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燕 林瑛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理念源于古希臘,旨在培養(yǎng)具有廣博知識和優(yōu)雅氣質的人。世界一流大學普遍重視博雅教育,如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等一批世界名校都開設有以“七藝”為核心的古典博雅教育,以期培養(yǎng)有教養(yǎng)的自由人和未來的領袖人才。[1]352009年,我國高等教育將“素質教育”改為“通識教育”“博雅教育”,部分大學進行了博雅教育方向的改革試驗,但仍普遍存在把人文教育完全等同于文科專業(yè)的教育、把博雅教育片面理解成人文知識的灌輸、??圃盒R晃断蚓C合性大學看齊、理工科院校興起設立人文社科專業(yè)的熱潮等誤區(qū)。本文以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1928—1951)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博雅教育特色。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的博雅教育雖與當下開展博雅教育的時代背景不同,但探索和總結其博雅教育的理念及具體?做法,對當下我國高校推行博雅教育具有一定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成立于1908年,是基督教教會繼1905年于北京創(chuàng)辦華北協(xié)和女子大學之后的中國第二所專門女子大學。初期名為“華英女學堂”,辦學規(guī)模小,后逐漸發(fā)展壯大,至1916年改名為“華南女子大學”。20世紀20年代后期開始的中國非基督教運動迅速發(fā)展成為政府主導和民間結合的收回教育主權活動,即教會大學必須向中國政府注冊,教會大學除了在人事、財務上的轉變之外,在教育計劃與課程設置上也須轉向執(zhí)行教育部頒發(fā)的統(tǒng)一規(guī)定,使原教會性的大學走上了本土化的道路。1928年,華人王世靜①王世靜(1897—1983),女,福建福州人。早年隨其父在武漢、北京等地的教會女校學習。1913年進入華南女子大學學習。1919年赴美國晨邊學院學習,后獲美國密歇根大學化學碩士、波士頓大學人文科學榮譽博士。1924年回母校華南女子大學任教。1928—1951年任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首位華人校長。出任華南女子大學第三任校長,也是首位華人校長。1933年6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批準華南女子大學立案,更改校名為“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從這一時期開始,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融合中西方教育優(yōu)勢,適應社會的迫切需要,在女性人才培養(yǎng)、新興學科建設、加強科學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辦學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女性人才,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與廣泛的社會影響。1950年,我國政府改造舊教育體系,將所有接受外國津貼的學校、教會學校以及私立學校改為公立。1951年4月,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停辦。本文探討的是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華人治校期間,即第三任校長王世靜時期(1928—1951)的博雅教育特色。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為“人”。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在設立之初就已明確:“華南學院是應著女子教育的需要而產生的。福建女子教育,雖不算是發(fā)達,然各縣之中等以下的學校,頗為不少。如果沒有一個高等教育機關,以為她們畢業(yè)升學之預備,那么女子教育的前途,豈不是要受了無形的阻礙嗎?……所以華南學院的設立人,感到中國目前的需要,甘愿負起這重大的使命,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居然于十幾年前成立了這一個中國南方唯一的女子學院,要使福建的女子,人人都能夠有得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為教育而教育,為養(yǎng)成女子最高的人格而教育。”①參見:《福建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概況——設立之緣起》,福建省檔案館,館藏號39-1-30。不僅如此,1942年,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組織全體師生討論《教育部頒發(fā)女子教育問題十項意見書》時,討論內容涉及:“各級女子教育目標如何?”“女子教育與男子教育應否區(qū)別及如何區(qū)別?”“家事及衛(wèi)生二科應否規(guī)定為女生必修科其內容”等。經全院師生討論回復:“一、男女教育均為‘人’的教育,似宜就其性之所近,發(fā)展所長,不宜絕對區(qū)分,致生畸重畸輕之弊……”②參見:《教育部頒發(fā)女子教育問題十項意見書》,載于《華南??返?0期,1942年3月30日,館藏號39-1-23。強調將女性教育作為平等獨立的“人”的教育,師生們認為,既是“人”的教育,對各級教育目標無須另行提出。針對各普通中學及職業(yè)教育方面,也提出除特別規(guī)定外,其余與男子相同。這樣的女性獨立與解放的教育觀,以及女性追求獨立自由的精神,是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全體師生的文化自覺和思想共識。
