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巖 朱永 文昌明(.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 50000;.佛山市南海區(qū)鹽步職業(yè)技術學校 廣東 佛山 5800;.廣州市天河區(qū)先烈東小學 廣東 廣州 50500)
《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闹笇б庖姟罚ê喎Q《意見》中特別明確指出:“從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中選擇部分科目作為錄取計分科目,除語文、數學、外語科目外,要將體育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科學確定考試分值或等級要求,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這是繼《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2015年工作要點》頒布以來,教育部就中考體育工作再次提出的重要而詳細的要求,這一方面體現了學校體育工作走向強勢地位的一個歷史轉折點,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當前學生體質現實情況的嚴重性,通過中考體育逐步提高我國學生的綜合素質。任何事物各自有著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中考必考體育而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急功近利。功成必須通過不懈努力,一步一個腳印,積小成功為大成功,更加完善中考體育制度。有關體育中考改革的問題,可通過不斷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循環(huán)往復,進一步明確發(fā)展思路。
我國體育改革的大潮中,學校體育一直都是改革的“先行者”,體育成為中考必考科目則是學校體育改革中的“試金石”,也是指引學校體育改革的一盞明燈。體育成為中考必考科目必將引起社會強烈的反響,也值得科研工作者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那么體育成為中考必考科目將會帶來哪些福利?又將面臨哪些挑戰(zhàn)?資深的專家學者對于踐行過程又會有怎樣的建議?這是筆者在本文中將要討論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育事業(yè)發(fā)展迅速,學校體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績。體育中考作為一種手段對遏制我國青少年體質持續(xù)下降,提高運動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看,體育鍛煉是影響體質的一個重要因素:“體育鍛煉能夠改善神經系統、循環(huán)系統、呼吸系統和人體運動系統的功能”,體育中考都可以強化學生體育學習和體育參與,通過長期的身體練習,使身體機能發(fā)生功能性的變化,最終會促進身體健康。
市場經濟得以健康運行的3個基本要素是:利益驅動、優(yōu)勝劣汰和誠信契約。世界上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普遍承認每個人都有追求個人利益的權力。體育中考怎樣才能成為指揮棒,關鍵是“利益驅動”,當前青少年體育綜合改革必須與應試教育制度改革同步進行,必須將體育納入中考指揮棒,才能從根本上使青少年體育受到重視。
學校體育老師在體育中考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決定學生體育中考狀況具有基礎性的作用。體育教師扮演何種角色,與其動力機制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體育教師既無預期的 “經濟收益”,有沒有預期的“社會收益”,體育老師就不可能作為一個積極的能動者來扮演角色,他們即使在體育老師,也大都消極無為,也就成為吳毅教授所說的撞鐘者。體育教師是至關重要的學校體育資源,是學生健康生活方式和體育鍛煉的領航人,體育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教學水平、課程開發(fā)能力、工作態(tài)度等關系到學校體育工作的成效。體育中考的必考激發(fā)了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和認真落實體育改革措施,改進教學方法,努力培育自己的敬業(yè)精神和精業(yè)本領。
目前,社會選人更多看重學歷、學校錄取只看分數,完全是以考試定人生,因此應試教育大行其道,機械被動的學習必然成為當下學校教育的縮影。以學生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的考試成績衡量學校辦學優(yōu)劣、評價學生優(yōu)秀與否的教育評價體系,使得學校、家長、學生在共同利益的驅動下,只能圍著高考指揮棒轉,體育不斷被弱化并走向邊緣化是必然的結果。
全國政協委員楊樺在 2014年全國政協會議上再次提出:“造成我國青少年體質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現行應試教育體制下,學校體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對學校體育重視程度不夠,保障條件不力,開展效果不好,影響和制約了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對此筆者完全贊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體育決不能一考了之。“考什么、學什么,考什么、練什么”本身沒什么錯,關鍵是我們一定要遵循體育育人的規(guī)律,堅持以人為本,客觀公平的原則,合理設置考試內容,科學設計考試辦法。
長期以來,錦標主義以及功利思想嚴重干擾著我國體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庸俗的錦標主義和功利思想價值觀也是阻礙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主要因素,阻礙體育中考順利發(fā)展的要素。因此對于體育中考來說,如何消除體育領域慣有的錦標主義以及功利思想與行為的干擾,是保證其健康發(fā)展的基礎。從目前體育中考實際發(fā)展情況看,各種錦標主義以及功利化的思想已經有所體現:
首先,目標任務定位的功利化:從體育中考的目標任務來看,如果脫離育人的宗旨而將其定位于提高考試成績、提升學生素質健康,本身就是功利化思想的體現。這一思想在本質上忽視了體育中考是學校體育以及整個教育的組成部分,忽視了體育中考的育人本源。
體育中考的主體不是將體育作為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健康和挖掘人的潛能,將體育中考完全功利化,庸俗化,將參加體育中考是為奪取錦標,甚至無視體育道德、體育規(guī)則的約束,不擇手段,鋌而走險,在錦標主義的盛行的背后,實質是庸俗的“功利至上,名利至上”。
體育中考模式需要不斷完善,以實現體育中考的目標和價值。單一的終結性評價與教育評價的發(fā)展態(tài)勢不符,不能全面、客觀、準確、有效地考察學習目標的實現程度,許多地方已經開始嘗試引入過程性評價以彌補其不足。過程性評價要使考試內容設計能準確地反映學生體育鍛煉效果和學校體育教學效果,特別要做到實施過程的規(guī)范性,杜絕不合法、不合規(guī)行為的發(fā)生。對學生平時成績造假的,如果被發(fā)現,不僅相關人員會面臨責罰,相關的責任人如中學校長等也可能迫于輿論壓力引咎辭職。
要提高過程性評價的效果,需要在評價內容上有所改進,處理好科學性和實踐性的關系,從多個層面、多個內容對學生中考進行考核,已達到中考的目標和價值。
體育中考公平是一個實踐,也是一種主觀感覺。首先科學的設置考試內容,真正發(fā)揮體育中考的“先行者”的作用,做到以考試促進體育教學,科學的設置考試內容,設置幾類必考的大項及幾個備選項目,這就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更能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優(yōu)勢,有利于實現個人公平和社會公平。
其次,在考試過程中,減少人為的操作,增加儀器的測量,提高考試的公信力,在過程中邀請和利用社會力量來參與監(jiān)督和幫助,減少考試腐敗發(fā)生的概率。
最后,建立一套完整的維權系統,使其圍繞考試制度順利的進行,維權為考試的公平提供了外部環(huán)境。
學生體育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期的形成過程,是需要慢慢積累,從一個質變引起量變的一個過程,在生活學習中要有意識地貫穿到每一次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有所思,學有所獲,體育中考的必考,不但有利于全面推進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而且能積極促進學校體育工作面向現代化。
體育中考是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有效手段,從當前體育中考面臨的社會環(huán)境來看,實施體育中考成為中考必考科目是促進學生體質的理性選擇,體育中考成為必考科目的實施對提高學生體質、體育教師和學科地位及轉變體育教學觀有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