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鈐
走出“輕學重講”的單一化學習模式,引領學生在寬松愉悅的學習情境中主動咬文和細細嚼字,定會有一股清新、新鮮之感。讓學生鮮活的思想和鮮明的個性能主動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他們在不斷品味和認真探索的過程中有所頓悟。
一、設疑引讀,探知“有的”
學生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角,理應給他們更多的自我質(zhì)疑和主動探知的機會,讓他們在深入交流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深度感知。給學生相應的話題,引導他們在主動帶著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的過程中產(chǎn)生疑慮,使得課文解讀富有深度。設疑引讀能使得學生在不斷聚焦中心要點的基礎上,產(chǎn)生不一樣的感知。
設疑引讀,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在自我揣摩中獲得更多的豐富感知。如在學習《輪椅上的霍金》時,可建議學生思考:從題目上看,作者告訴了我們什么?假如你就是記者,要采訪霍金,你會怎么說?帶著這樣的疑問,很多同學有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像霍金對物理學的熱愛,使得他能樂此不疲地主動探知,能在不斷開闊自身認知視野和思維的基礎上形成豐富的感知。有的同學認為,霍金克服如此大的困難,不僅是自己的頑強意志和拼搏進取的毅力,更是家人給予他的無私之愛。有的同學說,自己如果遇到霍金,定會請他給自己談談怎么發(fā)現(xiàn)這樣的理論,他的理論會對我們生活有怎樣的影響等。這些疑問話題的引導,使得學生在主動融入探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使得他們在不斷深化感悟體驗的基礎上,獲得不一樣的認知。
創(chuàng)設一定的疑問能使學生在主動明確解讀學習目標的基礎上,有更多的自我探知機會,使他們在不斷融入探知的過程中開闊視野。依據(jù)學生的理解感知,多給他們相應的話題引導,使他們在不斷深入解讀中緊扣中心,生成豐富的思維靈感。
二、合作解疑,撥云“見日”
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鼓勵他們在主動嘗試協(xié)作探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定能使得課堂教學更有意義。借助合作解讀,能使得學生在深入探知的基礎上產(chǎn)生更為豐富的思維靈感。
如在《月光啟蒙》閱讀引導中,不妨建議學生從題目入手,圍繞月光啟蒙的意義,建議學生進行深入交流,讓他們在簡明扼要的探知中深化感知。圍繞這些話題,使學生主動圍繞月光的皎潔和輕柔,主動探知相應的內(nèi)容,并能從相關合作中受到啟發(fā)。有的同學說:“月光就是母親給自己的影響,讓他感受到母愛的無私純潔,也正是有了母親的教育,使得自己獲得了更多的長足發(fā)展和進步。”有的同學認為,“通過閱讀課文,發(fā)現(xiàn)作者在表達中更多傾注了對自己母親的頌揚,能夠近距離感受到母親與眾不同的氣息和獨特的審美情懷”。有的同學覺得自己從課文中受到了很多的啟發(fā),認為母親的啟蒙給了作者及自己很大影響,認為“和風細雨”的教育必然會使得自己產(chǎn)生不一樣的深刻感知,使自己在主動深化感悟的基礎上有所感動。
基于學生的整體認知發(fā)展需要,多給學生設計相應的思考題目,使他們在緊扣中心進行深入解讀的過程中,開闊視野,產(chǎn)生不一樣的認知感悟。圍繞學生的表達觀點不同,不妨建議學生嘗試運用多樣化的語言進行表達,讓他們的認知思維情感在不斷釋放自身學習潛能和動力的基礎上強化實踐運用。
三、仿效致用,柳暗“花明”
課文解讀是學生主觀投射的過程,更是學生產(chǎn)生“與我心有戚戚焉”的必然需要。從相關的文字中找出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的影子,使學生在不斷強化實踐運用中獲得更多深刻認知。仿效運用,讓學生作為學習的探索者和嘗試者,能主動靈活運用課文知識,讓他們在深入探知解讀中獲得不一樣的感悟體驗。
如在《鞋匠的兒子》教學中,可根據(jù)主題演講的形式,不妨創(chuàng)設相應的環(huán)境氛圍,讓他們就“我眼中的林肯”進行表述,讓認知思維情感更有深度和廣度。很多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和互聯(lián)網(wǎng),認為林肯不愧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tǒng)”,認為他廢除黑人奴隸和統(tǒng)一南北,使得美國在文明發(fā)展的前進道路上又進了一步。有的同學以模擬林肯口吻的形式,針對議員的傲慢和無禮予以主動的回擊,認為任何人都應該懂得尊重別人,都應該在公共場合展示自己最為精彩的一面,特別是領導人更應該是其他民眾學習的榜樣等。這些仿效運用,能使得學生在主動融入課堂探知的過程中豐富理解,能使他們在不斷強化認知感受的基礎上形成更為豐富而有深度的理解;便于在深入探知的基礎上,獲得不一樣的感觸,形成更為多元化的感悟體驗。
注重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多給他們相應提示和引導,不僅能培養(yǎng)他們主動探知的意識,更能使他們在深入探知的過程中獲得豐富感知。多給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讓他們在主動表現(xiàn)自己過程中靈活運用好各種知識,發(fā)現(xiàn)更多有效的內(nèi)容。多給學生自由表達機會,讓他們在深入展現(xiàn)自我的過程中,形成更有價值的認知,促進知識技能不斷內(nèi)化生成。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鄧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