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喬昌
摘要:色彩造型藝術語言,是藝術家表述的對自然物質世界和社會生活的認知、態(tài)度與評價,是藝術家個性情感情緒表達和宣泄窗口,也是藝術家藝術才能與修養(yǎng)的標志。藝術家情感表達是通過控制和調整畫面中各物像形體體面及形體與形體、形體與空間之間的色彩秩序以及有效控制與強化色彩造型元素形態(tài)特征的視覺感觀來實現(xiàn)的,在色彩造型藝術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情感情緒 審美評價 視覺感觀
中圖分類號:J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01-0169-03
色彩造型藝術是通過描述物像形體表面因受光照條件的不同、在物像形體體面上形成的色彩變化關系來實現(xiàn)對自然物像形體體積、空間、質感以及美感等塑造的藝術形式。借以表達藝術家對自然物質世界和社會的認識、態(tài)度、觀念、審美以及個性情感與藝術修養(yǎng)等藝術家精神世界,具有形式和內容高度統(tǒng)一的藝術特征。本文從主觀、靈活、創(chuàng)造性的應用色彩造形藝術的規(guī)律,使藝術作品中藝術家情感性、個性、藝術性的發(fā)生有據(jù)可依,來分析色彩造型藝術感性方面的可控性,為探索色彩造型藝術表現(xiàn)手法有重要意義。
一、物像體表色彩秩序的控制是藝術修養(yǎng)與審美評價等情感體驗的關鍵
色彩造型藝術,是通過描述物像形體表面因受光照條件的不同、在物像形體體面上形成的色彩變化關系來實現(xiàn)對自然物像形體體積、空間、質感以及美感等塑造與表現(xiàn)的目的。那么描述物像形體體面上的色彩關系,是色彩造型的決定性因素,物像形體體面上的色彩關系,有因受光照條件的多少形成體面上固有色明度秩序,有光源、環(huán)境、大氣透視和消逝視覺原理影響下的形體體面上色相秩序,也有大氣透視和消逝視覺原理影響下的形體體面上固有色純度秩序,還有因物像形體體面上固有色明度、純度、色相秩序而形成視覺感觀秩序(如色彩冷曖、進退等秩序)。這些秩序把握的準確性、科學性是繪畫藝術形式產生美的重要保證,是西方傳統(tǒng)繪畫藝術美的標準。
時至今日,西畫在中國的蓬勃發(fā)展,已經民族化了,色彩造型的審美情感與評價也中國化了。因此,色彩造型藝術作品形式中,美的評價是多元的,如形體體感美、塑造形體的色彩美、物像形體的空間秩序美、色調的意境美、描繪形像的技巧美等。從形體體積感的塑造方面來說,英國畫家弗羅依德,我國的油畫家忻東旺、劉曉東、冷軍,他們對人體、人物形像形體體積感的塑造,在視覺感觀中就像雕塑作品一樣清晰與堅實、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這種體感塑造的清晰度、堅實感,正是西方傳統(tǒng)繪畫藝術審美標準之一,體現(xiàn)了藝術家對形體體感美孜孜不倦、津津樂道追求的深厚情感。這種形體體積感的顯現(xiàn),是藝術家對物像形體體面上色彩秩序準確、科學和創(chuàng)造性的控制下產生的。而油畫家王沂東則不一樣,他彰顯的是色彩對比美。在他的油畫人物創(chuàng)作中,應用深灰色調與中華民族喜慶色彩的“中國紅”相搭配,通過色彩色相與純度的對比,減少了主題人物與環(huán)境之間許多中間環(huán)節(jié)色彩的干擾,突出了主題人物形象,畫面顯示出清純、恬靜、甜美的色彩對比美,表達出藝術家中國文人氣質的審美情懷和藝術追求,體現(xiàn)了高超的色彩調控能力。
在色調的意境美和描繪物像的技巧美方面,吳冠中先生的江南寫生油畫作品系列中,體現(xiàn)了深厚色彩藝術修養(yǎng)與高超的繪畫表現(xiàn)技巧。吳冠中先生都把自然物像真實的色彩純度做了加工調整,降低了物像色彩純度,在豐富多樣的色相對比中取得了不同物像色彩的高度調和,形成高雅、含蓄、優(yōu)美的畫面色調意境。對自然物像形態(tài)做了點形、線形及面形的概括與歸納,形成點線面的構成感,體現(xiàn)了高度的藝術性和審美性。在描繪物像的技巧方面,吳冠中先生彰顯中國畫一千多年繪畫藝術的積淀“以筆寫形”的造型理念,使油畫的筆觸語言,隨中國文人寫意精神而中國化、民族化,開啟了油畫表現(xiàn)技法的中國時代。吳冠中先生正是通過對自然物像表面的色彩秩序以及形態(tài)元素的調整與控制,藝術性地改變了畫面視覺感觀,體現(xiàn)了作為中國人、中國文人的藝術審美情懷、高尚的人格品質與思想境界。
總之,色彩造型藝術美的產生,是藝術家通過有效調整和控制物像形體體面上色彩秩序而產生的,是藝術家人格氣質、內涵修養(yǎng)、審美情懷的集中體現(xiàn),是藝術家表達自我認識、態(tài)度、審美及思想情感的依據(jù)。
二、主觀、選擇性的控制和強化色彩造型元素的視覺感觀是感情情緒發(fā)生的主要手段
