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適合的教育”在一定意義上指的是教育教學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要求。信息過載時代多文本的閱讀逐漸對當下學生的閱讀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開展兒童項目閱讀是應對新形勢下閱讀挑戰(zhàn)的有效舉措。通過兒童項目閱讀的意蘊闡釋,挖掘其背后的小學生學習機制,探索實踐層面的方法與路徑,在項目的初始規(guī)劃與目標確定、項目的推進措施與方法、項目的成果展示與評價等環(huán)節(jié)積極實踐,有效提升小學生多文本閱讀的理解、辨別、比較、整合能力。
【關鍵詞】兒童項目閱讀;多文本;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81-0026-05
【作者簡介】顧士偉,江蘇省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小學教育集團(江蘇連云港,222006)教師,一級教師。
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信息過載的時代,人們越來越需要從多文本閱讀中找出答案。作為“網(wǎng)絡原住民”的當下兒童,利用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閱讀已經(jīng)成為生活常態(tài),快餐式閱讀習慣容易導致兒童淺閱讀、碎片化閱讀的傾向。顯然,應對時代對于閱讀的高要求,改善當下兒童閱讀現(xiàn)狀,特別是提高兒童對于多文本的理解、辨別、比較、整合能力,僅靠現(xiàn)行精講精讀的語文教學模式是很難實現(xiàn)的。開展兒童項目閱讀,指向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為應對信息過載時代的挑戰(zhàn)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
一、兒童項目閱讀的意蘊闡釋
兒童項目閱讀作為常規(guī)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將學生課外閱讀組織化,從性質上屬于項目式學習(PBL),強調(diào)圍繞問題展開,以兒童為中心,非教師主導下的閱讀行為。學生將“項目”當做學習的任務,而閱讀是完成任務的探究性手段。這種課程模式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批判性思維和推理整合能力。兒童項目閱讀的內(nèi)容屬于主題閱讀或群文閱讀,強調(diào)兒童閱讀數(shù)量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其內(nèi)核是將兒童培養(yǎng)為獨立思考者和學習者。
(一)閱讀主體上,兒童項目閱讀重視學生的主動建構
兒童是獨立閱讀者和思考者。兒童項目閱讀應尊重學生作為個體閱讀的獨特見解和個性感悟,強調(diào)以適性的眼光看待兒童閱讀成長。其活動目的不在于項目最終的結果,而在于保護和激發(fā)兒童在閱讀不同文本過程中的思維活力。
兒童項目閱讀重視學生對文本的主動建構,教師在活動中不提供項目的結果,甚至不完全提供閱讀的建議書單,其關注點不是項目內(nèi)容本身,而是學生閱讀的方式方法以及學生與多文本之間展開的對話與思考。
(二)閱讀方式上,兒童項目閱讀強調(diào)內(nèi)驅力的激發(fā)
兒童項目閱讀是以問題為導向的閱讀。將閱讀行為放置于學生真實的生活情境中,以學生學習、生活或經(jīng)歷中真實的問題為任務,以“非線性”的方式整合不同文本內(nèi)容,體現(xiàn)了小學生在閱讀行為中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兒童項目閱讀是探究性閱讀,由學生自己掌控閱讀活動,是在任務驅動下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手段探究項目答案的過程。因此,特別強調(diào)以多視角閱讀多文本,以提高學生理解、辨別、比較、整合的閱讀思維能力。
兒童項目閱讀是獨立與協(xié)作相結合的閱讀。兒童項目閱讀有兩種學習形式:一是集中閱讀研討,二是分散的個體閱讀。前者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研討項目閱讀的主題、實施計劃,以及確定成果展示與交流的方式,而后者項目驅動下的個體閱讀則是整個兒童項目閱讀活動的主體。
(三)閱讀內(nèi)容上,兒童項目閱讀追尋多文本的整合
將兒童閱讀引入項目學習范疇,是語文學習對于信息過載時代發(fā)展的回應。教師要注意兒童項目閱讀與語言文字運用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關注不同文本語言文字運用與其表達的聯(lián)系。
