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靜
(武鋼三中,湖北 武漢 430080)
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當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深化課程改革必須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diào)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家國情懷”。近十年來,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十分活躍,各種教學模式、課堂策略和技術層出不窮,但大多的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改革策略停留于師生教學程序簡單翻轉和師生教學時間粗暴分配的層次上,對文化的教學則多是淺嘗輒止。本文中筆者將對高中英語學習中文化融入的現(xiàn)狀及策略進行探討。
安德森(Anderson,L.W.)在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中將知識分為四大類,即事實性知識(Factual Knowledge)、概念性知識(Conceptual Knowledge)、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元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但是現(xiàn)有教學模式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輕語言的靈活運用、重知識點的機械記憶導致將所有知識都當作事實性知識來處理,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單一的教學方式便成為必然。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在編排上,努力把文化滲透在語言運用中,多以情境的方式呈現(xiàn),同時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大多數(shù)教師卻只以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掌握為標準,缺乏對教材內(nèi)容的深入研究,不對其進行有效地整合,有些教師甚至為了盡快完成教學進度,毫無理由地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大肆刪減。
在實際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中,大多數(shù)教師以自我為核心,所有聽、說、讀、寫內(nèi)容的展開都以提高學生考試技巧為主要目的,完全忽視了教學內(nèi)容本身的文化底蘊。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只有對文化差異性方面理解性地認知,才能真正地運用好一門語言。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shù)教師只停留在語言知識傳授的表層階段,而忽略了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例如:狗在中國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很多含貶義的詞“狗頭軍師”、“狗血噴頭”等多與它相關,但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狗因“l(fā)oyal and responsible”而被視為人類的好朋友,例如:“a lucky dog”、“l(fā)ove me, love my dog”。如果只是教授其字面意思,而忽略了對其在東西方文化中差異性的介紹,不僅讓學生只有一個表層的認知,同時也失去了語言學習的樂趣。
深度學習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學家Eric Jensen提出的,在我國,由著名課程改革專家、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郭元祥教授領銜,自2010年開始實施“深度教學”課堂教學改革實驗。深度教學不是指無限增加知識難度和知識量,不是對知識的表層學習、表面學習和表演學習,不是對知識的簡單占有和機械訓練,而是基于知識的內(nèi)在結構,通過對知識完整處理,引導學生從符號學習走向學科思想和意義系統(tǒng)的理解和掌握,是對知識的深度學習。文化融入,與傳統(tǒng)的只注重語言知識的學習而將語言和文化割裂開來的教學方式不同,既指教師在課堂上對文化潛移默化的輸入,讓學生能夠準確恰當而又得體地理解并運用語言,又指教師注重中外文化的對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筆者結合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以下簡稱NSEFC)的教材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以下做法,效果甚佳。
NSEFC教材本身具有鮮明的文化滲透特點,其每個單元都以話題為主線展開。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介紹相關文化知識。教師可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深層次積累文化知識。
1.課前
教師在開始一個單元的話題前,布置一個課前作業(yè),要求學生準備與此話題相關的文化知識資料。充分利用該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Warming Up部分,給學生提供一個信息交流平臺,讓學生在課堂共享資源。教師可再整合補充將本單元的相關文化知識系統(tǒng)清晰地展示給學生,把Warming Up部分處理為文化介紹課,以此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為課文的學習和理解做好學習和心理準備。
例如:NSEFC Book 6 Unit1 Art的Warming Up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筆者結合學生課前準備的有關的藝術方面的知識,將其設計為藝術概況課。學生課前準備的相關材料有Their favorite paintings、Brief introduction of some famous artists (Including their nationalities, works, anecdotes and so on)。學生介紹部分采用猜謎游戲形式。如讓學生先介紹該畫家最具特色的一點,由全班同學猜出該畫家名字后,再進行簡單的介紹。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可以從學生的介紹中因利導勢引出該單元涉及到的西方藝術流派的名稱,并豐富了學生有關于歐洲藝術流派的背景知識。
