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激發(fā)小學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感受自身的價值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創(chuàng)設多種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建立科學、正確的評價機制,鼓勵、扶持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興趣;教學情境;評價機制;扶持;健康發(fā)展
《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教學模式過于強調‘術字,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教育功能的發(fā)揮?!泵佬g新課程在我國教育改革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它特有的學習方式對改革被動、單一、陳舊的學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創(chuàng)設快樂的美術學習課堂,就要利用多種教育手段,特別是多媒體課件的運用,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過程,產生愉悅的心情,獲得成功的快樂和滿足感,真正實現(xiàn)快樂美術的教育方式。那么小學美術教育中民主課程改革觀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 創(chuàng)設多種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一般來講,大多數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對美術活動都是是充滿興趣的。但由于年級的升高,學生學習任務的增加,部分學生轉而有了其他的目標,如運動、閱讀、上網等。從課堂教學來看,由于教學策略、方法、形式、內容等各方面的原因,也常常造成兒童在美術課堂活動中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夠明顯,所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美術教師的當務之急!比如我在上剪紙“花瓶”這一課時,首先,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各種造型別致形狀不同、花紋漂亮的花瓶圖片展示給同學們,讓學生感受花瓶的美麗,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其次,我必須在學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我拉起手中的剪刀像變魔術似的,把一張張紙剪成一個個好看、美麗的花瓶,并給予學生足夠的刺激,激發(fā)學生特別想剪花瓶的欲望。正當學生欲望最強烈的時候,我讓學生用自己的剪刀剪出自己認為好看而美麗的花瓶來,并強調:你們放開剪,不要害怕。學生通過一次次地實踐操作,通過自己的思維來剪。我在旁鼓勵學生要大膽地剪,給學生以積極地肯定,讓他們隨心所欲地去剪,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班級氣氛馬上活躍起來,每個學生都流露出躍躍欲試、興奮的情緒。最后我把學生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墻面上時,從學生的眼聲中可以看出,他們很滿足,很自信,很快樂,從而提高了學生剪紙的濃厚興趣。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采取各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高高興興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欲望。
二、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多年的美術教學生涯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美術教師就應該更多關注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需求和愿望,應該走下講臺,成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和協(xié)作者。在學生遇到困惑時,你的小小點撥都會讓學生茅塞頓開,你的鼓勵會讓學生解放思想,大膽地去觀察、想象,讓學生消除危機感,建立感受感,從而實現(xiàn)美術學習的目標,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美術美國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說:“教師必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傳統(tǒng)的只注重教的教師。”促進學生認真觀察,大膽表現(xiàn)執(zhí)著的探索。學習新課程以后,我及時改變了自己多年以來已經習慣了的教學思路,深入細致地研究民主化課程改革觀。學生在繪畫創(chuàng)作時,不給學生任何壓力,使學生始終興趣盎然。在這種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人人參與,平等對話,教師的角色將發(fā)生改變,由傳播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比如我在講《年年有余——剪紙》這一課時,如果按傳統(tǒng)的方法就是教師教授窗花的花紋及剪刻方法、制作方法,學生臨摹作品,這樣的結果肯定是機械的手工制作。我放棄了這種想法,而是從窗花的題材出發(fā)讓學生探討、欣賞剪紙《年年有余》,讓學生了解“余”和“魚”是諧音等道理,并說出自己喜愛的題材。有的學生能夠說出我要剪個蘋果,可以表示“平平安安”。這樣的課堂充滿活力,學生由被動的技法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奈幕瘜W習,師生在教學的交流互動中共同得到發(fā)展!
三、 建立科學、正確的評價機制,鼓勵、扶持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新美術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xiàn)的評價;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yè)”,這三個方面是積極、樂觀、有效評價學生的方法!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小學生年齡較小,思想非常單純幼稚,他們渴望進步的愿望特別強烈,特別希望老師的贊賞和認可。同樣他們的畫也充滿了想象和天真的色彩,有些畫雖然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去畫,但教師千萬不要責怪他們,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作為教師面對學生確實要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挖苦;用真誠和善良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的作品,挖掘其優(yōu)點,加以表揚,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長處,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美術作業(yè)的評價方式很多,可以利用課堂時間教師進行講評,如挑選有特點的作品有針對性的評價;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評價,說出創(chuàng)作思路和對作品的態(tài)度;還可以在教學單元完成以后分階段講評,如對繪畫創(chuàng)作、制作類、欣賞作品小論文等的評價。除了對學生面對面交流之外,還可以給學生評語,學生評語一定要注意人文文化,突出其優(yōu)勢。即使作品不夠完美評價語言也要婉轉,并指出以后改進的措施。
總之,小學美術的教學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讓學生因為有“美術”而快樂。
參考文獻:
[1]單媛媛.幼兒美術教育現(xiàn)狀分析及指導策略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林榮輝.關于美術學科教學法教學改革初探[J].藝術百家,2004(3).
作者簡介:劉應霞,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河畔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