博雅教育的拉丁文原意是“適合自由人”,旨在培養(yǎng)具有廣博知識和優(yōu)雅氣質的人。這種精神在《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暨附中校歌》③《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暨附中校歌》寫于1928年,作者為王孝泉。全文共99字:“藤山之脊,閩江之湄,宏開學府,樹立坤維,地靈人杰,蔚成女師,漪歟我華南,丕顯丕基;女中明鏡,人文新曦,成己成物,不激不隨,服膺弗失,曰‘受當施’,懿哉我華南,令則令儀;甄陶多士,允賴先知,吾道其南,斯文在茲,緬彼漆室,輔世匡時,淵乎我華南,有守有為?!敝杏谐浞值捏w現(xiàn)。歌詞中“地靈人杰,蔚成女師”“甄陶多士,允賴先知,吾道其南,斯文在茲”等描述了創(chuàng)校于藤山,這里自古地靈人杰,物阜民安,歷史上曾有梁章鉅、陳寶琛、嚴復、洪煨蓮、陳岱孫等著名人物,他們匯聚一起,蔚然成為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莘莘學子的楷模,其中包含“博”之意。歌詞中“女中明鏡,人文新曦,成己成物,不激不隨”則強調了女性的“雅”?!芭忻麋R”勉勵女生視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要時時刻刻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俺杉撼晌铩?,是激勵女學生不僅要自身有所成就,還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己欲立,先立人。“不激不隨”反映在品位志趣上,既非一味求雅,亦非淪于惡俗,持的是俗中求雅。歌詞中的“令則令儀”則是指美好而合于禮法規(guī)范的品德,以及與之相配的優(yōu)雅儀容與風范。
“受當施”源自《圣經·新約·使徒行傳》第20章第35節(jié):“我凡事給你們做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紀念主耶穌的話,‘施比受更為有福’?!雹軈⒁姡骸妒ソ洝ば录s·使徒行傳》,南京基督教協(xié)會2001年印刷,第158頁?!笆墚斒弊鳛樗搅⑷A南女子文理學院的校訓,內涵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演變。1927年前,其校訓“受當施”多被譯為“Saved to Serve”。第三任校長王世靜譯作“Having Received,I Ought to Give.”并進一步提出,華南女大的辦學宗旨是:“以栽培中國女青年得受文學、科學上、職業(yè)上之高等教育并養(yǎng)成犧牲服務之高尚人格?!雹賲⒁娡跏漓o:《Woman’s Missionary Friend》,載于《華南女大專號》,1937 年 1 月。在校訓精神的影響下,“華南畢業(yè)生有78%在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和社會服務部門服務,在當時是全國最高的紀錄”。[2]123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10月,在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辦學中斷34年后,以余寶笙②余寶笙(1904—1996),女,福建莆田人。早年就讀于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后赴美國留學,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執(zhí)教。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蒙冤20年。平反后,她于1984年創(chuàng)辦全國第一所民辦女子職業(yè)學院——福建華南女子職業(yè)學院,并任院長。為代表的46名華南校友(平均67歲)創(chuàng)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所全日制民辦女子普通高等學?!=ㄈA南女子職業(yè)學院。其辦學不以營利為目的,經費自籌,人員自聘,自力更生,艱苦辦學,發(fā)展至今已培養(yǎng)了職業(yè)女性人才萬余人,在當今就業(yè)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下,獲得了“華南女兒不愁嫁”的美譽,這也是校訓精神在長期辦學中成為獨特的大學精神的集中表現(xiàn)。