2.課中
NSEFC教材話題廣泛,表現(xiàn)形式也各有不同。有小說節(jié)選、電影劇本、電子信件等。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更深層次地掌握,不同形式的課文內(nèi)容其教學形式也應相應有所不同。
例如:NSEFC Book 3 Unit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百萬英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該單元主體內(nèi)容是以劇本的形式出現(xiàn)。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課文內(nèi)容,筆者首先組織學生集體觀看了原版英文電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中劇本的劃分及個人興趣進行分組表演,學生也可以進行一些合理的改編。通過這一方式,學生們不僅僅對于本單元內(nèi)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達到了語言知識靈活運用的目的。
教學形式的不同也不僅僅只是局限于在課文部分的處理上,在語法部分的處理上也應做些變革。
例如:NSEFC Book 5 Unit4中對于語法Inversion(倒裝)的引入,可以打破以前對語法規(guī)則進行直接講解的方法,而改為童謠引入法。以童謠Insy Winsy Spider為例,歌詞為:Insy winsy spider went up the water spout. Down came the rain and washed the spider out.Out came the sun and dried up all the rain. Then the Insy winsy spider went up the spout again.其中畫線部分就比較明顯地體現(xiàn)了完全倒裝這一語法現(xiàn)象。通過這一方法,學生才會將語法和語言本身緊密結合起來,而不是孤立對待。
3.課后
一堂完整的課程不僅需要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內(nèi)的合理統(tǒng)籌,還需要課后的有效鞏固。常規(guī)教學中以課后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為主要衡量標準,完全忽視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文化方面的檢測和要求,久而久之,英語對于學生而言無疑變成了另外一門科目,而非第二語言。筆者認為想要真正做到文化的深層次滲透,課后也應當相應布置一些更具開放性、啟發(fā)學生對語言文化進一步探究的任務。
例如:NSEFC Book 6 Unit4 Global Warming《全球變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講授完第一篇課文,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全球變暖的成因和科學界對這一問題的態(tài)度之后,筆者要求學生們在課后以小組的形式設計一份宣傳海報,內(nèi)容主要是關于如何從身邊小事做起來減緩全球變暖的速度。通過這一方式,讓原本十分枯燥無趣的理論研究變成了貼近生活的實用小貼士,一方面達到讓語言真正落到實處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環(huán)境保護這一文化主題。
在教學中淡化教師影響,鼓勵學生課下收集資料,課上拿來討論,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例如在進行NSEFC Book 6 Unit1 Art這一單元時,主課文Using Language部分主要介紹了美國紐約的五大著名博物館,考慮到學生們對這一領域相對陌生,如果單純只是當作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仍由老師作為課堂的主體,課程內(nèi)容不僅顯得異??菰铮乙餐耆珶o法引起學生的共鳴。筆者另辟蹊徑,按照這五個不同類型的博物館將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各組在課下查閱相關資料并制作海報。學生們通過相互合作,以圖片、文字甚至是PPT的方式形象生動地進行了展示,讓課文文化內(nèi)容的傳遞不再僅限于文字的形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它的意義在于讓學生得到“漁”的能力,能夠在學習型社會里擁有持久的競爭力。
在教育資源多元化的今天,教師需要合理使用各種工具,開闊學生的視野。這也是這個科技信息爆炸時代教師們面臨的挑戰(zhàn)。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學生們可以獲取的英語學習渠道也越來越多,作為英語學習的引導者,教師也必須與時俱進,借助網(wǎng)絡不斷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例如:筆者通過BBC六分鐘英語這一App,選取與所學內(nèi)容相近或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以文章填空的模式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定期接觸到更為地道的英語。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交叉滲透。從以上教學實踐看,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過程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將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同步進行,寓文化教學于語言教學之中,才能做到真正的英語深度教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導意見.教基二[2014]4號,2014.
[2]郭元祥.課堂教學改革的基礎與方向[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7).
[3]Anderson,L.W.et al.,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 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Inc,2001.
[4]李劍軍.論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D].上海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