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渤
【摘要】 聲樂基礎課程是音樂藝術類學生重要的學習科目之一。如何提升教學質(zhì)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每個聲樂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在聲樂基礎課各個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與學生要善于充當不同的角色進行教學互動。教師與學生在日積月累的磨合了解和適應的過程中,互相交流溝通,心理上更加信任,要努力創(chuàng)建和諧、進步的學習氛圍,不斷尋找?guī)熒g最佳的合作狀態(tài),調(diào)動學生學習聲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聲樂課堂質(zhì)量的提升。聲樂教學有著特殊性,是一種追求雙向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的互動尤其重要,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聲樂表演的知識和技巧,同時還應注重學生的心理教育,并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 聲樂;基礎教學;理解;信賴;合作互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在聲樂基礎課教學中,教師是課堂上積極氣氛的創(chuàng)造者,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用科學、動聽的聲音來詮釋聲樂作品。聲樂教師既是演唱者又是講授者,既要有演繹作品的嫻熟技能,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善于賦予嚴肅的課堂教學以縷縷陽光和溫情。聲樂教師始終是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中心人物,是能與學生在歌唱和情感上互動合作的重要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善于思考、善于提問、勤于觀察、勤于練習是一個優(yōu)秀聲樂學習者的必備條件。學習聲樂不能一味地模仿,學生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能夠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步驟循序漸進,能以飽滿積極的學習精神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認真、主動的求知狀態(tài),既嚴謹又愉快地與老師配合,創(chuàng)造和諧、進步的學習氛圍,讓短暫的一節(jié)課的時光充滿熱情和活力。有了這些良好因素的鋪墊,聲樂的“教”與“學”就能存在豐富的情感交流和動態(tài)表現(xiàn),充滿具有詩情畫意的美妙歌聲,而非單調(diào)、枯燥、缺乏活力的示范和模仿。
一、互相信賴是學習的動力
如今從事聲樂基礎教學的教師常有這樣的感受——起步很難。我們的生源很多來自偏遠地區(qū),藝術教育的普及很難到達那些貧苦鄉(xiāng)村。隨著招生范圍的不斷擴大,很多藝術院校也吸納了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農(nóng)村孩子,這些孩子大都有著很好的嗓音條件和身體素質(zhì),最重要的是他們非常喜歡唱歌,對聲樂充滿了向往。但是,他們在音樂基礎知識和讀譜能力上卻存在著很大的空白,因為他們從小幾乎就沒有接觸過音樂理論和音樂基礎素養(yǎng)課,所以在聲樂課堂上,音準、節(jié)奏和旋律的連貫性上就存在著明顯的誤區(qū)。當然,這也許只是學習聲樂的一項困難,隨之而來的可能還有吐字、歸韻等語言問題。針對這些方面的問題,作為一個聲樂基礎教學的教師應當能夠正確面對,課堂上要耐心予以指導和更正。對的不吝表揚,給予贊賞和鼓勵,錯的及時糾正。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個性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的不同,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度過最初的學習難關,樹立歌唱的自信心,這是至關重要的。與此同時,作為學生在學習的態(tài)度上更應當堅定,思想上要有明確的目標。“信賴是學習的動力”,要相信老師給予的各方面的指導,并積極配合,腳踏實地地學習,針對問題,逐一攻克,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任十分重要,當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得以一一解決的時候,也是師生之間深厚情誼的開始,這是聲樂學習的良好開端和基礎。
二、相互理解是克服困難的基礎
常有一些剛剛入學的學生,他們當中有許多是在童聲時期就接受過一定的聲樂基礎的訓練,有一定的聲樂基礎,在演唱表演上相對就要大方、自然。另一方面,這些學生在歌唱曲目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積累,有的曾經(jīng)參加過音樂擂臺賽,是成功問鼎好幾關的小擂主;有的甚至還是地方上小有名氣的業(yè)余歌手、校園明星等等。較早的歌唱表演經(jīng)驗也使得這些學生相對更加成熟大膽,往往很多學生把自己以往的經(jīng)歷和成績看得比較重,當來到專業(yè)院校開始全新的接受專業(yè)基礎訓練的時候,他們心里常常會覺得不大習慣,有的甚至覺得別扭,情緒上也會有所抵觸。每當遇到一些困惑的時候,這些學生的心里往往會產(chǎn)生懷疑,不知是自己錯了還是老師的方法不對,百思不得其解,藏在心里悶得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nèi)绻恢鲃优c老師進行更多的交流和溝通,長此以往學習成績將受到很大的影響。對于這種狀況,學生首先應當正確面對,大膽地向老師傾訴,把自己的困惑和疑問告知老師,只要真心地與老師談論,就會得到老師真誠的幫助,要相信老師有一定的道理和經(jīng)驗能引導自己走出這一難關。所以,相互理解是十分重要的。聲樂的學習過程是個艱難的過程,學生遇到難題是十分常見的,問題在于我們該如何正確面對這些困難。關鍵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上應該主動,善于引導學生建立更加科學的歌唱觀念,告知學生的問題所在以及如何改正存在的錯誤,應當理解學生這時候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他們放下思想包袱,由淺入深地、一步一個腳印地開始,堅決不能正面批評或反對他們現(xiàn)在的歌唱狀態(tài)。太多的否定和指責只會使學生失去更多的信心,甚至引起學生的反感和猜疑,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建立一個良好的、互相理解、尊重的教學氣氛是良好的學習開始,學生應當理解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目的,教師更應當理解學生的暫時疑惑和求知心理。
