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金文詞“爪牙”“簋”補證

    2018-03-03 02:48:18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宣王先王大雅

    白 冰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中文系,廣東 廣州 510665)

    `

    一、“爪牙”補證

    筆者發(fā)現(xiàn)《殷周金文集成》9.4467號師克盨和9.4468號師克盨蓋的銘文[7],也是在銘文的首段,看到了與師詢簋相似的辭例:

    師克盨:王若曰:“師克!丕顯文武,膺受大命。匍有四方,則繇唯乃先祖考,有爵于周邦,干害王身作爪牙?!?/p>

    師克盨蓋:王若曰:“師克!丕顯文武,膺受大命。匍有四方,則唯乃先祖考,有爵于周邦,干害王身作爪牙。”

    “爪牙”一詞,在《殷周金文集成》僅此兩出。師克盨比師克盨蓋只多出一個“繇”字,二銘的“爪牙”二字形清晰可辨,將師詢簋不能認識的這兩個字釋作“爪牙”不會有錯。

    下面分析“爪牙”二字。

    (二)次以銘文時代作對比分析?!皫熆吮S的形制、紋飾與克盨接近,銘文記述周王對克的兩次冊命,并有隆重賞賜。其年代應與克盨接近,為西周厲王前后器”[8]。師詢簋為厲王后、宣王前的共和時器,二器時代接近,辭例相似,并且都是用于銘文前段的文辭,可以認定師詢簋不能確認的二字當釋為“爪牙”。

    (三)再以銘文內容進行檢驗。既然確認應釋為“爪牙”二字,筆者把師詢簋的這段銘文移過來,逐字逐句分析研究,并輔以文獻釋義,檢驗釋“爪牙”與銘文內容是否密合。

    師克盨銘文與師詢簋銘文相同:

    王若曰:“師訇(詢)!丕顯文武,膺受天令(命)。亦則於女(汝)乃圣且(祖)考,克尃(輔)右(佑)先王,作厥爪牙,用夾召氒(厥)辟,奠大令,盭龢于政”。

    “師訇(詢)”,是人名,西周厲王、共和時期人,擔任王朝的師之職務。

    “丕顯”,是古成語,也是金文習語,意為光明正大,用于對周王、諸侯及祖先德行的歌頌贊美。

    “膺受天令(命)”,是當受天命。膺,義為當。《尚書·周書·君陳》:“惟予一人膺受多?!?,孔安國《傳》“惟我一人亦當受其多福,無兇?!盵9]。又《詩·魯頌·閟宮》:“戎敵是膺”,毛亨《傳》“膺,當?!盵10]1668“膺受天令(命)”,周時人篤信天命,認為周文王、周武王滅紂得天下是天授之命。

    “亦則於女(汝)乃圣且(祖)考”,亦,也,也是。則於,連詞。女(汝)乃,同義詞連用,你的。且(祖)考,祖父。師克盨作“則繇唯乃先祖考”:則繇,相當于“則於”,連詞。唯,語氣詞。師克盨蓋則作“則唯乃先祖考”,比師克盨少了一個“繇”字,余皆同。

    “克尃(輔)右(佑)”,克,能。尃,通“輔”。叔夷鐘:“女(汝)尃(輔)余于艱卹?!睂?輔)右(佑),即輔助。

    “作厥爪牙”,厥,代詞,代周之先王。爪牙,防衛(wèi)武臣,即帝王手下的得力武將?!对姟ば⊙拧て砀浮返谝徽拢骸捌砀?,予王之爪牙?!编嵭豆{》“爪牙之士當為王閑守之衛(wèi)。”第二章:“祈父,予王之爪士?!盵10]785,787“爪牙”與“爪士”同,即為君王作衛(wèi)兵的武士。克盨和師克盨蓋銘文則作“干害王身作爪牙”:干害,即干吾,義衛(wèi)守御、保衛(wèi)。傳世文獻作“捍御”。干害王身,謂做王的近身武衛(wèi)。

    “夾召”,夾,輔,像左右扶持之形。召,與詔、紹可通,有佐助義。禹鼎銘有“夾紹先王”,正用佐助義。夾召,即輔助。召,與詔可通的例子,可舉出《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编嵭ⅲ骸霸t,告也,助也?!盵11]鄭玄釋“告也”即告誡,《說文·言部》:“詔,告也。從言從召,召亦聲?!贝嗽t,當從言,召聲的形聲字,不當是會意兼形聲?!稜栄拧め屧b下》:“詔,導也?!惫弊ⅲ骸爸^教導之?!庇帧霸t、相、導、左、右、助,勴也?!惫弊ⅲ骸敖B介、勸尚,皆相佑助”[12]。

    “氒(厥)辟”,氒(厥),代詞,其。大盂鼎:“畯正氒(厥)民?!鄙⒈P:“氒(厥)受圖夨王于豆新宮東廷。”辟,王、國君的尊稱。大盂鼎:“女(汝)勿剋余乃辟一人?!贝罂硕Γ核量她嵄?厥)辟龒王?!对姟ご笱拧な帯罚骸笆幨幧系?,下民之辟?!薄稜栄拧め屧b》:“辟,君也。”氒(厥)辟,即其君。

