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明 陳厚波 胡志欣
摘? 要:采用實驗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以廣東省足球推廣學校臺山市新寧中學初中二年級7班和9班為研究對象,實驗班的教學采用“合作學習法”教學模式,對照班的教學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實驗后對兩個班學生的身體素質(50m跑、立定跳遠、中長跑)以及足球技術(顛球、20m腳內側運球過桿、腳內側定點射門)進行測試和數據分析。實驗結果表明:在中學足球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法有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增強和足球技術的提高,有利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合作學習法;足球教學;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3?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6.030
2009年4月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lián)合頒布《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會議明確將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定位為長期工程,廣東省教育廳結合實際頒布《廣東省關于推進青少年校園足球發(fā)展的實施意見》精神,擬定在2017-2020年全省建設一批省級青少年校園足球推廣學校和試點縣,進一步推動我省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特色。傳統(tǒng)的教學一直采用“講解—示范—模仿—重復練習”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和合作探究。本文試圖把合作學習法把引入到中學足球教學中,并進行實驗研究,以期為校園足球教學和訓練提供新的教學方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實驗對象
以廣東省足球推廣學校臺山市新寧中學初中二年級7班和9班為實驗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等數據庫搜集有關校園足球、合作學習模式等方面的文章,并對其進分析和整理。
1.2.2 實驗法
隨機抽樣臺山市新寧中學初中二年級7班和9班各
54人,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采用合作學習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足球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時數和授課教師完全相同。
1.2.3 問卷調查法
設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調查問卷》,并對問卷進行效度檢驗,采用重測信度檢驗,r=0.86,問卷的回收率100%,有效率98%。
1.2.4 數據統(tǒng)計方法
對于實驗及問卷的數據采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
2 實驗過程
2.1 實驗時間和地點
教學實驗包括實驗前測試和實驗后測試,教學實驗于2015年9月至11月統(tǒng)一在足球場進行,10周,每周3課時,共計32個學時,教學對象分普通班與實驗班,各為54人。
2.2 教學目標的設計
2.2.1 運動參與目標
通過合作學習法的教學,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足球的興趣,享受足球的快樂。
2.2.2 運動技能目標
使大部分同學能掌握足球的基本技術,少部分同學能夠將基本技術熟練運用到足球比賽中。
2.2.3 身體健康目標
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學生的身體柔性性、協(xié)調性,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2.3 教學程序的設計
2.3.1 分組
實驗前通過對學生身體素質、足球基本技術等方面的測試,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特點分配小組,將實驗班54名同學以每組6人的形式劃分為9個小組,其中4名中等生,1名優(yōu)等生,1名差等生,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為每個小組分配合作學習任務。
2.3.2 合作小組學習
合作小組學習是實施合作學習方法關鍵,教師授課后,根據小組分開練習,提高學生練習的密度和強度。
2.3.3 教學評價
學生評價采用“三維教學評價方法”,基本技術知識占50%,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的占20%,與小組間合作占30%。
2.4 實驗步驟
2.4.1 實驗前
為了保證實驗的公平性,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足球技能進行測試:身體素質包括立定跳遠、中長跑(男子1000 m、女子800 m)、50 m跑;足球技能方面主要包括:顛球、20 m腳內側運球過桿、腳內側定點射門。
2.4.2 實驗中
確保教學內容一致性,實驗班采用合作學習法,普通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2.4.3 實驗后的測試和問卷調查
實驗結束后對兩個班的學生身體素質和足球技能進行測試,并對測試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3 結果與分析
3.1 實驗前測試結果與分析
3.1.1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身體素質結果分析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運動的基礎,是提高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先決條件,本文在實驗前對50米跑、中長跑以及立定跳遠項目進行數據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數據結果(如表1)所示。身體素質p>0.05,說明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素質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保證了實驗的可靠性。
3.1.2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足球技術結果分析
由表2統(tǒng)計結果表明:足球顛球平均個數方面,實驗班的平均成績?yōu)?.56±1.45個,對照班的平均成績?yōu)?.251±1.95個,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P值>0.05;在20 m腳內側運球過桿時間方面,實驗班平均成績?yōu)?45.36±7.56 s,對照班平均成績?yōu)?4.89±7.23 s,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P>0.05;在腳內側定點踢球射門平均個數方面,實驗班平均成績?yōu)?.36±1.24,對照班平均成績?yōu)?.97±2.45,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P>0.05。經過統(tǒng)計分析得出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成績P值均>0.05,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班和對照班足球運動技能無顯著性差異,可以進行教學實驗。
