暴露外旋肌群。沿著附著的地方,向外切斷,同時給予牽引保護。保留股骨大粗隆附著肌肉與臀中肌止點,保留骨折端,并切開關節(jié)囊。在距離股骨1~1.5cm的地方,截骨。當骨折位于小粗隆骨處,需要在距離股骨頭1cm的地方,將其截斷。截斷后,將股骨頭、股骨頸,以及破碎的骨頭取出來。同時,保留附近的軟組織,以及大粗隆、小粗隆。對股骨頭進行測量,針對年齡超過70歲、且髖臼無損傷的患者,采用雙極人工股骨頭假體。對于年齡不足70歲,且髖臼有損傷的顯露到外面的,首先切除關節(jié)盂唇,使髖臼銼保持向前傾15度,并外展45度的姿勢,逐漸擴髓。持續(xù)相同的動作,一直延伸到軟骨下骨。最后,選擇適當的內襯、髖臼完成安裝。安裝完成后后,需要進行復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鋼纜捆綁、螺釘、單皮質鋼板等進行復位[3]。內旋患肢,給開口器開口,利用髓腔擴大器擴髓。保持股骨柄向前傾斜15度,并擴髓,沖洗髓腔。待上述操作結束后,安裝適當的生物型加長假體,并進行復位?;颊吣軌蛘;雍?,放置引流管,重建外旋肌群,再進行縫合、包扎。
1.2.3 術后治療 手術結束后,醫(yī)護人員要告知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包括:禁止隨意搬動、屈膝、屈髖,交叉腿,防止假體脫落。同時,加強皮膚護理,避免壓瘡。了解患者術后感覺,雇用適當抗生素。根據骨科大手術方面的情況,堅持鎮(zhèn)痛原則,給予藥物治療[4]。手術24小時到48小時,及時將引流管、導尿管拔出。手術第二天,為患者做血象復查,如果血紅蛋白不足,要及時補充紅細胞。然后,幫助患者進行踝關節(jié)運動。手術第三天,指導患者運動股四頭肌肉,手術一星期后,引導患者下床活動?;颊呋謴驼:?,在手術兩周后則可拆線,并順利出院。
1.2.4 后期隨訪 患者在治療結束后的1月、3月、6月期間,進行隨訪。手術一年后,要醫(yī)院進行復查,了解骨折愈合情況。通過檢查,判斷假體是否存在松動、下沉的跡象。手術結束1個月,患者拆線后,可以借助拐杖行走。手術3~6個月,如果愈合良好,則可以負重行走。
將上述統(tǒng)計數據錄入到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中,其中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或t檢驗;對比以P<0.05表示結果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給予上述治療后,觀察組的優(yōu)良率為98.3%,對照組的優(yōu)良率為76.7%。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優(yōu)良率更高。對比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次,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出血量上相比,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少。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1、表2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優(yōu)良率的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對比(±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 術中出血量觀察組 60 75.30±21.23 108.49±8.96對照組 60 127.42±24.40 257.35±14.79 t/15.38 16.25 P/<0.05 <0.05
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給予了長柄生物型假體關節(jié)置換術,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醫(yī)護人員在操作手術時,綜合考慮了患者的年齡、病情等多個因素。然后,進行了半髖或者全髖關節(jié)置換。部分患者髖臼嚴重受到損傷,此類患者采取了全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6]。針對復雜性骨折患者,待置換手術結束后,采取了鋼纜捆綁、單皮質鋼板、螺釘固定的辦法,使假體與肢體更加穩(wěn)固。在此基礎上,促進了患者的愈合。當前,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關節(jié)置換手術也更加成熟,并且積累了大量豐富的經驗。手術結束后,保證了假體與肢體具有很好的相容性,避免了嚴重的免疫問題[7]。除此之外,關節(jié)置換手術操作簡單、方便,有助于患者在短時間內回復功能。本組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關節(jié)置換優(yōu)良率為98.3%,對照組的關節(jié)置換優(yōu)良率為76.7%。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優(yōu)良率更高。其次,對比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梢钥闯觯诶夏旯晒谴致¢g骨折治療中,采取長柄生物型假體關節(jié)置換術后,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了術中出血量,促進了患者后期的恢復,治療效果顯著。
[1]馮明利,沈惠良,曹光磊,李征,王寶寶,武京偉,黃江.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髖部骨折內固定失敗的臨床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4,15(02):121-123.
[2]唐天華,唐三元,楊輝.人工關節(jié)置換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3(16):1481-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