    “奠大令”,即克鐘“尃奠王命”的簡語,義為布定王命。奠,定。大令,王命。《周禮·夏官司馬·太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编嵭蹲ⅰ贰俺龃竺?,王之教也?!贝罅?,即周王之號令。

    “盭龢于政”,即安定協(xié)和政事。盭讀為戾,義為定。龢,讀為和,義同和。

    銘文可譯為:王說:“師詢!光明正大的文王武王當受天命(滅紂得天下)。也是你圣明的先祖父能夠輔佐先王,做先王的防衛(wèi)武臣,輔助先王布定王令,使得國家安定、政事協(xié)和?!?/p>

    通過以上解讀,“厥”后二字釋為“爪牙”,義為“防衛(wèi)武臣”,與前后文意銜接貫通,字順句協(xié),當可信無疑。

    二、“考”讀為“簋”補證

    《詩·大雅·江漢》末章:“虎(召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10]1466解釋這個“考”字的學者列舉三家如下:

    金啟華釋“考”,義為“頌辭”[13]。

    袁梅釋“考”,義為“頌禱之辭”[14]。

    周振甫釋“考”,義為“辭”[15]。

    金、袁、周三位先生注解《詩》用力勤懇,嚴謹審慎,各有優(yōu)長,對“考”字的解釋,意見基本一致。把“考”解釋為“辭”仍依古注,未加糾正,曲折勉強。白川靜認為《詩》文的“考”當讀為“簋”,但未作詳細論證[16]。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補證。

    (一)以早于《詩》的西周金文證。王國維說:“唐、宋之成語,吾得由漢、魏、六朝人書解之;漢、魏之成語,吾得由周、秦人書解之。至于《詩》、《書》,則書更無古于是者。其成語之數(shù)數(shù)見者,得比校之而求其相沿之意義,否則不能贊一辭?!盵17]以早于《詩·大雅·江漢》篇的相同的金文辭例作證,應該是可信的方法。

    六年琱生簋銘:“琱生對揚朕宗君其休,用乍(作)朕剌(烈)且(祖)召公嘗簋,其萬年子子孫孫寶用享于宗。”嘗,祭祀專用名。指秋天向祖先供奉新谷,使之嘗新。嘗簋,祭祀之簋?!罢?作)”的賓語是“簋”,而詩文“作”的賓語卻是“考”。“簋”為古代專用器物,由鑄造制作而成,“考”非表物的專用名詞,怎么可以“制作”而得?《詩》文怎么會“作召公考”?這要首先論證《詩》文與六年琱生簋的關系,看二者誰是誰非!

    (二)以《詩》與六年琱生簋中的人物證。六年琱生簋,又名召伯虎簋、六年召伯虎簋,銘十一行一百零五字,重文二。高十九·七厘米,口徑二十一·八厘米,底徑十八厘米?,F(xiàn)藏中國歷史博物館。之前還有一件五年琱生簋。琱生與召伯虎非一人,為何一簋二名呢?據(jù)五年銘所記,琱生是居于自己的采邑之琱地的召公后裔,琱生和他的父親,在以往曾扣減了自家附庸田地中應納貢的多量田賦而犯稅率,被判罰積。而這一案件的法官,正是秉承父母幽伯、幽姜之命前來審理案件的召伯虎,琱生以瑾圭贈與召伯虎,請求減免自己的罰積。最后,琱生獲得了減免。六年琱生簋是五年琱生簋的繼續(xù),二器所記為同一事件。召伯虎也是召公后裔?,h生與召伯虎為同宗,同是召公后裔,所以詩文記有“作召公考”,銘文記有“用乍(作)朕剌(烈)且(祖)召公嘗簋”。五年、六年簋都是琱生為紀念獲得減免罰積所鑄之器,故取琱生簋為正名;召伯虎為判案人,故又名召伯虎簋。

    (三)以《詩》與六年琱生簋的時代證。《詩·大雅·江漢》所記,與六年琱生簋是否為同一時代的問題,學術界存在爭論。一種意見認為,五年和六年琱生簋銘文中的召伯虎,就是《詩·大雅·江漢》中的召虎,因而推定兩簋為宣王時器。另一種意見認為,“從器形和紋飾考察,它們不能晚至宣王時期,從雙耳的鳥頭造型、分解的獸面紋以及銘文涉及的內容而論,宜定為西周中期器。”[18]馬承源等認為五年和六年琱生簋為孝王時器。他說:“舊說此召伯虎是宣王時《詩·大雅·江漢》的召虎,斷為宣王時之器。但孝王至宣王歷四世五朝,召伯虎任官不可能有百年之期。以往多以銘辭附會宣王時召虎的功烈,因而也未能得其確解?!盵19]《詩·大雅·江漢》所記,與六年琱生簋是否為同一時代的問題,至今尚未定論。