3.2 實驗后測試結果與分析
3.2.1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身體素質結果分析
經過32學時的教學實驗,對兩班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測試,從表3可以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身體素質比測試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說明合作學習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都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但是經過數據分析,身體素質各項數據p值都小于0.05,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通過實驗過程也可以看出,實驗班的同學積極性比較高,能夠在組長帶領下互相監(jiān)督、相互協(xié)作,提高了練習的密度,尤其在進行小組競賽的時候,表現(xiàn)積極。相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示范,體育鍛煉興趣較低,這也是導致對照班身體素質項目提高幅度比實驗班小的原因。
3.2.2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足球技能結果分析
合作學習法是通過分組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相互幫助、彼此協(xié)作,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促進自己和同伴的共同學習與進步,達到課堂學習效果最大化的目的,因此合作學習可以互幫互助,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實驗后足球技能數據如表4所示:
顛球方面,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平均顛球個數均有所提高,合作學習法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都可以提高顛球的個數,通過T檢驗發(fā)現(xiàn),p值<0.01,具有非常顯著差異,說明合作學習法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20 m腳內側運球過桿數據上,可以發(fā)現(xiàn)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在20 m腳內側運球過桿的平均時間上均有明顯的進步,合作學習法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都可以提高運球過桿技術,但樣本T檢驗后發(fā)現(xiàn),其p值<0.05,差異非常顯著,說明實驗班采用合作學習模式所取得的成績要明顯好于對照班。
腳內側定點射門數據上,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在腳內側定點射門數據上均有提高,不論是合作學習還是傳統(tǒng)教學都可以提高射門技術,但樣本T檢驗后發(fā)現(xiàn),其p值<0.05,說明實驗班采用合作學習法所取得的成績要好于對照班。
由以上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實驗后實驗班在顛球、20 m腳內側運球過桿、腳內側定點射門三個項目成績高于對照班,其顛球技術具有非常顯著的差異。
3.3 學生自主學習的調查問卷分析
通過表5,可以看出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實驗班明顯好于對照班,這說明合作學習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通過教學實驗數據分析,合作教學法在初中足球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幅度要大于對照班,說明合作學習法對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彈跳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4.1.2 初中體育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法,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足球基本技術。實驗班學生在顛球、20m腳內側運球過桿、腳內側定點射門的成績均高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說明合作學習模式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方法。
4.1.3 合作學習法能夠帶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高,學生能夠自主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選擇教學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課堂中不被教師或課本的知識所禁錮,敢于質疑問題甚至可以提出新的觀點,因此,合作學習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2 建議
4.2.1 合作學習法在初中足球教學中運用,要求體育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理論,不斷地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和技能水平。
4.2.2 教師要根據初中生的生理機能和運動能力的變化規(guī)律,結合中考項目的要求,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不要被一種教學方法所禁錮,主動嘗試新型的教學方法,爭取達到更好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坦.合作學習簡論[J].中國教育學刊,2002(l):32.
[2] 路云亭.校園足球的理性秩序:足改對中國青少年身體的拯救[J].青年學報,2016(3):42-48.
[3] 黃亮.新時期下合作教學在初中足球課堂上的運用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20).
[4] 劉鵬.校園足球意義廣泛,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 http://sports.QQ.com 2011-05-04.
[5] 曹立春等.合作式教學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4, 32(1):73-77.
[6] 吳立崗.現(xiàn)代教學論基礎[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251.
[7] 唐湘君.“合作學習法”在足球普修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
[8] 戴定金.應用合作學習模式有效開展初中體育足球教學[J].高考·藝術與體育教育,2016.
[9] 李少華.高校羽毛球教學中合作學習法的探究[J].科技資訊,2011(15):239.
[10] 陳娟.關于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合作學習法的應用探討[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07):102.
[11] Johnson, David Wand others. Cooperative Learning: Increasing College Faculty Instructional Productivity, ERIC Clearinghouse on Higher Education DC.