三、了解“量”和“質(zhì)”相輔相承的關系
學習聲樂是一個意志磨練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一個歌唱者的成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教師辛勤耕耘和學生自身的勤勉刻苦的必然結果。要建立一種科學成熟演唱的聲音觀念,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這是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高度結合的學習過程,是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互融合的理解過程。
首先,學生必須配合教師,掌握一套完整熟練的科學發(fā)聲技巧,這是一個極為漫長而枯燥的過程,是學習聲樂的基礎階段,又是極為重要的起始階段。教師根據(jù)每個學生的不同聲音條件,制定不同程度的發(fā)聲練習曲,大致由a\o\i\u\e等幾個母音組成,構成三度、五度、八度、十度、十三度甚至更多的旋律音程的練習,由易到難,尋找各個支點、呼吸以及共鳴腔體的科學配合,為建立自然統(tǒng)一的聲音打下扎實的發(fā)聲基礎。endprint
其次,在了解科學的發(fā)聲技巧的基礎或初級發(fā)展階段,逐步輔以一定難度的歌曲練習,強調(diào)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急于求成,往往為了一個高音、一個長樂句、一首大作品而反復練習,甚至超負荷的長時間演唱,這是很不可取的,長此以往,常常會傷及聲帶。高音區(qū)的舒展自如,中低音區(qū)的飽滿結實,是與長期扎實的基礎訓練和大量演唱的積累分不開的,這是不斷進步的結果。只有一定演唱“量”的儲備,才會有一定技巧“質(zhì)”的飛躍,是一個相輔相承的發(fā)展提高的過程,其間不但包含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教師科學引導和教學方案的嚴格制定,同時也包含著學生自身勤奮努力的主觀因素。因此,漫長的“教”與“學”的磨合提高過程,同樣也是“量”與“質(zhì)”的發(fā)展蛻變過程。
四、走出課堂,創(chuàng)建多樣的演出實踐機會
創(chuàng)造各種舞臺演出實踐機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形式。曾有很多習慣于課堂上“一對一”教學演唱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中演唱作品游刃有余,對于老師的一個提示動作、一個眼神,或是一句簡單的范唱都心領神會,他們能夠在最短的一剎那理解老師的意思和要求,并把這些要求準確地表達出來。他們在課堂學習中與老師互動積極,學習氛圍嚴謹而活躍,學習效果特別好,教與學的良好合作在日積月累中不斷提升。但是,課堂演唱的形式與舞臺表演的形式相差甚遠,習慣于課堂中教學演唱的學生,一旦有幾個旁聽者在場就顯得十分緊張,常常會有些心不在焉,演唱效果大打折扣,碰到習唱會、考試等問題則更加明顯,比起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差之千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發(fā)生呢?顯而易見,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是缺乏舞臺實踐和臨場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經(jīng)驗的表現(xiàn)。面對這樣的困難,教師與學生可以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克服。
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加各種演出活動,從一些小的活動參與開始,比如校園節(jié)日活動、社區(qū)活動、慰問活動、聯(lián)歡活動等等,鼓勵學生大膽面對觀眾,學會用眼睛和心靈與觀眾交流,拉近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增強自信心。其次,對于每次的表演,教師應多予以肯定,并及時指出不足之處,叮囑學生加以改進,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學生在鼓勵和肯定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和表演能力。再者,教師可以參與演出,用帶動學生同臺演出的表演方式,帶領自己的學生上臺表演,這樣更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克服膽怯的心理障礙,更快地適應舞臺環(huán)境,投入到演唱角色中去??傊莩鰧嵺`機會多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就大大增強了,長此以往會越來越好。因此,課外的演出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另一種形式,在日常扎實的基礎教學合作和藝術實踐中,教師要予以學生更多的關愛和支持,讓學生不斷表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在演出中磨練自己,讓夢想插上自信的翅膀,翱翔在廣闊無垠的美妙音樂天地。
此外,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心理活動貫穿始終,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與學生在日積月累的磨合了解和適應的過程中,要經(jīng)?;ハ嘟涣鳒贤?,在心理上更加信任,不斷尋找最佳的合作狀態(tài)。在各個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中,教師與學生要善于充當不同的角色進行教學互動,讓課堂教學和舞臺實踐同步進行,給學生一片廣闊施展自己學習能力的天地。教師要充當學生的堅實后盾,不但要善于引導、示范、對比、點評學生的演唱,同時要讓學生在平常的課堂訓練中學會做好心理準備、聲音控制和音樂的連接,建立歌唱的自信。學生要理解嚴格的訓練是為了明天的事業(yè),學習的開始階段要經(jīng)得起挫折和困難的考驗,充分調(diào)動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始終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各類學習訓練中。動聽的歌聲離不開扎實的技巧訓練、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和廣博的文化底蘊的積累,堅信“勤學苦練”不是空喊口號,而是實踐的總結。創(chuàng)建和諧積極的教學氛圍,促進師生間的深厚友誼和良好的合作互動,保持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快樂松弛的心情是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應當相信,美妙的歌聲源自純凈、愉悅、多情的心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