    即便召伯虎不是召虎,五年和六年琱生簋與《詩·大雅·江漢》不是同一個時期,也不影響以“簋”證“考”,因為無論是召伯虎還是召虎,都是為召公作“簋”而非作“考”,“召公”不會有第二個人。

    (四)以《詩》文內容和語法證。“作召公考”的“考”之外,“作”也是一個關鍵詞。如果把“作”理解為“仿效”,“考”解釋為“頌禱之辭”,句意為“仿效召公,頌禱祝愿:敬祝天子長壽萬年”,也可以講通;如果把“作”理解為“鑄造”,“考”解釋為“頌禱之辭”,則是不通的。在早于《詩》的金文中,還未曾發(fā)現(xiàn)“作”用于仿效的例子,都用作“鑄造”,并且“乍(作)的賓語都是器物之名”?!白鳌笔侵^語,“考”是賓語的句子金文中不曾出現(xiàn),文獻中也不見用例?!罢?作)”與“簋”搭配倒是金文通例。例如:《殷周金文集成》,器號7.4096“乍為皇祖大宗簋?!逼魈?.4120“乍召伯保囗簋。”[20]例不繁舉。

    這里還有一個疑問,詩文“作召公考”之后是祝“天子萬壽!”如果將“考”讀為“簋”,那么,召虎為先祖召公鑄造祭祀尊器,怎么又祝周宣王長壽萬年呢?似不通。原來,《詩·大雅·江漢》篇所反映的內容是:召虎奉周宣王之命率軍前去平定淮夷之亂,這次武力行動取得成功,召虎獲得周宣王的賞賜,故為先祖召公鑄造了祭祀尊器,同時答謝周宣王賞賜的美意。結合詩文內容理解,就合情合理了。

    (五)以上古聲韻證?!翱肌睘樯瞎畔赣牟浚绑睘樯瞎乓娔赣牟?,聲母相近,韻母相同,具備假借條件,可以通用無疑?!对姟菲谩翱肌弊?,不是“考”字用錯,而是“考”乃“簋”之假借字,當讀為“簋”,考是借字,簋是正字,二字音近通假。

    究其致誤之因,應溯源至漢代,《毛詩正義》注云:“考,成?!惫{云:“對,答。休,美。作,為也?;⒓劝荻鹜醪呙畷r,稱揚王之德美,君臣之言宜相成也。王命召虎用召祖命,故虎對王,亦為召康公受王命之時對成王之辭,謂如其所言也。如其所言者,‘天子萬年’以下是也?!盵10]1466《箋》解“考”為“辭”。古代學者遵行“疏不破注”的原則,《箋》以下都據(jù)《毛詩正義》注立說,直至清人馬瑞辰的《毛詩傳箋通釋》仍從故訓,殆無異說。今人承襲前人之說不輕易改變,正體現(xiàn)了學者們嚴謹?shù)膶W術思想。西周期至西漢歷經千余年的歲月,漢代出土銅器極為有限,當時學者大概尚不知銅器銘文的通例,說明西周銅器銘文定型的知識到西漢時就已失傳了不少。所以,將《詩·大雅·江漢》末章“作召公考”之“考”解為“頌辭”,曲折不好理解,以至于今日。

    三、結 語

    這篇論文由各自獨立的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以金文相同詞例并輔以文獻補證金文不識之詞“爪牙”,第二部分是以金文相同詞例補證詩文誤釋之詞“考”。原文寫于2006年,是筆者漢譯日本學者白川靜《金文通釋》等日文原著時考證發(fā)現(xiàn)的?!白ρ馈倍挚梢源_識?!翱肌弊质欠駪x為“簋”?筆者有過猶豫。2007年8月8日至11日,在陜西西安召開的“中國文字學會第四屆學術年會”上,這篇論文參加了交流,與會學者沒有提出異議。這次筆者又翻閱資料,作了一些訂正,覺得有必要把“爪牙”與這個“考”字一起交與學界,請師友們指教!

    猜你喜歡
    宣王先王大雅
    大雅新風
    大雅新風
    大雅新風
    漢字故事之呆若木雞
    愛莫能助
    試論荀子的“先王觀”
    人文天下(2020年11期)2020-07-20 16:27:54
    先生王斗造門而欲見齊宣王
    荀子“圣王”的三種解讀
    江漢論壇(2017年2期)2017-04-19 23:29:36
    泰民眾愿行善報答先王
    楚人過河
    香港 | 崇州市| 灵台县| 清流县| 丽水市| 榕江县| 裕民县| 瓦房店市| 梁平县| 唐河县| 乐业县| 阜南县| 荔浦县| 郓城县| 耒阳市| 孟州市| 和龙市| 荣昌县| 陕西省| 丹寨县| 赣榆县| 通许县| 光泽县| 南岸区| 丰县| 天镇县| 阳春市| 明溪县| 门头沟区| 洪湖市| 山西省| 古丈县| 万年县| 衡阳市| 赫章县| 新龙县| 格尔木市| 红安县| 宜章县| 石嘴山市| 米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