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鳳娟
摘 要:“注意義務”簡單的說,就是行為人在做出某種行為時,應能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有可能產生的某種損害后果,并且做好防范措施,避免損害后果的發(fā)生。而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侵權中的注意義務,主要是通過判定電商平臺是否存在過錯來確定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及責任大小。本文通過分析司法實踐對知識產權侵權和注意義務的判定及其關系,進一步研究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侵權中注意義務現(xiàn)狀,即存在的問題,以期望知識產權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同時給電商平臺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關鍵詞: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侵權問題;注意義務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網絡走進千家萬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同時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電商平臺的蓬勃發(fā)展。網購井噴式的發(fā)展速度極大的推動了電商平臺的繁榮,2018年電商之首——淘寶雙十一僅一天的成交額就達到2135億,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數(shù)字。但是,電商平臺光鮮亮麗的背后卻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灰色地帶,繁榮的背后交織著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尤為嚴重,山寨名牌、盜版書籍等仍然隨處可見。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要求電商平臺承擔相應的注意義務,希望從源頭上阻止侵權產品的傳播,以遏制侵權事件的出現(xiàn)。
一、司法實踐對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侵權中的注意義務的認定
(一)認定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侵權中注意義務的前提
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電商平臺的交易和發(fā)展受到我國法律的保護,同時他們就應該承擔相應的義務,為知識產權的保護貢獻一份力量,達到互贏互惠的最終目的。根據(jù)電商平臺知識產權的相關特點和一般侵權中注意義務的核心概念、產生依據(jù)和成立要件,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侵權中的注意義務具有作為義務、協(xié)作義務、責任風險不確定義務的特征。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從電商平臺的角度考慮現(xiàn)有的商業(yè)模式與他們的盈利方式,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充分考慮權利人應有的權力和侵權問題造成后果的嚴重性,從而依法認定科學合理的注意義務。
(二)司法實踐對注意義務的認定
根據(jù)相關司法部門的法律法規(guī),在知識產權侵權中,電商平臺應承擔的注意義務主要包括兩大類:事前主動注意義務和事后被動注意義務。
1.事前主動注意義務
事前主動注意義務是指電商平臺應主動審核審查平臺發(fā)布的資源文件等是否涉及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并設置平臺侵權問題舉報功能,在知識產權侵權前主動預防這類事件的發(fā)生。但是由于某些相關領域知識的缺乏導致平臺并不能完全確認一些是否存在侵權問題,所以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一般對事前注意義務的認定主要是提醒義務和謹慎義務。其中,提醒義務是指電商平臺應制定嚴格的審查流程,并公示“禁止銷售侵犯知識產權的商品” 的相應規(guī)則;而謹慎義務主要是指設置相應的侵權舉報功能,并保障有效投訴信息傳遞的順暢和權利人維權行為的實現(xiàn)。
2.事后被動注意義務
事后被動注意義務主要是指在平臺上已經發(fā)布銷售涉及侵權問題的產品,電商平臺應該承擔被動的注意義務。同時根據(jù)電商平臺的特性,沒有辦法承擔一個高昂的專業(yè)知識的鑒別成本,并不具備審查其平臺上所有產品的能力和技術,所以事后被動注意義務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司法實踐對于電商平臺的事后被動注意義務,主要是指對侵權問題采取必要措施。電商平臺在接到權利人有關知識侵權問題的投訴后,應采取包括但并不限于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的必要措施。
而事實上,由于電商平臺對于知識產權侵權判斷的主觀能力及利益等因素的考量,并不要求電商平臺在接受投訴后,對被投訴產品立即采取刪除和屏蔽等措施,但必須對被訴產品保持審慎的態(tài)度,盡可能避免對被投訴人合法權益的損害。而同時這也是判定電商平臺是否存在過錯及應否就危害結果的不當擴大承擔連帶責任的重要條件。
二、電商平臺注意義務現(xiàn)狀研究
(一)知識產權侵權審查多為形式審查
對于知識產權的審查不同于商品或商標有著較為簡單明確的范圍,知識產權涉及范圍較廣,技術方案復雜,即使是專業(yè)性人才也不一定能有一個明確的是否侵權的判定,所以司法部門對這類案件的審查多采用形式化審查;比照標準,若權利人的投訴合理、有效、符合形式,而電商平臺未及時采取有效的相應措施,即判定電商平臺承擔相應責任。這種審查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并沒有考慮電商平臺的利益,而目前也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仍需我們進一步努力,通過對各方,包括電商平臺、權利人、盜版者等的多方約束,減少侵權行為的發(fā)生。
(二)電商平臺事后注意義務過高
“通知—刪除”規(guī)則是整個注意義務的核心,尤其是事后注意義務。類同著作權領域的“紅旗標準”,對于已經像一面鮮亮的紅旗飄揚在網絡上的侵權現(xiàn)象,我們即認定電商平臺負一定的責任。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即使權利人沒有有效通知,存在電商平臺應當知道侵權事實且沒有采取相應措施即承擔責任。類似這類較為隱形的侵權問題,電商平臺能起到的作用非常小,卻要承擔較高的事后義務。
三、結語
綜上所述,知識是國家發(fā)展的希望,近年來,我們也越來越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結合電商平臺的特性,對現(xiàn)有的電商平臺知識侵權中注意義務的分析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存在許多待解決的問題,比如過分苛責電商平臺,法律法規(guī)不夠完善等,仍需我們繼續(xù)努力。盡可能建立一個完整的侵權認定機制,規(guī)定合理的注意義務,從源頭、傳播、紙質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減少知識侵權的發(fā)生,降低其帶來的嚴重后果。我們有必要逐漸完善電商平臺的管理體系,并隨著實踐的積累對電商平臺注意義務予以逐漸豐富和細化。
參考文獻:
1]馮秀娟. 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侵權責任認定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7.
[2]司曉. 網絡服務提供者知識產權注意義務的設定[J].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8,36(01):78-88.
[3]蘇冬冬. 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經營者在專利侵權中的過錯認定問題探析[J]. 電子知識產權,2018(04):40-51.
[4]張燕群. 論我國知識產權通知—刪除規(guī)則的完善[D].華南理工大學,2017.
[5]項珍珍. 網絡交易平臺提供商的專利權糾紛管理權問題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