語文學習的外延必須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兒童項目閱讀改變以往多數(shù)學生偏重兒童文學閱讀,而對科技等其他領域很少涉獵的現(xiàn)狀,融入了歷史、科技、社會等主題。強調(diào)在閱讀同一主題不同視角的文本材料時,學生能針對不同任務、不同文本和不同主題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學會運用多文本建構概念或形成概念。
二、兒童項目閱讀的活動建構
從兒童項目閱讀的內(nèi)涵特征可以看出,項目閱讀著力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閱讀方法的綜合運用,同時可以使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得到適性的發(fā)展,有效配合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并產(chǎn)生組合效能。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筆者嘗試構建了兒童項目閱讀活動的模型,如圖1所示:
(一)注重在多文本閱讀中整合主題信息
閱讀同一主題的多文本材料,有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更加深刻全面地認識同一主題的相關知識,改變以往閱讀就單一文本反復訓練,強化學生快速得出“標準答案”的范式。學生認識到真實情境中的閱讀遠不止在教科書中獲取信息那么簡單。同一主題的信息不僅是多角度的,而且是互相聯(lián)系的網(wǎng)絡,需要借助已有知識和邏輯分析進行交叉驗證,特別是同一主題卻存在一定矛盾的文本材料,更需要學生重新組織和架構知識系統(tǒng)。
(二)實現(xiàn)個體學習和群體學習相統(tǒng)一
兒童項目閱讀不僅關注個體層面的閱讀,同時也注重個體與群體的融合。在保護學生閱讀個性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同伴間學習互補和促進的力量。在同一主題的閱讀過程中,當個體的閱讀思維和方式傳遞到群體中,并經(jīng)過群體的交流、討論及同伴的驗證、認同,那么這樣的思維方式和閱讀手段就會在群體中產(chǎn)生影響。
(三)通過項目活動目標實現(xiàn)能力目標
兒童項目閱讀以實現(xiàn)真實情境中的任務為目標,并在實現(xiàn)項目任務的過程中達到學生個人閱讀能力的發(fā)展,特別是提升對于多文本閱讀理解、辨別、比較、整合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看,文本中概念化的知識雖然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學生的認知結構,但更大的意義在于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三、兒童項目閱讀的學習機制
多文本閱讀需要將多文本訊息進行整合,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建構“新”訊息。因此,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多文本閱讀能力隨之提升。結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筆者認為兒童項目閱讀一般分為閱讀初感、審辯閱讀、比較整合、形成結論四個步驟,其學習機制示意圖如圖2所示:
(一)閱讀初感
學生通過與多個文本的直接接觸,依托感性的閱讀體驗、言語圖式和先前相關認知,直覺感知文本闡述內(nèi)容,表現(xiàn)為學生個體潛意識學習行為,具有較強的主觀性,產(chǎn)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潛在認識。需要說明的是,作為個性化閱讀的重要特征,閱讀初感沒有對錯之分,但它會影響學生對于多文本的閱讀行為、認知及心智模型的形成。
(二)審辯閱讀
在閱讀初感的基礎上,審辯閱讀表現(xiàn)為對多文本進行自主理解,能夠搜尋信息,進行比較和評價,表現(xiàn)出閱讀過程中的思維能力。這一階段介于個體和團隊之間,由于個體之間的差異,在團隊中認識的碰撞會激發(fā)學生再度通過閱讀思考尋求能夠驗證閱讀初感的信息,從潛意識學習轉化為有意識的學習。
(三)比較整合
作為審辯閱讀的延伸,比較整合更加強調(diào)信息的處理,二者某種程度上是融合在一起的。學生在文本內(nèi)和文本間,尋找信息和觀點的一致之處和矛盾之處,并對文本內(nèi)容信息進行詮釋,以及在個體間對話、交流與反思中形成系統(tǒng)全面的閱讀認識。
(四)形成結論
通過之前的閱讀過程,學生個體閱讀思維的不斷參與,結合“已有的認識”,最終形成項目結論,這是項目閱讀形式上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暗含著閱讀能力的提升,為下一輪項目閱讀提供了更高的能力基礎。
可以看出,上述四個步驟是相互交織融合、不斷遞進的過程,在總的趨勢引領下,學生的多文本閱讀能力走向深化。持續(xù)開展的兒童項目閱讀,促使學生在項目中的能力水平螺旋上升。
