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穆旦與郭小川在1957年前后的交往

      2018-03-18 21:03:42
      關(guān)鍵詞:郭小川穆旦詩刊

      子 張

      (浙江工業(yè)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一、郭小川援引穆旦詩句為反面例證

      于一堆舊書中,撿得一冊已故詩人郭小川的《談詩》。此乃上海文藝出版社1978年12月的印品,整體風(fēng)格猶帶有“文革”出版物的裝幀特點,淡綠色封面上有陽光照耀百花開的剪紙圖案,書名由與郭小川齊名的當代政治抒情詩另一位著名作者賀敬之題寫,內(nèi)封配有郭小川的照片,還有一頁影印詩稿手跡。全書收入郭小川“文革”前和“文革”后期有關(guān)詩歌的論文、序跋、通訊八萬余字,總共131頁,從出版社為該書撰寫的“編后”可知此書的編選還與馮牧、杜慧、楊匡漢、楊匡滿等人相關(guān)。

      時代和詩藝的演變,已使這本薄薄的“談藝錄”全然失卻了生命力,而僅僅以詩歌化石的面貌留存了些許荒誕年代的歷史遺痕,唯在詩歌考古學(xué)者的觀察鏡下或許還有某種史料意義。這其中就包括當年“大躍進”背景下援引穆旦詩句以作為“知識分子氣”“個人主義”寫作例證的一些段落。

      1958年6月13日寫的《詩歌向何處去》,郭小川曾在日記中表示“真是提了不少大膽的意見”[1](P324),所謂意見,即為新詩和詩人指出了一條“死心塌地地向新民歌學(xué)習(xí)”之路,同時就批評了“新詩的大部分”,因為它們的“知識分子氣太濃了”,這就使得“它不能作為詩歌發(fā)展的基礎(chǔ)”[2]。而同年另一篇論文《我們需要最強音》雖然排列在此文之后,實則完成于此文之前的4月29日(據(jù)日記),就在這篇文章中,被作為與“革命的浪漫主義”對立著的“某些知識分子的有氣無力的嘆息和幻夢”曬出來的樣本,恰恰就是穆旦1957年所作《葬歌》中的兩節(jié):“你可是永別了,我的朋友?/我的陰影,我過去的自己?/天空這樣藍,日光這樣溫暖,/安息吧,讓我以歡樂為祭!”“‘哦,埋葬,埋葬,埋葬!’/我不禁對自己呼喊;/在這死亡的一角,/我過久底漂泊,茫然;/讓我以眼淚洗身,/先感到懺悔的喜歡?!庇赡碌┻@兩節(jié)告別舊我的詩段引發(fā)的評語是:“個人主義者跟自己的過去告別,這個愿望,當然是無可責(zé)難的,但是又多么地依戀呵!”[3]

      還好,雖屬偏狹的政治功利主義詩學(xué)的責(zé)難,但態(tài)度還算溫和,不似同時期另一篇專評穆旦《葬歌》的論文那般態(tài)度強硬、口吻決絕。

      郭小川對穆旦的責(zé)難,在那樣的背景下當然并不難理解。加之兩人因教育背景、詩學(xué)傳統(tǒng)不同而出現(xiàn)的詩歌美學(xué)差異,這樣的責(zé)難幾乎再自然不過了。在同一本書里,郭小川也多次談及他個人的詩歌理想,那就是:“詩必須是強烈的,無產(chǎn)階級的詩更必須是強烈的,我們的文藝無一例外地有一個統(tǒng)一的戰(zhàn)斗風(fēng)格,就是強烈。朱自清式的飄逸,王維一類的雅淡(有人替他們辯解,說是在飄逸雅淡中見深沉、濃烈,我看是不正確的),我是不取的”[4]。

      二、穆旦“反右”前在京訪問郭小川

      不能確定郭小川對穆旦的批評是否被穆旦看到,現(xiàn)有《穆旦年譜》也未見記載這次批評。倒是到了“文革”結(jié)束后郭小川死于非命時,穆旦在與友人的通信中提到了這位不同尋常的“詩友”。他在信中如此介紹郭小川和他的不幸離世:“郭小川咱們和他見過,你記得吧?他在73(?)年寫過一首紀念主席橫渡長江的詩,被內(nèi)部通報為‘大毒草’,大概又下放回干校了。這是四人幫亂扣帽子亂害人。他最近逝世是因為高興多喝了酒,引起火,聽說是如此。你看到他的詩‘囚人之歌’嗎?我只聽說而未見?!盵5]時在1976年年底,接信人是穆旦的老友杜運燮。

      較之郭小川對穆旦的責(zé)難,穆旦對郭小川的態(tài)度顯然更為友好、溫暖,甚至滿懷著“惺惺相惜”的同情和惋惜。只不過這里提到的三人“見面”是否確有其事呢?所謂“他的詩‘囚人之歌’”又是否果有其作呢?

