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娟
撫松縣萬良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白山 134500
小學語文是一種重要的基礎科目,是義務教育階段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語文是唯一與我國的語言文字有關系的一門科目,因此學習好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是有幫助的。本文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進行分析。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個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識字是讀書、寫作等的前提,如果不認識字,那么其他的學習就不能進行。所以,小學語文老師要從學生一年級的時候就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與寫字能力。
1.老師要教給學生查字典的方法,學會了查字典,在以后碰見生字的時候就能讀準字音,了解字義了。
2.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留出寫字的時間,教給學生正確寫字的順利,安排好字的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并要求學生在寫字的時候坐姿、那筆姿勢要正確。要求學生每個字都要寫好、寫端正,在寫字的質量達標后還要適當提高寫字的速度,不斷提升學生的寫字能力。
3.在識字教學中,老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識字氛圍,應用直觀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學,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引導學生做識字的有心人,讓學生喜歡上識字、寫字,進而積極去學習、練習。老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適合自己的方法識字、寫字,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
1.讓學生充分感受閱讀的樂趣。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前提下達到的,為此,老師要為學生精心選擇一些閱讀材料,這些材料要接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不感到陌生的,并且是淺顯易懂的,使學生一學就會,進而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1]。
2.課文的理解靠讀,字詞的掌握靠讀,在讀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通過讀能夠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升華學生的感情,為此,老師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去閱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閱讀中有更多的感悟,在讀中加強自己的語感,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2]。
3.培養(yǎng)“自覺讀書”的能力和獨立學習的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教會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思考,積極探究,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從而自覺去學習。
1.課堂上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老師要將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講給學生聽,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表達出來,在激發(fā)學生興趣之后引導學生將其寫出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體驗生活的能力。很多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感到?jīng)]有什么內容可寫,寫作素材極度缺乏,其實這是因為平時素材積累的還不夠。對此,老師要啟發(fā)學生多觀察生活,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將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寫出來。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目,“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促進學生手與腦共同發(fā)展,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為了讓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老師要引導學生在實際中去學語文、用語文,在活動中,老師要參與其中,起到檢查與監(jiān)督的作用,在活動之后,要鼓勵學生用不一樣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比如:辦小報,辦展覽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真切地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是很有用的,主動從多方面加以培養(yǎng),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重點在于老師對學生的正確指導,使學生們變“學會”為“會學”,掌握更多的學習本領;誘導學生,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知識;疏導學生,使他們變“難學”為“易學”。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成為綜合發(fā)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