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的博雅教育,從創(chuàng)校的宗旨、辦學的理念到課程教學及學校管理、社會實踐等各方面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彼此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為實現(xiàn)女性獨立自主的理想,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提出了培養(yǎng)“人”的教育理念,要培養(yǎng)“女界之領袖”,其目的“為養(yǎng)成女子最高的人格而教育”,在治學、治校及社會服務等方面,都生動地體現(xiàn)了其實施博雅教育的特色。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治學與治校是相輔相成、相互兼容的。1950年,全院47名教職員工中,有美籍人員7名,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級職稱的12名,中級職稱6名,助教3名,師資在當時堪稱一流。教師們大多來自世界名牌大學,其中又有為數(shù)不少的教師是華南校友自海外留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后歸來任教,如:校長王世靜是化學系教授,密歇根大學碩士、晨邊大學博士;教務長許引明是生物系教授,密歇根大學博士;教育系主任陳淑圭是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國學課程教師選聘也有較高要求,如:長期在學校執(zhí)教的文史系主任王孝泉,畢業(yè)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法政學專業(yè),先后任職于教育部、福建省財政廳、福建省教育廳和福建協(xié)和大學,著有《福建財政史綱》《中國古代法理學》《中國厘金問題》《論章實齋先生對我國文史的貢獻》等著作。這樣一批高質量且具有奉獻精神的師資隊伍,對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治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學制四年,設文理兩科六個系,包括文史系、教育系、外國語系、家政系、化學系和生物系??葡翟O置重視自然科學和教育科學,實行主輔修和選修制度。新生入學第一學年,可根據(jù)興趣愛好選修文理科,如需轉科或轉系,手續(xù)靈活方便,只需教務主任批準即可。采用學分制,修滿132學分予以畢業(yè),還將英文、體育、唱歌作為四年的必修科目。[3]448從學制和科系的設置上,鼓勵學生文理兼修,獲得廣博的知識,以促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形成思想堅定、心胸開闊的健全的人格。
圖1 文學系必修科目[2]65
在課堂教學上,由于辦學規(guī)模小,發(fā)展至鼎盛時期應屆畢業(yè)生也不過百余人,教師與學生人數(shù)比為1∶5.2,因此客觀上為精細化管理、小班化教學及研討提供了有利條件。小班制的互動式學習方法和研究型教學最大的特點是:能夠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師能夠更充分地注意到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引導和激發(fā)學生更大的自主學習熱情;同時實施更多樣化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將靈活與包容、知識與方法融為一體。另一方面,小班教學能使教師減少耗費在班級管理上的時間,而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教學上;并且有利于營造更具有親和力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更積極地參與班級討論,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而高效,相互之間的關系也更為融洽。這種蘊涵著博雅精神的課程設置和教學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更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增強對不同學科融會貫通的能力,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幫助她們形成批判性思維,從而滿足學生個性,促進其自由全面的發(fā)展。
圖2 家事教育學系小學教育組選修科目[2]34
圖3 1934年一名學生的成績表[2]38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實施校董事會領導下的集體領導制,最高決策機構是董事會,職權包括:保管校產、籌備并管理經濟事宜、設立各學系并通過其課程大綱、選派院長及通過院長所薦聘的教職員、議定全體教職員的薪額、設置校舍并應用器具和規(guī)定學費等。校長是行政組織結構的核心,負責學校的重大事務并經過教授會討論決定。管理層核心有六人:王世靜、陳叔圭、余寶笙、周貞英、吳芝蘭、許引明,被稱作“六博士”,以便最大限度地民主決策、集中管理。
