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濤 ,曾永鴻 ,曾 理
(1.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2.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隨著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高職院校單獨招生成為學生入讀職業(yè)院校的重要途徑。目前醫(yī)學院校單招學生(簡稱單招生)主要來源于具有一定醫(yī)學理論知識的中專學歷學生,還有部分來源于具有一定文化知識的學習能力差的高中生。本文以高職單招護理學專業(yè)學生為例,分析解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
解剖學知識點多,但學時有限,存在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快速趕課現象,這在高職護理學專業(yè)表現更為突出。由于學生課前預習時間、課中集中力、課后學習時間不足,影響了解剖學教學效果。
傳統(tǒng)的解剖學教學,不分專業(yè)、不分培養(yǎng)目標,授課內容基本一致,而不同專業(yè)學生將來從事的崗位工作不同,這無疑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課堂上主要以PPT為載體,以掛圖、模型、板書為輔助,按照教學大綱進行知識點講解,這種“填鴨式”教學明顯不符合高職單招生學習特點,致使學生學習興趣減退,甚至出現厭學現象。高職單招醫(yī)學生具備一定的醫(yī)學基礎知識,如果按照教學大綱按部就班進行授課,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而若一味提高難度,則容易導致學生無法跟上授課進度。
護理學專業(yè)解剖學教師,首先要認清知識點多與學生學習時間有限的矛盾,對授課內容進行簡化。針對單招生特點,本著夯實基礎、提高學習能力的原則,制定適宜的教學大綱,優(yōu)化課堂內容,突出重點。如賴紅等[1]提出重點內容突出“護理”:運動系統(tǒng)中突出骨性標志和定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可略減;李建忠等[2]提出進行泌尿系統(tǒng)學習時,注意與導尿術聯(lián)系。課堂避免填鴨式教學,多使用案例教學法、討論法、分組法等,盡量在有限的聽課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延長其認真聽課時間,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目前在校大學生以“00后”為主,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多以自我為中心,適應能力普遍較差。而護理學專業(yè)主要是為患者提供醫(yī)療服務,需要護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
由于單招生普遍素質偏低,課堂紀律差,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在解剖學實驗課上,經常會有學生大聲喧嘩,不尊重尸體的行為。熊志強[3]通過問卷調查顯示:高職醫(yī)學生人文素質有較大偏差,這些都嚴重影響教學效果。課堂上這些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單招生基本素質低,另一方面是教師未能注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鑒于此,高職院校應加強解剖學教學隊伍建設,提高教師人文素質,授課時滲透人文素質教育。
目前解剖學主要利用多媒體、掛圖、尸體標本、PVC模型等進行教學,但由于中專階段單招生對這些實驗資源已接觸并自認為具有一定的醫(yī)學基礎知識,所以導致授課效果不佳。
目前很多高校已引用現代化技術(如3D打印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進行解剖學教學。3D打印技術能夠個性化打印人體器官模型,既可以彌補尸源不足,又避免了實驗室彌漫福爾馬林味道,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fā)單招生學習興趣。范粉靈等[4]利用該技術打印模型并在結構性心臟病教學中應用,林源等[5]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骨科教學中,這些應用均顯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疾病診斷能力明顯提高。聶政等[6]在護理學教學中引入解剖學虛擬仿真技術后,學生動手操作、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明顯提高。梁瓊文[7]的研究顯示:與未使用虛擬解剖室學生相比,使用該實驗室的學生學習成績明顯提高。雖然使用這些技術能極大提高單招生學習興趣,但是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需要一定資金支持。
目前在校大學生生活均以網絡為中心,學習之外大部分時間都在玩手機,習慣于碎片化學習,單招生也不例外。利用這一特點,構建“互聯(lián)網+解剖學”課程,精選重點知識,以文字、圖片、視頻形式推送,設計重點知識環(huán)節(jié)、知識鞏固環(huán)節(jié)、知識拓展環(huán)節(jié)。鄧儀昊等[8]發(fā)現:利用人體解剖學慕課平臺能顯著增加對學生的吸引力,明顯提高其學習能力。慕課的使用,改變了傳統(tǒng)授課模式,真正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地點不受教師監(jiān)控。學生學習模式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并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性地學習,實現了差異化教學。但是在慕課使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慕課教學效果與學生自主性明顯相關;學生是否進行慕課學習取決于慕課內容是否精彩;慕課使用過程中缺乏完善的教學體系,學生與教師不能及時互動等。
微信是大學生中比較流行的社交軟件,該軟件能夠推送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消息。該軟件能通過后臺數據監(jiān)測各種消息閱讀情況,并且能夠與消息提供者及時進行互動。鑒于微信的優(yōu)越性,將其引入教學中具有可操作性。劉慧等[9]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85%的學生對微信與慕課結合形式非常感興趣,使用過該模式后本班成績進步程度達20%。部愛賢等[10]在針灸學教學中利用微信作為平臺,構建翻轉課堂時發(fā)現:學生對消息的閱讀率達91%,學生平均成績明顯高于未使用該模式學生成績。遺憾的是大部分報道均為本科生。由于基于微信的授課模式能夠增加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而單招生本來就自控能力差,課下是否會利用該模式進行學習,是否能達到類似的效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總之,對于有別于普通高中生的單招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吸引其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是解剖學教師需要探究的課題。對現行解剖學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護理”為導向,簡化內容,采用多種授課方式,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可有效提高解剖學教學質量,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