      擱下《談詩》的小冊子,從圖書館借來郭小川日記,最終在1957年“5月21日”和“5月25日”找到關(guān)于穆旦的兩條記載。21日上午“中國青年報的沈仁康來,一起談了談創(chuàng)作,瞇一會,李良錚(穆旦)來,又談了一會?!盵1](P99)25日下午“四時又到《詩刊》去了一趟,穆旦和曹辛之在,談了幾句就出來了?!盵1](P102)第一處的“李良錚”之“李”,或為郭小川誤將“查”寫為“李”,亦或為日記整理、出版過程中的錯訛,蓋“李”“查”筆畫近似,筆跡不易辨識,而郭小川不可能不知道穆旦姓查。

      21日和25日,前后長達五天時間,查萬年歷,又知道這幾天是從星期二到星期六,既非寒暑假,也非周末,應(yīng)該是穆旦有什么事從天津?qū)3虂砭?。而穆旦友人巫寧坤回憶錄為穆旦這次來京提供了旁證:“1957年,北京的早春天氣刮來了‘和風(fēng)細雨’,于無聲處響起了‘鳴放’之聲。五月,良錚來京,到西苑來看我們。晚飯后,我約了一位同事,良錚多年前熟悉的一位詩人,在我的陋室閑聊了一晚上。良錚聽說我已在會上‘鳴放’過,很不以為然。他說他謝絕參加任何鳴放會。后來果真氣候驟變,和風(fēng)細雨變成了暴風(fēng)驟雨?!盵6]

      這段回憶出自巫寧坤的《旗——憶良錚》,收入《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后來又被李方引入其所編撰的《穆旦(查良錚)年譜簡編》。而此段回憶的一個意義就是坐實了穆旦在北京中國作協(xié)兩次與郭小川見面一事。

      至于穆旦這次來京要辦的事,一種判斷是《穆旦年譜》作者依據(jù)肖珊本年6月24日致巴金信作出的,認為可能是為調(diào)入中國社科院文研所進行接洽。但考慮到21日和25日兩次確切的走訪活動,則可以判斷穆旦實際在京的時間應(yīng)該還要長,至少應(yīng)該有一個星期的樣子。這么長的非假日出行,肯定是需要向單位請假的,更可見出這次來京的確有些不太尋常。除了接洽工作調(diào)動,順便走訪友人,是不是也和當時比較密集地在《人民日報》《詩刊》《人民文學(xué)》發(fā)表詩作有關(guān)呢?因為與郭小川5月25日第二次見面恰好是在《詩刊》編輯部,是郭小川碰見的,而第一次究竟是專訪還是先去《詩刊》再順便拜訪郭小川?因兩人的記載都很簡略,就不好確切地判斷了。

      二人說法略有不同的是,郭小川5月25日日記寫的是“穆旦與曹辛之”,穆旦1976年談及與郭小川見面是說與杜運燮。莫非是郭小川認錯了人?把杜運燮看作曹辛之了?或者還有第三種可能,即穆旦與杜運燮是在另外一次機會見過郭小川?因為從郭小川5月21日“李良錚(穆旦)來,又談了一會”的語氣看,似乎不像第一次見面,比較熟悉的樣子,至少并不陌生。

      回到1957年《詩刊》初創(chuàng)時期,從臧克家開列的約稿名單(臧克家致周揚)看,穆旦是被《詩刊》約過稿的,而郭小川又負責(zé)領(lǐng)導(dǎo)《詩刊》,不管這中間是否還有其他什么人做過中介,穆旦這次在京到作協(xié)和《詩刊》走訪,說是一種主動行為應(yīng)無大謬。

      這種主動性,至少還說明,彼時在“政治上”“思想上”要求進步的穆旦絕不排斥主流文藝,對郭小川本人也并不刻意疏遠。也許正因為如此,穆旦才不可思議地在幾個最核心的報刊上密集發(fā)表作品,構(gòu)成穆旦詩歌寫作的一個特殊“中興期”。

      順便說,5月25日穆旦到《詩刊》編輯部,剛好是《詩刊》5月號正式出版的日子,該期上正有他的《葬歌》,也同時有杜運燮的一首《解凍》,是巧合?還是有約在先?