教師也參與到學校各項行政工作中?!霸洪L下設秘書一人、文牘員一人,又分設教務、訓導、總務三處,教務處設主任一人,辦事員四人,總務處設主任一人,辦事員四人,訓導處設主任一人,訓導員若干,并常設教務訓導總務三會議及教職員會議,并圖書出版委員會、健康委員會兼辦社會教育推廣委員會等。除當然委員外,其各會議出席人員均就院中教職員推行充任?!雹賲⒁姡骸端搅⑷A南女子文理學院概覽》,福建省檔案館,館藏號39-1-89。教師們在教學科研的同時往往要身兼多項行政職務?!靶姓M織力求簡單而不費時不費事?!薄奥殕T多以教員兼任,惟庶務文牘印刷各員,則用職員專任其事?!雹谕稀U沁@樣一批具有高度責任感與獻身精神的女性知識分子群體,形成了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人員精簡、職權明確、節(jié)約高效的治校風格。教授們不但在學術專業(yè)領域引導學生治學,而且從學院管理者的角度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治校,培養(yǎng)學生自治精神。
治學與治校職權分明又相互交融,彼此相輔相成,營造出了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良好的博雅教育環(huán)境。學校要求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同時還是學生言行的楷模,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及全面發(fā)展的內涵,又要具有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情操,這正是實施博雅教育對教師提出的要求。生于內是一種終生的追求,而形于外則是優(yōu)雅的氣質風度。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老師,應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和精神自主的人,他不只是具備具體的知識技能,而且具有那些看來“無用”的情懷、抱負、審美、品位等非專業(yè)素養(yǎng),能夠以其豐盈的品格和崇高的境界影響和引領學生,形成師生共同成長的動力和源泉。在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教師很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培養(yǎng),他們作為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提倡提出問題,鼓勵討論和交流,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形成了民主討論與平等對話的和諧氛圍,這有利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質和才能并點燃其思想火花,從而促使學生發(fā)展寬容的精神、理性的思考能力與敏銳的分析能力。
私立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的博雅教育也在校園生活與社會服務方面滲透。學校實行住宿制,教授們分住在學生宿舍的兩端,同時兼任每個年級的顧問,對學生實行家庭化管理,師生之間關系融洽和諧。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成立了學生自治會、女青年會及各類社團,廣泛開展學術、文化、社交和娛樂等活動。此外,還每周安排學生參加兩小時社會服務性活動,內容包括:面向貧苦兒童、難童、女童工開設的少年兒童識字班;舉辦家庭婦女進修班,開展英語培訓、普通話普及、科學講座、音樂欣賞與基礎知識、烹飪技巧等小組活動;編寫刊物,向當?shù)厝罕娺M行社會文化教育、衛(wèi)生保健指導以及抗日宣傳等。[4]273在辦學艱難的抗戰(zhàn)時期,校長王世靜倡導:“不論當時中國政府怎樣頑腐,社會怎樣黑暗,而中國女子潛在力量化腐朽為神奇,化黑暗為光明……不僅謀其自身改善,而在由小及大,由近及遠、謀普遍的改良。”①參見王世靜:《永遠刻在我的印象中》,載于《華南學院校刊——程前校長紀念專號》,1941年。通過校園生活與社會服務活動,學生得到了實踐鍛煉,更加了解國情和社會,提高了批判和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與犧牲服務的精神。對此,一位畢業(yè)生晚年回憶道:“華南給我們非常崇高的理想和人生準則,后來不論生活在哪里,這個諄諄教導總在我們耳際回響。它幫助成就今天的我們,并通過我們給下一代?!盵5]125
綜上所述,博雅教育是一個完整體系,并非只是一套課程設計,而是從辦學宗旨、辦學理念、課程體系設置、教學過程及管理,到校園生活與社會服務等各個方面和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出來,涵蓋整個學校教育文化和整體的教育環(huán)境。特別是,通過課程體系鼓勵學生跨越專業(yè)和文化的研習,并在豐富的課外活動和校園生活中融入博雅精神的培養(yǎng),寓學習于生活中,才能實現(xiàn)“人”的培養(yǎng),使“人”在道德、智力、情感、人格等方面得到和諧、自由、全面的發(fā)展。
[1]楊家福.博雅教育(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2]謝必震.圖說華南[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朱有瓛,高時良.中國近代學制史料[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4]朱峰.基督教與近代中國女子高等教育——金陵女大與華南女大比較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5] 華惠德(L.Ethel Wallace).華南女子大學[M].朱峰,王愛菊譯.珠海:珠海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