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敏敏 郭豐
摘 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志愿者走進養(yǎng)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服務。這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養(yǎng)老結構的服務質量,造福老年人群;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價值和職業(yè)能力。但在服務內容、服務水平、管理制度、效果評價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對志愿服務的現(xiàn)狀做一定程度的探討,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老年服務與管理 志愿者服務 啟示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a)-0-02
Absrtact:With the coming of the aging society in China, more and more elderly service and management student volunteers have entered the pension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On the one hand, i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ervice quality of the pension structure and benefiting the elderly,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emotional value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service content, service level, management system and effect evalu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to a certain extent,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elderly service; management volunteer service; Enlightenment
1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志愿服務的意義
首先,志愿者是無償的人力資源,有利于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提高養(yǎng)老結構服務質量和效率;其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志愿者通過為老年人提供各類衛(wèi)生保健、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服務,有助于增加老年人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提高生活質量。同時,志愿服務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價值和職業(yè)能力。由于養(yǎng)老產業(yè)是一項專業(yè)性的社會工作,工作本質是服務有需求、有困難的老年人,使他們能夠保持獨立地、有尊嚴地安度晚年。因此培養(yǎng)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尊老敬老的情感價值和熱情主動的服務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專業(yè)性的服務內容可幫助學生提升業(yè)務能力,拉近學生與老年人的心理距離,學習溝通技巧,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能力。
2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志愿服務的現(xiàn)狀
《中國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指出志愿者是不以物質報酬為目的,利用自己的時間、技能等資源,自愿為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志愿者走進養(yǎng)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服務。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因具備活動策劃、康復保健、健康教育、心理咨詢等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以及較高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成為養(yǎng)老服務志愿者隊伍中的重要力量。如地方高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組建學生志愿者隊伍,開展“愛心助老”活動:定期與老人談心,組織文藝匯演、興趣活動等娛樂休閑活動,提供健康教育等衛(wèi)生保健服務。服務機構包括各級各類養(yǎng)老機構、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中心。
3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
3.1 志愿服務內容缺乏專業(yè)性
目前,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志愿服務主要集中在陪伴聊天、表演節(jié)目等簡單內容上,而活動策劃、康復保健、健康教育、心理咨詢等專業(yè)性較高的服務較少開展,學生不能獲得足夠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另一方面,服務活動大多由機構相關負責人安排組織,較少有學生在服務前對老年人的服務需求進行調研,學生參與度較低。志愿服務作為學生課后內化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機會,服務內容缺乏專業(yè)性將不利于志愿者獲得自身成長與鞏固課堂教育成果。
3.2 志愿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大多數高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志愿隊伍是在學系、社團的招募下自發(fā)組建,學校對學生志愿者往往缺乏統(tǒng)一的培訓,也沒有相應的志愿者隊伍管理制度和規(guī)范對學生服務行為進行考核和激勵,從而導致一些志愿者在服務初期積極性較高,但不能持續(xù),志愿者隊伍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即使堅持參與志愿服務的學生,也可能在服務期間出現(xiàn)無所事事、閑談等行為。這說明沒有一定的記錄與激勵機制,志愿服務的熱情會大打折扣,難以持久。
3.3 志愿服務缺乏效果評價
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初衷是為了奉獻愛心,為老年事業(yè)貢獻力量。由于志愿服務的無償性特點,即使志愿服務效果不甚理想,或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機構和老年人大多仍會給予正面、肯定的評價。這導致志愿服務組織很難對自身服務質量進行審視和改進,志愿服務缺乏效果評價和反饋機制,不利于志愿服務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4 開展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志愿服務的啟示
4.1 將志愿服務內容和專業(yè)教育有機結合
在構建具有專業(yè)性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志愿隊伍時,應將專業(yè)教育與服務內容有機結合。建議將服務內容作為課程延伸學習的一部分,鼓勵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利用周末、假期時間積極參加。以校企合作企業(yè)為依托,在課程學習后開展相應的服務內容,例如,在學習《老年人活動組織與策劃》課程時,鼓勵學生志愿者在調查機構老年人需求的基礎上,設計老年人所需的服務活動;在學習《老年人常見疾病預防》課程時,為老年人提供各類“健康教育講座”“疾病護理”等服務,將實踐活動與理論教學相結合。通過在課堂分享服務體會,一方面可促進學生學習專業(yè)課程知識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可激發(fā)學生從事養(yǎng)老志愿服務的興趣和熱情。
4.2 加強志愿者隊伍的培訓和管理
志愿服務前應與機構進行溝通,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語言、社會文化背景、工作背景等,確定服務的主題、內容、意義、注意事項等。由專業(yè)教師和機構相關負責人對志愿者開展專題培訓、授課輔導工作,提高志愿活動的規(guī)范性。另外,需完善志愿服務激勵機制。物質獎勵會違背志愿服務無私奉獻的初衷,但精神獎勵或以學業(yè)加分的方式將促使學生志愿者們更有動力投身于為老服務中。組織者應該制定完善的志愿服務記錄、激勵細則,可從服務類別、服務時間、服務效果等方面進行制定,做好志愿服務記錄并在校內公開。
4.3 建立志愿服務效果評價機制
志愿服務的標準應以養(yǎng)老機構內部服務標準為主要參考,建立配套的服務評價機制,包括他評和他自評方式。如設計《志愿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在服務結束后請老年人和機構相關負責人填寫問卷;要求每次服務結束后由專業(yè)教師組織學生撰寫服務體會,對服務質量做出自評。通過建立系統(tǒng)的反饋評價方式,以嘗試在志愿者與被助者之間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促進老年服務優(yōu)質化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丁元竹,江汛清,譚建光.中國志愿服務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 胡夢晶.護理專業(yè)學生養(yǎng)老志愿服務現(xiàn)狀分析[J].江西科技學院學報,2017(1):23-26.
[3] 劉會,陳雪萍,孫小梅,等.老年志愿者提供老年服務及培訓需求的調查[J].護理研究,2016,30(15):1858-1860.
[4] 曲麗秋.高職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開展社會服務的內容和載體研究[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4(8):288-289.
[5] 楊靜,張文玉.人文素養(yǎng)與職業(yè)精神融合教育研究——以我校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yè)學生為考察對象[J].科技視界,2015(2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