就油畫、水彩畫等西方繪畫造型手法而言,應用色彩變化塑造物像形體體積、空間、質感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審美原則,在現(xiàn)階段已受到很大的沖擊。以情感情緒性的、避開形體體感和空間塑造、彰顯個性繪畫特征與表現(xiàn)的繪畫方式,一度成為主流形式,影響著大多數(shù)以油畫、水彩方式創(chuàng)作的畫家的創(chuàng)作理念。特別在當前“西畫中國化”“民族化”的倡導下,與中國國畫“筆墨”寫意精神為宗旨,畫家們都在苦苦尋找自我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形式。這種創(chuàng)作理念的形成,其實質就是適度夸張和強調個別色彩造形元素的特征與屬性、借以達到個性情感情緒的表達與宣泄的表達方式。
(一)形態(tài)元素的控制與強化
色彩造型元素大體可分為形態(tài)元素和色彩元素兩大類。形態(tài)元素中有點、線、面。數(shù)學概念中,點是位置,線是點運動的軌跡,面是一定范圍的面積;在色彩造型藝術中,點是小的形像,線是細而長的形像或點形態(tài)的排列構成,面是一定范圍的面積和形狀(可以是點和線的集合)。色彩造型過程中,把自然物像形態(tài)歸納與概括,使自然物像形態(tài)形成點形態(tài)、線形態(tài)和面形態(tài)。主觀控制和強化形態(tài)元素,是藝術家個性審美特征與情感情緒表達的有效手段。
色彩造型藝術(特別是油畫)表現(xiàn)手法中,藝術家弱化(甚至忽略畫面中較小形像)形體體面上的色彩秩序,以厚重的點狀筆觸(或刀筆觸),高度概括物像形態(tài),突出點狀形態(tài)厚重的視覺感以擴大視覺張力,或以點狀筆觸的組合,構成線狀或帶狀、面狀等形態(tài)。其目的就是要強化點的語言要素和形態(tài)特征,強化視覺感觀,加深視沉印象,傳達個性審美與情感體驗。如吳冠中先生的寫生作品中,以點狀筆觸和色彩表現(xiàn)場景中的人群、或場景中的建筑群,點形態(tài)的視覺感顯現(xiàn)得淋漓盡致,彰顯了點形態(tài)特征語言要素的情感體現(xiàn)。而線狀形態(tài)的形像,中國的藝術家們在色彩造形的過程中,不完全像西方(如印象派小點狀筆觸)繪畫那樣表述形體,而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寫意”精神的內涵前提下,以修長自由的筆觸“寫”出線狀形態(tài)的物像。這種“寫”出的筆觸,依據(jù)線狀物像大小、方圓、長短、疏密的形態(tài)特征,長長短短、歪歪斜斜、松松緊緊,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了中國藝術家們以筆寫形的文化修為與藝術情操,表達了中國文化背景下藝術家的思想與情感。在面狀形態(tài)方面,一是藝術家在色彩造型過程中,對構成物像形體細微的形體面轉折不做計較,而是做平面化的歸納與概括,形成較大體面構成形體體積的視覺感觀;二是如背景空間、地面、建筑墻面等較大面狀形像,畫家們應用大號刷子或畫刀,以較大的筆觸平鋪或交融,使賦予色彩的面狀形態(tài)更具有書寫感,造就激情飛揚的情感情緒。
總之,控制或強化形態(tài)元素的形態(tài)特征,發(fā)揮形態(tài)元素個性化的視覺特征與語義,是色彩造型藝術彰顯藝術家自身情感情緒重要手段,是情感情緒發(fā)生的依據(jù)。
(二)色彩語言的控制與強化
色彩是最能打動人視知覺的造型元素。色彩打動人視知覺強度的多與少,與色彩的冷曖、色彩的純度、色彩的對比等有直接的關系。色彩的視覺刺激感越強,情感情緒性表達就越強烈,反之則越含蓄。
色彩的冷曖之間,波長較長的曖色光最能打動人的視知覺。再比如畫家王沂東油畫作品中,通過調整背景空間的色彩色相秩序,使背景中色相偏冷,有效地烘托出主題人物形像身上的紅色衣服,產生了強烈的視覺刺激,使人物形像脫穎而出,明確而清晰地表達了賦有中國文人審美情懷和對紅色這一中華民族獨特視覺元素的忠貞,增加了民族自豪感。色彩的純度越高就越能打動人,純度高,色彩鮮艷,視覺感觀中激情洋溢。畫家們正是應用了這一視覺特征,造型過程中主觀控制和強化附著在物像形體表面色彩的純度,表達著自身或強烈奔放或優(yōu)雅含蓄的內心情感。同樣,色彩的明度、色相、純度對比越強就越能打動人。繪畫過程中,通過調整與控制物像形體體面之間、物像形體與空間背景之間的色彩明度對比強度、色相對比強度、純度對比強度,都會產生或強或弱的視覺效果,也都能體現(xiàn)出不一樣的情感情緒,這就是情感發(fā)生的又一依據(jù)。
綜合上述,水彩、油畫等應用色彩塑造形像的色彩造型藝術,是繪畫藝術家選擇的藝術語言形式,是藝術家藝術才能與修養(yǎng)、藝術審美與評價的標志,是藝術家藝術語言所表述的對自然物質世界和社會生活的認知、態(tài)度與評價,也是藝術家個性情感情緒表達和宣泄窗口。而藝術家情感語言的發(fā)生,是通過控制和調整畫面中各物像形體體面之間、形體與形體、形體與空間之間的色彩秩序來實現(xiàn)的。
參考文獻:
[1]李強等.全國高等學校美術專業(yè)課程教材《色彩》[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