      三、穆旦對郭小川“惺惺相惜”

      由穆旦1976年12月29日致杜運燮的信,也可以看到他對郭小川后期政治厄運的關(guān)注與同情。

      信中所涉及到的事,一件是郭小川“在73(?)年寫過一首紀念主席橫渡長江的詩”而“被內(nèi)部通報為‘大毒草’,大概又下放回干校了”;第二件是兩個多月前郭小川在河南安陽死于非命;第三件是提到郭小川的詩《囚人之歌》。這三件事,后兩件都是“聽說”,第一件事則言及“內(nèi)部通報”,較為確定。

      穆旦所謂“紀念主席橫渡長江的詩”,其實就是郭小川1970-1971年寫作、1972年發(fā)表的《萬里長江橫渡》,此詩因被江青團伙誣陷為“歌頌”林彪而遭到批判。對此,穆旦的表述為“那是四人幫亂扣帽子亂害人”。至于郭小川死于“因為高興多喝了酒,引起火”的說法雖不甚準確倒也離事實不遠,①第三件事是郭小川的詩作《囚人之歌》,一般讀者就可能存有疑問了,因為從現(xiàn)有選集、全集目錄里找不到這個詩題。

      究竟有沒有《囚人之歌》?有,但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應(yīng)該是《囚徒》,而作為正式的題目,則是那知名度更高的《一個和八個》。

      原來,《一個和八個》在1957年上半年開始寫作時,郭小川曾于6月2日“買了一瓶酒”,約了徐遲、方紀、公木、蔡其矯、沙鷗、方殷、周良沛等詩人到家里談詩,中間郭小川把剛寫好的一段詩念給大家聽,結(jié)果大家為這首詩“提了不少意見”,且“為我這詩取名為‘囚徒’”[1](P108),此后又在《八個和一個》與《囚徒》間反復(fù)斟酌,最后才定題為《一個和八個》。

      而留在這些詩人印象中的可能仍然是《囚徒》,傳到穆旦耳朵里,則又變成了《囚人之歌》。

      無論就教育背景還是詩歌美學(xué)傾向,穆旦與郭小川顯然都存在隔閡,在1957年的特殊時空中,二人更有身份的巨大差異,而穆旦能始終保持對郭小川的好印象,語氣之間流露出同情與惋惜,這種惺惺相惜之情自然表明了穆旦態(tài)度的友好,與他對“文革”中得勢的“袁副部長”是不同的。②而另一方面,也似乎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郭小川為人行事之不同于其他一些文化官員的一面。

      (2016年5月14日-6月4日于杭州午山)

      [注釋]

      ① 郭小川1976年10月18日“因失火導(dǎo)致濃煙窒息而死”,可參考周原《生命的孤獨——紅黑之間的郭小川》,見郭曉惠等編《檢討書——詩人郭小川在政治運動中的另類文字》,第284頁,中國工人出版社2001年。

      ② 袁副部長,即“四人幫”時期任文化部副部長的袁水拍。穆旦在1976年11月7日致郭保衛(wèi)信中說:“北京的事,我這里聽不到什么;關(guān)于四人幫,也只聽到一般的新聞而已??磥碓辈块L也是眼皮淺,不過作了幾個月的高官,不甘于在野,結(jié)果也是如坐針氈。這使我有一個感想,世上報應(yīng)也還有,有時來的也夠快的。所以做人還是憑良心為好?!闭Z含諷刺,此后信件中也有類似話語。見《穆旦詩文集》第二卷,第213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6年。

      [1]郭小川.郭小川全集·第九卷[M].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0.

      [2]郭小川.詩歌向何處去[A]//郭小川.談詩[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78:88.

      [3]郭小川.我們需要最強音[A]//郭小川.談詩[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78:99.

      [4]郭小川.談詩·六[A]//郭小川.談詩[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78:47.

      [5]穆旦.穆旦:1976年12月29日致杜運燮[A]//穆旦.穆旦詩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6:148.

      [6]巫寧坤.旗——憶良錚[A]//杜運燮,等,編.一個民族已經(jīng)起來——懷念詩人、翻譯家穆旦[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7:148.

      猜你喜歡
      郭小川穆旦詩刊
      杜林深植慧,小水匯為川
      莫愁(2023年28期)2023-11-08 18:57:38
      杜林深植慧,小水匯為川
      仰望同一片星空
      穆旦詩歌研究評述(20世紀40—90年代)
      名作欣賞(2022年36期)2022-02-10 12:08:52
      訂閱啦 星星詩刊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12
      詩刊
      鴨綠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04
      《星星》詩刊,快來訂閱吧!
      鴨綠江(2021年20期)2021-08-18 09:10:04
      穆旦《我看》(節(jié)選)
      金橋(2021年5期)2021-07-28 06:37:46
      詩刊
      鴨綠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12
      一直想找機會寫穆旦
      文成县| 淮阳县| 潜山县| 方城县| 黑水县| 石景山区| 大姚县| 北流市| 会理县| 博罗县| 眉山市| 永定县| 永清县| 六枝特区| 宁强县| 鲁山县| 镇赉县| 孟村| 盐城市| 略阳县| 阿勒泰市| 驻马店市| 阿城市| 吉首市| 天镇县| 通河县| 花垣县| 晋江市| 信丰县| 柘城县| 海门市| 项城市| 永州市| 饶阳县| 龙泉市| 德州市| 尼木县| 军事| 宜兰市| 青河县| 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