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新軍
摘 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是提高體育課堂效率的主要手段。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激趣
《課標》確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小學體育課堂應該著重于教學過程,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從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課堂教學的興趣,是非常必要的。
一、情景創(chuàng)設激趣
小學生喜歡并善于模仿,因而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應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于身臨其境中接收相關的體育知識。
在準備活動中應用情境教學。在體育教學的準備活動中,教師可設置相應的情境來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而成功讓身體由相對安靜的狀態(tài)轉為運動狀態(tài),從而達到活動準備的目的。在情境設置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思維與行動的統(tǒng)一性,讓學生充分利用想象力來模仿相關的動作,達到智慧與機能的有機統(tǒng)一,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為之后的體育學習奠定基礎。在基本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體育的基本部分的教學,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此,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采用情境教學。利用情境教學來處理教材。情境教學可以使學生真切體驗及深入掌握教材。如,教剛入學的學生進行集合,若只是進行常規(guī)的講授相關要領,學生會覺得乏味。對此,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創(chuàng)設“看誰排隊最快最整齊”的情境游戲。學生們都非常認真地進行比賽,從而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利用情境教學加強體能訓練。充分訓練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性及各種基本活動能力。如,小學生初步掌握了擲投等動作后,為了進一步鞏固這些技術要領,教師可創(chuàng)設消滅蒼蠅比賽的情境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們會運用到跑、投及躲閃等動作,活動量較大。但在情境活動下,他們尚能保持積極參與的狀態(tài),從而有效鍛煉了他們的多種活動能力,進而鍛煉了身體。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合理應用情境教學法來組織體育教學,對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以及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能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二、體育游戲激趣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所選的游戲要針對性強、難度不大,好玩好操作。這樣就能使學生較為輕松地達到預定學習目標,體驗運動快感,從而喜歡上體育運動。
游戲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和權利,教學內容可以游戲化、兒童化,趣味化。小學體育教學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上課的內容要符合小學生的特點,要教給他們平時熟悉的游戲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積極地參與,玩得起來,在玩和活動中得到鍛煉。游戲要豐富多彩。在我們設計教學內容時不要反復使用幾個游戲,要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新鮮感特別強烈,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他們能在不斷更新的教學內容中獲得樂趣。,要盡可能使教材兒童化,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這就能更大程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使之活潑愉快地參與活動,在玩中學習,在玩中鍛煉,在玩中受到教育。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明白體育運動的意義,而不要讓學生認為體育課就是玩,影響整個體育教學目的。體育課學生玩就高興,學習體育知識就厭學這一現(xiàn)象。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教學內容大膽的創(chuàng)新,改變沉悶、無聊、機械重復的訓練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小學生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對比賽類的活動都特別積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點來提高課堂的活力。例如,在教學中學生學會了快速跑的方法后,筆者組織他們在課內將學生分組,展開接力跑的比賽;為了提高孩子們單腳跳的能力,組織單腳跳抓小雞的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他們喜歡上運動,去追求運動的真諦,我的的教學就成功了。
三、自主合作激趣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根據(jù)小學生身心的特點,在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基礎上,指導他們初步學會自主、合作學習。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來發(fā)展自己的各種興趣和愛好。例如,小學五年級《籃球之投籃》,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高度的籃圈進行投籃練習。教師則在不同場地之間進行巡回,做個別指導和糾正動作,不斷鼓勵和表揚學生,讓學生始終以高昂的情緒投入到投籃練習中。教師在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時,也加強了對學生學習的輔導。當然,教師的輔導要正確簡潔,做到精講、多示范和糾正錯誤動作??傊灾鲗W習可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學生從過去被動執(zhí)行教師的教學計劃轉變成主動完成學習目標。從而加強了責任感,樹立了自尊和自信,同時也掌握了終身學習的方法,為今后堅持參與體育鍛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對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精神具有深遠的影響。合作可以使學生得到更多的幫助,產(chǎn)生更多的靈感,得到更好的體驗,獲取更大的收益。例如,小組教學法。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由組合成若干小組(每組2至10人)。運用小組教學組織形式,能充分發(fā)揮小組的自主性和它所有的互動、互助、互爭之功能,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協(xié)同地進行學習。在課堂上,怎樣讓體育委員或小組長在學習中參與示范、輔導和糾正動作等工作?是每位教師運用的關鍵。例如,小學四年級《籃球之運球》,嘗試讓體育委員或小組長做小小老師,對同伴進行輔導和糾正運球動作,教師在旁邊加以引導和鼓勵,從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既可以發(fā)揮他(她)們本身運球的特長,提高學習籃球的興趣,同時與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增加人際交往。從而加快教學進度,完成教學任務,減輕教師的負擔。
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在體育活動中不斷思考和探索,使自己學到最適合促進自己健康發(fā)展的有效的鍛煉手段和方法。
參考文獻:
[1] 馬嫦亮.對小學體育教學激趣策略的探究[J].學周刊,2016(27):35-36.
[2] 黃福英.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激趣策略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2):94+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