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差異導致語言之美體現(xiàn)在不同的方面。它們各具特色,卻又異曲同工。
【關鍵詞】中文;英文;美;各有千秋
【作者簡介】劉安然(2001.05-),女,河北黃驊人,黃驊中學高三學生。
漢語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而英文則是世界普及性最高的語言。文化的交織難以避免,被比較也是常有之事。今天筆者便以一個高中生的身份淺談一下中英語言之美。
一、于我而言,中文與英文一個很大的區(qū)別便是對語氣詞的運用
中文尤其是古詩詞極偏愛語氣詞和無實義的虛詞。突出代表便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峨x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余之多艱?!薄妒竦离y》:“噫吁嚱,危呼高哉!”可以感受到語氣詞對于詩歌的韻味提升起了關鍵作用。很多語氣詞雖并無實義卻也在特定情境下為文章增色。猶其是其對于押韻方面的貢獻,使詩文在唇齒的咀嚼間獲得享受。
而英文中語氣詞極少,大多是Oh Eh Hmm一類單詞作為一個感嘆詞或簡短回答,給人以簡練之感。我感覺在感情的表達上英文更多的倚仗于語氣而非特定的單詞。一個“Really?”起伏的語調便把震驚感表達的淋漓盡致。
二、英文目標指向明確,表達思維縝密,決不拖泥帶水、混淆視聽。而中文一音多字,一字多義現(xiàn)象普遍
比如最最日常的一句漢語“吃飯了嗎?”這里的“飯”可以指早、中、晚任意一餐,籠統(tǒng)概括。而英文卻要用“have breakfast/lunch/dinner”分開明確表達;再如人稱代詞“他、她、它”,中文和英文都用不同的單詞表達,可英文“he,she,it”的發(fā)音也全然不同,即使在口語中也能讓人快速區(qū)分。
說到發(fā)音,這更是讓無數(shù)學說漢語的外國友人頭痛不已的難題之一了。英文基本一字一義,同一發(fā)音的單詞也大多只有一個,所聽即所得。所以英文只要掌握發(fā)音原則基本會讀便會寫。可中文不同啊,同一發(fā)音乃至同一聲調都會有幾個甚至多達幾十個不同的漢字,別說字形不一樣,就連意思也全不相干。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有名的《施氏食獅史》,全文九十六字,發(fā)音全都是shi,別說外國人,就是中國人自己單靠聽,也得暈圈?。?/p>
三、英文美在簡潔而不簡單;中文勝在講究語言的藝術
我們必須承認,英文的簡潔卻并不防礙它能表達出意味深長的意思?!豆餍履铩分心兄饕痪洹癮s you wish.”令人著迷;《鋼鐵俠》中人工智能系統(tǒng)賈維斯一句“Yes,sir.”同樣帥得無數(shù)漫威粉大呼男神;麻省理工的校訓“Mind and hand”一句充分表達出理工科學生對于動手、動腦能力的不懈追求。而我最愛的一句莎翁名言“Love all,truse a few,do wrong to none.”(愛所有人,信任少數(shù)人,不負任何人。)一句用三個短句,表達人生哲理,不可謂不驚艷。更是在《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瑪?shù)贍栠_:“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 are a kid? ”(人生總是那么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是這樣?) 里昂回答:“Always like this. ”(總是如此。)像什么都沒說,卻又把什么都說透了。
中文擅長用意象創(chuàng)造一個大環(huán)境后,用場景渲染感情,而后進行故事的講述。如《青玉案元夕》中80%在寫景,“東風夜放花千樹……一夜魚龍舞?!弊詈笠痪洹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秉c睛收筆,回味無窮。
英文翻譯上也是如此。有時,一句平淡直白的英文,會被玩轉中文的譯者變身為優(yōu)美的詩歌。如最近大火的《let it go》歌詞被譯為的文言文版“The snow glows white on the mountain tonight”(霜輒夜白,日暮盡蒼生遠。)“Nota footprint to be seen”(獨游偶影江水寒。)美得令人不可方物。一句“Couldnt keep it in, heaven knows Ive tried”(身得托滄海,血以薦軒轅。)更是讓人拍案叫絕。
四、中英文之美,各有千秋
也有些英文或無法用中文表達出她獨有的韻味,強譯反而會喪失美感。電影《贖罪》里有一句“I will return. I will find you. Love you. Marry you. And live without shame.”(我要回去找到你,愛你,和你結婚,豪無羞恥地去生活。)層層遞進,直白熱辣,是不是有種被豪放耿直卻甜蜜的氣息糊一臉的感覺?可譯過來卻總覺得像缺了點什么?《甜心先生》里“You had me at hello.” (我對你一見鐘情),譯得不錯,卻缺少了原句的畫面感。原句中少女丹唇輕啟一句hello定格時光的感覺了無蹤跡?!稇賾俟P記本》“If youre a bird,Im a bird.” (如果你是一只鳥,我也將是一只鳥。)原意境中如此深情的一句話,用中文表達出來,是不是感覺怪怪的?
中譯英也是如此。這我都不用舉例,隨手拿過一首唐詩宋詞,找再歷害的大師來翻譯,也只能是差強人意罷了。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可以作個小小拙論:中文美,美在意境,美在華麗,美在風骨;畢竟我泱泱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早把文字這種東西掰開了揉碎了,琢磨到鞭辟入里的地步。英文美,美在簡潔明了,卻又意味深長。各自文化不同導致的語言差異催了更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這就要我們在不斷學習中相互傳承、共同進步,協(xié)調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仁者無憂.電影史上最浪漫的36句英文臺詞[OL].豆瓣網(wǎng).
[2]https://www.douban.com/note/592468135/ 2016-11-17[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