四、兒童項目閱讀的實踐探尋
兒童項目閱讀強調(diào)學生是閱讀過程中知識的自我建構者,從對多文本的直覺感知、自主理解、信息處理,到內(nèi)化表達,均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完成。兒童項目閱讀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同時也加大了項目統(tǒng)一管理的難度。
(一)項目的初始規(guī)劃與目標確定
項目初始階段的規(guī)劃與目標的確定首先要基于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認知思維水平,避免隨意拔高和主觀臆斷,引導學生主動、全程參與閱讀目標的確定和閱讀方案的規(guī)劃。
1.科學確定項目閱讀目標。
兒童項目閱讀目標即項目閱讀主題,相比較時下主題閱讀或群文閱讀,項目閱讀主題更趨向差異性和多角度,具有“可辨性”和“開放性”,沒有傾向性的觀點指向。學生在多文本閱讀中從正反或不同側面等不同角度都有話可說,都可以依據(jù)閱讀的信息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如在學習蘇教版五下第三單元課文《精讀和略讀》后,確定“如何正確讀書”這個項目閱讀目標,將目標聚焦于“正確”這個詞上,沒有觀點指向,學生需要通過多篇文章的主題閱讀,理解、辨別、比較、整合多文本信息來確定自己對于“正確讀書”的認識。
此外,恰當?shù)膬和椖块喿x主題可以將碎片化的信息整合起來。學生通過閱讀活動能夠對某一方面的概念有著更全面的認識,促使他們練習如何從多文本擷取信息建立觀點。如筆者所任教的四年級開展主題為“恐龍滅絕的原因”項目閱讀,學生需要對比、提取不同文本的閱讀內(nèi)容,進而形成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熱情,更培養(yǎng)了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考和比較能力。
2.合理規(guī)劃項目閱讀過程。
合理的規(guī)劃是兒童項目閱讀開展的前提和保證。教師要做好項目閱讀管理的規(guī)劃,主要包括項目閱讀的內(nèi)容、方式和要求,以及項目后的評價。學生課外閱讀往往隨意性大,教師可依據(jù)項目目標,在初始階段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逐步影響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書目的能力。根據(jù)項目閱讀內(nèi)容確定閱讀時長和閱讀反饋時間節(jié)點,以便指導督促。規(guī)劃還應說明項目閱讀成果及評價的方式,諸如學生撰寫閱讀感受、開展讀書匯報,評選“最佳讀書人”等。
(二)項目的推進措施與方法
兒童項目閱讀的深入開展,需要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有效參與,切實保障學生的閱讀時間,營造良好的家校讀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1.比較閱讀,讓思維走向深處。
比較閱讀的方法有助于學生在辨析深究的過程中甄別文本異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高閱讀思維能力。其一般流程是:導入文本,確立比較點→閱讀比較,感悟異同→總結梳理,引向課外。閱讀交流指導課上,教師可將相似或者相關聯(lián)的文本材料放在一起,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比較多文本材料所包含的文本體裁、立意、標題、結構、情節(jié)、描寫的方法、抒情的色彩,乃至語句的運用、文章風格等內(nèi)容。這個過程中,教師選準比較點是關鍵所在。它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比較閱讀的興趣,進而養(yǎng)成比較閱讀的習慣。
如在“如何正確讀書”項目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把書當朋友》《藏書家的心事》《枕頭下的書》三篇同主題文本,在對文章初步了解基礎上,指導學生從語言表達、文章結構、修辭方法等方面進行比較賞析。學生通過比較閱讀這三篇文章,感受到了不同作者對讀書的不同認識,在閱讀思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對于正確讀書的認識。
2.策略指導,保障項目有序推進。
