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中共信陽市委黨校,河南信陽 464000)
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文化認同的重要方面。其中,我國高校對外開放既是當前對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帶一路”框架下高校發(fā)揚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高校對外開放的文化認同具有雙面性,一方面,高校的自我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的存在類型,同時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是獨立的存在,不管是高校還是高校的自我文化,雖然始終跳不出客觀的文化世界,但是高??梢岳谩耙粠б宦贰苯ㄔO的機遇,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文化的形態(tài),用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交流和融合,達成對自我文化的認同,也就是要有文化上的理解、包容、自信和自覺;另一方面,高校對外開放,要接觸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性質的“他文化形態(tài)”,面對一個與自我文化存在較大差異的他文化,要懂得理解和包容,認同自我文化和他文化碰撞和交流所產生的價值和意義。
中國正處在從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轉變的過程中。
文化自信是民族、國家以及政黨對自身自然價值和文化價值的肯定,是對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有的堅定地信心和發(fā)展地希望。有了理想信念和文化發(fā)展的信念,我們可以獲得堅持不懈和鍥而不舍的信心。我們可以鼓起勇氣奮進,克服前進中的困苦和艱難,激發(fā)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活力。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四大發(fā)明”、絲綢之路、唐代氣象等都是留給世界的印記和印象。但中國是文化強國嗎?面對這樣一個問題,恐怕我們不能毫不猶豫地給出明確的答復。在當今世界歷史上,英國、法國、美國、德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國家強大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文化的進步、經濟的繁榮、制度的創(chuàng)新和自我的尋找。應該說,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其自身文化與當前的經濟水平不相配,還需要不斷地發(fā)展和更新。可以說,在文化力量的崛起中,中國正從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邁進。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結果。
一個國家的文明和進步,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和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積累、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國家強大,文化繁榮。沒有文化的繁榮,就沒有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是文化自信?!?/p>
文化自信是什么?文化自信是一件禮物,是一件由自己的民族賦予自己的禮物;文化自信是信心,是來自國民對自己國家的信心;文化自信是肯定,是公民對于執(zhí)政黨的充分肯定。因此,在弘揚文化自信上,保持堅定的信心、體現(xiàn)和傳承民族文化價值、推動本國文化的發(fā)展,為其注入無限的生命力,是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所在。在理想信念的堅定信念和文化的發(fā)展下,我們可以獲得堅持不懈和鍥而不舍的信心;可以獲得前進道路上克服艱險與阻礙的勇氣;可以獲取發(fā)展創(chuàng)新上取得進步的動力。簡而言之,在實踐中,只有順應歷史的洪流,分肯定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價值,堅定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生命力,才能發(fā)揚國人的文化自信。
在實踐當中,自信有內外之分,其中,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劃歸在外在自信,文化自信劃歸在內在自信。但是,這并不是說它們之間是分離的關系。實際上,外在自信是為了最終達到內在的自信,內在自信是外在自信的必然結果。同時,內在自信也是外在自信的要求與條件。如果所有這些——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都得以實現(xiàn),那么文化自信必將出現(xiàn)。文化自信是其他三種自信的必然結果和深遠的目標。文化自信可以使理論信心更加理性,道路自信更具行動性,制度信心更具保障。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改革與發(fā)展已進入關鍵時期,“一帶一路”建設與合作也開始了,因此,沒有文化自信,沒有責任心,就不可能完成艱巨而光榮的杰出的歷史使命。在“一帶一路”框架,文化自信最重要的內涵,是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的表現(xiàn)可以分作對內和對外兩次分析。
在對內表現(xiàn)上,既要表現(xiàn)出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也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方面要自豪于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反省自身,不能盲目地陶醉于過去的輝煌里,要看到眼前的不足。在對內文化認同上,既要因過去的中華文化而驕傲,又要理智地看待今天文化上的不足,做到寵辱不驚,這樣才能對外弘揚我們的文化時,更加的自信,而不是自傲。