兒童閱讀低效往往是因為缺乏微觀層面的具體閱讀策略指導,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tài)。閱讀策略方法的指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除了在對具體項目閱讀有針對性的指導,進行多文本閱讀交流指導課外,還需要依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閱讀水平進行長遠規(guī)劃,開展專題性的指導和活動。反過來,兒童項目閱讀的設置又可依據(jù)不同學段專題指導的內(nèi)容進行項目設計與內(nèi)容布局。筆者依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學生閱讀水平的要求,擬定了小學階段閱讀策略的指導內(nèi)容,見表1:
3.檔案整理,鞏固成果求實效。
心理學研究表明,最能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方式是讓學生獲得成功感。在兒童項目閱讀過程中,學生制作項目閱讀檔案,可有效促使他們收獲成功的喜悅,激發(fā)閱讀動力。項目閱讀檔案主要包括項目主題、相關文本材料、閱讀感受以及關于項目主題的深入思考的個人完稿作品,其中個人針對項目閱讀主題的思考是項目閱讀檔案的核心。兒童項目閱讀活動中讓學生將閱讀過程中的文本和成果以檔案夾的形式呈現(xiàn),一方面保護了學生在閱讀中所體現(xiàn)的個性,促進兒童在多文本閱讀中比較和整合信息,促進閱讀經(jīng)驗的內(nèi)化。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師對項目閱讀的調(diào)控,發(fā)現(xiàn)閱讀過程中的問題,使得項目的評價貫穿于項目整個過程。
在“如何正確讀書”項目閱讀過程中,學生結合閱讀收獲和自身的體會,制作了富有個性的項目檔案,學生閱讀感受真切,許多項目檔案中的個人思考作品都是有個性、有文采的佳作。這樣的形式有效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閱讀思維,對正確讀書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時也為學生習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提升了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三)項目的成果展示與評價
德國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chuàng)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和價值感喚醒?!表椖康某晒故九c評價不能僅僅著眼于項目目標的達成本身,更應該關注學生基于項目閱讀的體驗與成長。
1.建立項目閱讀立體評價體系。
兒童項目閱讀是一種開放、自由的閱讀學習方式,受時空、形式等方面的制約較小,因此,基于兒童項目閱讀的評價策略應具自由、多樣化和開放性特點。在評價主體上,強化學生、家長、教師間的互相配合。評價方式宜用模糊性原則,著眼于項目活動的整個過程,通過收集、分析學生在項目閱讀過程的行為和結果資料,從總體上對項目閱讀開展情況進行評價,如閱讀興趣、閱讀過程、閱讀方法及成果等。
2.開展項目閱讀多元評價活動。
基于兒童項目閱讀的特質,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評價形式,可以有效推進項目實施。如根據(jù)項目的不同內(nèi)容,在學生項目閱讀過程中組織開展朗誦會、閱讀知識競賽會、讀書交流會、成果展示會、評選閱讀能手等活動,著力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形式多樣的活動強調(diào)教師、學生乃至家長的多方參與,從不同角度了解和評價學生項目閱讀情況,在此基礎上給予及時的指導和鼓勵。
在“如何正確讀書”項目閱讀活動后期,筆者組織開展項目成果展示會,結合學校讀書節(jié)活動,以匯報、交流及檔案呈現(xiàn)的方式展示項目成果。展示同時也是分享的過程,更是學生間互動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結合閱讀體會對“如何讀書”的認識進行自評和互評。在評價中,項目成果的優(yōu)點和缺點就會顯現(xiàn)出來,在群體共同的審視下,多文本閱讀的思維將進一步走向開闊,獲得的信息反饋將更加多元,兒童多文本閱讀的能力在這開放式的學習狀態(tài)中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蔡可.美國項目學習與我國語文教學改革[J].語文建設,2015(31):13-16.
[3]胡陽.項目學習在行動[J].基礎教育論壇,2015(12):21-22.
[4]劉程元.小學生語文閱讀的現(xiàn)狀及指導策略[J].語文建設,2013(24):15-16.
[5]顧士偉.培養(yǎng)兒童閱讀選擇力的思考與實踐路徑[J].江蘇教育,2016(57):20-23.
[6]顧士偉.回望民國讀本:以兒童的眼光溯源小學語文教學[J].江蘇教育,2014(13):24-26.
注:本文獲2017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一等獎,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