在外在表現(xiàn)方面,我們應該尊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歷史和文化特征。尊重其他文化意味著尊重自己的文化。在“一帶一路”的倡議,在“一帶一路”的制度下,尊重文化多樣性是民族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民族文化在維護社會生活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維護國家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基礎和精神紐帶。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下,我國同周邊國家的聯(lián)系會越來越緊密,同世界的聯(lián)系也會隨之越來越緊密,在這樣的情況下,發(fā)揚文化自信需要從文化認同著手。對內,要用自信與自謙來看待自己的文化;對外,要用欣賞和尊重來看待不同的文化?!耙粠б宦贰备嗍菛|西方文化的融合,只有通過文化交流和思想交流,才能促成經濟交流,也能以分享與包容的理念幫助他人。
在發(fā)揚文化自信上,高校以其特殊的地位,走在了發(fā)揚文化自信的隊伍前列。
高校的文化自信是其發(fā)展過程中產生的理論文化和實踐文化的總和,反映了一定歷史發(fā)展階段的理論文化和實踐文化的發(fā)展程度。其中,高校理論文化是從大學實踐中提煉出來的理論文化類型或高等教育實踐提出的理論文化的類型,包括辦學思想、辦學理念。學校辦學模式、辦學價值、辦學體制等主要是指思想和制度層面的文化類型;大學實踐文化是在大學實踐過程中的一種文化類型,包括:人才培養(yǎng)模式文化、校企合作文化、實訓基地建設文化、課程文化、教學文化等。
大學自我文化內涵的豐富性決定了大學文化認同的耦合。高校的文化認同不僅體現(xiàn)在大學內部文化的認同上,而且體現(xiàn)在大學外部文化的獨立性上,這是由大學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大學自我文化認同的耦合決定了高校文化認同的復雜性。在高校開放中,高校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
大學對外開放的文化認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大學的自我文化認同、外國大學的文化認同和世界偉大文化的認同。
中國“一帶一路”提議建立沿線國家的政治互信,經濟一體化和文化包容性的利益群體,承擔共同的命運和社會責任,文化認同已成為開放的時代要求。
文化身份的開放也反映大學文化的必要性的背景下,在“一帶一路”之下,“大學文化的認同,建立的必然性”不僅表現(xiàn)在“一帶一”路基于行動的建設,在面對大學開放、文化分化和文化認同危機的開放過程中,文化認同反映了文化認同的多元性?!耙粠б宦贰钡谋尘跋?,中國的大學應該“走出去”,吸收國外高校教育經驗,學校教師出國訪問或指定交換留學生,不僅在對外經濟、民族文化、語言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的沖擊下,保持住自身的特點,更要通過學習國外大學的理念和模式,有選擇地理解和適應外國多元文化主義的影響,才能實現(xiàn)對外開放的最大成果。
大學文化雖然受到政治文化、經濟文化和社會文化的深刻影響,但具有相對獨立性。大學對外開放的文化身份與政治經濟利益無關。它是一種開放性、包容性、多樣性和普遍性的文化價值體系。它不受任何霸權主義的脅迫,不受任何權力的限制。
在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尊重文化多樣性觀念的開放模式下,強制身份文化是“單邊主義”學說的文化誤解。高校開放文化的利益認同,是指大學文化是實現(xiàn)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工具。自我大學文化的身份和外國大學文化的身份必須產生有形和有形的利益,否則大學開放文化的身份就不會被提及。要跳出短期利益和單邊利益的誤區(qū),追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長期合作和雙贏。
“賦予新的使命和責任,加強道路領域”和“服務于大學交流與合作”,沿著國家的企業(yè)“走出去”戰(zhàn)略,傳播文化遺產,是大學開放的重要使命。
高校對外開放必須充分理解“一帶一路”的中心思想,主動加強文化認同,在文化認同、文化理解和文化全面包容的基礎上,樹立文化自信,實現(xiàn)文化自覺。文化理解是文化認同的前提。根據(jù)大學對外開放的對象和內容,文化理解可以分為三個方面:自我文化理解、文化理解和世界文化理解。
文化包容性不僅包括尊重不同文化類型的存在和彼此之間的差異,而且還包括不同文化的選擇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等院校的自我文化不與其他文化分化和疏遠,實現(xiàn)平等的交流、合作、共贏的效果。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體的文化,是文化客體的文化。通過文化認知、批判、反思、比較和認同的過程,形成了文化價值和文化活力的心理特征。通過對大學文化與自身文化的比較,樹立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大學開放中傳播世界先進文化,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
文化自覺主要是指文化自覺和文化主體的覺醒,以及文化發(fā)展的理性,全面而客觀地把握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主動承擔責任。實現(xiàn)文化的發(fā)展,互相彌補,改革創(chuàng)新。文化自覺是實現(xiàn)大學對外開放文化認同的重要途徑。它也是解決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問題的重要保證。有鑒于此,國家有必要通過高等學校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教育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確立對理解和把握大學文化形態(tài)的重要價值和地位。指導大學理念改變的唯一途徑,是樹立文化意識,使之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
文化自信是加速文化改革和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和取之不盡的源泉。加快文化改革和發(fā)展是文化建設的必要和必要舉措。自信和自我意識不可以停留在頭腦和嘴巴上,而是要可以實施的行動和措施,促進物質和精神雙文明的協(xié)調發(fā)展,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新文化。“一帶一路”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文化改革發(fā)展的方向、原則、方法和目標。方向是以人為本,要求是把社會利益放在首位,方法是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雙文明的協(xié)調發(fā)展,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